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武漢人口頭禪,這句話流傳了2000年


老子就是“不服周”,是武漢人的口頭禪。一句“不服周”,在武漢周邊傳了兩千多年,說的是荊楚時期,楚國屢屢與周朝抗衡,並進入中原稱霸,後更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人就是不服輸。

“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武漢人口頭禪,這句話流傳了2000年

古代楚國範圍

現在流傳下來的湖北話,湖北很多地區還是保留著“不服周”的俗語,意思是“不服氣”,其來源就是楚王不服周天子。

“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武漢人口頭禪,這句話流傳了2000年

回到古代歷史上,西周初年,楚國弱小,被封為“子爵”,末等諸候,“臣服於周天子”,後經過一番篳路藍縷的艱苦努力,終於雄據長江中游、漢水一帶。西周末期王室危機四伏,北方戎狄猖獗,楚國也漸漸不服周朝統治,周楚之戰頻頻發生。

  《左傳》等書記述與出土文物證明,周昭王16年(公元前985元),“南征伐楚,涉漢水,遇大兕。”周昭王19年,親率六師南征荊楚,渡於漢水,楚人惡之,進獻膠舟。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融化,船隻解體,王與祭公溺水而死。楚軍乘勝追擊,周人“喪六師於漢水”,全軍覆沒。

“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武漢人口頭禪,這句話流傳了2000年

楚王陵墓考古現場

楚王活著的時候不服周,死了也是不服周。楚王死後,營造陵墓,違規高配陪葬車輛。通過考古還是真發現了楚王不服周的證據,那就是楚王“不服周”違規高配車輛。據《逸禮·王度記》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它說明,在周朝,車乘制度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考古學家介紹,在楚王陪葬的1號車馬坑中,有3駕馬車為6匹馬駕1車,說明墓主逾越禮制,不守“規矩”,屬於“違規配車”。據此推斷,隨著周朝的衰弱和諸侯列國的強大,禮制已被打破。這也從側面說明,熊家冢墓葬的主人是楚王。熊家冢發現的楚王車馬陣,是真車真馬,其年代甚至比秦始皇兵馬俑早200多年。

“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武漢人口頭禪,這句話流傳了2000年


2000多年後,還是這裡的人,在武漢掀起“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武昌打響了第一槍。清末的中國,只剩下最後兩支能打的軍隊,一支是北洋新軍,另外一支是湖北新軍。

湖北的革命軍從10月18日出戰漢口,到11月27日漢陽失陷,前後與清軍戰鬥了42天,史稱“漢陽保衛戰”。

在這41天之中,湖北新軍為辛亥革命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在短短的兩個月內,湖南、陝西、江西等關內十八省紛紛響應湖北佬,清朝氣數已盡!


“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武漢人口頭禪,這句話流傳了2000年

近代有著名的武漢會戰,抗日戰爭時期一場大規模戰役。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當時天氣炎熱,戰場上的溫度超過了40℃,一個日軍聯隊,能有一半人的中暑導致死亡掉隊!被武漢的夏天干掉的日本人,比國軍幹掉的還要多得多。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軍速戰速決的企圖失敗。

“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武漢人口頭禪,這句話流傳了2000年

今天,面對疫情,武漢人當中有很多的志願者、患者、醫護人員,都讓我切身感受到這種“不服周”的勁兒!疫情面前,他們低落過、憂心過甚至彷徨過,但這股子“不服周”的勁頭,讓全體國人看到越來越多的感動、堅毅、和希望。

“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武漢人口頭禪,這句話流傳了2000年

天不怕地不怕,“武漢人什麼娘都敢罵”。與武漢人第一次見面,你可能會驚訝於他們的火爆、直爽,但相處久了,更會欽佩與他們的 “韌性”和“蠻勁”。


一座城市的精神,並不粉刷在高樓之上,書寫在書本之中;一座城市的精神,流淌在城市的每條街道,鐫刻於每張擦身而過的人的臉上。“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鍾南山院士含著熱淚這樣評價。

“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武漢人口頭禪,這句話流傳了2000年

武漢的英勇,在於它的堅韌,在於它的達觀,在於它的守義,更在於它是湖北之城,中國之城。當下正在進行著的偉大戰鬥。不管這場戰鬥會持續多久,過程有多慘烈,我們相信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