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導讀:《地平線報告》致力於分析1至5年內技術可能給教育帶來的改變。近三年來,該報告反覆提及“學習空間重構”的概念。美國教育新聞網站Education Dive也認為,2018年高等教育領域的管理者應重點關注的五大趨勢之一是“重新定義物理校園空間”。學習空間重構被如此重視。那麼未來,教室應該如何改造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呢?一場教室改造運動已經發生······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本文主要內容:

  • 未來教室
  • 教室改革運動
  • 未來教室改革的思索


《地平線報告》致力於分析1至5年內技術可能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改變。近三年來,該報告反覆提及“

學習空間重構”的概念。2017年的報告中指出,“學習空間設計正在從以講授為主的講座型空間設計,轉變為基於項目合作,基於團隊展示,基於自主學習,基於自由討論,基於悠閒放鬆,基於工程設計等多樣化的空間設計。”


美國教育新聞網站Education Dive也認為,2018年高等教育領域的管理者應重點關注的五大趨勢之一是“重新定義物理校園空間”。杜威曾經說過:“要想改變一個人,必先改變他的環境;環境改變了,他就被改變了。”


學習空間重構被如此重視。那麼未來,教室應該如何改造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呢?一場教室改造運動已經發生······


關於未來教室


一、未來教室,桌椅不應該是固定的,而應該是可以靈活組合的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原因:靈活自由,便於交流討論。


依據:根據最新的學習科學——情境學習理論,學習在團隊協作時往往最高效。


二、講臺應該和課桌椅保持同一平面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原因: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範式。


依據:教師角色已經從知識的講授者變為學習的引導和支持服務者,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範式不是要把老師淘汰掉,而是意味著師生平等。


三、教師上課應該走來走去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原因:教師走入學生中,能拉近師生的距離,營造出輕鬆活躍的學習交流氛圍。


依據:著名教育技術專家桑新民說過:“對話式教學,是最好的教學。”


四、教室裡應該有一面液晶屏,而不是投影幕布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原因:“投影儀+幕布”太受光線影響,需要關上窗戶,拉上窗簾才能有好的效果。而使用液晶大屏,可以打開窗戶,拉開窗簾,一邊聽聞鳥語花香,一邊享受陽光微風,一邊上課。


五、教室裡的屏幕是可變的,既可以一屏顯示相同內容,也可以多屏顯示不同內容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原因:根據屏幕“破一”理論,一屏變三屏,既可以實現雙向互動,又可以解決學生上課低頭玩手機的問題。


依據:屏幕“破一”的重要意義——“教”的內容和“學”的成果均可以被展示,教與學雙主體地位變得平等;實現雙向互動,改變傳統教育的灌輸形態;教學大數據變得可視、直觀而全面,因為它有了一個極佳的落腳點。


六、鼓勵學生們上課使用手機,鼓勵學生們使用網絡搜索相關知識,並且把結果投到大屏幕上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原因:BYOD(自帶設備進教室)漸成趨勢,跟手機爭搶學生的注意力,不如把手機“招安”,變成課堂教學的一部分。


依據:智能時代,多終端互聯互通將會變得非常簡單和容易。


七、有了這樣的教室,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們秀一下,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成果(筆記、文章、視頻等作品)投射到大屏幕上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原因:國家正在推的學習空間“人人通”,需要一種合適的產品展現形式。


依據:基於成果導向的評價理論,所有的學習成果都應該被充分展示,變得可視化,這才是教育大數據的正確打開方式。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當你看到這些,卻認為“學習空間重構”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概念時,你已經out了。因為,別人已經在這麼做了!無論在高等教育領域,還是基礎教育領域,一場教室改造運動早已開始……


教室改革運動


  •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地理學科教室內,每個細節都蘊含著濃濃的地理風。天花板是1983年的天球星空圖,地板是一張巨幅的全球地圖。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劍橋化學創新實驗室,實驗室內引入了一系列劍橋化學實驗項目,並進行本土化改造,打造了不少適合高中生進行操作的趣味實驗項目,例如,“豆元素實驗——學習同位素”、“變色龍龍捲風實驗”等。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實驗的趣味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動手操作探究的積極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還是一間可移動實驗室!實驗室內的操作檯可以按照不同實驗的要求自由移動組合,方便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


