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自己》:從女性西裝演變史 看女性背後的三種思維

皎若太陽昇朝霞,灼若芙蕖出淥波。——曹植 《洛神賦》

未播先火的《親愛的自己》憑藉劉詩詩的西服套裝,上了一回熱搜。劉詩詩扮演的是一名成天在外跑的銷售,西服套裝+舒適運動鞋+大托特包,是她的上班通勤Look,滿滿的都市OL風。另一套配高跟鞋,飄帶襯衫突出柔美氣質,是另一種女人味。


《親愛的自己》:從女性西裝演變史 看女性背後的三種思維

劉詩詩拍攝《親愛的自己》

無獨有偶,最近熱播的《完美關係》,女主尷尬的演技讓網友吐槽唏噓,倒是陳數和高露的雙精英西裝搭配,圈粉無數。陳數出演的斯黛拉是公關圈的知名女魔頭,做事雷厲風行,雖然講話慢聲細語但句句戳人心。由高露飾演的舒晴,她既是單親媽媽也是能在職場上獨當一面的獨立女性,同時感情方面也不耽誤。兩人無數套西裝搭配,氣場超A,凸顯女性魅力又不失幹練果斷。

《親愛的自己》:從女性西裝演變史 看女性背後的三種思維

陳數 成套pick


西裝是怎麼從男人身上穿到女人衣櫃裡的?女人穿上西裝,到底想要詮釋什麼?愛穿西裝的女人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思維習慣?

01 西裝不只屬於男性

西裝最初是為男士們交際設計的。而女性穿上西裝的歷史,遠比男性複雜的多。

《親愛的自己》:從女性西裝演變史 看女性背後的三種思維

Coco Chanel 設計第一件女士西裝

一、第一件女士西裝誕生

1885年,英國裁縫John Redfern以上流紳士的西裝為靈感,為威爾士公主Louise製作了一款修身的女士夾克,就這樣歷史上第一件女士西裝誕生了。

不過這也僅僅是一件“心血來潮”的皇室裝束而已。在1910年前,並沒有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女士西裝。女性,還是從屬地位。

二、第一套正式的女士西裝

1914年,倡導女權主義的Coco Chanel,以粗花呢套裝(Tweed Suit)設計,增加硬朗的線條感,創造了第一套女士西裝雛形。

這是一切開始的地方。不僅是時尚界一次偉大的變革,也是一次解放女性身體的正面交鋒。在這之前,大部分女性是被迫塞進緊身胸衣裡的,寬鬆套裝絕不是主流審美。女性,開始有了覺醒意識。

三、女性開始普及褲裝

1930年,女性穿褲裝開始普及。其中好萊塢女星Marlene Dietrich可謂是西裝套裝的引領者。

無論是有經典襯衫、領帶的套裝,還是更具女性化的裙裝,Dietrich為無數女性帶來了更多公開穿著西裝的方式,激發了女性對時尚的不同看法,對自我意識的不同看法。

四、女性穿上陽剛的西裝

20世紀40年代由於二戰原因,女性開始承擔起男性的工作,再加上人們崇尚威武的軍人風度,所以女人都穿上了陽剛的西裝。

女人愛上了中性打扮,西方女權主義甦醒,女性話語權增加。女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審視自己的地位、審視這個社會的價值。

五、女性全面覺醒

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帶來了他一生中最閃亮最轟動的設計——吸菸裝(Le Smoking)。

1971年,滾石樂隊主唱Mick Jagger和Bianca Jagger結婚時,穿的原始白色YSL套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90年代之後,西裝不再只被獨立女性追捧。女性已經擁有足夠的自信和力量,不再需要西裝外套來武裝、證明自己的權威。

就像《瞞天過海:美人計》裡的Cate Blanchett,穿著西裝的她,糅合了女人的成熟冷豔,與假小子的落拓不羈,英氣又嫵媚。

一部滾燙的女性西裝演變史,也是一部女性力量的覺醒史,更是一部女性魅力的展現史。

02 女性怎麼玩轉西裝

一、成套pick 知性優雅風

沒有什麼比成套穿更能凸顯優雅和高級腔調,很適合出席正式場合穿著。黑色和白色西裝最顯莊重,也透著幾分霸氣在裡面,同時也是女性穿西裝的經典形象。當西裝褲換成半裙時,更能體現女性優雅的一面。

