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長達百年,營業額高達23億,如今董事長卷錢失聯

文|支付公元

到了哈爾濱,沒有人不去秋林廣場。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2015年,秋林集團的發展到了巔峰時期。2015年,秋林集團全年營收額高達23億,淨利潤同比增長63.68%。但是秋林集團的發展並沒有長時間的延續下去。接連下來的幾年,秋林集團的財報都顯示處於負增長狀態。

在2019年,秋林集團發佈了相關公告。數據顯示,公司上市股東的收入比上一年將減少8000萬元左右,相較於上一年,同比減少58%。


發展歷史長達百年,營業額高達23億,如今董事長卷錢失聯

一家集團為何在短短時間之內業績下滑如此快呢?

其實秋林百貨在一百多年前,還是屬於一家“跨國”企業。當時冬青鐵路的成功建成,讓中俄邊境的貿易更加繁忙和緊密。為了進一步增加貿易往來,沙俄成立了“秋林洋行”。

但隨著俄國政治環境變化,秋林行業在俄國的發展並不順利。經過日本、蘇聯轉手經營,秋林行業也更名為“秋林集團”,實際控股人也前後變了多個。新中國成立後,秋林集團的經營管理權就轉手到了中國人的手上。經過前後多次擴建,中國內地第一家百貨公司秋林集團正式成立。

按照發展歷程來看,秋林集團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加上較高的知名度,應該一路高歌。

但是它並未朝著人們預想的方向發展。除了2015年發展到巔峰後,營業額不斷下滑外,近些年更是有數百起訴訟糾紛,甚至秋林集團的實際控股人李亞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發展歷史長達百年,營業額高達23億,如今董事長卷錢失聯

2019年,秋林集團的發展更是到了低谷狀態。銷量和業績同比劇烈下滑,股東的股份被強制凍結,而兩個董事長陸續失聯。

對於秋林集團如今的窘境,很多行業人士認為:秋林集團沒有從實際出發,盲目擴張新領域,才導致今天這個局面。秋林集團的主要經營領域是食品,但領導班子不滿足食品收入,試圖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開始著重經營黃金。

但顯而易見,秋林集團向黃金轉型並沒有成功,不但沒有讓營業額增長,因為價格過高,導致黃金大量堆積,但經營成本較為高昂,最終成為了秋林集團發展的累贅。


發展歷史長達百年,營業額高達23億,如今董事長卷錢失聯

所有人都以為秋林集團會吸取黃金的教訓,開拓新領域會更加謹慎,但它卻反其道而行之。在2018年,秋林集團甚至嘗試和研究核電領域,籌備8億資金研發高壓容器核電設備。但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盲目嘗試新領域是失敗的。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相關新聞報道,秋林集團的股份被強制凍結,裡面包含三家公司,分別是持股將近4%的頤和黃金、超過10%的奔馬投資,最後是股份高達37.59%的嘉儀實業。而擁有最高股份的兩個董事長也是該企業的一把手。

很多人猜測,如今董事長失聯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拿著錢相繼跑路了。


發展歷史長達百年,營業額高達23億,如今董事長卷錢失聯

其實一個企業的收入不能一路高漲無可厚非,畢竟市場變化莫測,沒有人能保證一個企業可以盈利。但面對虧損時,應該從實際出發,不可盲目跟風。

秋林集團未來發展的路在何處,目前無人知曉,但希望這個百年企業最終能王者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