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的女兒女魃為何人人避而不及?

劉禹祺---


“女魃”這個人物,最早出現在《山海經大荒北經》的記載中。曾有傳說:旱魃出,赤地千里。為殭屍的最高級形態。

據說在蚩尤和黃帝的戰爭中,蚩尤總是敗多勝少,所以他採納了夸父之計,請來泰山的風伯、雨師兩位能懂法術的異人,來到涿鹿城再戰黃帝。


正當兩軍殺得天昏地暗之時,人身蛇尾的風伯和雨師飄到空中作法,頓時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大雨如注。

黃帝的士兵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大多數被大水沖走。黃帝大敗而歸。

黃帝知道風伯、雨師是兩個異人,所以也請來一位叫做應龍的仙師助戰。

當黃帝與蚩尤再一次廝殺時,風伯、雨師又使用妖術,風雨大作。

應龍變成一條黑龍,躍上雲端,張開大嘴將狂風暴雨全部吸入腹中。

風伯、雨師與應龍各展神通,鬥了一個時辰,應龍雙拳難抵四手,招架不住,逃往南方,此後便長居南方。



因為應龍肚子裡裝滿了風伯、雨師的雨水,所以每年應龍都要吐出一部分,這就是南方普遍多雨的原因。

黃帝見應龍也被打敗,無計可施,整日愁眉不展。黃帝的女兒女魃當時在崑崙山修行,得知父親的困境,便飛去助戰。

當雙方再次交戰時,女魃身著青衣,以羽毛化成火焰,紅光起處,風伯、雨師的風雨立時停止。

蚩尤的士兵被這火燒得口乾舌燥,頭暈目眩,無法作戰。

蚩尤的部隊被黃帝殺得大敗,蚩尤本人也被殺死,天下終於平定。




(那一戰)

黃帝於是大宴群臣,慶祝勝利。 傳說女魃是黃帝的女兒,在崑崙山修練法術,被上天封為旱神,專克雨水。

此戰後,雖然黃帝大獲全勝,但女魃也耗盡功力,只好在北方長住。

由於她是旱神,又住在北方,所以此後北方雨少便大大少於南方。 也有很多人考證說女魃不是黃帝的女兒,而是天上的天女。

《南越筆記》中就說女魃的來歷,是“蚩尤為暴時:

黃帝仰天而數,天遣元女下授黃帝兵符,伏蚩尤。又嘗下天女曰魃,以止蚩尤”。

認為她是上天派來給黃帝幫忙的天女,與黃帝並無血緣關係。


(天女)

還有一種說法是“女魃”是黃帝部落的一個女巫師,能以巫術祓除風雨,她是歷史上存在過的一名女性,掌握了神奇的巫術,所以被人認為是天女下凡。

在各種版本的傳說中,“女魃”所經之地,都是連年大旱,莊稼無法種植,所以老百姓對“女魃”是又敬又怕,自然不願意見到她。

所以會出現“避之不及”的現象。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黃帝的女兒女魃,又叫旱魃。傳說當初黃帝的女兒生了一場大病,眼看就快死了,這時候,正好犼的一個魂魄路過,就鑽到了她的身體裡。然後黃帝原本漂亮的女兒,一瞬間就掉光了所有的毛髮,豐滿的身體乾的只剩了一層幹皮包著骨架!而且發出巨強的光和熱浪,方圓百里的水分都會被蒸乾!黃帝無奈,只好把它打發到崑崙以北去。據此就形成了現在的塔克拉瑪干。後來蚩尤和黃帝開戰,蚩尤曾請來風伯和雨神助戰,下了一地的雨水,黃帝便想起了女兒,把她找來對付風雨神,燒乾了它的雨水,破了蚩尤的陣法,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至於她的結局,一說又回到了西北,所以現在西北一直的乾旱。二說因為她去到哪裡哪裡民不聊生,黃帝沒辦法,只好派應龍把她殺了。三說應龍去殺她,但是沒有打過。旱魃聽說是她的父親派來的人殺她。非常的生氣,反而殺掉應龍,在這個天下到處搗亂!所以哪個地方鬧旱災了,就是因為旱魃在那個地方落腳了

純屬傳說,絕非真實,筆墨遊戲,盡聊資笑料耳!