《親愛的自己》:從女性西裝演變史 看女性背後的三種思維

劉詩詩 成套pick

這種搭配的女性,既有著女boss的霸道氣場,也有著女性專屬的柔美知性。

二、混搭look 減齡甜美風

如果說西裝套裙是給女老闆準備的,那麼休閒style的西裝配格紋短裙,就是職場新人的最佳著裝。休閒風的西裝沒有那麼板正,相比也沒有那麼修身,搭配性自然也相對隨意。

《親愛的自己》:從女性西裝演變史 看女性背後的三種思維

劉詩詩 休閒搭

這種搭配的女性,既減齡休閒,又顯示女性更加照顧自己的需求,方便舒服。

三、超大oversize 個性彰顯

比起板正的西服套裝,寬肩+收腰的款式要時髦復古許多,同時也不失通勤內核。重點是,廓形西服不僅能滿足微胖的姐妹,還能修飾身材比例與肩型,怎麼搭都能穿出都市摩登感。


《親愛的自己》:從女性西裝演變史 看女性背後的三種思維

劉詩詩 oversize風

這種搭配的女性,既有特立獨行的思維方式,也愛好時尚。

03 女性覺醒背後的三種思維

女性西裝的演變史,背後,是女性逐漸意識到自身價值、自身力量、自身影響力。這種覺醒,背後潛藏著三種思維。

《親愛的自己》:從女性西裝演變史 看女性背後的三種思維

劉詩詩 西裝look


1、思維一: 摒棄弱者思維 相信自己能行

鮑鵬山在《水滸》中為弱者思維下了定義:

弱者思維的基本特徵:“怨天不由人”,也就是說,她只會怪自己命不好,而不會、不敢、甚至最後不願意去反抗傷害她的惡。

張幼儀是個傳統的女人,受媒妁之言,嫁給了那個浪漫的男人——徐志摩,為他生兒移民。在第二個兒子出生之時,得來的不是關懷備至,而是一紙離婚協議,徐志摩愛上了林徽因,他要拋棄她。弱小的張幼儀哭斷了腸,她相信自己能行,不用靠男人。她離婚了,帶著孩子進修德文。隨後的拼搏中,她創立公司,找到愛人,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的幸福。

如果,當初被拋棄的張幼儀,怨天、怨自己,認為自己是個弱者,還在那裡被動地等著徐志摩的回心轉意,而不是作為一個強者促成環境的變化 ,將不會有後面的幸福生活。弱者思維,不是倫理問題 , 這是每一個女人內在良心和責任自覺的問題,女人,應該對自己負責。

陳立飛在《個體崛起》中說,弱者思維的人,會找出一堆二手理由去否定,以滿足自己。弱者思維的人,永遠無法擁有未來。

《思辨與立場》中說,弱者思維的人,通常通過服從性行為去追求權力,從而變得更向強者屈從。

那些強勢女人的動力之源 , 正是對自己人生使命的覺醒。一旦女人跳出周圍環境的小圈子,到達提升自身長遠目標的層次 , 她的心靈就會變得足夠強大 , 便可以成為一切的根源, 去創造。

2、思維二: 堅信自己的安全感 要靠自己給

顧城有一首詩,叫《避免》: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這首充滿美感的詩,恰恰是因為不安全感而產生消極、迴避心理的體現。女性常常陷入沒有安全感的循環裡,忽略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國際知名心理諮詢及治療專家約瑟夫·盧斯亞尼在《改變自己:心理健康自我訓練》裡說,不要孤立自己和迴避生活,相信只有自己才能改變生活。

作者韓梅梅在《永遠不要找別人要安全感》一書中所說,“在經歷過尋找、依賴、痛苦和反省之後,我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自帶安全感的人。”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深情描述了她和丈夫錢鍾書的伉儷情深,和女兒錢瑗的母女情深。然而在女兒和丈夫相繼去世後,僅剩一人的她又寫了兩本書,翻譯和口述了各一本書,把丈夫錢鍾書7萬頁的筆記整理成英文和中文筆記分別出版。

有人說,"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正如高偉所說,每個女人其實都是獨身女人。女人靈魂的成長几乎是個人的事情。其實,安全感更多的是一種內心的感受。當女性開始向內尋找,就會明白,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內心的獨立和自足。

3、思維三: 擁有隨時離開的能力

《能力突圍》中:無論如何,你都要未雨綢繆,持續地主動學習、鍛鍊隨時離開的能力,這樣等到有一天,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離開,你都不會慌手慌腳。

當你想轉身,隨時隨地可以離開,因為你有這個能力。有勇氣離開,是好事。有能力離開,才是正事。這種能力,源於對自己價值清醒的認知、對自身影響力深度的剖析、對自己能力增長的覺知。

胡因夢的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清晰記錄了她的成長、自覺與自救的過程,她有人人羨慕不及的美貌,卻偏要靠才華一人打拼;她天生富貴命,卻偏偏自斷財路靠筆桿子維生。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我是女人,我的人生我負責,我有隨時離開的能力。

啟蒙中國現代管理第一人彼得·德魯克在《旁觀者》一書中回憶到,他的恩師埃爾莎小姐和蘇菲小姐是特別了不起的女性,她們睿智耐心,即使被轉去不同的教學任務,也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

永遠擁有隨時離開的能力,是女性獨立的最好的能力。

04 結語

著裝與權力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微妙關係?女性西裝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

女性選擇西裝的開始,就是女性覺醒、擁有自己力量的演變史,在3.8女神節這個特殊的日子,用這篇文給所有獨立女性的每一天,留一個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