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晉初西北“秦涼之變”始末,探析西晉無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亂原因

導致西晉王朝最終覆滅的胡族之亂,其實在西晉初年便在西北有所呈現。當時剛經歷亂世,中原紛亂,讓西北胡族力量開始有所異動,其中鮮卑人禿髮樹機能發動的“秦涼之變”規模極大,對於西晉王朝在西北的統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雖然“秦涼之變”最終都得以平復,但平復叛亂的過程卻十分艱難,尤其是自叛亂之初到最後晉將馬隆參與平亂過程當中,晉朝內部弊端頻現,體現出了西晉王朝對於邊郡胡族治理的嚴重不足。從“秦涼之變”始末及西晉王朝平亂過程,能夠探析西晉王朝無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亂的原因。

從晉初西北“秦涼之變”始末,探析西晉無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亂原因


鮮卑禿髮樹機能發動的“秦涼之變”的開始及壯大

臣以為胡夷獸心,不與華同,鮮卑最甚。本鄧艾苟欲取一時之利,不慮後患,使鮮卑數萬散居人間,此必為害之勢也。秦州刺史胡烈素有恩信於西方,今烈往,諸胡雖已無惡,必且消弭……惟恐胡虜適困於討擊,便能東入安定,西赴武威……宜更置一郡於高平川……詳議此二郡及新置郡,皆使並屬秦州,令烈得專御邊之宜。——《晉書•傅玄傳》

曹魏任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時,招降鮮卑人散步於涼、雍之間,其中以鮮卑禿髮部最為強大。泰始四年,西晉御史中丞傅玄,針對當時西晉數個州郡皆有“水旱之災”,因而像晉武帝司馬炎上陳數條建議,其中對於西北胡族隱患也作出了詳細的諫言。晉武帝司馬炎對於傅玄的建議較為相信。

西晉建立之後,分雍州、涼州和梁州之地置秦州,胡烈任秦州刺史。胡烈到秦州之後,對於河西地區的胡族力量,按照傅玄的建議採取了較為嚴格的壓制手段。尤其是對於河西鮮卑當中禿髮部聚集地派兵駐守,加之當時河西地區大旱,鮮卑禿髮部首領禿髮樹機能,於泰始六年發動叛亂。

六月戊午,秦州刺史胡烈擊叛虜於萬斛堆,力戰,死之。詔遣尚書石鑑行安西將軍、都督秦州諸軍事,與奮威護軍田章討之。——《晉書》

秦州刺史胡烈率軍與禿髮樹機能在萬斛堆對戰,胡烈不敵禿髮樹機能身死。“都督雍、涼州諸軍事扶風王亮遣將軍劉旂救之,旂觀望不進”,扶風王司馬亮當時都督雍、涼諸軍事,派遣劉旂去救援,但劉旂觀望不敢近前救援,禿髮樹機能大軍士氣高漲,趁機攻下高平。司馬亮因而被免官。

晉武帝司馬炎又派尚書石鑑任安西將軍,都督秦州諸軍事,與奮威將軍田章去討伐禿髮樹機能。不過,但是石鑑與當時任“東羌校尉、輕車將軍”的杜預有矛盾,杜預上陳“五不可,四不須”的建議不被石鑑採納,杜預拒絕盲目攻打鮮卑叛軍,而被石鑑誣陷獲罪,後被押解回了京師。之後石鑑發動對禿髮樹機能的進攻大敗。

於是,晉武帝司馬炎又派汝南王司馬駿為鎮西大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坐鎮關中,與禿髮樹機能交戰一年有餘不能平定。反而禿髮樹機能趁勢聯合西北氐、羌和匈奴等胡族勢力,聯合對抗西晉在西北的統治。

