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最深的反派角色是哪個?誰演的?

目趣


“你問我西廠算什麼東西?現在我就來告訴你,東廠破不了的案由我西廠來破,還有,你聽好!東廠不敢殺的人我殺,東廠不敢管的事我管,一句話!東廠管得了的我管,東廠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就是西廠!夠不夠清楚?”

—— 電影《龍門飛甲》雨化田

陳坤飾演的雨化田,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十足的大反派,但他具體有何罪孽,卻又說不上來。

電影中的忠臣(直臣)是萬喻樓想殺的,沒殺成,被趙懷安等江湖俠士救了。

雨化田,除了追殺趙懷安等人,似乎並沒有什麼罄竹難書的罪惡。

總不能,勾搭萬貴妃也算罪名吧?

其實我懷疑是編劇故意安排的。

以往的武俠片,都是黑白分明,忠奸一眼可辨。

包括老電影《龍門客棧》,也是如此。

而《龍門飛甲》這部電影,在人物處理上,可以說比起老派武俠電影,算是有了一次質的飛越。

尤其是雨化田這個角色。

電影開頭,雨公公一出場,就說了當官的是替皇上分憂的。

所以,很多事情說起來就不是簡單的“忠奸”二字可以解釋了。

忠,忠於誰才算忠?

奸,對誰奸才算奸?

電影中的雨化田,是西輯事廠的廠公,即西廠提督,又稱督主。

從東廠太監稱“西廠設立不到半年”這句話中可知,電影中的事應該是成化十四年左右發生的,那麼這個雨化田的原型,也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太監。

然而,與魏忠賢不同的是,汪直在史書上也並沒有留下什麼罄竹難書的罪名。

恰恰相反,對於國家和朝廷,還有不少功勞。

史書上記載的,有汪直三大徵:

平建州、襲威寧海子、守大同。

而且,假如汪直真有什麼大罪惡,憑什麼得善終?

所以,《龍門飛甲》的電影編劇顯然也是意識到這一點,在處理雨化田這個人物時,也是十分的聰明。

真的雨化田雖然死了,可是,假的雨化田,卻還活著。

而且,真假又有什麼分別?

雨化田,還是那個替皇上辦事的雨化田。

陳坤分飾兩角,演技是真的好!

不愧是“廠花”!


青衣小少年


著名錶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話劇院演員雷恪生老師,在電視劇《大宅門》中飾演的大反派角色王喜光,劇中王喜光的性格特點是,原本在清朝宮中做太監,清朝滅亡後沒有依靠的王喜光投奔白家,在白家大宅做了大管家,最初對白家也是忠心耿耿,隨著白家人對王喜光的信任,給予他的權利越來越大,使得王喜光貪婪,依仗權勢胡作非為的毛病日益顯現。 在被白景琦羞辱難看的趕出白家後,心裡對白景琦產生了萬分的仇恨,王喜光處處想幫法找白景琦的麻煩,惹不起時就像條狗一樣點頭哈腰,鞠躬作揖,但凡有點權勢,狹隘,自私,醜陋的小人嘴臉盡顯無遺,日本侵略中國,王喜光做了賣國求榮的大漢奸。 王喜光想討好日本人,威逼利誘向白景琦要白家秘方,向日本人推薦白景琦做藥行商會會長,白景琦自然不會做日本人的走狗,在得到白家秘方後,本想著會得到日本人的賞識,沒想到白景琦搶回了秘方,日本人大怒把王喜光關進牢房,在牢房落到死對頭關靜山手裡,王喜光的罪惡之路走到了終點。 雷恪生老師把王喜光這個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讓人恨讓人討厭。











綠杉叢莊園


我印象最深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裡的小丑,那個角色真的驚豔到我了。

影片中的小丑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十惡不赦的壞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反而覺得小丑也是很可憐的,尤其是他在籌酒會上跟哈維的女朋友說的那些話。說他跟他之前的女朋友也很相愛,他女朋友因為被追債劃破了臉,小丑安慰到不會嫌棄,最後小丑為了讓妻子平衡,也劃破了自己的嘴,然後諷刺的是妻子卻因為他醜而離開他。

