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文圖/茶貴芳

一把刻刀,一個琥珀原料,一雙巧手,一件件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琥珀作品便橫空出世。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初見馬珊珊是在她的雲螭閣工作室,一頭幹練的短髮,一雙明亮的眼睛閃著堅定而溫柔的光芒,笑起來更是讓人倍感親切,很難將眼前這個纖弱溫柔的女子和費時費力的琥珀雕刻聯繫在一起。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但隨著交流,看著她談及自己的事業時眼中綻放出的堅定神采,所有的疑問都有了答案:非如此匠心,不足以成事也。

和平常一樣,馬珊珊正凝神一點點地在琥珀上雕出細膩的線條與構象,上下翻飛的刻刀、迸飛的粉末碎屑……這已經不知道是她雕刻的第多少件琥珀作品了。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緬甸琥珀:琥珀裡的“硬漢”,最適雕刻

我們都知道琥珀這一“古代化石”,是寶石市場中最受寵愛的有機寶石,也是時尚界永不過時的經典,從出現之初便承載著見證歷史和自然變遷的重要作用。

琥珀雕刻,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尋常百姓的配飾和把玩之物,不僅具有極強的裝飾美感,同時也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琥珀一直屬小眾市場傳播,沒有大規模興起,在雲南,這個市場啟動不到10年,從業的人也並不多。

作為琥珀裡的“硬漢”,緬甸琥珀無疑是最適合雕刻的。它形成於白堊紀時期,屬於全化石琥珀,不僅儲量極其稀少,而且擁有如星空般璀璨的色彩,是雕刻師最喜歡的珀種。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機遇:她遇上緬甸琥珀,從此詩遇上歌

馬珊珊畫過古典油畫,做過動畫,教過學生,現在是琥珀雕刻師,“雲螭閣”女主人。

1981年,馬珊珊出生於一個藝術世家,受父親的影響,自幼就酷愛繪畫。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後天的努力,讓她如願考上了雲南藝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後又繼續攻讀武漢大學藝術工程專業,以優異的成績拿下了碩士學位。

剛畢業時,馬珊珊就職於影視公司。幾年後,她覺得這種生活不是她想要的,毅然轉身離開。

機緣巧合,進入昆明理工大學從教。這份外人眼中穩定而優渥的生活,卻始終難以讓她的內心獲得平靜。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緬甸琥珀,也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讓她對這份歷經億萬年沉澱而成的晶瑩通透一見傾心。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2008年,在丈夫的支持下,馬珊珊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雲螭閣。空間雖然不大,卻明顯被主人細心地佈置過,各種琥珀雕刻作品擺放整齊,桌椅地板一塵不染,簡單清爽,看著就很舒服。

聽了這些經歷,我很疑惑,似乎這些經歷和琥珀雕刻都沒有直接的聯繫。

馬珊珊笑了笑,說開始做琥珀雕刻,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她從小就對美有著一種超越同齡人的洞察力,且很喜歡有創造力的物件。

雕刻:用雕塑手法在琥珀上“作畫”

剛開始成立工作室的時候,她和老公找了很多琥珀物件,但總找不到最合心意的。有時看到一塊很好的原料被賦予了不佳的題材,心裡十分遺憾。久而久之,心中突然跳出一個想法,我有藝術功底,會雕塑,為什麼不自己來設計雕刻?

就這麼一想,沒料到真的就變成了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最開始的時候,也動過拜師的念頭。但經過了解以後,發現很多師傅在教導時都會限定雕刻手法,出來的作品也是大同小異。結果大家雕刻出來的作品就像是批量生產的一樣,這不是我想要的感覺。”

雕刻琥珀,遠則看不清,近也模糊,難“顯工”,雕刻出有創意的作品是所有琥珀雕刻師都會面臨的共同難題,面對這個難題,馬珊珊也是苦惱了很長一段時間。經過深思熟慮,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用雕塑的手法來雕刻琥珀。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與翡翠等硬玉相比,琥珀的硬度很低,用立體雕塑手法很容易會損壞原料。因此,很多業內人士都覺得這是異想天開,等著看笑話。這時候,丈夫一如既往的支持給了她勇氣。

在這樣的大膽嘗試下,《美杜莎》和《印第安女神》相繼完成。這兩件作品一出現,就有人高價求購。但馬珊珊對它們傾注了太多心血,至今一直捨不得出售。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伴隨著一件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問世,馬珊珊這個名字也逐漸被業內熟知、認可,甚至曾經不看好她的同行也開始模仿她的手法。馬珊珊對此毫不在意,她覺得東西足夠好,才會被模仿,這也是一種認可。她說,琥珀每一塊原料都獨一無二,模仿只有形,沒有神,只要不斷創新,就不怕被模仿。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理念:自然是最好的雕刻師

