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那些書法家們~第318篇

【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汪繹是康熙三十九年的狀元,他考中狀元時才二十九歲。天不假年,三十六歲奉諭在揚州書局校訂《全唐詩》時,病卒。

「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汪繹是安徽休寧人,休寧汪家書香門第,家學淵源。他的外祖父是逼死柳如是的錢曾,當年,錢曾為謀取族曾祖錢謙益的藏書和家產,鼓動族人,大鬧錢謙益靈堂。繼而,又勒索柳如是三千兩白銀。柳如是為了保護錢謙益家產,竟用縷帛結項自盡,一代才女就這樣結束了一生。

錢曾一輩子訪求圖書不遺餘力,他繼承了父親的藏書,錢謙益的絳雲樓焚餘之書,也盡歸於他,成為繼錢謙益絳雲樓和毛晉汲古閣之後的江南藏書名家。有藏書近5 000種,數十萬卷,其中有很多是宋元刻本和精抄本。錢曾玩的藏書,不是現代人買幾本刊行書,他只以宋元刻本及舊抄本為收藏目標。他先後藏書達30餘年,自稱“食不重味,衣無完彩,摒當家資,悉以藏書”。並可以為藏書不惜手段,自甘墮落。

「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汪繹長的極為俊秀,深得外祖父喜愛。外祖父的藏書樓“述古樓”、“也是園”對汪繹全面開放。使他有幸瀏覽到了別人無法見到的各種珍貴書籍文獻,他從中學到了一個本領:精於星相學。

桐城有個姓吳的貢生,深愛其女,聽說汪繹善相,特意找他請課。汪繹對他說:“你報來的生辰八字,是一品夫人的命,但是,必須先予人作妾。”吳貢生大怒,認為汪繹是瞧不起自己。汪繹說:“我早知道先生必不信我,你女兒也不必急嫁,請待我明年中庚辰科狀元時,你就知道我所言不虛,就會信我了,請你謹記”。

康熙三十九年,汪繹果然中得狀元,吳生走來相問,汪繹告訴他:“桐城張英張相國次子張廷玉,去年亡了妻子,現在正在尋妾。張廷玉未來是大清一品,你何不以女歸之?”吳生信其言,將女兒嫁與張廷玉為妾,生了若靄、若澄兩個兒子,張若靄官至禮部尚書,張若澄官內閣學士,吳夫人兩重誥封為一品夫人。

「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當年,汪繹未顯時,打著的燈籠上大書“候中狀元汪”,人皆嘲笑他,以為他很狂悖,其行為不大像個正常人。武進詩人邵青門獨信他,贈以詩道:

已看文采振鳶鷺,重向青宵刷羽翰。

往昔緒言吾解說,狀元原是舊吳寬。

事後證明,邵青門是有眼光的。

當時他居北京,與方苞、湯右曾、蔣廷錫等交往甚切。他包養了兩個美貌伶人,伶人沒有什麼文化,汪繹堂上掛了沈石田的一幅芭蕉,有人問她們這畫的是什麼,倆人回答說“是白菜。”一時引為笑談,戲稱她倆為“雙白菜”。

「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當年的娼妓業已經越來越不像話了,早已沒有了“秦淮八豔”時代的詩書畫全才的人物,更遑論燕聲妮語、紅袖添香了。讓文人佳士活的索然無味,除肉慾別無趣味。當然,這和清朝禁止官宦狎妓有關。

方苞為人比較方正,經常勸他要生活檢點,汪繹聽了不以為然,非常不高興,於門上高書啟示,寫道:“候中狀元汪,諭靈皋,免賜光。庶幾南蔣,或者西湯,晦明風雨時,來往又何妨。雙雙白菜,終日到書堂。”湯右曾字西涯,為西湯;蔣廷錫號南沙,為南蔣,他們可隨時來。而方苞,就免了吧。靈皋,是方苞的字。汪府的大門,終日為“雙雙白菜”開放。

汪繹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會試得中,因為回家奔喪未能殿試。康熙三十九年時恩准他補殿試,考中狀元,成為清代開國以來第二十三名狀元,第四位補試狀元。皇帝召見,按甲第唱名傳呼的那天,汪繹高騎大馬上巡街,口占詩句:“歸計詎謀千頃竹,浮生只辦十年官。”他料定自己生命無多,難過四十,故他準備只做十年官。誰知命運弄人,他被授翰林後,僅在康熙四十二年,任過會試同考官,就因遭人排擠,做了三年官便退隱告歸了。當然,遭人排擠很正常,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是狀元,就是靶子。再加上汪繹這樣的人必然心高氣傲,一顆玻璃心,以為自己是太陽。

「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康熙四十四年,帝南巡,令曹寅組揚州書局,修訂《全唐詩》。讓江南賦閒在家的文學之臣赴揚州任校刊,彭定求、汪士鋐、汪繹皆在列。那時汪繹已經患上了血癥,常常咳血。四十四年秋,汪繹便離開了揚州,回家養病,調理身體了。可他又卻得對不起可曹寅對他的關愛,出於私人感情,汪繹又喜意氣用事,於是帶病返回了揚州書局。

編《全唐詩》的翰林們,雖然都是飽學之士,但是都是因老因病因各種原因迴歸江南的一群人,這些人精神、氣力已是不濟。所以,汪繹有《和忍齋校書述懷疊韻見示》詩:

唐賢千八百,分校百之十。

勘讎儼對簿,出入多恐失。

這些人又都是極為認真之人,為一字存疑,常常反覆推敲。全書的架構是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統籤》和清代季振宜的《唐詩》,兩書都是私人修訂,康熙四十四年校訂的《全唐詩》就是在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採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鉅細靡遺。汪繹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終於“病來益頹惰,研匣經時拭”病入膏肓,在康熙四十五年五月十二日,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後歷程,歿時才三十六歲。

「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年長他十三歲的曹寅,是汪繹心中的“美人”,汪繹在《次韻和徐忍齋前輩玩月懷曹荔軒使君》中說:

校書廣陵城,同局恰滿十;

積陰連晦朔,兀兀若有失。

今夕喜開霽,朗月屋頭出;

冰輪挾水氣,灩灩不可極。

客況夜深覺,清景雨餘得;

庭空毛髮爽,竹密衣裳溼;

纖雲巧成綺,宿鳥驚翻翼。

從求明月光,偏入幽人室,

笑我蠹書魚,恥彼處褌蝨。

素影流遙空,萬象不敢匿;

不知白玉盤,誰人為拂拭?

離群亦已久,獨坐忽心惻;

美人隔江滸,共此長天色;

明日駕漁舟,載酒話相憶!

「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美人”曹寅為他料理了後事,送了他最後一程。曹寅在《哭東山修撰》詩中哭道,慼慼意如失,憧憧心孔悲。

汪繹亦工畫,曹寅有《題汪東山修撰秋帆圖》詩一首:

七條秋水作琴聲,一路清暉侍母行。

究竟主恩忘不得,觚稜寒影畫初程。

雨榻蟲燈對簡書,廣陵新漲足鱸魚。

天涯滿眼孤帆興,夢裡東皋薄笨車。

汪繹的書法從《黃庭經》、《樂毅論》入手,頗為工秀。他的書法出自帖學,入於“館閣體”。“館閣體”不是俗書,是應試的工夫書。雖為今人不屑,而今人亦不能為。

汪繹(1671-1706),清代詩人。字玉輪,號東山,江蘇常熟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連載」一代狀元稱曹寅為“美人”,倒在了校訂全唐詩的崗位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