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橘帖》欣賞

【《奉橘帖》欣賞/孟會祥】

《奉橘帖)釋文:“奉精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羲之尺”牘中,多有“羲之白”、“羲之頓首”、“羲之報”、“不具”這樣的客套格式,沒有這些字樣的,應該是更加隨便的信函,正如現在所說的“便條”。這三百枚橘子,應是“奉”給關係親近的親友的,所以這十二字,寫得洋洋灑灑,翰逸神飛。

《奉橘帖》欣賞


與”平安三帖”中的《平安帖》、《何如帖》比較,不難看出它們迥然不同的面貌。這令人不能不服王羲之的創造カ。書法有成熟的風格面目,當然是高的境界;在有風格的基礎上,一件作品一個面目,正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是更高的境界。

《奉橘帖》欣賞


《奉橘帖》首先給人的感覺是寬鬆。王羲之的字,一般中宮是緊密的,也就是比較瘦,但也不全是。比如《姨母帖》中宮就較寬。因為《姨母帖》是前期作品,隸意較多,所以結體平正。而《奉橘帖》結體不取平正,而是左低右高。左低右高比較符合人的視覺習慣,看起來順眼。

《奉橘帖》給人的另一個感覺是活脫。活脫的感覺,除了與上述中宮寬、略傾斜有關外,更來於筆致的豐富和結字的巧妙之處。筆致的變化往往不可言傳,大體上說,主要有輕重提按的變化和轉筆調鋒的變化。轉筆調鋒尤其重要,所調八面出鋒,關健就在於此。

《奉橘帖》欣賞


如果以“塊”、“面”的眼光去看,“奉橘”兩字的緊密,與“三百枚”三字的疏朗,就形成強烈的反差。“奉橘”二字的醒目使人注意之餘,“三百枚”之間的空白,頗值得玩味。

《奉橘帖》欣賞


另外,“可多得”三字又用極輕靈流動之筆,與右行形成另一層反差。這些反差也就是作品內涵的豐富性。如果從單字看,比如“三”字,雖全用短橫,而右端形成一個弧形;三橫在書寫時,筆與紙之間的角度都不一樣,所以姿態各異。再如“得“字,可以看到留白的天成,筆畫中的無處不曲;“寸”字調轉筆鋒的微妙等;特別是最後一點,出人意料,又覺得只有這樣是最好的。這些微妙之處,當然不是經營安排的結果,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奉橘帖》欣賞


這樣一篇小文,對於王羲之作品的微妙來說,也只能起到嘗鼎一臠的作用。他的微妙之處是言說不盡的 。

《奉橘帖》欣賞


《奉橘帖》欣賞


《奉橘帖》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