從晉初西北“秦涼之變”始末,探析西晉無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亂原因


泰始中殺秦州剌史胡烈於萬斛堆敗涼州剌史蘇榆於金山,又殺涼州剌史楊欣于丹嶺,盡有涼州之地。——《十六國春秋》

泰始七年,禿髮樹機能聯合北地胡族勢力攻打金城郡,涼州刺史牽弘率軍討伐,後被圍困於青山,作戰不敵之後被殺。之後蘇愉任涼州刺史,被禿髮樹機能殺於金山。此後一直到咸寧元年,禿髮樹機能的勢力將涼州金城郡以西的範圍都囊括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咸寧三年,文鴦任平西將軍、都督涼、秦、雍三州軍事,終於大破禿髮樹機能,西北胡族二十萬歸降。不過,僅一年之後,楊欣任涼州刺史,楊欣“失羌戎之和”,與禿髮樹機能的部將若羅拔能戰於武威,不敵之後身死。咸寧五年正月,禿髮樹機能趁勢攻下涼州治所武威。

西晉前期無力平定“秦涼之變”的原因探析

從泰始六年,也即公元270年,一直到咸寧五年,也即公元279年,禿髮樹機能歷時九年掌控了西北涼州,雖然西晉多次派軍平亂,但卻依舊讓禿髮樹機能叛軍迅速壯大,最終失去了對涼州的掌控。從“秦涼之變”起,到最終發展到鼎盛之期,西晉王朝的應對方式足見其內部弊端,這些弊端成為無力平定“秦涼之變”的重要原因。

  • 1、“失羌戎之和”:對於邊郡胡族的強硬手段,引致鮮卑等胡族不滿

從最初傅玄的諫言當中,起先就認定“胡夷獸心,不與華同”,因而讓將安定、武威和高平川三郡歸於秦州管轄,並且讓“素有恩信於西方”的胡烈掌專門“御邊”,也就是戒備邊郡胡族勢力的反叛。而胡烈掌控三郡之後,所採取的方式也是極為強硬的,先後屯兵高平川、 麥田一代,嚴重壓縮了當地鮮卑部族的生存區域。最終導致了鮮卑部族的不滿而反叛。

傅玄所談胡烈所謂的“素有恩信於西方”,也不過是在西晉初年設置秦州之時,胡烈便任秦州刺史,只是“相熟”而已的關係,並未能看出其“恩信”。但其在禿髮樹機能發動叛變之前的高壓手段,卻確實不屬於“恩信”的層面,因此激發受到生存威脅的胡族叛亂,也成為了可想而知的結果。

胡烈、牽弘皆勇而無謀,強於自用,非綏邊之材。——《晉書•陳騫傳》

當時侍中陳騫曾經對司馬炎建議說,當時的秦州刺史胡烈和後來的涼州刺史牽弘,都只是有勇無謀,並不是“綏邊之材”,但是司馬炎認為陳騫是對當時還是揚州刺史的牽弘不滿,才有此諫言,因而不採納陳騫的建議。最終胡烈和牽弘果然引致了“失羌戎之和”。

從晉初西北“秦涼之變”始末,探析西晉無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亂原因


這種“失羌戎之和”的情況,不僅在胡烈和牽弘身上,在之後涼州刺史楊欣的史料當中也稱其為“失羌戎之和”,可見當時西晉在西北邊郡的封疆大吏,都不乏對“羌戎”採取瞭如同胡烈那般強硬的手段。

雖然傅玄所認為的“胡夷獸心,不與華同”,在之後“秦涼之變”當中得到了呈現,但追究這種印證了其戒備之心的例證,卻反而是因為西晉邊將對“胡夷”的壓制,而導致的反撲。雖然不能認定傅玄、胡烈等人所採取邊郡政策的錯誤,但觀其後果可知,這種強硬手段導致的“失羌戎之和”,的確引起了鮮卑等部族的反叛。

  • 2、平亂主將的不堪重用,是無法平定“秦涼之變”的重要原因

西晉王朝對於當時西北的胡族叛亂,也作出了多次派軍鎮壓,但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追究其結果來看,與平亂主將的不堪重用有著極大的關係。