這件事對小丑的打擊很大,因為心理的扭曲,才變成了如今跟蝙蝠俠跟正義做對的小丑,但就是因為這樣敢愛敢恨的小丑,也讓很多人心痛,畢竟沒有誰一開始都是壞的,都是被傷害了才變壞的,雖然這不是一個人變壞的理由。

小丑雖然壞但也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小丑的迷人之處就在於他的純粹和他強大到可以無視規則,從電影的一開頭的搶劫就可以看出,

沒有人會傻到去搶劫黑幫銀行,除了他,他的團隊中每一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棋子,環環相扣,最後搶完銀行還這麼淡定自若的去坐校車。還有從黑幫那裡拿到他的“一半”之後,完全沒有想要花掉,而是直接燒了。就好像一個高考狀元跑來跟你說,成績好沒啥用,開心才重要一樣。影片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 小丑成功了。他成功得黑化了哈維,畢竟哈維是代表正義的人。

其實我覺得,蝙蝠俠和小丑兩者之間沒有好壞和善惡,他們都選擇了真正的自由和最為真實的自我。





陽陽Vivian聊電影


我選滅霸!

選擇滅霸不光因為他是復聯裡的大boss,更是因為他是一個可恨又可憐的反派

滅霸的名字最近可謂響徹世界各地,從復聯三一個響指消滅一半人類和超級英雄,引得大家怨聲載道。到復聯四,開頭就被輕而易舉的割掉了腦袋,再到因為時光寶石帶領軍隊再次穿越進行征戰隨即灰飛煙滅。

滅霸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用在滅霸身上簡直就是量身定做。

也正因其的高出鏡率,和偶爾有點萌的紫薯精形象,我把這一票投給他



聽歌這邊走


最近在追大熱的緝毒劇《破冰行動》,裡面扮演塔寨村支書的販毒頭目林耀東,是讓我印象最深的反派角色。從第一集他的出場,就非常得吸睛。在漫天的大雨中,塔寨村的村民們手拿武器,圍堵前來緝毒的警察。在警察們被逼得節節後退的緊要關頭,一聲“東叔到”,王勁松老師扮演的林耀東,由身邊的人撐著傘護送著走來,人群瞬間鴉雀無聲如潮水般散開。雖然他戴著眼鏡文質彬彬,可是身上的那種氣場和氣勢具有十足的威懾力,堪比黑社會老大。摘下眼鏡擦拭的動作,顯得意味深長又極具感染力。

隨後出場的幾場戲,雖然他的鏡頭不多,但每一個鏡頭都讓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做善事的現場演講還是與林小力聊天,將他收到自己身邊,或者是與三房房頭之間的爭執,他的表演都是恰到好處。每一個表情都王勁松老師將這個人物表現得很立體很有層次感,作為一個製毒集團的核心人物,他一方面對村民能夠恩威並施,他可以讓村民過上想要的生活,讓村裡的孩子有好的教育,他也可以將破壞規則的人踢出塔寨。一方面他又能將一些位高權重之人收為己用,是一個手眼通天的人。這個反派人物被王勁松老師演活了,很豐滿,很有感染力。後面的劇情裡,他與吳剛老師的對手戲一定會火花四射。十分令人期待。


張往捕娛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

1. “惡”的第一層次:想做好人的壞人

典型角色:科林Colin Sullivan(飾演者:馬特•達蒙 Matt Damon)

涉及影片:《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導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無間道風雲》改編自香港電影《無間道》,並贏得了零七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雖然本片在國內的口碑遜於港版《無間道》,然而本片卻保留了港版的基本人物設定和故事情節。鑑於港版無間道的知名度,故事情節在此也不必詳述。