國風1974


黃帝是華夏文明的始祖,他戰勝了蚩尤,統一了華夏部落,而建立了華夏民族,受到了人們的愛戴和尊敬。黃帝有很多個兒子,並且這些兒子都有成就,而黃帝也有好些女兒,但過得都不怎麼樣,甚至很慘。


黃帝有一個女兒叫女魃,就是《山海經》中所說的女怪旱跋。實際上,女魃並不是天生的女怪,是後來變成妖怪的,她曾經有過悲慘的經歷。 因為女魃長得不怎麼漂亮,頭上還沒有頭髮,所以黃帝不喜歡她,從來都不關心她。並且女魃還有一個特異功能,就是無論她走到哪兒,哪兒就不會下雨,還會連年遭受旱災,於是人們就認為她是一個旱魃,所以黃帝也很討厭她。

看過《山海經》的人都知道,黃帝和蚩尤打戰的時候,是要應尤去應戰的。應尤雖然有呼風喚雨的本領,但是蚩尤的軍隊中,也有一個呼風喚雨的風伯雨師,而應尤的本領沒有風伯雨師大,所以應尤節節敗退,而此時皇帝的軍隊中,一時還沒有人能夠戰勝風伯雨師,就在這關鍵時刻,女魃來了。因為女魃有一個叫天不下雨的本事,所以正好成了風伯雨師的剋星,女魃一出戰,風伯雨師就沒法施展魔術,也就不能招來風和雨了,後來黃帝贏得了這場戰爭,並且為日後黃帝打敗蚩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女魃到過此地作戰,所以這個地方就再也不下雨了,連年乾旱,土地變得龜裂千里,於是皇帝大怒,怪罪女魃,就將女魃放逐了。自從以後,人們就稱女魃為旱魃,都特別地憎惡她。如宋朝的真宗時期,就有張天師捉旱魃的故事,張天師請來關二爺前去捉旱魃,關二爺從此就被封為了“義勇武安王”了。


其實,女魃也很值得人們同情,她的奇異功能是從一出生就有的,並不是她的過錯,而黃帝從小就不喜歡她,從來不關心她。並且她還幫父親黃帝打贏了最關鍵的一戰,為黃帝統一華夏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最後卻反而被黃帝放逐,成為世人憎惡的惡魔,真是可悲可嘆!


迷萌樂


上古神話中,有一魔神叫魃,“旱魃一過,赤地千里”,是殭屍的祖宗,又怎麼跟黃帝的女兒扯上關係的呢?小編帶你去感受一下上古風雲,領略一下神話世界。

一、蚩尤的小幸福生活

蚩尤是個狠人,三頭六臂,一身橫練功夫,刀槍不入。

銅頭鐵額,外帶金剛罩、鐵布衫,兄弟還賊多,八十一個好漢子!

蚩尤與眾兄弟經常跑崑崙山偷獵,不是幹掉天元神鱉拿來補氣血,就是燒烤了西王母的九鼎仙鶴,最後西王母就立了塊牌子在崑崙山腳:蚩尤是大壞蛋!

蚩尤等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醉了就躺崑崙山頂看星星,說盤古才是大神仙,才是真漢子。

西王母也不反感這群粗野的漢子,偶爾還會帶著九天玄女、青丘狐扮成獵人參與進去,但身上的香氣總會被蚩尤恥笑說像個娘們。

西王母也不惱,笑眯眯和他們喝酒,本就是國色天香的美人兒,就當聽了一回誇獎。

平和的幸福總是很短,因為炎帝敗了!