在九年的叛亂之中,西晉秦州刺史胡烈和涼州刺史牽弘、蘇愉、楊欣先後被殺,四任地方軍政長官被胡族叛軍擊敗並斬殺,足見當時地方州郡長官的不堪重用。考慮到西晉王朝採取的州刺史與都督軍事分離的策略,州刺史接連被斬殺還能夠理解,但之後派遣的“都督”各方面軍事的人物,依舊慘遭擊潰。

胡烈死後,扶風王司馬亮當時都督雍、涼州諸軍事,可以說是在“秦涼之變”事發之地,最為重要的軍事長官,但司馬亮所派遣軍事將領劉旂觀望不前,導致了禿髮樹機能在初期的迅速壯大。

司馬亮被免官之後,石鑑任安西將軍,都督秦州諸軍事,這又是對於爆發叛亂之地的最高軍事長官。但石鑑到任之後,不制定戰策平亂,反而因私仇誣陷杜預。在此之前,杜預任河南尹,因得罪當時的司隸校尉石鑑而被免職。之後杜預便出任秦州刺史領“東羌校尉、輕車將軍”,而石鑑都督秦州軍事之後,因而對杜預的平亂建議置之不顧,最終誣陷杜預將其押回京師。需要知道的是,杜預在後來是受到名將羊祜賞識選為其接班人的良才,石鑑出任平亂主管,卻因私仇而報怨,足見其有失度量。而之後石鑑自己攻打禿髮樹機能不敵,更足見其不堪重用。

之後汝南王司馬駿接替司馬亮都督雍、涼諸軍事,面對禿髮樹機能的攻勢,司馬駿讓文鴦率軍攻打,才得以重挫禿髮樹機能,讓胡族二十萬人口歸降。這其間其實司馬炎曾經想要權臣賈充到西北邊郡安撫各胡族,但賈充接受荀勖的建議,將自己的女兒賈南風嫁給了太子司馬衷,最終不得成行。雖然不能說賈充的不堪重用,但西晉朝堂內部之亂可見一斑。

總而言之,四任州刺史的被斬殺,都督軍事的司馬亮、石鑑的退走,以及賈充的推脫,足見當時西晉選擇平亂主將的不堪重用,這是造成“秦涼之變”一時無法平復的重要原因。

  • 3、對於宗親、外戚等大臣的縱容,讓平亂無法成功

在平亂主將的不堪重用當中,所涉及到的平亂主將,大多有著宗親和外戚等身份。而對於這些具備特殊關係的主將的縱容,是導致平亂無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從晉初西北“秦涼之變”始末,探析西晉無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亂原因


扶風王司馬亮不必多說,屬於司馬氏宗親。司馬亮當初在坐看胡烈被殺之後,甚至還上書要求免掉觀望不援助的手下劉旂的死罪。等到朝中彈劾司馬亮要求免其官職之後,司馬亮便去官離任。但不久之後就任撫軍將軍,同年在西陵督步闡投降之時,司馬亮又以假節都督諸軍事的身份,去接受步闡的投降。之後,又加侍中之職,在咸寧三年又改封汝南王,還都督豫州諸軍事。

不僅如此,司馬駿在接替司馬亮之後,雖然任用文鴦等重創禿髮樹機能,但卻在並未徹底消除隱患之時,在擊敗禿髮樹機能的同年入朝。最後禿髮樹機能叛亂再起,揚州刺史楊欣被殺,也不見當時的都督關中軍事的扶風王司馬駿的參與平亂。

由此可見,在作為西北重要軍事長官的司馬亮,存在重大平亂失誤之後,只是被去職而已,甚至很快就獲得新的加封和都督軍事要職;而取得一定成績,但卻並未完全平亂的司馬駿,卻離開自己的封地和軍事都督區,到朝中任職,足見晉武帝司馬炎對於宗親力量的縱容。

