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1934年,美國發生了一起轟動全國的搶劫殺人案,罪犯邦妮和克萊德在被全國通緝21個月之後終於被警察當場擊斃。

33年後,美國華納公司根據這個案件拍攝了電影《雌雄大盜》,一時風靡全國。在次年的第4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居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原創劇本7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攝影獎。

又過了52年,Netflix(網飛)公司在上週推出了一部從追捕邦妮和克萊德的警察角度拍攝的電影《劫匪》,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雌雄大盜故事。

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邦妮和克萊德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對俊男靚女,但他們卻熱衷於搶劫殺人。兩年間,死在他們手下的有13人,包括9名警察和4名無辜平民。層層設防追捕逃犯的警察總是勞而無功。州長夫人不得不請出已經退休賦閒的前騎警弗蘭克·哈默和曼尼·高爾特。終於,這對亡命鴛鴦鑽進了圈套,被最後的“西部槍手”亂槍打死。

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邦妮和克萊德

這個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剛剛經歷了1929年經濟危機的美國,民生凋敝,銀行破產,民眾失業,經濟蕭條。邦妮和克萊德的出現,迎合了貧困民眾反抗政府和富人的幻想,所以非但沒有引起公憤,反而成為公眾追求的偶像。影片《劫匪》中弗蘭克·哈默和曼尼·高爾特剛發現邦妮和克萊德的蹤影,就被蜂擁而來的追隨者所打亂,就真實反映了當時民眾的心態。影片最後的字幕告訴我們,被警察擊斃後,邦妮的葬禮有2萬餘人參加,克萊德的葬禮也有1.5萬人參加。兩個殺人如麻的嗜血罪犯被捧為英雄,既令人不解,又引人深思。

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邦妮和克萊德用於逃亡的汽車被打成篩子

1967年上映的電影《雌雄大盜》更是將這種追捧發展到頂點。影片編造了一個農民還不起貸款被銀行趕出家門流離失所的情節,把邦妮和克萊德塑造成劫富濟貧的羅賓漢形象。事實上,邦妮和克萊德以及他們的巴羅幫從沒有搶過銀行。巴羅幫成員瓊斯後來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與克萊德和邦妮一起的時候,他喜歡打劫菜市場、加油站或飼料商店。我們為什麼要搶銀行?那時西南部銀行裡的錢寥寥無幾。”正如影片《劫匪》開頭州長夫人反問記者的那句話:“羅賓漢有沒有為了4美元和一箱汽油直接朝加油站服務員的腦袋開槍?”連《紐約時報》都看不下去,批評“《雌雄大盜》是一部赤裸廉價的鬧劇。”歸根到底,《雌雄大盜》的熱映和獲獎,也只是迎合了越戰背景下60年代的反文化大潮之故。

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雌雄大盜》海報

到了21世紀,拍一部電影為被輿論和媒體扭曲了的邦妮和克萊德案件正名,實在很有必要。很慶幸,編劇選擇的視角非常獨特,非常合理。影片《劫匪》從邦妮和克萊德追捕者的視角來講故事,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鏡頭反打。

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從《雌雄大盜》到媒體報道,我們已經知道太多關於邦妮和克萊德的故事、細節,再來扭轉成見,相當困難。所以《劫匪》聰明地來了一次鏡頭反打。影片邀請了曾經主演過《鐵面無私》《與狼共舞》《保鏢》的凱文·科斯特納和主演過《天生殺人狂》《驚天魔盜團》《三塊廣告牌》的伍迪·哈里森來飾演兩位前騎警。從執法者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邦妮和克萊德的故事,既新穎又極具啟發性。

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海默走進克萊德家和他父親對話時,有一句話一針見血:“你孩子可能不是生來就有黑暗的靈魂,但他現在有了。”是的,沒有一個人是天生的罪犯。嗜血狂魔早先也有可能是善良的,天真的。但邪惡卻會深深地改變一個人。當他視他人的生命如草芥之時,他就已經無可救藥了。弗蘭克·哈默和曼尼·高爾特本已安居晚年,追捕罪犯與他們無關。但當他們看著一個又一個平民和警察死在邦妮和克萊德手裡時,他們坐不住了。昔日西部硬漢的豪氣油然而生,令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追捕路程。

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更值得慶幸的是,兩位當年著名的銀幕硬漢,如今寶刀不老,完美地演繹了一段具有西部風格的追逐大戲。他們身上的蒼涼氣質和德克薩斯的荒漠十分般配。雖然他們已經大腹便便,跑不過小孩,翻不過牆,也打不準槍,但他們身上依舊有著西部牛仔的正義豪氣,有著獵狗般的嗅覺,有著精準的老謀深算,有著性命相托的互相依賴,這是他們和罪犯搏鬥的本錢。當他們悄然告別歡慶的人群,開著汽車遠去時,我們感受到一種西部片慣有的悲涼,“我們殺死了最危險的罪犯,而他們成為了英雄。”

那個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特納又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