二、蚩尤別王母於崑崙

炎帝其實是神農氏最後一任首領,隨著神農氏的衰落退下神壇,部落紛爭再起。

黃帝為以安天下為己任,兼併周邊小部落,並與炎帝戰於阪泉後獲勝,少典後人再次聯盟。

蚩尤在崑崙山和西王母喝了最後一次酒。

蚩尤要與黃帝戰於涿鹿!

西王母面有憂色,勸蚩尤順應時勢,勿動干戈。

蚩尤盯了西王母很久,又看著崑崙上空的流光,摔杯而去,丟下一句酒話。

汝若是女子,吾當娶之!惜……

九天玄女、青丘狐目送蚩尤遠去,看著西王母一滴淚落。

三、蚩尤戰黃帝於涿鹿

九戰九勝!

蚩尤看著崑崙方向,越來越沉默。

八十一個漢子,酒碗已空,篝火卻熊。

終究有一天會戰場相見,但願我埋骨在你的轄地,永遠望著崑崙!

蚩尤率兄弟八十一個,與黃帝戰於涿鹿。


蚩尤吐霧成迷陣,三日不絕,黃帝陷陣不得脫。

九天玄女奉師命,送出洛圖,於是黃帝造指南針,破陣而出。

蚩尤再邀風神、雨伯相助。

風捲如雲,勢不可擋,撕山拔樹,所過之處後,空空如已。

雨落如鬥,銀河倒掛,裂土毀物,漫山遍野處,一片汪洋。

蚩尤看著黃帝的部下在水中哭喊,在風中悲嚎,不喜也不悲。

黃帝召喚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說:“從此你將變為旱魃,成為人見人棄的魔神。”

黃帝的女兒看著風雨中的黃帝,看著苦苦掙扎的部落,一滴清淚滑下。

“為了部落,我不悔!”

九天玄女微微一嘆,進了黃帝之女的法身。

黃女眼生於頂,引烈日之陽來體;一頭青絲化成九幽下的怨蛇,佈滿詛咒;體表冒出寸長白毛,預示死氣,至此旱魃出世。

所過之處,雨水無依,三年大旱,赤地千里,無一物可生,無一人可活,是為旱魃。

風雨二神逃走,風歇雨停,黃帝反攻,九黎部落潰敗逃走。

蚩尤看著旱魃,終於嘆了一口氣,最後陣亡在青丘。

崑崙下了九天九夜的大雨。

結語

上古神話中,黃帝的女兒為了部落的勝利,化身旱魃,成為人憎鬼厭的怪物,這種犧牲其實一直是民族的大義,為大家犧牲小我。

黃帝封蚩尤為“戰神”,是對蚩尤的精神的認可,上古部落的統一之戰,有紛爭,但不屈的靈魂是華夏的根本。

涿鹿之戰是民族統一的進程之戰,是內部權力的自然更替,所以是沒有好壞和對錯之說,只要記得,其實他們都是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足夠。


西遊夢紅樓


女魃本是貌美如花。

女魃是黃帝的女兒,長相非常漂亮,而且本領強大。女魃的本領大致就是讓大地乾旱。女魃走到不管走到哪裡,哪裡大地立刻乾旱。所以黃帝在和蚩尤作戰的時候,女魃也為黃帝出了很大的力。本來她是和殭屍沒有關係的。不過,這一切都是蚩尤的原因。

人們懼怕的原因。

蚩尤和黃帝對戰的時候,在皇帝的水裡面下了毒。結果這杯水被黃帝的女兒女魃喝下了。女魃喝下水之後,得了一場大病,全身到處都是瘡。在女魃即將病危的時候,被女媧和伏羲囚禁的犼三份魂魄,破了女媧和伏羲的封印,逃了出來。其中一份魂魄跑到了女魃的房間內,進入女魃的身體和女魃的三魂七魄融合。之後女魃整個人開始發生了轉變。女魃的頭髮開始變白,而且開始脫落。女魃身體非常熱,所以身體水分不斷流失,所到之處也都立刻乾旱。黃帝沒辦法,把女魃流放到了北方。

