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未來的戰機要向著無垂尾翼方向發展?

Nicket


未來的戰鬥機,也就是下一代的第六代戰鬥機,很有可能是無垂尾、無尾翼的佈局設計,到時候飛機將會被製造的和飛鏢一般,有一種滑翔式導彈的感覺。

圖為未來無尾翼、無垂尾戰鬥機的設想圖。


為什麼戰鬥機要逐步的取消尾翼和垂尾?這主要還是為了隱身和高速飛行所需。飛機上主要有主翼、尾翼、垂尾三個翼面,這是最正常的普通佈局,其中主翼用以產生升力,尾翼用來對飛機進行俯仰和縱向的控制,垂尾則主要是對飛機的水平方向進行控制。這樣的佈局非常合理,從飛機誕生一直到現在都是最常用、最常見的,比如美國的F-22A、F-35戰鬥機就都是常規佈局戰鬥機。

圖為印度的LCA戰鬥機,其氣動外形是由法國達索公司設計,就是無尾翼佈局,他只有主翼和垂尾。


但是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戰機對隱身的需求越來越高,而戰機上雷達反射面積最大的地方就是飛機的幾個翼。雷達對物體的探測,從來都是物體表面的突出物越多、雷達反射的方向越多,雷達的反射面積就越大,在屏幕上的信號就越明顯,如果我們把飛機看做是一個物體,那麼每一個翼面都可以看做是伸出物體之外的突出物,他們伸出的距離很長,形狀也不規則,是飛機雷達反射面積的主要來源。

圖為法國五代機概念圖,也是無尾翼的設計。

圖為英國的五代機概念設想圖,同樣使用無尾翼佈局。


當年美國為了研發隱身轟炸機,專門取消了B-2轟炸機的垂直尾翼和尾翼,使得B-2轟炸機的翼面大大減少,雷達反射面積有效降低。但是取消了飛機的翼面,對飛機的操控性影響很大,飛機因此出現操控笨拙,不夠機動靈活的情況,不過對於轟炸機而言,機動性不足並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缺點,反正有足夠的隱身性能,能夠幫助他有效的突破敵人防空系統的攔截才是重點,所以B-2轟炸機成為世界上目前為止翼面最少的飛機,只保留了飛機的主翼。

圖為尾翼和垂尾融合設計的下一代戰鬥機設想圖。


然而對於戰鬥機而言,機動性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因此到現在還沒有出現完全取消掉尾翼和垂尾的戰鬥機,目前翼面最少的五代機是法國和德國合作設計的新型戰機,以及英國在研中的五代機,他們都取消了尾翼,只保留了主翼,因此肯定會在隱身性上有較大的突破。可以說,戰鬥機雖然重視機動性,但是取消大多數的翼面也是大勢所趨,這主要也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

圖為美國B-2轟炸機氣動外形和鷹的飛行姿態對比,B-2就是典型的只保留主翼的設計,這種設計有助於飛機長時間、大航速、遠距離飛行,但是對於機動性不利,正如鷹在滑翔中不夠靈活,但是非常省力是一樣的。


隨著技術的進步,戰鬥機的翼面效率越來越高,可以通過主翼和尾翼的控制,來取代垂尾的作用,也可以通過垂尾和主翼的控制來取代尾翼的作用,比如法國的幻影戰鬥機、印度的LCA戰鬥機等,就只有主翼和垂尾,沒有尾翼,這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因為隨著電傳飛控技術的提高,數字化水平的提升,飛機對自身姿態的感應和控制能力越來越強,飛機可以通過自動化的操作,綜合各個翼面的效果來進行一次姿態調整的控制。對於隱身戰鬥機而言,可以進行垂尾、尾翼的融合設計,用外傾幅度較大的兩個垂尾,來取代過去垂尾和尾翼的作用。