相比於港版,本片對於兩位臥底在高壓環境下的心理刻畫是更趨於真實的。而筆者要討論的角色,在警隊中做臥底的黑幫成員,科林,被自身身份的焦慮嚴重困擾。假警察和真黑幫的雙重身份,使得他不僅需要演繹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警察,而且必須同時為更心狠手辣的黑幫老大收集情報。雙面的壓力,嚴重擠壓了科林自身的私人空間和心理空間。警隊和黑幫鬥爭的愈演愈烈,也使他的焦慮加倍。最後迫於情勢的壓力,和警隊安插在黑幫中的臥底聯手殺死了自己的上司黑幫老大,並且在得到另外的黑幫在警隊中的臥底的幫助之後,悍然殺死了那個臥底。

雖然科林在影片中多次表示“我想做一個好人”的意思,但其行動證實了他自小埋藏在骨子裡的為求自保不擇手段的黑幫思維。即便他所面臨的環境確實嚴峻,但我們的反應至多也是像片中女主的反應那樣,“我真的不知道你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片子對於結局的處理與港版不同,科林面對過來報復的警察隊長,所擺出的“好吧”的造型,和警察隊長開槍前的一秒遲疑,使得一種面對命運的無奈感油然而生,影片也因此瞬間得以昇華。

角色“科林”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2. “惡”的第二層次:壞人的壞,也是分對誰的

典型角色:布奇Butch(飾演者: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

涉及影片:《完美的世界》A Perfect World(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影片《完美的世界》憑藉感人的故事在影迷中間贏得了不錯的口碑。影片講述了一個小男孩被一個越獄的罪犯綁架,並隨其逃亡的故事。在逃亡的過程中,罪犯和小男孩形成了類似父子的關係紐帶。

影片中的罪犯,布奇,因為殺人而入獄。但他綁架了小男孩之後,卻對小男孩格外地信任,並幫助小男孩完成了部分的夢想。兩人的關係也越走越近。然而在他們借宿一戶人家的時候,布奇以為那家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開始暴虐地對待那家人,甚至有可能再下殺手。而小男孩被面前的情形嚇倒,開了布奇一槍;受傷的布奇追上小男孩,想挽回他在小男孩心中的形象,二人最後達成和解。但警察聞訊趕到,最終槍殺了布奇。

布奇在性格上無疑是有著暴虐的傾向的,也有強烈的控制慾望;然而他對於小男孩的感情卻沒有人懷疑會是假的。壞人的“惡”,有時是分對誰的。一個對你百般呵護的人,卻可能是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反過來也一樣,一個殺人成性的人,也可能是一個慈祥的父親。

角色“布奇”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3. “惡”的第三層次:為家族利益而作惡

典型角色:麥克Michael(飾演者: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涉及影片:《教父2》 The Godfather: Part Ⅱ(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教父2》作為歷史上最經典的黑幫片之一,曾獲得七五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影片承接上部《教父》的故事,穿插講述了老教父的成長史和新一代教父麥克的治家史。

第二代教父麥克在第一部的《教父》中由於家庭的突然變故,不得不肩挑家族重任,從一個不願涉足黑社會領域的大學生轉變成一個為了家族而繼任教父位置的黑社會老大。在第二部中,由於麥克的家族得罪了幾乎所以其他的紐約黑幫家族,而準備遷往拉斯維加斯發展。麥克為了家族生意,介入古巴政界;但在這一過程中和另外一個黑幫勢力產生摩擦。雖然麥克最終贏得了這場爭奪的勝利,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妻子凱特離他而去,他的哥哥也背叛了他。

影片結尾,麥克指使人殺死了他哥哥;而同時他落寞的背影和若有所思的表情也成為影片最後的定格。麥克至少在年輕的時候是想過成為一個有自己合法事業的人的,而他和凱特浪漫的愛情也本來可能成就美滿姻緣。然而當他接管家族事務,而不得不時刻想著維護家人利益的時候,凱特卻無法諒解而離開了他。麥克的確做了許多犯罪的事情,指使過許多謀殺計劃,但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當初家族危機時他的選擇之上的。他的這份擔當,凱特無法理解;在他遭遇親人叛離,他的那份略顯稚嫩的大學生理想,以及對於人生選擇的無力感,都埋藏在了他將前來看望孩子的凱特拒之門外的那種面無表情的神態之下了。