之後的事情,就是蚩尤和黃帝大戰,女魃還是回來幫助了黃帝。在黃帝勝利之後,女魃到處遊走,給天下帶來了很大的旱災。最後黃帝沒辦法派人誅殺女魃。最終有沒有成功沒人知道。不過這時候的女魃也就成為了殭屍的始祖。總的來說她還是比較可憐的。總體來說人人避而不及是因為她變的相貌醜陋。而且所到之處人們都受不了所以才讓人懼怕和躲避。


探尋古今多少事


她本是受萬千敬仰、身穿青衣的高貴女神。

她也是以身抗強敵,為黃帝部落鎖定勝局的巾幗英雄。

然而她那曾經是戰爭中致勝殺手鐧的特性,在勝利之後卻成為人人躲避的災難。

她曾經用生命保護的所有人,把她驅逐到荒地,任其自生自滅。

她就是黃帝女魃。

在《山海經 大荒北經》記錄了黃帝女魃最初的故事。蚩尤為帶領九黎部落稱霸,去兵伐黃帝。黃帝派應龍在涿鹿應戰。蚩尤請來風伯和雨師造出狂風暴雨。黃帝於是請來名叫魃的天女,止住了雨,黃帝得以殺了蚩尤。戰爭勝利,而魃再也無法回到天上,由於魃所到之處不會下雨,種田靠天吃飯的人們把她驅逐到赤水之北荒無人煙的地方……






從山海經中可以看出,女魃應該不是黃帝的女兒,這名青衣女子她曾叫“黃帝女魃”,她曾是“天女”,她被驅逐之後,還有一個名字叫“赤水女子魃”。






關於女魃,還有一些溫暖的故事在流傳,也許是為了彌補原故事結局的冰涼。

1、水與火的讚歌——女魃與應龍的愛情。

這個故事來自遊戲《幻想三國志2》,並不存在於中國神話體系當中。大地之初,神樹賜予諸神神性。應龍為水,女魃為火,兩人本擁有相斥相剋,無法靠近的命運。但火之女魃卻愛上了水之應龍,然後種種自我犧牲、陰差陽錯……





2、青衣與紅袍——女魃與蚩尤的愛情。

這個故事來自桐華的《曾許諾》,這抹靈動的青衣和那片耀眼的紅袍之間驚天動地的愛情,天能老,情難絕。不過書出版後,主人公都改了名字,不變的是還穿著青衣與紅袍。


有女如玉書中尋


最早出現女魃的神話文獻是大名鼎鼎的上古地理百科全書《山海經》。

山海經中黃帝大戰蚩尤的典故中,出現兩大戰功赫赫有名的上古戰神,其是一雌一雄,分別是女魃與應龍。

後來承接此典故的民間神話故事更豐滿了“黃帝戰蚩尤”那場上古華夏大地最波瀾壯闊,最慘烈的戰爭。

傳說中由於蚩尤兄弟均身高九丈,個個銅頭鐵臂,晃如科幻電影的“變形金剛”。而且又有“風伯雨師”兩大神族參戰,這風伯雨師可以祭起風雨迷霧,使黃帝軍隊陷入危機。

後得九天玄女下凡(外星高智慧生命?)幫助,並賦予“應龍與女魃”參戰,才使黃帝扭轉敗局,反敗為勝。


這裡的女魃是專門針對風伯雨師而發的,因為女魃又稱為旱魃,所到之處可以使千里風雨消散。而應龍則針對蚩尤的銅頭鐵臂巨人兄弟而發,因為應龍能噴出紅紅烈焰,尤如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那麼厲害,能迅速烤融鐵臂銅頭…

