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歐楷一年,目前遇到瓶頸期該怎麼辦?

少年遊w


我也是練歐楷的,也練一年了。開始我練毛筆字,沒有老師,沒有字貼,就是隨便寫。一杆毛筆,一瓶墨汁,一堆報紙。真的拿不出手。

早期練褚遂良的倪寬贊,總覺太彯逸。跟著山西某市一個書法家在QQ群練二個月,有奌收穫,覺得寫不來。

於是,我買了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字貼。還看了盧中南老師的視頻,也跟著練了,還是效果不佳,也許是悟性不高。:

田英章田薛章兄弟的楷書我也看了不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真正進步,找到感覺是中央電視臺少兒節目牛爺爺講書法,真的是乾貨,每天一字。近五十歲同少年一起每天一字。感覺來了。

但,這只是單字,成篇還遠著呢,書法深博似海。田英章說:我連了一輩子歐楷,還覺得不象,儘管是謙虛,但說明書法有學頭。

有人說,我記不清誰,書法要想有奌成就,需練一萬小時。差不多需五年。

慢慢練吧,每天堅持練,五年後再見吧。


水果大王俏然超市578


作者學習歐陽詢楷書一年了,寫成這樣我認為是學習方法上出了問題。

按說成人練習楷書一年,即使筆畫力度上可能比較足,一般字體的結構都是沒有問題的,而看作者寫的字,結構和原帖還有很大的差距,筆畫上寫的也不是很到位,進步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根據作者的情況,我建議:

1、把筆畫關先過了,字都是由筆畫組成的,筆畫寫不好,字肯定也是寫不好的。

楷書一共就八個基本的筆畫,橫、豎、撇、捺、點、折、鉤、提,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者看著網上的視頻一個一個的解決,逐個突破。

這個和學習其它東西一樣,要有針對性的練習,哪一個筆畫寫的不好,單獨拉出來反覆進行練習,直到把它寫好為止。

練好了筆畫,就算完成了學習楷書的第一步。

2、練習結構

雖然作者也進行了重複訓練,一個字寫了15遍,可是這15遍都寫的基本一摸一樣,都出現了相同的錯誤,這種所以錯誤的重複是徒勞無功的。

最好的重複的練習方法是,邊重複邊進行自我的糾錯,從寫完第一遍開始就要檢查哪裡出了問題,把它標出來,第二遍的時候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改正,這樣才能取得進步。

看到了錯誤要立馬去改正,要敢於去修改,哪怕修改的過程中出現了別的錯誤。

如果是在自己看不到錯誤,可以把字帖複印方法,直接在複印紙上寫幾遍,在進行細緻的觀察。


就比如作者寫的這個“嶺”字,很明顯上面的山字頭寫的太大了,而且右下角的“令”字寫的也太大,而且令字一撇的方向也不對。

這個字明顯是一個正三角形結構,山字頭和令寫小一點,把頁寫大一點,“令”向左傾斜,“頁”向右傾斜,二者左右互相扶持,形成三角結構,支撐著頭上的“山”。

這就像一個雪人,“山”相當於雪人的頭,而下面的“令”和“頁”相當於雪人的身子,形成穩定結構。

而這些細節,作者都沒有看到,寫的太籠統,只表現了一個大概,這樣當然是很難進步的。



所以作者雖然學習了一年,但是進步並不是很大,還過早地進入了瓶頸期,停滯不前。

要再想進步,只能通過更細緻的觀察和臨摹了。


不二齋


一看習作,就知道你是自學的,不容易,能堅持下來。你自己也清楚,目前的狀況,要想再進步很難。書法不可能三五年就能達到心手自如,寫出像模像樣的風格來。尤其歐字,法度嚴謹,精氣神內斂,一二年練下來能把點畫寫規整,字體寫穩就不錯了。從你習作看,你對基本筆法有一定的理解,也能在書寫過程中,貫穿始終。但暴露了你缺乏對書法的認識,沒有抓準歐字特點,反映了你學書的方法不夠靈活。你明明臨的是歐字,卻寫出魏體的點畫。這幾乎與“歐體”沒有關係。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你要讀帖,正真領會歐字的特點。你可以將歐字有代表性的少數幾個字,單字放大到五、六公分左右,張貼在你房間的顯眼處,像背英語單詞一樣,反覆閱讀,仔細觀察,強化記憶。一是熟記點畫筆法要領,二是熟記點畫位置關係,三是熟記字體空間佈局關係。