角色“麥克”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4. “惡”的第四層次:為了錢,插兄弟兩刀

典型角色:貝格比Begbie(飾演者:羅伯特·卡萊爾 Robert Carlyle)

涉及影片:《猜火車》Trainspotting(導演:丹尼·博伊爾 Danny Boyle)

影片《猜火車》講述的是一群不務正業的蘇格蘭年輕人吸毒、濫交、詐騙,無惡不作的故事。

四個年輕小夥,在青春的躁動下,整日吸毒、濫交、打劫。他們通過販賣毒藥獲得了一筆錢。然而這筆錢卻引起了這幫朋友的相互猜忌。性情暴虐的貝格比常常因為小事而大肆用刀殺人,並且試圖通過暴力控制這筆錢。這四人中的另外一人起了偷拿錢逃走的念頭,並最終成功,留下貝格比在賓館裡無盡地發瘋。

影片對於年輕人犯罪和墮落的描寫直接而大膽,而特別要在這裡探討的是所謂“友情”在金錢利益面前的一文不值。若上面三位角色尚有值得同情敬佩的地方的話,那麼貝格比是你絲毫都同情不起來的。這種惡,是侵犯人的道德感的惡,本質上出自於人面對利益分配的問題而發出的傷害其他人的本能。

角色“貝格比”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5. “惡”的第五層次:惡是一種快感追求

典型角色:史丹斯Stansfield(飾演者:加里·奧德曼 Gary Oldman)

涉及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 The Professional(導演:呂克·貝松 Luc Besson)

拋開影片磕磣的中文譯名不講,本片在國內的口碑相當不錯。若不是因為九四年佳片太多,本片拿到當年奧斯卡提名也是有可能的。

影片的主人公里昂是一名職業殺手。少女馬婷莎的父親因私藏毒藥而惹惱了緝毒警察史丹斯,史丹斯瘋狂殺害了馬婷莎全家。里昂無奈之下收留了馬婷莎,二人在執行殺手任務的時候產生了特殊的感情。馬婷莎試圖報復史丹斯,但反而被其捉住;里昂迅速解救了馬婷莎。但警察史丹斯對兩人展開了瘋狂報復,出動了幾乎所有能出動的警察,最終馬婷莎獲得解救,而里昂遇害。

影片中對惡警史丹斯的描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殺死馬婷莎父親的一段。他喜歡一邊播放貝多芬的鋼琴曲,一邊不留餘地地恐嚇和殺害對方。在貝多芬曲子的進行中,快速的上膛,開槍,加上影片淋漓的剪接,仿若造就了一種殺人藝術的試聽幻覺。史丹斯濫用權力的快感、私仇公報的行徑,以及瘋狂暴虐的殺人情形,構成了一種源自於人的駕馭他人、自私自利的本性的惡。這時候,作惡不再是為了錢財,而是為了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角色“史丹斯”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6. “惡”的第六層次:惡,是青春躁動的印記

典型角色:阿利斯Alex DeLarge(飾演者: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 Malcolm McDowell)

涉及影片:《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發條橙》也是影史上經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影片。很多人關注的是影片所講述的通過心理學辦法將人完全改造之後的倫理探討。

影片講述的是阿利斯到處搶劫作惡,並且挾持同伴一同作惡;在一次作案中,阿利斯被同伴出賣被捕入獄。入獄後的阿利斯被施加強制的心理治療,使得其性情大變,無法再進行犯罪。然而經過改造之後釋放出去的阿利斯無法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無奈之下,阿利斯又被重新施加心理治療,重新回到了那個有邪念的自己。