然而,戰爭勝利後,女魃的神力幾乎用盡,已經沒神通可以再上天庭了,然而女魃還有餘威,所以其所到之處還是可令遍地旱災,所以民間傳說:那裡旱災就是女魃去了那兒之故了。

相傳女魃最忌糞尿,所以古人有:凡是認為女魃所到的旱情之地用糞尿驅逐女魃的民俗呢。


洪範書齋


魃是傳說中的旱神,據說所過之處赤地千里,所以被人深惡痛絕。後來發展到一旦出現旱災,女巫、怪胎、剛死去的人都會被認為是魃的化身,輕則暴曬致死,嚴重的還要“打骨樁”。


關於魃最早的記載見於《山海經》中,當時黃帝和蚩尤部落作戰,黃帝命令應龍(帶翅膀的龍,能行雲布雨)向對方展開水攻,結果蚩尤方面居然有風伯雨師這樣的高手,應龍不是對手,黃帝看到形勢不利,於是施展召喚技能,女魃身穿青衣從天而降,登時風歇雨住,黃帝趁勢掩殺幹掉了蚩尤。

誰知道女魃能下不能上,回不了天上,她到哪哪就發生旱災。黃帝也沒辦法,只能讓她找荒涼的地方居住。就這樣,魃就留在了人間,她是身份也逐漸由受人尊敬變成了人人唾棄,成為旱災的罪魁禍首。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土地莊稼是人的命根子,而人們又大部分迷信鬼神之說,所以一到旱災之年,魃就成了背鍋俠。


開始的時候遇到旱災,人們就把人群中最神神道道的女巫,認定為魃的化身。而滅殺魃的化身,一般的辦法是不靈驗的,據說要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停止。 發生旱災的年頭溫度高太陽烈,將人放到這樣的環境裡暴曬,其中的殘酷可想而知,沒有幾個人能堅持著活下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遇到旱災的年頭,人們又將怪胎、下葬不久的屍體等都懷疑是魃是化身。

在古代,婦女生下身有殘疾的嬰兒後,養不活往往都會殺死。這要是放在有旱災的年頭,嬰兒就成了魃的化身。魃是找不到的,只能找他們的母親算賬,因為人們相信這會使魃身上的怨氣消失,最後放棄興風作浪。

《太平御覽》這本書中就曾記載一個故事,在旱災之年,有一位姓王的官員妻子產下了妖胎(其實就是有先天殘疾的嬰兒),有人把這件事向當時的朝廷告發,結果朝廷下令,將王姓官員的妻子拉到野外,這個可憐的女人在暴曬之下送了性命。



再後來,有人為了報私仇,發明出了“魃僵”這個新事物。他們認為剛下葬的死人如果變成了殭屍,就會引發旱災,所以在遇到旱災之年,就把別人家剛下葬的親人屍體挖出來,殘忍地將屍體搗成碎末(名為打骨樁),用這種方式來滅殺所謂的魃。死者的親人只能是痛苦地旁觀,毫無辦法可想。

魃固然是傳說中的禍害,但是利用魃去害人的人,才是真正的禍害!


李飛叨


“魃”原本是為了消除戰爭而造福人類的仙女,最後卻淪為遭人厭惡的“旱魃”,甚至被迫和殭屍聯繫到了一起。在人類不需要她的時候,就將她棄之如舊履,所以上古神話也不都是真善的。

在上古神話中,不是“魃”,而是“妭(容貌美麗的婦人)”,是天上的一位仙女,跟女媧一樣都屬於上古女神,但是她有另一重身份:黃帝的女兒。

涿鹿之戰中,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在人間召喚出狂風暴雨,澤國千里,百姓苦不堪言;黃帝於是請來了天女“妭”,妭修煉的神通就是“止雨”,所以解了蚩尤的局,黃帝大勝。