第二,把經過一番熟記的字體,以同樣大小的字格進行臨習,剛開始的時候,注意臨像。熟練之後,不要臨一筆看一筆,採取背臨、意臨。臨好一個字之後再對照字體進行比對,找出問題所在,再重複臨,直到自己滿意。以這種方法,逐個突破,步步為營。

第三,加強對歐字特點的整體把握和理解,我曾介紹過歐字的起筆不完全是方筆,而是方圓並存,一定要仔細觀察。作為初學入門,我曾說過學歐字,不妨從歐陽通的書法入手,歐陽通的筆法是以方勢為多,但這不是代表歐字的真正面貌。為了筆法訓練,可以從方筆為主開始練習,如你所寫一樣,但要明白其中道理。行筆的中段,不是刻板的而簡單地點畫線條,更要注意筆法的變化,歐字的橫為“勒”,意思就是筆力內含,富有韌性。這一特徵,還需數年之功才能練成。歐字的收筆非常有特點,我曾說過,寫好歐字點畫的收筆,就能體現出“歐體”的精神了。注意歐字的收筆有力但又非常飽滿,尤其豎彎鉤的寫法。但也不能死板,歐字的險絕,不是機械的,而是充分體現出動勢的“活”。一些歐體書家把每筆的收筆幾乎靠一個機械的動作完成,不可學。





如石書藝


以前練過兩年,停了十幾年剛拾起來一個月不到,個人也喜歡歐帖,主要臨九成宮,目前感覺到筆法,就如老子所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蘭山督學館


從你曬圖看,首先肯定,練一年已達這樣子已經不錯了,控筆穩定,一絲不苟。可見你還是用功用心了的。

但也很容易看出幾大缺點:

一、間架結構不協調,沒做到布白均勻或疏密適當。關於間架結構問題,建議參考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二,重心不穩。造成重心不穩有兩大主要原因,間架結構不協調是主因,身、頭、頸不正等不正確書寫姿勢是次因。

三,幾乎都是順鋒偏鋒行筆,沒逆鋒中鋒,雖控筆穩但筆畫顯得死板生硬,力量外洩。建議購買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葉聖陶題書名的《中學生字帖》,包括顏、柳、歐、趙一套四本,裡面有詳細用筆方法講解。

總結:你缺乏基本功練習,也屬於抓過字帖就依葫蘆畫瓢那種,沒經過由點畫到偏旁再到篇章的過程,一開始就想寫整篇的作品。書法既陶冶情操但同時又是磨性子的,急於求成只會欲速則不達。

要飯的乞事繁忙,簡要回答這些。望進步。


丐幫少爺


臨的還可以吧!



建議換帖,我是從你的寫字風格看的,不對的地方,莫介意啊!



感覺你寫字過於方正,筆劃也硬,所以在圓轉的方面做的不好,比如捺或許直硬少圓潤靈動,橫的頓筆也硬不到位!這樣的話就致使在處理結構與筆劃時出現不合理的問題。



所以,我建議你換帖,如果還練楷書的話可以選擇顏真卿的《勤禮碑》或是趙孟頫的《膽巴碑》,這個用意是在於你能更多地體會一下圓轉用筆,如果你是真的喜歡歐體,可以在體會到圓轉筆以後再回練歐體。



再有轉方案就是建議你索性學習草書,草書的使轉對於你來說更能提升你用筆圓轉感悟流暢感,如果在圓轉與流暢尚不盡興徹底改觀,你在書法上不可能有大進步的。


個人淺見,希望能對網友有所幫助!