在這裡筆者特別喜歡指出的是壞青年阿利斯一角的惡。怪異的造型,加上影片獨特的格調,和誇張唯美的動作設計,造就了阿利斯的經典形象。這種怪異的格調在阿利斯將同伴推下水,又在將其救起時割腕的情節中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當然,筆者更喜歡、更津津樂道的則是強姦作家妻子的那一段。阿利斯的同夥將作家制服,同時響起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背景樂,阿利斯則開始誇張卻唯美地自我炫耀、撕剪衣物、展開強姦。人性的暴力、性慾與征服,穿插在唯美的音樂和動作中,這份特有的對比和統一,堪稱電影藝術的精湛一筆。

阿利斯的惡,似乎也沒有太多的糾結;因為,似乎他生來便如此。青春期的叛逆,是他行兇作惡的力量源泉。源自於人天生的破壞慾,在青春期躁動的時期尤其直接無所顧忌地展示出來,便成就了阿利斯的壞青年形象。

角色“阿利斯”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7. “惡”的第七層次:當惡成為生理需求

典型角色:漢尼拔Dr. Hannibal Lecter(飾演者: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涉及影片:《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導演:喬納森·戴米 Jonathan Demme)

《沉默的羔羊》是美國影史上少有的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懸疑類型片。影片講述的是心理變態者的犯罪。在影片中,美國發生多起殺人剝皮案件。聯邦調查局特工克拉麗絲奉命查找兇手。克拉麗絲向因為食人而囚禁的精神病學教授漢尼拔請教犯罪心理,並得到了一點提示;但案件調查進展仍然有限。剝人皮者不久又綁架了參議員的女兒,參議員無奈之下將漢尼拔轉移並囚禁在一家酒店。漢尼拔看準時機將看守他的警員殺死並食肉,而後金蟬脫殼逃之夭夭。

漢尼拔無疑是影史上經典的高智商反派之一。但和他的高智商形成對比的則是他反社會的生理需求。顯然,他對精神病學的專業研究也沒有阻止他吃人的生理需求。面對人的生命的漠然,不得不讓人感慨在人的生理構造下所謂社會道德的無力。漢尼拔的惡,是一種先天的生理需求,戰勝後天的道德規範的惡。雖然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沒有心理變態到漢尼拔的程度,但誰又能否定,在我們的基因中,在先天的生理構造下,我們沒有反社會的傾向呢?

角色“漢尼拔”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8. “惡”的第八層次:以信仰之名

典型角色:約翰John Doe(飾演者:凱文·史派西 Kevin Spacey)

涉及影片:《七宗罪》Se7en(導演: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影片《七宗罪》是頗受影迷歡迎的導演大衛·芬奇的神作之一。在影片中,兩位警探追查一起連環殺人案。罪犯殺人的手段十分奇特,並刻意留下線索給警探。但兩位警探竭盡所能也沒能阻止罪犯繼續殺人,但他們在宗教書籍中查找到罪犯殺人的邏輯。原來罪犯是按照天主教教義中的“暴食”、“貪婪”、“懶惰”、“驕傲”、“淫慾”、“嫉妒”、“憤怒”的七宗罪的犯忌者展開殺人的。在殺死五人之後,罪犯約翰突然自首,並且說要向兩位警探展示最後兩起殺人案件。而最後死掉的則是犯了“嫉妒”罪的約翰自己,而犯了“憤怒”罪的其中一名警探則因為殺死約翰而被抓捕。

約翰是天主教義的絕對維護者,因為看不慣社會上道德的敗壞和對天主教義的違背,而展開精心謀劃的連環殺人案,希望以此極端的方式進行“傳教”。約翰雖然冷靜無情,但他是絕對的精神信仰者,並且以自身肉體的覆沒來懲罰自己所犯的嫉妒罪。在約翰這裡,罪惡不再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某種物質、精神或者生理上的慾望,而他反社會的罪惡,則源自於一種處於維護社會規範的精神信仰了。約翰的惡,有一種超脫的味道;而約翰自身,或者說精神上的約翰,則有了一種末日審判者的味道,成為了代上帝行駛職權的使者。