但是因為參與人間戰事,觸犯了天條,妭無法回到天庭,遂留在人間。

可悲的是,妭的神通是被動技能,非主動技能,所以在妭所出現的地方,往往“全國大旱,赤地千里”,這個時候,人們便不再需要“妭”,於是紛紛譴責她,天女妭於是成為過街老鼠,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被當地人驅趕,即使是人跡罕至的邊遠之地,也無法得到片刻安息。

畢竟妭的神通太強,即使是停留在大地的北角,整個北方依然為她的神通所影響。所以至今,北方相比南方少雨,都是天女妭所賜。

這個故事被記錄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

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妭,雨止,遂殺蚩尤。妭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妭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

涿鹿之戰後,人們對妭神女的身份的尊敬僅維持在表面,到了商周時代,連這表面的尊敬人們也不願去故作了。

所以“妭”變成了“魃”,由容貌美麗的婦人變成了造成旱災的鬼怪,妭的身份直接從“仙女”變成了“鬼怪”,徹底成為“旱魃”。

“旱魃為虐,如惔如焚”人們還作出詩句向天帝埋怨,為什麼會出現“旱魃”這樣糟糕的東西來危害人間呢?全然忘了,當初若沒有“天女妭”,人間早已淪為汪洋大海。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旱魃就演變成今天的樣子了:

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女魃,禿無發,所居之處,天不雨也。

在此之後千百年,人們對天女妭的鄙夷從未停止過,愈來愈甚,到了宋朝甚至出現了“擊殺旱魃、暴曬旱魃”的民間習俗,用來求雨。

這個時候,旱魃甚至連鬼怪都不是了,變成了人類已經埋入九泉的屍骸,每當大旱來臨,就會有將骸骨刨出來暴曬的事件發生。

當年意氣風華以一人之力幫助黃帝蚩尤的女神,淪為惹來旱災的邪惡殭屍,到底是道德的淪喪 ,還是人性的扭曲,我想各位看官,見仁見智了。從來比鬼神更可怕的是……

史味人生


《山海經》成書於先秦,也就是戰國時期,這是一部中國最古老的神話奇書。

它並非現代意義的書籍,而是當時流傳的民間故事,經過長時間的口口相傳,最後彙編而成。

《山海經》地理知識及遠古時代故事豐富,情節感人。對我們暸解史前文明是一個重要借鑑。

女魃又名旱魃。黃帝的女兒。


史前原始部落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黃帝放出被囚犯人應龍助陣,應龍以水困淹蚩尤部落,蚩尤請來風伯和雨師二位江湖高手。

雙方重開戰,蚩尤請來的風伯、雨師施法。

頓時烏雲壓城,風雨雷電,黃帝軍隊大敗。

應龍助陣,雙方擺開陣勢對決,應龍不支呈敗象,西北天空飄飛一個女子助她的黃帝父親洪荒之力。

女魃身上發出一股強大的火光,風伯、雨師被女魃一個照面即倒樁失敗。

蚩尤大敗。

女魃端坐地上,雙掌運起渾天玄功,一股先天神元源源不斷經過少陽三經達到天際,循環至任督二脈,應龍功力在慢慢恢復中⋯

而此時的女魃由於元神俱失,身不由己漫步人間,所到之處,本身的天生六昩真火因為元陽俱失而失去控制。

人間的大旱原因俱由女魃背鍋,而扯謊壩的術士們宣稱姜子牙在此,百無禁忌,急急如律令。於是請城堭老爺出巡,體察旱區災情,上報天界,天帝會急降大雨。

另一方面,為了趕走旱魃,城堭老爺手下的吳二爺、🐔腳神手抖鐵鏈,凶神惡煞的擺拍姿勢,令三歲幼兒晚上再也不想做過場,悶

頭大睡。小時候看見這二個東西實在可怖可笑,心中無冷病的坦然面對,那暗中幹了可惡事的宵小或者偷🐔賊,對那根鎖人的鐵鏈還是暗吸一口冷氣。

女魃最後變成一隻青鳥,與應龍雙雙飛向遠方,給人間留下美麗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