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進攻關東軍要偷襲,以蘇聯實力直接正面進攻不行嗎?

冬天我最帥1


蘇軍進攻關東軍談不上偷襲。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期間,美蘇兩國單獨進行了談判,蘇聯有條件的承諾了在歐洲戰爭結束後2-3個月內對日作戰。隨後,蘇聯開始了遠東戰役的準備工作。

在外交上,蘇聯採取了一列偽裝動作,使得日本直到蘇聯宣戰前,一直寄希望於蘇聯出面調停日美戰爭。而蘇聯雖然1945年4月5日宣佈廢除蘇日中立條約,但對於日本的一系列外交請求,蘇聯沒有明確表態。而在波茲坦公告中,蘇聯沒有簽字,使得日本仍然保留著最後一絲幻想。在遠東戰役準備期間,蘇軍對外嚴密封鎖消息,嚴格保密。蘇軍在軍事通信中,無線電保持靜默,禁止使用書面命令。

蘇軍利用在戰前形成的對關東軍三面包圍的有利態勢,採取東西對進,北面牽制,向心突擊,多方面多路進攻的打法,使關東軍多面受敵。1945年6月蘇軍最高統帥部定下最後決心,由兩個方向即蒙古人民共和國東部突出部和蘇聯濱海地區實施主要的向心突擊,在實現這兩個主要突擊後蘇軍主力將推進到瀋陽及吉林地域,切斷東北日軍的主要集團,破壞它與駐朝鮮日軍和在北京附近的預備隊的協同動作。蘇軍從相距一千五百公里的兩個出發地域沿相向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將使關東軍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要兩線作戰。同時在其他戰役方向上,決定實施一系列輔助突擊,以便分割關東軍,並迅速將其各個擊破。

在準備對日作戰期間,蘇軍遠東集團的編成和組織進行了重大的調整。1945年5月至7月,遠東蘇軍的戰略戰役指揮機關根據衛國戰爭經驗和遠東戰區的特點進行了調整,建立了遠東蘇軍總指揮部,在該戰區內展開的全部陸軍海軍及防空軍拔歸遠東蘇軍總司令部指揮。遠東蘇軍總司令部下轄3個方面軍,太平洋艦隊和阿穆爾河區艦隊,共有11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集群、3個空軍集團軍、3個防空集團軍,計陸軍80個師(其中6個騎兵師,2個坦克師),火炮2.6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500餘輛,作戰飛機3800餘架,海軍各種艦船500餘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500餘架,總兵力達150餘萬人。在遠東戰役中,蘇軍與日軍總兵力對比1.6:1,火炮和迫擊炮5.2:1,坦克和自行火炮34.4:1,作戰飛機25.3:1,艦艇是23.8:1。蘇軍三個進攻方向兵力對比,西部方向,蘇軍師的單位是日軍的4.1倍,東部方向是3.2倍,北部方向是3.7倍,蘇軍在各個戰役方向對日軍都佔有壓倒優勢。

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8月9日蘇軍全線進攻,很快擊潰日本關東軍,而遠東戰役也成為蘇軍大縱深進攻戰役的典型戰例之一。


榮華之武器堂


蘇聯進攻關東軍不是偷襲而是正面進攻。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王牌部隊之一,他們以強悍的戰鬥力而聞名,被稱作“皇軍之花”。早在1904年,日本與俄國就因為爭奪中國東北而爆發了戰爭。為了滿足侵略的需要,日本在次年將中國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了關東總督府。到了1919年,關東總督府陸軍部,被晉升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名字由此得來。

1949年8月8日,經過二個多月的準備,蘇聯對日本正式宣戰。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的蘇聯紅軍越過中蘇邊境,對盤踞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全面打擊。

蘇聯共集結了157萬人,擁有26000餘門火炮,500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其中一多半蘇聯紅軍是剛從歐洲戰場調遣來的王牌部隊。

日本關東軍方面的精銳早已調往南洋戰場,東北全境只有70多萬二線部隊,共21個師團11個獨立旅團,士兵很多都是剛剛補充的新兵,裝備上與蘇聯紅軍相差甚遠。由於8月6日,美國剛剛對日本本土投下原子彈,造成了日本國內的慘重傷亡,日本關東軍的整體士氣十分低落。