而且,結合被調任西北都督軍事的權臣賈充,為了躲避去往西北平亂的苦差,讓女兒嫁給了太子司馬衷,而因外戚身份得以逃避去往西北的結局,這更能印證當時對於宗親和外戚等權臣的縱容,這些朝堂內局的混亂,也是無法迅速平定“秦涼之變”的重要原因。

馬隆平定“秦涼之變”的過程及其暴露的問題

俄而欣為虜所沒,河西斷絕,帝每有西顧之憂,臨朝而嘆曰:“誰能為我討此虜通涼州者乎?”朝臣莫對。隆進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滅賊,何為不任,顧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當聽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請募勇士三千人,無問所從來,率之鼓行而西,稟陛下威德,醜虜何足滅哉!”帝許之,乃以隆為武威太守。——《晉書•馬隆傳》

咸寧四年, 面對“秦涼之變”的難以平復,馬隆向晉武帝司馬炎自薦,並且讓其自行“募勇士三千人”,司馬炎同意了馬隆的建議,任命他為武威太守。而馬隆得到司馬炎的許諾之後,“募限腰引弩三十六鈞、弓四鈞,立標簡試”,立下了招募兵士的標準,招募到了三千五百人。


從晉初西北“秦涼之變”始末,探析西晉無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亂原因


在獲得三年軍資之後,馬隆於咸寧五年正月率領著三千五百人西行。面對來襲擊的禿髮樹機能騎兵,馬隆使用“八陣圖作偏箱車,地廣則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於車上”,一邊戰鬥一邊行軍,讓禿髮樹機能的部隊傷亡慘重。等到馬隆到達武威之後,鮮卑猝跋韓、且萬能等部歸順馬隆。不久之後,馬隆連同歸降胡族力量,最終斬殺禿髮樹機能,歷時九年的“秦涼之變”最終得以平定。

那麼,從泰始六年開始一直持續到玄寧五年的這場以西北胡族為主要參與者的“秦涼之變”,為何被馬隆僅以“三千五百人”西行擊潰?難道僅僅是這用“引弩三十六鈞、弓四鈞”的標準選出來的數千人隊伍作戰英勇,和馬隆所用“八陣圖”、“ 鹿角車營”等戰術建功?除了這些硬性的因素之外,還有幾個原因:

  • 1、馬隆對邊郡胡族的應對策略不同

大多數人只注意到了馬隆率領三千五百人遠征,最終平滅胡族叛亂的軍事行為,但是馬隆對於邊郡胡族的應對策略,也是其能夠最終擊敗禿髮樹機能的重要原因。

初,涼州刺史楊欣失羌戎之和,隆陳其必敗。——《晉書•馬隆傳》

在自薦西行平亂之前,馬隆就向司馬炎陳述楊欣應對胡族的策略弊端,認定楊欣必定失敗,結果楊欣果然引致鮮卑部再次反叛,自己也兵敗被殺。需要知道的是,楊欣被殺在咸寧四年,正是文鴦都督三州軍事力量大破禿髮樹機能,讓胡族二十萬人口來歸降之後。而在這種情況之下,馬隆認為楊欣“失羌戎之和”,可見其採用的應對胡族策略,依然是如同前文所提及傅玄、胡烈等人的強硬手段。也正是因為這種壓制手段,再次逼反了依舊歸降的胡族,甚至禿髮樹機能在被文鴦擊敗後,交託“質子”給晉朝,足見其誠意,但是依然選擇再次叛亂,雖然有“胡夷獸心,不與華同”的可能性,但是如同最初起兵作亂時的緣由,也定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隆到武威,虜大人猝跋韓、且萬能等率萬餘落歸降,前後誅殺及降附者以萬計。又率善戎沒骨能等與樹機能大戰,斬之,涼州遂平。——《晉書•馬隆傳》

