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防護“三字訣”

2020年1月,全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由於高傳播率、潛伏期長、潛伏期亦具備傳染力等特點,嚴重威脅到我國社會生活。

截至今日,全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66580例,死亡1524例,治癒8414例。雖然疫情形勢正逐步得到控制,但隨著各地返工潮的到來,國內多個城市的防疫工作面臨嚴峻考驗,深圳壓力首當其衝,其次是東莞、上海、廣州、蘇州、北京等。

如何在出行、工作場景做好防護,成為每個人關心的話題。根據人民日報、丁香園、香港衛生署發佈的防護手冊整理,出行與復工可遵循以下六條新冠病毒防護“三字訣”:

戴口罩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戴好口罩能夠有效阻斷傳播。根據顆粒過濾率,各類口罩對新冠病毒的防護效果依次為N95口罩>外科口罩>普通醫用口罩>普通棉口罩。醫護人員應佩戴N95口罩,普通民眾日常防護可使用醫用三層口罩。

新冠病毒防護“三字訣”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疫中心推薦的口罩佩戴方法分為“選-洗-確-罩-貼”五步 :

選:選擇適合自己面部大小的口罩;

洗:戴口罩之前必須要清潔雙手;

確:確定口罩的完好性,一般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條沿的朝上;

罩:鼻子、嘴巴、下巴貼緊罩好;

貼:有金屬條沿的應沿鼻樑兩側用手壓緊,確保貼緊。

常通風

封閉空間容易增加病毒感染的幾率。常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能有效降低病毒顆粒、攜帶病毒飛沫的濃度,減少病毒在家、辦公室等空間中的停留時間和存活率,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

勤洗手

除飛沫傳播外,新冠病毒還可通過接觸傳播。病毒在物體表面有短暫的存活時間,日常用手接觸物體後,應使用洗手液、肥皂等洗手,做好細菌病毒的防護。數據顯示,戴口罩、勤洗手,可將病毒感染率降低70%。

新冠病毒防護“三字訣”

▲七步洗手法

常消毒

當前疫情大範圍蔓延,環境中可能存在的病毒較多,經常為居住、辦公的環境消毒,可減少病毒數量,降低感染幾率。目前能夠有效殺滅病毒的方法有:56℃ 30min 、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氯仿等。

消毒時應注意使用安全,75%酒精遇火會燃燒;過氧乙酸濃度過高時可刺激、損害皮膚黏膜,腐蝕物品;高濃度乙醚吸入後可使人意識不清。為避免發生化學反應,引發其他危害,不應混用多種消毒劑進行消毒。

新冠病毒防護“三字訣”

不聚會

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潛伏期長達7~14天,且潛伏期間依然具有傳染性。若公共場所中存在處於潛伏期的病毒攜帶者,就有可能在無法察覺的情況下被感染。因此週末或下班時間,應儘量少出門、不聚會,降低接觸病毒傳播者的幾率。

強免疫

新冠病毒的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依賴於細胞生存與繁殖。病毒進入人體後,現有醫療手段無法定向攻擊病毒,只能基於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使用一定藥物輔助身體自愈。免疫力強者不易被感染,或感染後無症狀、更易自愈。因此,防護之餘,可通過加強鍛鍊、健康飲食、合理作息、保持心情舒暢的方式,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機體抵抗病毒的能力。

新冠病毒防護“三字訣”

自2月10日起,許多互聯網公司已經陸續復工。據新華睿思《復工下的社會心態大數據分析報告》,員工與企業大多抱著積極的心態。員工從個人角度做好防護“三字訣”;企業可組織成立防控工作小組,倡導員工科學佩戴口罩、組織早晚體溫測量,通過會議管理、早晚消毒、防範來訪接待等工作,共同在疫情之下科學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