圖為只有主翼的下一代戰機設想圖。


而在美國新公佈的幾個六代機的設計方案中,則乾脆取消了垂尾和尾翼,只是保留了主翼,這樣,飛機的縱向、水平機動和升力的產生都要依靠主翼來實現,這就不僅僅是電傳飛控技術的提升結果了,更是飛機矢量發動機技術出現的結果。矢量發動機可以輕易改變飛機推力的方向,把飛機的發動機尾噴管朝著不同的方向噴出氣流,而隨著FADEC技術(全權限數字化操作技術)的出現,飛機的矢量發動機動作也和飛機翼面統一在一起,飛行員只需要進行一次操作,飛機的翼面和矢量發動機就會經過自動計算,配合飛機的姿態改變。

圖為只有主翼的下一代戰機設想圖,下一代戰機的翼面必然是減少的,很可能未來某天,最終連主翼都會被取消。

圖為矢量發動機和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戰鬥機,矢量發動機的出現為取消更多翼面掃清了障礙。


所以,未來的戰鬥機翼面必將會越來越少,甚至主翼都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取消,飛機向著“會飛的機械”方向不斷髮展,發動機自身推力夠大之後,升力也可以由矢量發動機產生,飛機的姿態挑戰和升力都依靠發動機之時,說不定奇形怪狀、各種各樣的飛行戰鬥機器就出現了,到那個時候,航空器的發展,還必將迎來一個新的紀元。


海事先鋒


巨大的垂尾不利隱身,美國做過實驗,充分的風洞吹風實驗證明,要實現高度隱身,取消垂尾成為必然之勢。無獨有偶,中國2018年珠海航展,無垂尾的無人機,達到了八款之多,杜文龍的解釋,中國已經突破了翼身融合的技術難題,因此把無垂尾設計飛行器,直弄成白菜蘿蔔。年初有一款“暗箭”下線的照片曝光後,立即引來英媒驚呼,中國六代機就要來了。是不是,在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以前,不能確定,魂舞大漠想,作為實驗機也是可以的,12年前亮相珠海,這多年過去,現在得以做成實機,即突破了翼身融合設計,看它垂得還不是很乾淨,外表還有垂尾的設計,卻沒人懷疑它的隱身效果。加之形體大小有類“梟龍”,可以期待的是,戰鬥力並不見小,驗證飛行後也可以放大的,大的先按小的搞,小的也可搞成大的,主要驗證了技術可行性。

▲無垂尾是一大方向。隱身化是未來技術趨勢,自從美國打造隱身飛機,已發展了多款三代隱身機,其登峰造極之作便是無垂尾的B-2,然而B-2載彈量小速度慢,價格奇高,造不起用不起,為了將B-2開創的隱身大業繼續,這才打造高度隱身的B-21,仍仍然為無尾翼設計,之所以不稱為B-3,原因在於有技術化驗證和實用化性質,B-2雖好但卻少,B-21雖小可以完全用得起,但在技術經驗上還沒有得到確定,因是先使用了B-21的編號。美軍自信沒問題,打造X-47B等數款無尾驗證機,應該說美國的無尾技術正是最好的,無人能比。為了追求全面隱身,美軍正在潛心潛力,正代表了戰鬥飛行器一大方向,高度隱身才能建立起技術優勢,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可實現的國家有幾個?法國與多國聯合打造的“神經元”怎麼失去了動靜?英國“雷聲”大雨點越來越小,原因與美國X-47B項目大同小異,飛翼體阻力雖小,但存在諸多技術難點,發展具有不確定性。可乾的活不少,也有不少麻煩事,氣動在大的技術突破之前,現在的技術並不能滿足軍方需要,另有智能化水平不高,部署並不靈活等麻煩。中美英法,都要這樣的驗證機,開始動靜都不小,越飛信心越小,不得已而作罷,留待以後再說,似乎就是最好選擇。花了錢,實驗多年,不得已而放棄。美國偃旗,並沒息鼓的意思,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仍要尋求更大的突破,然而並不等於就能真正實現。技術深淵甚大,當心掉下去,又會是一個畫餅充飢,靡費金錢的老虎。