而馬隆西行所行應對胡族的策略,雖然並未在史料當中多有記載,但結合馬隆到達武威之後,原本的禿髮樹機能部將猝跋韓、且萬能等人,率領部族萬餘歸降馬隆,可見當時馬隆推行應對胡族策略相較之前更為胡族所接受,退一步講起碼優撫政策得到了禿髮樹機能部將的認可。最終,馬隆聯合歸降的沒骨能等部擊敗禿髮樹機能,足見當時馬隆所行對胡族策略的不同。

從晉初西北“秦涼之變”始末,探析西晉無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亂原因


而且馬隆所行胡族策略,也有“誅殺及降附者以萬計”的殘暴行為,但結合馬隆在平定“秦涼之變”後,馬隆擊潰南虜成奚,以及在隴右地區駐紮十餘年,西北邊郡並無較大胡族動亂的結果來看,馬隆在西北所推行的胡族策略,是將傅玄、胡烈等人的壓制手段和懷柔等策略相結合,避免了之前引致“秦涼之變”的“失羌戎之和”的再次出現,也就讓西北胡族隱患得到了緩解。

  • 2、西晉內部官場混亂,充斥爭權奪利之事,而馬隆的平亂之策避免了受到西晉官場的影響

由之前杜預因與石鑑私仇而被誣陷之事,足見當時西晉官場的混亂,甚至在禿髮樹機能殺涼州刺史楊欣之後,曾經出任過涼州刺史對抗入侵羌人,時任尚書僕射的李憙,認為應當舉兵征討禿髮樹機能。但是當時經過西晉朝廷商議之後,認為之前遭到文鴦重創的禿髮樹機能不足為患,因此否決了李憙的建議。結果顯而易見,殺掉楊欣之後的禿髮樹機能並未遭到西晉大軍壓制,反叛勢頭更盛。由杜預和李憙的經歷來看,也印證了當時西晉官場的混亂。

如此混亂的朝局,在馬隆提出想要去平定西北叛亂之時,也對馬隆造成了阻礙。因此,在馬隆自薦西征之時,深知當時西晉朝局之亂,便對晉武帝司馬炎提出“陛下若能任臣,當聽臣自任”的要求,然後自己徵募士兵前往西北討逆。這當然也引起了當時只顧自身利益的朝臣反對,認為馬隆自募士兵的行為“亂常典”不符合之前的規制,但是最終司馬炎同意了馬隆的建議。

而且馬隆西征的阻礙還沒有結束,等到馬隆使用自己制定的標準招募到了三千五百士兵之後,在去武庫選擇兵器的時候,當時與馬隆有仇的武庫官員,便將一些破舊腐朽的兵器給馬隆,馬隆因此不滿。甚至還遭到了當時御史中丞的彈劾,馬隆據理力爭之下,才得以獲得優良武器。

從馬隆自募士兵被反對和武庫裝備遭到私仇報復的情況來看,當時西晉朝堂官員只顧自身利益,置西晉西北安危於不顧,可見當時朝堂官場的混亂。而馬隆能夠憑藉晉武帝司馬炎對於平定西北“秦涼之變”亂局的迫切之心,十分巧妙地避免了西晉官場亂局給自己造成阻礙,也是其能夠西征平定禿髮樹機能的重要原因。

積十餘年,威信震於隴右。時略陽太守馮翊嚴舒與楊駿通親,蜜圖代隆,毀隆年老謬耄,不宜服戎,於是徵隆,以舒代鎮。氏、羌聚結,百姓驚懼。朝廷恐關隴復擾,乃免舒,遣隆復職,竟卒於官。——《晉書•馬隆傳》

而且,結合在“秦涼之變”後,馬隆在隴右任上十餘年,穩定西晉西北局勢的情況下,當時洛陽太守馮翊嚴舒,與當時的外戚楊駿通親,便想要圖謀馬隆在隴右的職位,最終用馬隆年老不適應徵戰的理由,把馬隆徵回朝中,讓嚴舒代替了馬隆。之後氐、羌知道馬隆走後,集聚有再次叛亂的局勢,朝廷才再次讓馬隆回到隴右。

