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醫學觀察隔離點的生活 7個工作人員負責近30個隔離觀察者的日常生活

截止3月2日,雁江區迎接鎮醫學觀察點還有2名醫學觀察者在進行隔離觀察,據迎接鎮衛生院院長陳朝兵介紹,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該醫學觀察點共醫學隔離觀察110人,解除隔離108人,目前還在隔離點的2名觀察者是日前前往武漢運送物資的司機,2月27日進入的隔離點。

揭秘醫學觀察隔離點的生活 7個工作人員負責近30個隔離觀察者的日常生活

“1月24日雁江設置迎接鎮醫學觀察點,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親密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陳朝兵告訴記者,醫學觀察隔離點,是為切斷可能的病毒傳播途徑而設立的。在這裡,除了醫護人員外,還有鄉鎮的工作人員,所有人都在全力為隔離觀察人員提供各方面保障。

在該醫學觀察點的大門外,有工作人員對進出者經過信息登記、體溫檢測,而只有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才能正式進入隔離區大樓。

“現在的隔離大樓是當地的一家農家樂的酒店,主要隔離對象為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每一位隔離入住人員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並配有獨立衛生間、電視、空調、wifi。”陳朝兵表示,最初的隔離點設置在該農家樂附近的法制教育基地,在首批隔離觀察人員解除隔離後棄用,啟用了目前的隔離點,兩個隔離點相距僅500餘米。“因為基地容納有限,為了讓被隔離觀察人員心情不那麼緊張,也更配合的接受隔離,啟用瞭如今這個隔離點。”陳朝兵說。

揭秘醫學觀察隔離點的生活 7個工作人員負責近30個隔離觀察者的日常生活

4名醫護人員、1名派出所民警、2名鄉鎮府工作人員就是該醫學觀察點的全部工作人員,在最忙碌的時候,7個人要負責近30個醫學隔離者的吃、住、健康檢測。“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初期,該醫學觀察點最多的時候隔離觀察近30名親密接觸者,他們的一日3餐,健康狀況檢測、心理疏導等工作都要由我們7名工作人員來做。”陳朝兵回憶,他從1月24日開始管理、協助該醫學觀察點工作,已經連續工作1個余月,“最忙的要數醫護人員,忙的時候都顧不上吃飯。”

隔離觀察者居住的地方叫隔離區大樓,要進入隔離區大樓必須穿戴防護服,但要穿上防護服工作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防護服雖然不重,但不透氣、行動不便,醫護人員至少需要穿戴4小時以上,脫下防護服后里面的衣物都會溼透,並且手上、臉上都會被護目鏡、手套勒出潮紅的印子。”陳朝兵表示,由於防護服屬於緊缺物資,為了減少更換,觀察點的醫護人員都會盡量延長穿戴時間。

揭秘醫學觀察隔離點的生活 7個工作人員負責近30個隔離觀察者的日常生活

“觀察點解除隔離的人越來越多,從這裡出去的都是陰性,沒有發現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我們也很高興。從觀察人數減少說明疫情已經有所緩解,但防疫工作仍未結束,我們還是會站好最後一班崗。”陳朝兵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