▲中國的發展。沙特彩虹-4被胡塞武裝給搞掉,美國嘿嘿地笑,其實沒有什麼可笑的,美國為首的西方,賣給沙特的戰鷹,一個個也被弄得灰頭土臉,什麼F-15SA,什麼“颱風”,照樣沒有擺脫被打掉的厄運,沙特沒在乎,美國卻大潑汙水,其實美軍同等型號無人機,照樣折戟沉沙。中國亮出彩虹-7,適各國需要而打造,這個可以,高大尚的隱身機,意味著從彩虹-7從中國開始要大賣狂甩了。珠海現場,彩虹人宣佈,2023年要交付入役,現在來到2019,四年間要完成實驗飛行,發展應該非常快,若非實機下線,或者說不掌握相關技術,我們不會拿到航展上去。年初“利劍”下線,年底彩虹-7要向外銷售,話說哪個國家有興趣,現在開始參與,會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價格呢。


魂舞大漠


從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公佈的下一代戰鬥機初步方案(存在的變數也很大)來看,無垂尾設計確實是主流。相對於目前三、四代戰鬥機的單垂尾/雙垂尾,無垂尾設計對提升戰鬥機隱身能力、降低飛行阻力等作用明顯,但是也對戰鬥機的飛控系統、製造材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人認為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無垂尾設計的原因包括:
電影《絕密飛行》中的未來高度智能化的無人戰鬥機EDI,採用無垂尾+柔性機體材料設計!


法國達索公司公佈下一代戰鬥機方案

1)降低雷達反射信號、提升隱身能力:隱身能力是未來戰鬥機必備條件之一!對於現代戰鬥機而言,其主要的雷達反射信號來自於機頭及機身側面,而垂尾是影響側面雷達反射信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目前的四代戰鬥機中,包括殲-20、F-22、Su-57、F-35等全部採用大傾角的垂危,目的就是要儘可能的降低側面雷達反射信號。對於下一代戰鬥機,其隱身性能必定更高,而且不僅要對短波雷達具有隱身能力,對於目前反隱身雷達普遍採用的長波也要具有隱身能力,因此,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大勢所趨!


現役四代戰鬥機雷達反射信號對比,均採用大傾角垂尾設計!

2)降低飛行阻力、提升飛行速度:下一代戰鬥機的動力將會更強勁、飛行速度更高(預計最大飛行速度應該在3-5馬赫),高速飛行時任何降低阻力的措施都將會是設計考慮的重點,垂尾雖然迎風截面已經很小,但是,要是在3-5馬赫等速度下,其產生的阻力也是十分可觀的。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三、四代戰鬥機的垂尾等常規翼面,阻力貢獻也很可觀

美國下一代戰鬥機方案

無垂尾設計能夠提升隱身和飛行性能,但帶來的問題是如何保持戰鬥機的機動性能,這方面個人認為未來主要通過2種方式來實現:一是採用矢量發動機,二是機體採用柔性材料!矢量發動機的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通過調整發動機噴管方向也可以使戰鬥機產生機動力拒,未來矢量控制技術肯定也會更加高效、方便;機身採用柔型材料,在不同的飛行狀態下可以適當調整機體結構,同時也可以使整個戰鬥機機體成為一個可變的調節面,同樣也能保證戰鬥機的機動性。


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的矢量噴管將更加靈活、方便!

雖然目前全球範圍內也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研發、裝備了四代戰鬥機,但是,各航空強國在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上早已開始了競爭。未來的軍事對抗,掌握制空權仍是第一要務,誰掌握了天空誰就掌握了主動權!雖然我們的殲-20才剛剛形成初步戰鬥力,但相信我們的軍工科技人員早就做好了應對未來空中挑戰的準備!
美國下一代戰鬥機的變循環發動機已經取得技術突破
下一代戰鬥機的競爭已經悄然開始!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洗稿!)


威吶解析


第一減阻、第二減少雷達波反射截面積!

