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投資者在疫情中該做什麼?

特別報道 | 普通投資者在疫情中該做什麼?

在這一切結束後,相信會有個特別棒的重新開始,以對得起我們所經歷的。

作者 | 崔鵬

說實話,這次新冠肺炎鬧得這麼兇是人們一開始沒有想到的。記得第一次從新聞上看到湖北有人得了這種病的時候,我像很多人一樣,只把它當作每天的1萬條新聞中的一個。那是12月底,我和家人正在度假,一切都是陽光燦爛。沒想到在之後的半個多月裡整個事情就變得那麼糟。這種變化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在家點了個辣火鍋的外賣,本來一切看起來不錯,但是朋友的小孩把火鍋打翻在了地上……然後我和妻子擦客廳的地板一直到深夜,而且在其後半年,我家都有股火鍋店的味道。

不管怎麼說,但願疫情早點過去,然後大家還一切都好。特別是如果你是湖北人的話,在此我非常感謝你為配合控制疫情做出的巨大犧牲。非常感謝。

言歸正傳。我們來說說現在的疫情可能對普通投資者造成的影響吧。

特别报道 | 普通投资者在疫情中该做什么?

首先是現在的經濟。

一般來說,在當代社會,一個經濟結構如中國這麼健全豐滿的經濟體被一場疫情擊潰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即使直到疫情結束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找到最理性的解決辦法。最明顯的例子是流感。

100年來,似乎還沒有一場金融危機是瘟疫造成的,即使是1918年到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其實最開始是在美國流行的)也不能。而且情況正好相反,1918年9月到1919年3月美國的狀況和現在的中國非常像,不同的是那次大流感美國死亡人數是70萬,據說有的人把自己的肋骨都咳斷了。但那兩年美國的經濟增長是相當不錯的。而且之後,經過短暫的衰退,美國就迎來了1920年代的柯立芝繁榮。

看來對人類來說,金融領域病毒的風險要比真正的病毒大得多。沒有人上街,沒有人看電影,也沒有人旅遊或者外出吃飯,看似非常嚴重,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人們的消費需求是不會消退的。他們只是因為害怕被傳染而把消費的時間推遲了。甚至在推遲之後,人們的消費會出現一定的超常量反彈。

在GDP計算的另一端,投資也是如此。投資出現超常量上升一方面是很多建設項目因疫情延期,之後會出現扎堆開工潮。另一個因素來自於經濟管理者很可能會把貨幣閘門放得更開。

不過即使這場疫情能非常有效率地解決,大概也要等到3月以後,而這3到4個月的隔離期,足夠一些微型企業或者現金流緊張的公司一嗆。這對小微公司來說當然是個不幸的事,但對整體經濟來說並不見得很糟。因為那些誘人的市場佔有率空了出來,很快就會有新的投資滲透進去。這有點像熱帶雨林發生了一場小火災,一些樹被燒死了,但是其他種子和另一些樹長出的新枝葉馬上就能填補出現的空隙。

如果這場疫情造成市場休克的時間不是很長,那它對整體經濟來說並不是一件很糟的事,甚至有可能刺激民間投資出現一次小規模的繁榮。當然,前提還是時間不能太長。

在這次疫情所造成的消費市場休克中,很多傑出的零售類企業也會損失慘重。這裡包括一些巨大的餐飲連鎖公司和大型零售公司。這些巨人此前每年的營業額有上百億元人民幣,而且運轉良好。

但是由於在正常情況下,其現金流非常出色,所以現金儲備並不是很多。休克的消費市場給它們帶來的問題是現金流急劇下降,而房租和人員工資屬於剛性成本—當然,若是暫時遣散員工,等到疫情過後重新安置也許會付出更大的成本。這些企業中很多處在經濟的樞紐地位,它們能很好地整合上游物料供應企業,也能很有效地帶動就業。

這類公司不至於“大而不倒”,但的確值得經濟管理者關注,依公平和社會穩定起見,在疫情過去後,這類公司應該得到稅費上的減免。這對整個系統是有好處的。

從對經濟的看法大概可以讓投資者聯想到股市。總體來說,從一年以至於更長時間來看,疫情不會對股票投資造成影響。這是因為,大多數優秀的公司不會因為疫情而變得更糟糕。

當然,疫情也不會讓那些糟糕的公司變得更好。今年以來中國市場上有一些公司的股價似乎已經有點離譜了。很多投資者把預期中的行業前景看得太重要。而從歷史經驗看,這種前景得以實現的概率的確不大。這甚至讓人想起了1999年。