角色“約翰”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9. “惡”的第九層次:惡是執念和無常的交集

典型角色:安東Anton Chigurh(飾演者:哈維爾·巴登 Javier Bardem)

涉及影片:《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導演:伊桑·科恩 Ethan Coen;喬爾·科恩Joel Coen)

《老無所依》是零八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在電影中,一個德州牛仔在一次打獵中來到一場毒品交易失敗後的現場,拾獲了二百萬美金。牛仔因此受到毒品交易一方的安東的瘋狂追殺。幾次遭遇過後,安東最終殺死了牛仔。安東之後又因為牛仔沒有聽從他的和談提議而找到牛仔的妻子並將其殺害。

安東又是一個經典的反派角色。怪異的髮型和不愛穿鞋,咄咄逼人又不循常規的說話風格,全面碾壓的殺人手段,喜歡在殺人前後端坐一會兒或喝杯牛奶,這些都證實這不是一個常規的反派。如果說一開始安東追殺是為了錢,而後他在殺死那名私家偵探和牛仔之前有得到錢的機會,卻依然直接殺害了兩人。這是因為,這場追捕中的對方已然破壞了他的規則;而他最後又找到牛仔的妻子,也為的只是因為牛仔沒能聽從他的交易提議,而在原先提議中本可免於殺死的牛仔妻子,因為提議的失敗而被安東最終殺害。

安東不僅是極度信賴並維持規則的人物,而且也知曉天命的無常。他在決定殺人之前,喜歡讓受害人猜硬幣,猜中者則可能免於非命。而他在殺死牛仔妻子之後卻遭遇車禍的一段,更昭顯命運的無常,尤其值得玩味。

角色“安東”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10. “惡”的第十層次:我便是撒旦

典型角色:小丑Joker(飾演者: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

涉及影片:《蝙蝠俠:黑暗騎士》Batman: The Dark Knight(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黑暗騎士》作為美國曆史上的第二賣座影片,上映時曾雄踞美國第一電影網站imDb的榜首;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甚至因為沒有提名此片而飽受爭議,而在第二年上調了提名影片的數量限制。此片在美國所引起的巨大轟動由此可見一斑。然而在國內本片雖然也有好的口碑,影響力卻完全比不上在美國的聲勢,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蝙蝠俠在打擊犯罪時遇到小丑這一強勁對手,而展開的攻守之戰。影片的節奏緊湊,幾乎沒有無用的鏡頭和臺詞。蝙蝠俠一方和小丑的幾次交鋒中,蝙蝠俠都盡顯疲態,而小丑則興致勃勃。即便在整個過程中小丑被捉到兩次,卻絲毫沒有改變小丑在精神上的完勝。

拋開小丑高超的犯罪技巧不講,小丑在作惡的哲學高度上無人能及。小丑並看不起哥譚市的其他罪犯,在他幫黑幫找回億萬錢財的時候,又一把火將錢全部燒掉,而且認為錢太“便宜”。小丑作惡並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控制,甚至不是追求快感,你找不到他為什麼惡。惡,在一般的惡人手裡,不過是追求另外一種他想要的東西的手段;這些想要的東西,可以是金錢、權力、慾望,也可以是精神或者生理需求,乃至信仰和規則。而在小丑這裡,你找不到他想要什麼;惡由一種手段,而變作了目的。換句話說,惡便是惡本身,惡不需要緣由。小丑形容自己是“混亂的使者”,而筆者喜歡將小丑比作降世的撒旦,那是一種原惡,一種不需要理由的惡,一種仇視規則、仇視道德、仇視文明、仇視錢權、仇視任何可能有所依靠的東西的惡。小丑試圖將人內心被文明壓抑的破壞慾望激發出來,將世界恢復到無意識、無規則的狀態。

說到文明和人性的關係,以及善惡的鬥爭和依存關係,是影片另外值得人反思的哲學問題。這裡篇幅所限,可以另起文章再寫過。不過還是借用被小丑改造之後的檢察官那句話來說一說文明下的人性反思,“我們為什麼要隱藏真實的自己?”