戰鬥打響後,蘇聯紅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從中蘇、中蒙邊境東、西、北三個方向長達4000多公里的戰線上發動攻擊。日本關東軍雖面對如此大規模的縱深突擊,很快潰不成軍,失去了抵抗能力。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佈投降,但日本關東軍的抵抗卻並沒有完全停止,一直到8月30日,日本關東軍才被全部解除武裝。

據蘇聯方面公佈的戰果,3周的戰鬥共擊斃日軍8.37萬人、俘虜59.4萬人,繳獲坦克686輛、飛機861架及2000多輛汽車。蘇聯紅軍共傷亡3.2萬人,損失500多輛坦克和100多架飛機。


時光隧道2019


二戰初期,蘇聯為了把兵力集中用於莫斯科保衛戰,於1941年6月22日到1941年12月31日蘇軍共從遠東調回9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共約13.903萬人,200多輛坦克。從1942年1月1日到1943年1月31日則調回3個步兵師,共約4.41萬人,鑑於衛國戰爭嚴峻情況, 蘇聯與日本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所以,當時歐戰沒有結束前遠東防線比較空虛,蘇聯採取聲東擊西的戰略是可以理解的。要說蘇聯在遠東兵力偷襲關東軍,那純粹是 一種戰略,為了遮掩關東軍的耳目。

後來,隨著歐戰的好轉,在盟軍取得絕對勝利的形勢下,於1945年2月份在雅爾塔簽署了戰後協議要求,蘇聯應在西線歐洲戰場結束的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正式投降,歐洲戰場結束!蘇聯開始準備對日作戰,大量的作戰部隊開始不分晝夜的從西線調往西伯利亞,在東北邊境地區集結了150多萬的部隊。

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次日凌晨,百萬蘇軍的滾滾鐵流衝向日軍陣地。儘管當天多數突擊地段正下著大雨,讓蘇軍機動遇到很大的困難,但也掩護了他們的行動。蘇軍戰士衝入前線日軍哨所時,日軍士兵大多還沒從睡夢中清醒過來。全線進攻不到一小時,蘇軍就佔領日軍前沿地區的所有哨所。

蘇軍隨後繼續推進並擴大戰果。在西線,由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指揮的外貝加爾方面軍在中蒙邊境的舊楚魯海圖伊村強渡阿爾貢河,開始向滿洲縱深挺進。在東線,蘇聯遠東第1、2方面軍強渡黑龍江、烏蘇里江,向綏芬河、牡丹江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並對哈爾濱、長春展開“向心攻勢”。由於蘇軍摩托化縱隊的快速穿插,喪失縱深防禦地帶的日軍一路潰敗,士氣低落。











文旅攬勝


這個問題本身有些問題,看怎麼界定“偷襲”。蘇軍1945年8月8日宣戰,8月9日發起進攻,這個跟不宣而戰的偷襲還是不一樣的吧。更何況之前的波茨坦公告也明確說了,要日本投降,蘇聯是公告的簽字方。這些都是擺上了明面的。

另一方面,蘇軍戰勝德國,軍事能力達到了頂點,看起來是很強。但我們來做一個簡單分析就知道,蘇軍在波茨坦公告發布時在東方並沒有任何優勢。第一,主力都大量集結在歐洲戰場上,並且戰場硝煙還未散盡。第二,大戰之後,從高層到普通士兵都長出一口氣,憋足勁想回家,想要激勵鬥志得重新動員。第三,最關鍵的,這些隊伍要部署到東方需要橫穿整個歐亞大陸,而且可以依靠的只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第四,進入全新地區作戰,各種後勤、情報、部署及作戰計劃等工作極度浩繁。要準備這樣一次大戰,並不是提問者所說的那麼輕鬆的。蘇軍如果沒有做到良好的保密和有效地軍事調動,靠那麼孤零零的西伯利亞鐵路其實根本無法支撐起後續戰爭的。

五月歐洲戰事才停,八月蘇軍就能在遠東發起大規模戰役,實在是了不起。蘇軍參謀部一定是超水平地高效運轉。


田老大camp1


這問題提法的本身是對歷史的缺乏,是對日關東軍戰敗投降的粉飾。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華西劉列夫元帥率一百五十六萬蘇聯紅軍,兵分三路,以排山倒海優勢攻擊日本關東軍,四十八小時日本關東軍戰敗投降,何來偷襲?滿州皇帝溥儀都沒跑掉,在瀋陽機場被逮捕。美國已經往日扔了兩棵原子彈彈,日本全國陷入高度恐慌之中。日本最大預備兵力,關東軍又被徹底擊敗,使日本陷於絕望而投降。