對這類充滿美好想象的投資者,怎麼說呢,應該引用一句王健林說給王思聰的話:我看你還是穩重一些的好。

不過總的來說,2020年的中國股市仍然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收益。普通投資者如果覺得判斷哪些股票估值過高是件效率非常低的事,那還是買指數基金好了。它們將是非常有價值的選擇。

類似的,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很多提供原料的經濟體。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在全球經濟鏈條中處於承上啟下的“加工廠”地位,而且是規模最大的。眼下中國的經濟由於疫情似乎進入了一種暫停狀態,那些原料生產國家的出口就成了問題。這種情況也造成最近一個多星期除貴金屬外的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了大幅度下跌。

這裡最突出的例子是東南亞的新興市場國家,比如泰國。他們向中國出口的一些農產品和原料產品由於中國的港口開工不足導致流量減小。另一方面,他們的最強項—旅遊中的中國份額幾乎被拿掉了。

本來泰銖在2018年到2019年都處於強勢上漲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來自泰國的房地產中介在面向中國人的宣傳中說,在泰國購買房產是有價值的原因。他們說的並沒有錯,但是泰國房地產上漲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前兩年的匯率上漲。

而今年以來,泰銖匯率出現大幅度下跌,幾乎填平了原來的漲幅。導致泰銖貶值的原因就是,泰國經濟當局希望通過貶值來增加出口產品的吸引力。在中國遭受疫情的背景下,泰銖等貨幣的貶值在今後一段時間還將繼續。

在蹺蹺板另一頭是美元。新興市場現在的情況一般來說總能襯托出一個美元強勢的階段,2020年大概也是如此。當然,還是那句話,你沒必要因為美元漲價而費盡心機地大筆買入。

至於黃金,仍然如我們在去年12月所說的,它值得持有,但別讓這個傢伙在配置裡佔太重要的地位。

其實我們對美元和黃金的看法和去年12月的完全相同。中國現在的疫情不是我們所能預料的,但是它的出現印證了去年我的看法。這是碰巧。不過得承認,疫情不能讓中國經濟發生什麼系統性的大變化,但它的確使得不確定性有所增強,無論是全球的還是中國自身的。

當然,我上邊所說的事都有一個前提,疫情不能持續太長的時間。

憋在家的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收益很多——我看了不少以前想看又沒時間看的書。我曾說過自己有輕度的閱讀困難症嗎?在這段時間,更努力地集中注意力看有趣的書讓我的毛病改了不少。

同理,與其在家焦慮,每天對事情變得多糟糕瞎操心,不如調整一下,你更應該做的是:第一,儘量多地看書;第二,鍛鍊好身體,以便疫情過後使用。

今年是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139週年。我最喜歡的他的一句話是: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在疫情防控階段,人生真是扭曲和單調。但在這一切結束後,相信會有個特別棒的重新開始,以對得起我們所經歷的。

Yi

特别报道 | 普通投资者在疫情中该做什么?

崔鵬

資深媒體人,微信公眾號“崔鵬的二手經濟學“作者。

同時也是一個價值投資者。

特别报道 | 普通投资者在疫情中该做什么?

本文收錄於《第一財經》雜誌2020年2&3月合刊《新冠肺炎抗擊實錄》。作為商業雜誌,我們力圖圍繞商業、城市管理、生物科技等多個角度對這次公共衛生事件展開記錄、覆盤與反思,以完成一本商業雜誌的職責。

在本期雜誌中你將看到:

現場——《武漢求生》

現場——《我給醫院捐了300瓶消毒液,想換一個媽媽的住院資格》

現場——《命運將我降臨武漢》

現場——《封城之後,我送出了9萬個口罩》

現場——《我是最早警覺起來的人,但是》

調查——《一副口罩的“急客通道”》

調查——《意外的長假》

調查——《京滬保衛戰》

追問——《狙擊新冠病毒》

追問——《醫用防護服為何如此缺?》

新一線欄目《大數據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起了什麼作用?》

未來預想圖《“疫”外災害: 疫情陰影下的海外華人》

特别报道 | 普通投资者在疫情中该做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