飛機垂尾作為飛機尾翼的組成部分,主要提供飛機橫向的靜穩定性和橫向動穩定性,同時為飛機提供一定的可操縱性,但是垂尾在給飛機帶來這些好處的同時,還會附帶阻力。

▲飛機垂尾所附帶的阻力與飛機機翼的壓差阻力不同,其不僅有高速氣流的摩擦阻力還會曾大飛機的干擾阻力和激波阻力。

而飛機想要飛的快,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減阻”,就像通常為減少激波阻力,飛機的氣動外形要儘可能的在縱向設計上平滑的設計面積率分佈、增大飛機的長細比,而去掉飛機垂尾也是降低飛機阻力的一種手段。

▲“只要動力夠,板磚也能飛上天”,這句“至理名言”估計人人都聽過,但是光讓板磚飛上天不行,還需要高速、安全、可控的飛行,而想要讓飛機高速飛行,“減阻”其實是比“增推”更有效的手段,而飛機去掉垂尾恰恰是減阻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麼既然去掉飛機垂尾可以讓飛機減阻,為什麼要等到六代機的概念階段才引起大多數人的重視呢?

這就是先進航空技術與數字化飛控進步的結果,在很早之前人們就知道飛機去掉垂尾就可以減阻,但是作為飛機重要操縱面和穩定面的垂尾,如果單純的去掉會影響飛機的穩定性和可操縱性。

▲1989年7月首飛的B-2隱形轟炸機,估計是現在大家最為熟知的無垂尾飛機了,但也正是因為沒有垂尾,才使得B-2的可操縱性不高。

而B-2首飛的年代,恰恰是先進航空電子技術進步和數字化飛控誕生的早期,而如今經過30多年的技術進步後,現在的先進航空電子技術與數字式飛控技術,已經可以解決無垂尾甚至無尾飛機的可控要求了。

▲2018年珠海航展上,用矢量噴管做機動飛行的殲10BTVC,飛機矢量系統誕生,為飛機去掉更多操縱舵面以減阻創造了可能,而飛機矢量系統的普及離不開先進航空飛控系統的進步。

而六代機去掉垂尾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可以提高飛機的隱身性能。



▲隱身技術包含的內容十分廣闊,不僅有雷達電磁隱身、還有紅外隱身、光學隱身、聲學隱身等多種技術,而飛機隱身技術目前主要以雷達電磁波隱身為主。

在現今六代機概念研究中,普遍將飛機的全面隱身技術列為第一要求,而隱身技術的關鍵,就是如何縮減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那麼減少垂尾相對來說,自然雷達截面積就越小了。







不過現在六代機普遍還處於概念研究階段,具體的技術要求各國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各國都對自己未來的空戰環境有不同的要求,那麼各國的六代機也可能不近相同,未來六代機可能出現相較四、五代機更大的區別,不會像四、五代機那樣儘管看著百家爭鳴,但實際上同質化十分嚴重的現象。


武備趣科普


為什麼未來戰機要往無垂尾、尾翼方向發展?這是一個非常有討論性的問題。往這方面發展的原因是考慮在超音速、隱形性上進一步發展。但是他對科技上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垂尾和水平尾翼在飛機上充當這怎樣的作用,由淺到深慢慢為大家講解。



垂尾在飛機上衝當的是一個方向盤的做用,可以在水平面進行左右轉彎,通過氣流的作用方向舵往哪邊偏轉,飛機就往哪邊偏轉。水平尾翼在在飛機上的作用,是給飛機提供升力。飛機起飛時前緣朝上,後緣朝下。降落則反之。這麼重要的部位為什麼要取消呢?取消後有由誰來接替這個位置呢?