一笑貫長天


我學寫歐楷3年了,怎樣才能寫好?請老師指導,謝謝![祈禱]



登山觀海14


一年把歐楷臨到現在這個水平,應該說進度不錯,情況也正常。

許多初學者都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感覺進展不大,

提高的速度越來越慢,達不到自己想得到的結果,這時,情緒

開始躁動,想法頻出。會覺得自己沒有天賦,懷疑自己是否

能把自己的書法水平不斷提升到新的高度,也就是認為自己進

入了瓶頸期,信心開始動搖。其實,這裡有一個最大的誤區是

把書法的學習看的過於簡單,把成功的預期定的太短,所以,

當一個遇到困難準備不足的心態,碰到學習障礙時,各種疑問,

猶豫,畏難的心理就會產生,這時,重要的是應該對學習書法

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要捋順,對學習書法的路徑和難度係數有個

明確合理的認識,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一下。

一:書法學習要想進入高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有

幾十年的刻苦訓練,幾十年如一日,長期堅持。臨池不輟。

二:寫好書法除了苦功之外,還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方法有

問題也不能取得成功。這除了拜師求教,還要自己有悟性,

動腦筋,有許多技法只能靠自己感悟琢磨,別人是教不來的。

三:重要的是要能踏下心來,甘於寂寞,遠離喧囂,一個安靜

淡泊的心態對於寫好書法相當重要。

如上這幾點供你參考一下,我覺得有時好好思考這些問題真

的比教你一些書法技巧要重要的很多很多。


素里布衣楊半


看過您的字,如果是練的是歐楷,那麼你現在還不算是瓶頸,基礎沒打好。

所有的筆畫轉折收筆全是方筆,不夠圓潤,許多筆畫上的處理也不夠到位,間架結構,角度都不行,更不用說歐楷的險了,反正我看不到太多的歐楷的影子。

所以我建議,從頭再來,先把筆畫練好,再把結構練好,重新回爐一下,您所謂的瓶頸不是瓶頸,而是練的不夠仔細,不到位。


緣來斌哥


從題主所附作品看,不是遇到了什麼瓶頸,而是學習方法出來問題,讀帖和對臨方法不正確 。把字寫僵了還不算,點畫形態和位置不準,結構不準。而且一直在重複自己的錯誤,讀帖和臨摹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的思考分析和對照檢查。

看"峻嶺"這兩個字寫的,幾乎都有一個樣子。這不是在臨摹練習,而是在抄帖,這種抄帖非常可怕,因為沒有經驗自己都無法發現的錯誤。因為自己一直會認為自己在臨摹練習,臨摹練習的流程也走了,上按部就班在進行,殊不知,在鞏固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在糾正自己的不足。大問題容易發現,細枝末節或者已經固化的習慣最難發現和糾正。

從作品內容看是臨摹的歐陽詢楷書作品蘭亭序。這件作品真偽不說,其藝術性沒有歐陽詢的其他字帖的臨摹價值高。也不是歐陽詢最經典的作品。還有就是這件作品不適合初學臨摹,實際上沒有師法取法的價值,雖然盧中南用硬筆也臨摹過,遠沒有歐陽詢的其他刻帖優秀,特別是《九成宮》。



學習書法要臨摹,臨摹練習要會臨摹,不能因為知道臨摹這兩個字就認為自己可以進行臨摹練習了,首先要通過閱讀字帖上的文字說明或者書法技法理論知識,比如執筆,運筆,用筆技法結構,讀帖的要領等等,然後才可以臨摹,這是最低可以知道按照理論指導進行基本的分析或閱讀,做到初步的胸有成竹。讀帖有多種形式,如書空,只看不練進行分析閱讀,邊練邊對照原帖範字進行分析。我們在臨摹練習是一定要寫完全一個字後立即對照原帖進行比較分析,發現自己臨摹的字形與與原帖範字不一樣的地方,以利於下面臨摹是糾正過來。

讀帖是要分析結構,也要分析點畫的形態。顯然題主所附作品的作者沒有做到這一點,臨摹作品的字的點畫形態把握不準,且僅得大概,所以,見不到點畫的細節的微妙變化 之處,所有將點畫寫死了,彷彿就行三角板和直尺那樣單調的點畫。歐陽詢的楷書可不是這樣的其變化非常豐富。臨摹前一定要認真仔細讀帖在讀帖有所得以後在動筆臨摹。不過題主寫的還是非常認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