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當世的青州軍,實際是不堪一擊的雜牌

因為一部《三國演義》,使大眾對三國曆史耳熟能詳。在三國時代,出現了許多戰鬥力極其強勁的軍隊,虎豹騎、丹陽兵、白毦軍、飛熊軍……時至今日,在無數的三國遊戲中,這些兵種屢屢出現,而且都是最為精銳、戰鬥力最強的兵種,青州兵就是其中之一。

那麼歷史上青州兵,戰力到底如何?真的如當今網絡小說、遊戲裡吹捧的那樣是天下強軍嗎?

一、青州兵的由來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諸侯起兵討董,這種舉動直接引發中央朝廷與地方官吏的對立,朝廷威信盡喪。時局不穩,民生凋敝,百姓生活不下去,再次發動叛亂。這其中,青州叛亂是絕對的主力,他們打著黃巾軍的旗號,被稱作青州黃巾。

名震當世的青州軍,實際是不堪一擊的雜牌

到初平二年,青州黃巾已經發展的十分龐大,刺史焦和祈於鬼神,更是加劇了黃巾軍的聲勢,如管亥圍孔融於北海。但好景不長,黃巾的聲勢讓地方諸侯找到了進入青州的機會,公孫瓚、袁紹都把觸角往青州延伸,如劉備救孔融於北海,就是公孫瓚勢力的延伸。

各種勢力交錯,加上不事生產,導致龐大的黃巾軍難以為繼,於是開始走出青州。他們先是北上勃海,欲與黑山賊會合,遭到公孫瓚的阻擊。環顧四周,柿子撿軟的捏,於是調頭入兗州。

初平三年(192年)夏四月,青州黃巾百萬眾入兗州殺任城相鄭遂,轉入東平。兗州刺史劉岱強行出現,為黃巾所殺。東郡太守曹操被兗州上下迎立為兗州牧,經過半年的奮戰,“追黃巾至濟北”、“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名震當世的青州軍,實際是不堪一擊的雜牌

可見,所謂的青州兵,就是從青州黃巾中挑選出來的精壯。如果按照十比一的比例,曹操能從中挑選三萬人,就算比例再降一半,也有一萬五千人,其數量絕對不少。

這是青州兵第一次出現在史料記載中,時年初平三年冬。

二、史料中的反面素材

作為曹操麾下有數的一支有著特殊名號的軍隊,青州兵的存在卻是不怎麼光彩。正史中——確切地說是《三國志》中,青州兵成立以後,有這麼幾處記載。

“(曹操)遂進軍攻之。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三國志·武帝紀》

這是濮陽之戰,呂布在陳宮的配合下奪取兗州後,曹操回師反擊,進攻濮陽。這個時候,曹操對呂布還存在著兵力的優勢,但最終的結果是,青州兵被呂布的騎兵一衝即散,連累曹操軍陣混亂,燒傷左手,十分驚險的逃出。

名震當世的青州軍,實際是不堪一擊的雜牌

史料用字嚴謹,一個“奔”字就說明了青州兵在戰鬥中的作用,正是因為青州兵率先奔潰,才導致曹操這一戰如此迅速的失利。

“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詣太祖自訴。”——《三國志·于禁傳》

這次事件是曹操討伐張繡時,因為張繡降而復叛,導致曹操勢力,親衛大將典韋、長子曹昂戰死,軍隊再次潰散。潰逃的青州兵,恢復了之前作為黃巾的本性,在逃跑的途中行劫掠事,而且還是劫掠此前的袍澤,本于禁遇見鎮壓。之所以敢如此作為,卻是因為“太祖寬之”,被鎮壓之後竟然還惡人先告狀,足見其形象不佳。

名震當世的青州軍,實際是不堪一擊的雜牌

“會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而青州兵擅擊鼓相引去。”——《魏略》

這是在曹操去世的時候,臧霸在洛陽的一部兵馬及青州兵覺得天下將要大亂,擅自離開。臧霸出身山賊,其所部有匪性,而與其同一行為的青州兵不遑多讓,無組織無紀律,不服管束。

這是僅有的史料中記載的青州兵文字,顯然,毫無例外的,都是作為反面素材出現,和我們現在所自認為的青州兵形象相去甚遠。

三、從曹操早期的戰爭看青州兵的戰力

青州軍組建後不久,曹操就迎來了一場惡戰。

“袁術與紹有隙,術求援於公孫瓚,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紹。太祖與紹會擊,皆破之。”這就是諸侯混戰初期關東諸侯的兩大聯盟,袁紹、曹操、劉表和袁術、陶謙、公孫瓚之間的對立。公孫瓚的軍隊是戰場殺出來的威名,劉備也是自黃巾起義一路打過來的,陶謙的丹陽兵天下聞名,此時的曹操是弱小的,在聯盟之間屬於從屬地位,之所以有這個成就,完全是因為跟著袁紹走。這個時間,青州兵大概剛剛成立,完全談不上戰力。

名震當世的青州軍,實際是不堪一擊的雜牌

第二年(193年),袁術攜長安朝廷委任的兗州刺史金尚入兗州,爭奪兗州的控制權。袁術佔據南陽,兵精糧足,這一次又是依靠盟友之力,劉表斷其後路,“太祖與紹合擊,大破術軍”,依舊是袁紹作為主力擊敗了袁術,而兵敗的袁術依舊能奪取淮南之地,再度興盛起來,可見其兵力之強,不是新取兗州的曹操能及。