此外,在實驗室中,實驗區之外,還單獨闢出了一塊討論區,學生可以在一個個圓桌上進行小組討論。


  •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


中關村三小全力打造“3.0學校”,三個不同年級的孩子生活在一起。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三個年級的教室打通


除了年級的“混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也有“混搭”,語文、數學不在是傳統意義上的語文、數學,而是轉變為跨學科組合的“項目式學習”。


另外,學校開辦20餘間各具特色的專用教室,如管樂排練廳、舞蹈廳、陶藝、書法、圍棋等,還60餘間標準的琴房。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圖書館可以是這樣的~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 華中師大一附中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加高效地開展科學研究、自主探索感興趣的未知領域的場所,而不是坐在教室裡猛刷題。


  • 青島立新小學


2014年3月,立新小學開始“推牆運動”。首先“推”的是孩子們的教室。將兩個60平方米的標準規範化教室打通,構建出一個集圖書閱覽、多媒體瀏覽、休閒活動功能為一體的複合活動教室。另一面,是一個很大的活動區,地下鋪著地毯,毛絨玩具、小沙發、塗鴉板、收納盒、綠色植物,共同構建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學生在“1號教室”聽分享


為了給學生更大的閱讀空間,立新小學開展了第二次“推牆運動”——把新學校規劃的閱覽室從行政樓搬到了教學樓,搬到了離孩子最近的區域:將教學樓一層原來的兩個綜合教室打通,改造成了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學生開放閱覽區,並命名為“1號教室CLASSROOM NO.1”。教室不再以空間的尺度為標準,而開始以學生是否發生了學習為標準。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學校的開放式創客空間


全課程強調學科融合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立新小學的第三次“推牆運動”將教學樓內原有的科學教室和綜合實踐教室進行整合,把3個功能教室整合為一個300多平方米的開放創客空間。整個創客空間由4個部分組成,創意車間、3D打印、樂高拼搭,還有智能機器人制作。在這裡,學生既可以進行科學實驗,也可以進行智能拼裝,可以一站式完成學習任務。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教室改造運動的興起和學習空間重構被重視,不僅是教育信息化的促進,還因為,人們對於學習這件事兒,有了全新的認知,對於教學改革這件事兒,有了嶄新的視野和角度。


未來教室改造的思索

不盲目、不盲從


人影響空間,空間也影響人。根據國外高校管理者對學習空間的改造經驗,成功的學習空間創建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提升教師素質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助理副校長泰耶爾茨認為,教師們需要知道如何在教室裡使用技術,以及如何將教室裡的技術手段整合到他們的課程設計中,否則一個外表華麗的嶄新學習空間也只能是徒有其表。


因此,學校可能需要聘請一位教學設計或教學技術方面的專家,教授技術的使用方法,舉辦關於使用新工具的培訓課程,或者分享一些教學實踐案例。


2.空間應有靈活性


用各種各樣的技術工具把學習空間的每個角落都填滿,這種做法顯然是將重點過多地放在技術創新上,弱化了學習空間的交流協作作用。堆砌太多的電子設備不僅會使教學空間超負荷,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校的預算。


3.平衡前期成本與長期投資


學習空間改造成本較高,其實際花費往往會超出教務長願意支付的數量。建議可以先從幾間教室、一棟教學樓,這樣的小規模著手,空間改造的價值可能會更有成效。


4.明確空間的所有權


學習空間的第一所有者擁有先行安排課程的權利。當所建造的學習空間的所有權歸屬學校時,教室的利用率和各專業課程的安排都將會是學校優先考慮的事情。當某個系或學院擁有這一空間,該系或學院教師的日程安排會被放在第一位。


未來教室:學習空間重構


教室的生態環境、組織結構和運行方式,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推動教師思考新的授課方式,因此,重構學習空間的做法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但與此同時,任何改革都不應該盲目和盲從的。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學習倡議項目負責人馬爾科姆布朗表示,教師的認同和合理的規劃對於發起創建一個主動學習型的學習空間至關重要。但一些院校沒有充分考慮新學習空間的長期價值就貿然邁出了一大步。


布朗說,“很明顯,課堂的成功不僅取決於教室的物理佈局和教授的課程內容,還取決於教師是否做好了準備,院校是否準備好了對新教室的充分使用。一旦改造,財政壓力將變得更緊迫,學校在學習空間的開發和成本控制上需要做出謹慎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