談及自己的創作理念,馬珊珊說:“我的作品更偏向與西方美學結合,以自然題材為主。在雕刻過程中根據原料的色彩分佈、形狀大小,進行巧妙的構圖,讓作品與雕刻的圖案自然結合,呈現渾然天成的效果。”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她用三個詞總結了自己的創作理念:求實、求真、求變。

“每一塊琥珀原料都是獨一無二的,重要的不是設計,而是原料,每塊原料都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精彩的地方。任何創作都要在深刻了解原石特點的基礎上展開,和它對話,瞭解它,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現原石自帶的靈氣,賦予它渾然天成的靈魂。”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她的工藝,她的題材,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立體,但要承受的後果,就是費料。傳統雕刻,大多隻是在原料表面進行設計,很漂亮,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料的完整,但立體感不足。而有立體感的東西,不可避免要捨棄大部分原料。

這樣的理念,讓很多找馬珊珊定製的人失望而歸。因為她不為利益而按客戶的要求設計,只願做最適合材料本身的表達。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作為一個設計師,很少接受訂製讓很多人都想不通。她不會為了賺錢而接單,不會為了交單而趕單,那些有時候看上去更像泡沫,她有不一樣的想法。她會更深入的去研究原料並去創作作品,她能在創作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對此,馬珊珊是這樣解釋的,“因為大家的原料都是稱克買的,所以很多人做定製,最在乎的是會費多少料。但老話說的好,‘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我接手了你的原料,我就會帶有自己的思想。按原料自身的特點去設計最適合它的題材,費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指定要一尊佛、一條龍,我真沒辦法去做,所以我基本不接受訂製。我懂原料,你懂我,我才會去創作一件作品。”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馬珊珊說:“如果我以設計雕刻為生,肯定飯都吃不飽,我對自己的作品工藝要求都很高,所以從不趕工,別人一星期可以雕幾件,我幾個星期雕一件。”馬珊珊看了一眼老公,忍不住笑了笑,“吃飯的事情交給老公,我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了。”

馬珊珊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仿真雕,尤以動物為代表。比如她在雕刻蛇類時,就會翻閱大量資料,大到蛇的形態、習慣,小到鱗片的質地、形狀,都要了然於心。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馬珊珊喜歡很細節的東西,喜歡人家說你的這個東西太費工了。有很多時候,她就這麼坐一整天,去折磨那些鱗片、毛髮……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樣很枯燥很麻煩,但她不覺得,她反而覺得這樣挺好玩挺有趣的。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在之前辦過的幾場展覽上,馬珊珊會把她雕刻的小動物們都放在草地上,然後放上沙土,還原原始情景。很多看展覽的人或是參展的人都會問:這是什麼?這蛇真好看,什麼品種的?她就會去解釋說,這些都是假的,放在這裡展覽的,然後他們就會感嘆說太真實了,太漂亮了。馬珊珊喜歡的就是這種感覺!

傳承:堅守是最應該追求的

談到傳承,馬珊珊的語氣裡透著一絲絲無奈:“學藝術的人一定要能吃苦,耐得住孤獨。藝術創作是孤獨的,從構思到創作,常常都是需要獨處的狀態。創作能夠磨練和修煉一個人的心和靈魂,她耐得住多大的寂寞,就能守得住多大的繁華。”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琥珀雕刻更是如此。馬珊珊之前也帶過學徒,最後因為太辛苦而沒能堅持下來。她也很理解,畢竟每天八小時坐在那裡,對於體力、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在他們逐個放棄的時候,她都會衷心地祝福他們。畢竟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不一樣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馬珊珊一樣,可以不顧一切的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最後,馬珊珊用幾句話來表達了她對現在這種狀態的思考:“我們那時候,雲藝很難考,我考上了,那是我們的驕傲。學藝術很枯燥,而且出路難找。我那麼多藝術系的同學,80%都轉行了。畫了那麼久的畫,積累了那麼多年的功底,最後被社會壓迫的生活難以保障。我很幸運,現在仍然可以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馬珊珊:“從我開始接觸琥珀起,那一個個瘋狂的念頭就不斷閃現,所謂傳統不過就是我手上的刻刀而已。”

這個80後雲南美女不簡單,用雕塑手法玩琥珀,竟把琥珀雕活了

每一塊琥珀,在她的眼中都是一個精靈,她的琥珀雕刻就是要讓這個精靈的前世還原出來,讓它的自然本性和生命原貌,真實地再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