再之後,就是濮陽之戰了。

先看呂布的兵實力。

被西涼軍擊敗逃出長安時,呂布“將數百騎出武關,欲詣袁術”,可見此時的呂布實力大損。而袁術拒絕接受呂布後,呂布又投奔袁紹,幫助袁紹剿滅黑山賊,因為作戰勇猛,受到袁紹的忌憚,倉皇逃離冀州,投奔河內張楊,可見在袁紹處,呂布的實力沒有對得到擴張,甚至因為作戰還有一定的損失。

河內雖然富庶,但畢竟是張楊的地盤,儘管張楊和呂布的關係不錯,但張楊還沒有傻到在自己的地盤上給呂布養兵的地步。所以陳宮迎呂布入兗州時,呂布也就數百騎最多不過千人。《三國志·荀彧傳》記載“時太祖悉軍攻(陶)謙,留守兵少”,值得陳壽特意說明,可見兗州的兵力少的過分,連僅有千人左右的呂布都無法防禦。所以,儘管呂布佔領了兗州,但呂布的實力卻沒有增加多少,就算擴軍翻兩番,也不過四千人左右。而兗州不產戰馬,所以騎兵不會有什麼增長。

名震當世的青州軍,實際是不堪一擊的雜牌

而在濮陽之戰,“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前面說過,三十萬黃巾軍,就算二十選一,曹操也能得到青州兵一萬五千人,再加上兗州兵馬,竟然被呂布數百騎一衝而散,導致曹操在濮陽之戰中陷入危機,差點被俘,由此可見青州兵的戰鬥力差到何種地步。此時,青州軍已成軍兩年。

再之後,就是和呂布之間相持百餘日,最後各自散去。要知道,此時曹操已經在兗州經營了近兩年,而呂布前腳得了兗州,曹操後腳就殺回來,都來不及拉攏民心,但就算如此,還是打成了個平局,到最後竟然發展到曹操的兵力不如呂布的地步,其中青州兵在此戰中奔潰了多少就可以想象了。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擊敗呂布、陳宮重整旗鼓而來的上萬人,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奠定兗州的大局。但在此之前,曹操曾從袁紹那裡得到支援。“曹圍呂布於濮陽,為布所破,投紹。紹哀之,乃給兵五千人,還取兗州”——謝承《後漢書》。所以,跟隨曹操以少勝多擊敗呂布的主力,是袁紹的冀州兵,而不是曹操的兵馬,更不可能是青州兵。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徵張繡,張繡降而復叛,突然襲擊了曹操,結果前面也已經說過。那麼張繡有多少實力呢?

張濟麾下的兵馬是董卓西涼軍的一部,但張濟的兵馬不是很多,被排擠出長安,駐紮弘農,後來更是因為饑荒,率軍出武關而至南陽,可謂是一支流亡軍隊,張濟在攻打穰縣中流矢而亡後,張繡就成了這支軍隊的首領。

名震當世的青州軍,實際是不堪一擊的雜牌

地盤狹小,糧食匱乏,四面皆敵,所以張繡難以為繼,面對曹操的討伐選擇了投降,可見張濟遺留下來的這一支西涼軍,到此時已經沒有了多少戰鬥力。但就是這支軍隊,在猝然襲擊下,殺死了曹操的親衛大將典韋和兒子曹昂,青州兵不出意料的再一次奔潰。

要知道,面對一支已經投降了軍隊,任何一支軍隊都應該是傲氣的,就算猝然不防,也不應該一觸即潰。以此推論,大概又是青州兵率先奔潰,才又導致曹操軍全面潰散。而此時,這支軍隊成軍已有五年之久,經歷過數次戰鬥。

也許是因為被青州軍坑的狠了,再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了青州兵的消息,就算危機關頭的官渡之戰,曹操“兵不滿萬”,也沒有再啟用這支軍隊,以至於裴松之在做注時就很疑惑。所以,不是曹操沒有兵,而是這支軍隊他不敢在關鍵的戰場上使用,那樣只會給自己拖後腿。

因為曹操“寬之”,這個寬,可以理解為寬恕,因為他們曾經是叛軍,也可以理解為管理寬鬆,畢竟之前只是一支流民,就算收容了,不給曹操找麻煩已經是邀天之幸了,又何求其他。也許正是因為這個態度,導致青州兵紀律鬆弛,空有龐大的體量,卻沒有任何成績。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東征徐州,這是青州兵成立後曹操比較順利的一次軍事行動,然“所過多所殘戮(《三國志·武帝紀》)”、“(陶)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三國志·陶謙傳》)”、“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後漢書·陶謙傳》)”,之所以這麼殘暴,除了曹操因怒興兵報仇外,軍紀敗壞的青州兵大概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名震當世的青州軍,實際是不堪一擊的雜牌

但就算這次比較順利的戰爭,也有袁紹的幫忙,“太祖之徵陶謙,(袁)紹使(朱)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還是因為袁紹的幫忙,曹操才能這麼快見功。

也正是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手上沒有一支王牌軍隊,官渡之戰後,曹操有了養馬基地,開始著手組建虎豹騎,成為其手下的王牌軍隊,並在南皮之戰中一戰成名,斬殺袁譚。

所以,曹操早年間實力孱弱,無論是抵擋袁術進攻,亦或是進攻徐州、奪回兗州,都是在袁紹的幫助下才得以成功,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青州軍戰力不佳,在曹操手下,只是不堪大用的雜牌,和現代人心目中的天下強軍印象相去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