東方鉞


我是冬雨AK,說下看法

蘇聯沒有偷襲關東軍啊,何來此種說法,慣於搞不宣而戰 偷襲的只有日本,蘇聯進攻關東軍是在堂堂正正的正式宣戰之後才進行的。

根據1945年2月份雅爾塔會議的要求,蘇聯應在西線歐洲戰場結束的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正式投降,歐洲戰場結束!蘇聯開始準備對日作戰,大量的作戰部隊開始不分晝夜的從西線調往西伯利亞,在東北邊境地區集結了150多萬的部隊。

此時的日本,仍然在繼續頑抗,7月26日,日本天皇及內閣拒絕了督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要把聖戰進行到底。由於日本和蘇聯簽訂的《蘇日中立友好條約》還未到期限,因此日本內閣寄希望於蘇聯的調停,能夠體面的結束戰爭,並且派遣了近衛公爵多次前往蘇聯洽談和平調停問題,但都被拒絕。1945年8月8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部長莫洛托夫接見日本大使佐藤,同時向他宣讀了《蘇聯對日本宣佈進入戰爭狀態宣言》,宣佈在次日正式對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1945年8月9日,已經枕戈待旦多時的150萬蘇軍,兵分3路南下,開始進攻佔領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在蘇軍強大的裝甲機械化部隊面前,僅僅7天的時間,70多萬的日本關東軍就土崩瓦解!

所以,蘇軍沒有偷襲關東軍,而是在正式宣戰之後,堂堂正正的進攻,而且以當時蘇軍的實力,也完全不需要偷襲!

(圖片來源自網絡)


冬雨AK


題主的說法有失公允,蘇聯紅軍是以突然進攻的方式進攻關東軍的,但是蘇聯進攻關東軍卻將戰爭欺騙、突然進攻、快速進軍、立體作戰體現得淋漓精緻。但並不是蘇軍不敢正面進攻。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是蘇聯實施大兵團立體作戰的一個經典戰例,給日本上了一堂蘇式閃電戰教學。拋開戰爭結束後蘇聯及日本公佈的傷亡數字、武器裝備數字等信息。從蘇聯的戰爭準備和進攻過程這兩個角度分析,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蘇聯要用意想不到的突然方式進攻日本關東軍了。

蘇聯戰前前線情報保密工作極好。蘇聯對日作戰計劃稱為“八八攻勢”,也叫“八月風暴行動,即1945年8月8日對日本關東軍實施突然且快速的進攻。在戰爭前夕,蘇聯其實做了情報偵查和戰術欺騙。早期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一直在偵察監視西伯利亞鐵路,蘇軍依賴鐵路運輸並且歐洲到遠東距離漫長,以蘇軍現有鐵路運力要想將大量兵力運抵遠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同時,蘇聯刻意保持當時偽滿洲國邊境地區通商口岸和村鎮的祥和情況,蘇聯還刻意在邊境地區交易和存儲皮毛等冬季物資,使得日本人以為蘇聯軍隊要過冬,起初日本關東軍認為蘇聯人可能會在秋季或者來年春天發動進攻,加上西伯利亞鐵路運輸的運力不足,蘇聯的攻擊應在1946年春天。但日本人低估了蘇聯的運輸能力,蘇聯調集大規模汽車運輸部隊加入運輸,1945年8月初,蘇聯在遠東的兵力由40萬猛增到150萬。跟德國作戰的精銳力量進入了遠東。

