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影像,青藏高原的藏族女子


【青海市場上的藏族女子】青藏高原的總面積為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海拔最高的高原;其範圍包括境內的西藏、青海等地,及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部分地區。高原植被多數屬於天然草原,高原原住民以藏族為主。

【青海市場上的藏族女子】約五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人類不同類群生活;冰川的盛冰期後,此地的族群基本滅絕,僅有少數族群遺留。約一萬五千年前,黃種人開始向青藏高原移居。

【青海藏族女子】此後,來自青海道的遊牧民陸續至此。這個族群原生活在古西北地區,類型接近今北方漢人。古西北族群后裔逐漸演變為北方漢人、古羌人等。其中,部分北上,逐漸融入了匈奴、東胡等;另一部則南下。

【青海藏族女子】七世紀的初期,悉補野部征服了工堡、波堡等十餘個地區、部族;建立了吐蕃王朝。十三世紀的後期,元朝在青藏高原正式建政設治。明朝時期,曾對各教派分封王爵。清朝時期,由理藩院管轄。

【洗髮的青海藏族女子】在我國,婦女梳辮子的歷史非常久遠;新石器時代,隨著審美意識產生,就開始有人編髮成辮。青海大通出土的彩陶盆上,就有人們辮髮下垂的場景。以前,高原地區牧民較少洗頭、洗澡,編成小辮可以護髮。

【洗髮的青海藏族女子】甘南的藏族婦女,梳法通常採用多辮式;首先,從頭頂將頭髮分成上、下二部分,上面部分梳一條辮子;下面部分則梳成很多小辮子,有的可編成近百條。此種梳法需要他人幫助,非常耗時。

【青海藏族女子的頭飾】藏族女性十分喜歡珠寶點綴,垂於身後的長髮上佩戴有金銀瑪瑙等名貴飾物。辮套屬於特殊裝飾,往往是身份的象徵。辮套多為黑底,上面有綵線繡制的各種圖案;期間連綴有大、小銀碗,銀碗上亦鑲珊瑚、鐕刻花卉。

【青海藏族女子的頭飾】藏族的藏帽質地不一、式樣繁多;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帽有羔皮帽、草帽、金花帽等。這普通藏帽的作工精細、用料講究、經久耐用;通常裝有地域特色明顯的小配飾。藏帽基本上由農牧民們手工製成,體現出了不同的情趣。

【觀看照相機的青海藏族女子】帝制廢除後,川邊劃為特區;設蒙番宣慰使。民國十八年,青海建省。新中國時期,青藏高原陸續開通了公路、民航、鐵路等交通設施。《青海藏族老照片,1936年。攝影:福爾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