推力矢量發動機可通過轉動噴口靠尾噴氣流來改變飛機的飛行狀態,如美國的二元矢量噴口發動機,就是在發動機尾部安裝調節板,上下調動來改變飛機尾噴氣流的方向來控制飛機的俯仰狀態!同樣也達到了水平尾翼同樣的效果!多元矢量推力發動機,是在二元矢量推力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出的產品,理論上可360°進行轉動。這樣通過噴口的左右調整來改變飛機左右偏轉的狀態。通過上述分析飛機是可以通過推力矢量發動機來代替水平尾翼和垂尾的。

飛機取消垂尾和水平尾翼有什麼好處

1.取消垂尾和水平尾翼對飛機的隱形功能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取消水平尾翼和垂尾,可減小飛機對雷達波的反射面。讓飛機的隱形性能在往前進一步。

2.可以減輕飛機的重量。

3.減小跨音速時的激波阻力。飛機在跨音速或者超音速飛行時,飛機零升波阻力會與飛機的橫截面積會影響飛行阻力,所以截面積越小阻力越小。


當然肯定也會有讀者存在疑問,問什麼多元矢量發動機已經生產,問什麼不採用這種方法?其實這種想法,由於現在多元推力矢量發動機科技,產品還不成熟用到飛機上不太穩定,所以現在這個階段只能先兩者都用上,先保證飛行安全。等到科技成熟,產品穩定,這肯定是一個發展的大趨勢!

當然隨著現代飛機設計和發展,飛機的隱身性會越來好,速度也會變得更快。同時也會出現更多的新問題,如速度增大,飛行員身體收到的載荷也會增大,這將如何去解決?速度越快飛機外表的溫度和圖層需要用什麼樣的材料去代替?等等問題都是需要去解決的。

謝謝閱讀!如有認同我觀點的可以點贊!如有想看更多文章的朋友可點擊關注支持,謝謝!以上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立刪!謝謝!


墨家荊天明


目前裝備的第五代戰鬥機與第四代戰鬥機還是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各種氣動部件等一樣都不缺,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垂尾等組件,而這是對於雷達隱身影響最大的部件。在美國研製的B-2A戰略轟炸機上已經看不到垂尾這個機構了,而目的就是為了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

包括美國海軍未來要裝備的MQ-25無人機系統就是採用沒有垂尾的氣動佈局,隨著科技的進步,飛行器對於垂尾的需求越來越弱,這也會是未來多款機型取消垂尾的一個原因。目前的科技手段已經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保證飛行中的穩定性,而機動能力也可以通過使用佈置在各處的小型的矢量噴口來進行。

第五代戰鬥機的一個的特色就是隱身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氣動佈局設計還不能做到完全的雷達隱身,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於垂尾的存在,包括英國和法國等研製的未來的第六代戰鬥機上已經在考慮取消垂尾結構。

目前世界上已經明確要進行第6代戰鬥機研製的國家中除了法國,英國之外還有美國,但是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拿出相關的模型等資料,所以還不清楚美國的研製方向。不過從美國研製的無人機看,美國對於沒有垂直尾翼的設計是相當有信心的。


航空視界


目前世界上的研製的第五代戰鬥機都是在第四代基礎上沿用氣動佈局而來,從美國的F-22A猛禽戰鬥機和F-15C/D戰鬥機就去看得出這些連續性,實際上F-22A的設計還是相對保守,到了F-35閃電II戰鬥機上也是如此。

F-22A,F-35閃電II以及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都有同樣的特徵,這就是兩個碩大的垂尾,而這個會帶來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增大,無疑給這些戰鬥機的隱身能力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對於第六代戰鬥機來說隱身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在垂尾上下功夫,這就出現沒有垂尾的設計理念了。目前歐洲幾個國家著手研製的第六代戰鬥機已經有顯著的無尾結構的跡象出現。


雷達隱身能力是未來戰鬥機發展的一個重點,通過無尾設計將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但是同時帶來了氣動控制的難題,這個需要花很長時間去解決。


航空君


降低雷達反射信號、提升隱身能力:隱身能力是未來戰鬥機必備條件之一!對於現代戰鬥機而言,其主要的雷達反射信號來自於機頭及機身側面,而垂尾是影響側面雷達反射信號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此,目前的四代戰鬥機中,包括殲-20、F-22、Su-57、F-35等全部採用大傾角的垂危,目的就是要儘可能的降低側面雷達反射信號。對於下一代戰鬥機,其隱身性能必定更高,而且不僅要對短波雷達具有隱身能力,對於目前反隱身雷達普遍採用的長波也要具有隱身能力,因此,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大勢所趨!