蘇聯的軍事調動很隱蔽。蘇聯軍隊在遠東地區的調動大多通過夜色掩護來完成,遠離邊境城市,不進入居民區,軍隊士兵不允許進入人們聚集區,無線電按規定保持靜默。甚至連主要指揮官都不允許穿著符合身份的軍服出現在前沿觀察地帶。遠東司令部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甚至故意佩戴上將軍銜肩章和制服,以司令員身份指揮部隊,獲得情報後的日本關東軍高層認為,蘇聯在遠東的兵力應是集團軍級別,還達不到在戰略方向作戰級別的大規模部隊。此時日本關東軍高層在蘇聯國內獲取的情報已經有顯示蘇聯想發動進攻的跡象,但蘇聯高層表現出沒有對日宣戰的意思。日本人認為,蘇聯經過蘇德戰爭重創,需要休養生息,即使蘇聯軍隊進攻,憑藉關東軍多年經營下來的防線,依然可以阻擋蘇軍進攻,此時《蘇日中立條約》還有效,法律層面上蘇聯對日本處於中立態度。日本政府當時也寄希望於英美斡旋下,能和蘇聯簽訂和約。這些都是蘇聯的拖延之計罷了。

開戰前日本關東軍已經實力銳減。日本在獲悉德國投降後,關東軍高層就開始著手建立強化一系列防線,應對可能到來的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起初認為蘇軍進攻方向應在濱海邊疆區,這裡地形對蘇軍大規模集團作戰有利。 但蘇聯也在積極獲取關東軍防線,並摸清了日本關東軍大本營的位置,蘇聯隨即開始調整進攻方向。然而日本關東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自身內部。太平洋戰爭導致日本軍力不足,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底,關東軍整整20個精銳的完整師團被調走!!1945年春總兵力僅剩46萬人,大量重炮、重機槍、坦克被調到太平洋戰場。但1945年7月時,關東軍總共又得到新編的24個師團補充,但幾乎都是新兵師團,戰鬥力不可跟當年的精銳師團同日而語,更無法比擬蘇軍。此時關東軍才達到70萬人。開戰前,關東軍僅有1200輛裝甲部隊,約7000門火炮,1800架飛機。所以日本關東軍1945年已經不具備和蘇聯正面對抗的能力。

蘇聯外交手段高明,導致日本沒有完全充足準備。1945年2月4日—11日,蘇聯在利益得到滿足後,簽署了《雅爾塔協定》,同意對日作戰,而4月5日,宣佈不再延長《蘇日中立條約》,此時關東軍開始感到大戰來臨,但依然無法確定蘇聯進攻時間。同時,蘇聯在外交上也耍了日本人一把。1945年8月8日17時(莫斯科時間),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尚武,交給他一份蘇聯對日宣戰書,宣佈參加波茨坦公告,並當面宣佈,蘇聯從8月9日起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但此時,日本處於8月8日23時!!距離蘇軍進攻只剩下一個小時!!蘇聯將玩法發揮極致。日本高層大吃一驚!因為關東軍此時還沒完全做好迎戰準備,日本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和其他將領們都在大連度假。

隨後的事情就是大家所知所聞的了,蘇聯突然進攻日本關東軍。1945年8月9日零時,蘇軍開始三個方面軍從三個方向分割包圍日本關東軍,組成鉗形攻勢,原先日軍重點防禦的東北方向只是蘇軍進攻方向之一。蘇聯兵力157萬,坦克5500輛,火炮2.6萬門,5000架飛機,對日軍形成至少3:1的優勢數量比。蘇軍進攻時都會有數個師或者旅組成的前鋒部隊,遇到堅固工事時直接繞開,由大部隊解決,強調快速打擊制勝。而且蘇軍根據進攻方向不同,方面軍部隊配屬也不一樣。偽滿洲西部方向,後貝加爾湖方面軍進攻中通過內蒙古沙漠及越過大興安嶺山脈,目標瀋陽,因為平原地區多,該部隊裝備了1000輛坦克和半數自行火炮,便於快速推進,5天推進350公里!而且該方面軍遠離後勤路線。偽滿洲東部方向,蘇聯第一遠東方面軍,最終目的是與後貝加爾方面軍的部隊在長春和吉林市會師,從而完成雙重包圍。該部裝備更多的火炮,以打擊日軍沿線堡壘。偽滿洲北部方向,第二遠東方面軍,目標是哈爾濱及齊齊哈爾,及阻止日軍有秩序地向南撤退。當遠東第2方面軍與後貝加爾方面軍的部隊攻佔長春時,他們將進軍遼東半島及佔領旅順。

縱觀整個蘇聯的整個進攻,都突出了快速打擊。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的過程,雖然我們對傷亡數字、裝備對比或者某個要塞攻防戰比較感興趣,但其實戰爭前的準備才是打贏戰爭的重要保障。

聞觀天下,淵思寂慮,喜歡的朋友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靜聽竹林風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首先在小果的認知裡,小日本的兇殘和老毛子的貪婪基本上可以劃上等號,對中國造成的傷害都是巨大的,在沒有強大軍隊保證主權的前提下,二戰時期的中國成了兩個強盜試探彼此的戰場!

