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春”而動 服務先行——甘肅氣象部門吹響春季農業生產服務“衝鋒號”

隴原大地一邊對抗疫情,一面緊鑼密鼓進行春耕備耕。近日,位於甘肅南部的隴南市、天水市率先“感知”到春的氣息。

甘肅氣象人聞“春”而動,緊跟“春”的步伐,深入田間地頭,調查氣象服務需求,安裝氣象觀測儀器,製作春耕春播專題服務氣象產品,做到疫情防控與助力春耕備耕兩不誤。

隴南市武都區素有“千年椒鄉”的美譽,花椒已成為該區特色支柱產業。現今,隨著花椒產業的擴大種植和“新生代”椒農的出現,氣象服務需求正在不斷變化。

“花椒剪枝時我們最盼望天氣晴朗,幹活不受限制,容易一次剪枝完成。”花椒種植戶趙鵬明說。據悉,花椒樹的剪枝、芽期、花期、採收及花椒樹苗的栽植時間、土肥管理都與氣象條件息息相關。為此,隴南市氣象局及時組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調研氣象服務需求。

目前,武都區馬街鄉花椒種植示範基地已實現對作物生長實景監測,可對花椒氣象災害、花椒樹物候和長勢等開展實時遠程視頻監測。監測資料通過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服務於基地技術管理人員,並通過無線傳輸將數據上傳至隴南市氣象局中心站服務器。氣象專家通過傳回數據進行分析,在花椒芽期、花期、採收期製作專題氣象服務材料。

另一邊,為做好春季農業生產氣象服務,天水市氣象局組織農業專家赴甘谷縣新興鎮十字道村蘋果園開展氣象服務調查,瞭解蘋果、大櫻桃等果樹生長狀況和當前農情。

“天水市農業生產受天氣氣候影響較大,氣象工作極為重要,氣象部門要與農業加強聯合,全力做好春耕備耕服務。”開完全市春耕備耕調度會後,天水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擁軍向氣象幹部職工說。

氣象部門聯合多部門,提出了2020年天水市氣候趨勢預測、災害形勢研判及防災減災建議。結合當地春耕服務情況,製作農業氣象服務專題預報,有針對性地開展春耕備耕和果園管理氣象服務。

根據氣象服務預報,市氣象局還提出了農業生產建議:果樹、冬小麥等作物即將萌動返青生長,各地要加強田間水肥管理,採取打耱鎮壓等增溫保墒措施,確保越冬作物正常生長;各地因地制宜,加大高產、優質、高效作物的種植比例;及時開展春季頂凌覆膜,儘早落實種子、肥料、農膜、農機具等生產資料,為適時開展春耕春播做好準備;墒情差的地方要提前做好坐水播種的準備工作;預計春季氣溫偏高,空氣溼度偏小,風力較大,全市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偏高,警惕森林草原火災,加強林木草區防火工作。

在酒泉市,市氣象局提前行動,組織各縣(區、市)氣象為農服務專業技術人員針對不同地勢、土壤性質、灌溉時間,在全市選取了26個測墒點,對0~10釐米土層進行破冰測墒,同時組織氣象為農服務專家團成員針對全市秋冬連旱進行春耕備耕的技術指導和相關調查。市氣象部門對數據資料作進一步分析,形成翔實報告,對今年“三春”農業生產提出對策建議,供決策部門參考。

來源:央媒看甘肅 中國氣象報 通訊員 於仕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