角色“小丑”的

“惡的純粹”指數:☆☆☆☆☆

“惡的精神”指數:☆☆☆☆☆

“惡的美學”指數:☆☆☆

最後,向英年早逝的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奉上怪力亂神的小丑一角的希斯·萊傑致敬!


俺農家小姐姐


看到這個題目我腦海中第一反應就出現了兩個人,一個是方化老前輩,一個是孫松老師,兩位都是不折不扣的實力演技派。

電影當中最“深入人心”的大反派演員當屬方化老前輩,他在新中國誕生之初就活躍在銀幕之上。雖然也有演過其他角色,但因他演繹的鬼子“獨樹一幟”太過傳神,所以飾演的反派角色更被大眾所欣賞與接受。幾乎大部分經典老電影中的鬼子都是由他來出演,而且風格各異,絕不雷同。時至今日,“中國鬼子王”的名號亦是非他莫屬。

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電影《平原游擊隊》,方化將鬼子頭目“松井”的角色演繹得神形兼備、淋漓盡致,以至於風頭幾乎就蓋過了正面角色“李向陽”。也正因他一流的演技,經他扮演過的鬼子形象都牢牢地扎入到觀眾的心中。

然而生活往往比電影情節更為出彩,有人可笑地將電影中的反派角色與現實生活中的方化畫上等號,認為他之所以能夠把鬼子演得那麼像,就是因為他骨子裡存有“反動的思想感情”。為此,方化老前輩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在經歷了抄家批鬥之後,又被下放到深山老林去進行“勞動改造”。

因才藝致罪,方化老前輩命運中的波折令人慨嘆婉惜。

將孫松老師劃歸“反派代表”似乎有些不妥,但是他的演技實在是太好了,一個人物被他演得讓人恨起來牙根癢癢的,所以就是他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電視連續劇《渴望》“橫空出世”,每當到了播放時間街道上就沒什麼人再走動,都趕回家看這劇去了。據說在這部電視連續劇放映的時間段內,治安、刑事案件幾乎為零。

在這部電視劇我們能看到當今的演藝界重量級大咖,李雪建、張凱莉都在裡面擔任主要演員,而孫松老師在這部劇中也成功地飾演了“王滬生”這一角色。

憑藉著強大的表演實力,孫松成功地塑造出一位懦弱、小氣、猜疑心重、自私自利,又有些損人利己的這樣一個鮮活人物。進而他也迅速成了一名偶像,只不過是負面的,一個供億萬電視觀眾咒罵唾棄的“典型人物”。

因其飾演的角色太過真實,入戲太深的人們往往將他與劇中人物混為一談,甚至走在街上被人追打、掌摑,上了年歲打不動的,也要把他拉到一邊罵上幾句。

現在看來,當時的人們好像都帶有明顯的“智傷”,不過追根溯源,還不是因為他的演技太好才使得自己“混”到了這一步!


梅的說小劇場


不請自來!

大家好,我是:尿不溼影視

對我印象最深的反派有T–bag和吳京飾演的阿杰,如果你不記得T–bag是誰,那我翻出來的白口袋就不讓你拉了。

第一:T–bag《越獄》裡的反派,飾演者羅伯特·克耐普

作為中國人美劇的啟蒙劇《越獄》在本土美國並不火,但是來到中國後卻火的一塌糊塗,主角之一的T–bag因謀殺和✱✱兒童被判刑,憑藉情商、智商、膽識、口才、手段等在哪裡都能混的風生水起,在《越獄》裡受歡迎程度與米帥不相上下。