在二戰以前,日本和蘇聯(當時叫俄國)同為列強,中國因為在清朝施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失去了工業革命的一次洗禮,在軍事以及工業基礎上全面落後,造成了後期被動挨打的局面。這也為後期日本和蘇聯在東北以及中蒙邊境發起的一系列戰爭買下了伏筆!

蘇聯在進攻關東軍的時候為什麼要偷襲?蘇聯正面進攻不行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對日蘇兩國進行一下對比:

一、日本是否真的害怕蘇聯

小果認為,在二戰發生之前,偽滿洲國建立的時期,日本並不害怕蘇聯,為了培植自己在中國的殖民地,日本和俄國進行了多次戰鬥,並且在最後,成功趕走了遊蕩在東北的俄國軍隊,奪取了東三省,將東北徹底變成了自己的資源基地,建造了大量的工業設施,依靠本土的優勢,為整個二戰期間的亞洲戰場輸入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和人員物資!不管因為什麼原因,是蘇聯戰鬥力羸弱還是內部大清洗,起碼在當時看來,日本並不懼怕蘇聯!


二、日本和蘇聯的軍事爭鬥

日本和蘇聯之間的戰爭除了後期的殲滅關東軍戰役,其他的基本上都是處於小規模範圍。在二戰之前,兩個國家為了爭奪東北的主導權,在張鼓峰一帶首先開戰,蘇聯在早期節節失利,最後憑藉兵員多出日本兩倍,坦克飛機大炮高於日軍數倍的情況下,將日軍趕到了攻擊發起線。第二次是諾門坎戰役,在中蒙邊界,兩個國家作為蒙古國和滿洲國的代表分別進行了二戰之前的試探,此戰決定了日本南下的主要進攻方向!在諾門坎戰役中,日本先是主動進攻,對蘇聯不宣而戰,隨後蘇聯調遣了大批軍隊入蒙參戰,地理優勢以及軍事力量明顯強於日軍,蘇聯由朱可夫元帥統軍,幾乎徵調了整個東北西北的交通運輸線,才打贏了這場戰爭,日本雖然退回了東北,但是蘇聯也無意發起更大規模的進攻,最後兩國簽訂了日蘇互不侵犯條約。從這場戰爭的結果看,日本雖然處於劣勢,但並沒有讓蘇聯感到不堪一擊!


蘇聯在發動對整個關東軍戰役之前,日本並沒有將主攻方向放在北上,蘇聯佔據優勢,也沒有能力一鼓作氣的吃下整個關東軍。正是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失敗,導致了亞洲戰場形勢逆轉,歐洲戰場同盟軍攻陷了柏林,孤立無援又沒有足夠的軍事補充的關東軍才遭到了蘇聯軍隊絕對主力的攻擊,地理位置適合大規模裝甲車輛的行軍,沒有可以和蘇聯重型,中型坦克相抗衡的關東軍最終被殲滅,也就是在這一戰中,日本士兵面對重型裝甲軍團,才會感到蘇聯的可怕!


總結:戰爭是對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最中肯的評價,蘇聯終然佔據絕對優勢,但是還有百萬的日本關東軍並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揉捏的麵糰子,正面作戰對蘇聯的傷亡太大,偷襲無疑是減少己方損失的最好的方式。在蘇德戰爭遭受了大量損失的蘇聯並不願意攻打日本,如果不是為了後期可以得到更多的戰後賠償,蘇聯是不會為中國火中取栗的!


詩涵果果解史


蘇聯偷襲關東軍,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減少死亡率,擴大戰果,歷史上很多次戰爭都是以偷襲開始,如德國偷襲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蘇聯偷襲日本關東軍,前期都起到了很好的軍事效果,自身傷亡很小,都重創了敵人!


安徽解


以減少傷亡,取勝勝算高!早日結束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