降低飛行阻力、提升飛行速度:下一代戰鬥機的動力將會更強勁、飛行速度更高(預計最大飛行速度應該在3-5馬赫),高速飛行時任何降低阻力的措施都將會是設計考慮的重點,垂尾雖然迎風截面已經很小,但是,要是在3-5馬赫等速度下,其產生的阻力也是十分可觀的。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無垂尾設計能夠提升隱身和飛行性能,但帶來的問題是如何保持戰鬥機的機動性能,這方面個人認為未來主要通過2種方式來實現:一是採用矢量發動機,二是機體採用柔性材料!矢量發動機的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通過調整發動機噴管方向也可以使戰鬥機產生機動力拒,未來矢量控制技術肯定也會更加高效、方便;機身採用柔性材料,在不同的飛行狀態下可以適當調整機體結構,同時也可以使整個戰鬥機機體成為一個可變的調節面,同樣也能保證戰鬥機的機動性。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我作不出太專業的回答,不過我認為可以想一下手機為什麼要搞全面屏。


白鴉月染


從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公佈的下一代戰鬥機初步方案(存在的變數也很大)來看,無垂尾設計確實是主流。相對於目前三、四代戰鬥機的單垂尾/雙垂尾,無垂尾設計對提升戰鬥機隱身能力、降低飛行阻力等作用明顯,但是也對戰鬥機的飛控系統、製造材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人認為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無垂尾設計的原因包括:

電影《絕密飛行》中的未來高度智能化的無人戰鬥機EDI,採用無垂尾+柔性機體材料設計!

法國達索公司公佈下一代戰鬥機方案

1)降低雷達反射信號、提升隱身能力:隱身能力是未來戰鬥機必備條件之一!對於現代戰鬥機而言,其主要的雷達反射信號來自於機頭及機身側面,而垂尾是影響側面雷達反射信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目前的四代戰鬥機中,包括殲-20、F-22、Su-57、F-35等全部採用大傾角的垂危,目的就是要儘可能的降低側面雷達反射信號。對於下一代戰鬥機,其隱身性能必定更高,而且不僅要對短波雷達具有隱身能力,對於目前反隱身雷達普遍採用的長波也要具有隱身能力,因此,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大勢所趨!

現役四代戰鬥機雷達反射信號對比,均採用大傾角垂尾設計!

2)降低飛行阻力、提升飛行速度:下一代戰鬥機的動力將會更強勁、飛行速度更高(預計最大飛行速度應該在3-5馬赫),高速飛行時任何降低阻力的措施都將會是設計考慮的重點,垂尾雖然迎風截面已經很小,但是,要是在3-5馬赫等速度下,其產生的阻力也是十分可觀的。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三、四代戰鬥機的垂尾等常規翼面,阻力貢獻也很可觀

美國下一代戰鬥機方案

無垂尾設計能夠提升隱身和飛行性能,但帶來的問題是如何保持戰鬥機的機動性能,這方面個人認為未來主要通過2種方式來實現:一是採用矢量發動機,二是機體採用柔性材料!矢量發動機的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通過調整發動機噴管方向也可以使戰鬥機產生機動力拒,未來矢量控制技術肯定也會更加高效、方便;機身採用柔型材料,在不同的飛行狀態下可以適當調整機體結構,同時也可以使整個戰鬥機機體成為一個可變的調節面,同樣也能保證戰鬥機的機動性。

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的矢量噴管將更加靈活、方便!

雖然目前全球範圍內也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研發、裝備了四代戰鬥機,但是,各航空強國在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上早已開始了競爭。未來的軍事對抗,掌握制空權仍是第一要務,誰掌握了天空誰就掌握了主動權!雖然我們的殲-20才剛剛形成初步戰鬥力,但相信我們的軍工科技人員早就做好了應對未來空中挑戰的準備!

美國下一代戰鬥機的變循環發動機已經取得技術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