T–bag是我唯一喜歡的一個外國反派。

第二:《殺破狼》里人狠話不多的阿杰飾演者吳京

吳京、甄子丹、李連杰是我最喜歡的三位中國功夫巨星,他們的武打動作都乾淨利落,而《殺破狼》一下就聚集了兩位,而且還上演了對手戲。

吳京在裡面飾演洪金寶的手下,一個冷酷的殺手,殺人如麻,但是我卻一點也恨不起來這個角色,也許是太過經典了吧,一手迴旋刀玩的出神入化,心中永遠的經典動作之一。



這就是我喜歡的反派,一個國內一個國外,其實日本漫畫裡被追星的反派角色還挺多的,最近《復聯4》裡的反派滅霸也是圈粉無數,反派角色無所謂正義與邪惡,演員演的好,觀眾認同的都能留下深刻印象。

我是☞尿不溼影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點個關注和讚唄。


尿不溼影視


電視劇《神話》裡張世扮演的趙高

當年胡歌穿越歷史劇《神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張世扮演的趙高,簡直把趙高這個形象演活了,完全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樣。當時看這部劇的時候對趙高真是恨到骨子裡了,後來才知道,要把反派演活,需要的是對角色深入的瞭解和細細揣摩角色內心活動才行,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想起來,這個人物形象還歷歷在目,不得不佩服張世的演技。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秦始皇封高要做後宮總管,並賜名趙高時,張世扮演的角色明白自己就是趙高時,他的行為真實的反應了社會底層人在受盡壓迫翻身做主後最真實的想法。有時候,太正派的人會讓覺得很假,現實生活中小川這樣一身正氣的人太,所以我最喜歡的不是胡歌飾演的小川而是張世飾演的趙高。而像張世飾演的趙高非常接地氣,後期的遭遇趙高比易小川更值得同情,也讓趙高這個角色更令人印象深刻。



小灰熊愛電影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徐錦江老師,再來就是李明啟老師。

徐錦江老師在《韋小寶》裡面扮演的鰲拜,而李明啟老師在《還珠格格》裡扮演的容嬤嬤。這兩個前輩在劇裡的角色都是十惡不赦的大惡人,我就是從這兩部劇裡認識了他們,應該也算是他們的成名作吧,因為這兩個角色人物真的是深入人心,另大家印象深刻。小時候就認為他們是惡人。但是萬萬沒想到,在現實當中兩個人卻是那麼受人尊敬的老師,真的是很可愛的人,讓很多人喜歡。

徐錦江老師今年已經有50幾歲了,長得人高馬大的,在路上碰到的話,一眼就可一認出他來,翻開他的履歷,還演過很多大家印象深刻的劇,像《絕代雙驕》、《倚天屠龍記》等,搭檔過的也是大美女有李麗珍、舒淇,扮演過的角色還有沙悟淨、謝遜、這些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角色了。

雖然現在很少出現在熒幕前,但大家都沒有忘記他,也通過網絡知道徐錦江老師生活中低調有禮貌,前不久因為《海王》的上映被大家拿來娛樂,以前他在劇裡的表情包都被網友玩瘋了,臉被換到國外演員的身上毫無違和感,大家也因為徐老師著實開心了。

再來說說李明啟老師,現在是80幾歲的老藝術家了,經常看到她活躍在各綜藝節目上,依然是耳清目明的,她因為演的容嬤嬤壞到骨髓裡,觀眾對這個角色恨之入骨,去買菜的時候曾被扔雞蛋。現在真心疼她。但其實生活中的李明啟老師是一位特別有愛心的老太太,據說當時拍扎針戲時,李老師生怕傷到林心如,把針尖對著自己的手心的,是扎到自己的。前幾天因為做公交車,小朋友要讓座位給她,她還按著小學生的肩膀不讓他起來,讓孩子坐,自己沒有關係。這樣的人怎麼不讓大家尊敬呢。讓我們認識了這樣的李明啟老師之後,網又紛紛在網上發表“容嬤嬤當年扎的都是壞人”、“我們欠容嬤嬤一個道歉”等等,這麼充滿正能量的人,這麼充滿正能量的聲援,真的很暖心。

並不是你飾演怎樣的人,你就是怎樣的人。所以不管你在臺上飾演的是好人壞人,你在臺下就應該做一個正能量的人,才能讓大家喜歡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