這也能夠看出當時西晉朝廷的混亂,為了利益之爭,可以通過外戚等勢力謀求官職以圖私利。若不是也能印證上條馬隆所行胡族策略有效的“氏、羌聚結,百姓驚懼”,隴右的亂局再起也是極有可能的。

總而言之,西晉朝廷混亂,形成了對平亂的阻礙,杜預和李憙的經歷可見一斑。而馬隆自薦西征之時,有效地避免了自己被西晉朝堂的混亂影響,最終才能得以平定“秦涼之變”。

  • 3、馬隆“請募勇士”所透露出來的西晉州郡兵力積弱

“秦涼之變”所處的歷史階段當中,蜀漢剛被平滅數年,西晉尚未做好準備平東吳,雖然結合之後的晉滅吳之戰來看,西晉兵力尚屬強勢,但卻在應對“秦涼之變”的過程中,州郡兵力積弱的情形開始顯露。僅從西北雍、涼、秦諸州郡軍事力量,無法徹底平定禿髮樹機能的結果來看,就能得知這種積弱情形。

從晉初西北“秦涼之變”始末,探析西晉無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亂原因


雖然不能認定馬隆憑藉的自己“請募勇士”三千五百人,比西北州郡軍事力量素質更加強大,但是也能體現出但是馬隆對於地方州郡士兵的疑慮,因此這才千里迢迢率領自己親自招募的士兵西行平亂。

而且,結合當時晉武帝司馬炎對於司馬氏宗親的信任和縱容,對於州郡軍事行“都督”之事的大多為司馬氏宗親,但如司馬亮那般“觀望不前”,只圖入朝奪權獲利的司馬氏宗親也大有人在。即便善於任人的司馬駿,在任用文鴦建功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同年入朝離開封地和都督區。可見當時西晉地方軍事多依靠司馬氏宗親,當中所存在的弊端顯而易見。

司馬氏宗親在作戰失利之後,還能夠依仗其宗親身份,再次如司馬亮那般迅速被重用,並且同樣再任都督軍事要職。這種信任和縱容宗親來掌控地方州郡軍事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快了州郡兵力的迅速衰弱。試想一下,頻繁吃敗仗還能逃脫懲戒的地方軍事長官,怎能統帥出如同馬隆那般親自招募的“勇士”?

而且,權臣、宗親、外戚等力量盤亙地方,州郡軍事統帥能不能隨心所欲,也是馬隆“請募勇士”的重要考量。如其應對禿髮樹機能起兵的各種戰陣,如果所率士兵不能聽任其指揮,也難以取得有效的戰績。

總體而言,馬隆“請募勇士”能夠顯露出當時馬隆對於西北州郡軍事力量的疑慮,結合數年平亂無果的情況也能看出當時州郡兵力積弱,這是造成西晉無法迅速平定西北胡族叛亂的重要原因。


結語

從“秦涼之變”的始末,可以看出西晉在平定胡族叛亂過程當中的弊端。

對於西北胡族的應對策略只採用簡單的強壓方式,引發了鮮卑等胡族的不滿進而生出叛亂。而平亂主將不堪重用,多是考慮自身得失私仇,也導致在平亂過程中意外頻出。並且對於宗親、外戚等權臣的過度縱容,導致在平亂過程中擔任軍事長官等要職的宗親、外戚勢力為自身利益和爭奪權勢而讓叛亂無法迅速平復。

與傅玄、胡烈、楊欣不同的處置胡族策略,讓馬隆能夠迅速收復邊郡胡族,進而迅速平亂。深知西晉朝政亂局的馬隆,在自薦西征平亂後,憑藉晉武帝司馬炎平亂心切,巧妙地避免了因官場亂象而對自己西征的阻礙。而馬隆自行招募的士兵,能夠避免了所率州郡軍事太過積弱,並且不能聽任其指揮的被叛亂輕易擊潰的結果。

《晉書》

《十六國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