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618,天貓雙11,誰更勝一籌?

618快到了,想必大家都在忙著整理購物車?

從去年開始,消費者就已經明顯能從鋪天蓋地的廣告中感到618的存在感變強了。從各地報紙頭版寫下的以“618”為答案的試題,到密集的明星互動,到滿天飛的紅包和,以及地鐵和公交站隨處可見的海報。無論是對於平臺還是品牌來說,618已經成為一場對標雙十一的購物狂歡。

京東618,天貓雙11,誰更勝一籌?

那麼,你更喜歡京東618還是淘寶雙十一呢?

毫無疑問,商家關注銷量,消費者關注促銷力度。而今天,官爺帶大家理一理京東和阿里在購物節戰役中的表現~

1

定位

兩個電商品牌定位本身就有著深入人心的差異。

京東給人的傳統印象是靠譜、正品、數碼產品放心,物流高效。

淘寶給人的傳統印象則是產品優劣混雜卻又應有盡有,價格實惠。

那麼,定位理論能不能解釋購物節呢?

京東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打造這個購物節呢?不得不提到618這個神乎其神的數字。雖然原本似乎是為了“抗衡”雙十一的618,似乎逐漸變為了“全網”的618。其實,出現時間上甚至早於雙十一的618,有著超出“抗衡淘寶”之外

的魔力。

京東618,天貓雙11,誰更勝一籌?

眾所周知,數學意義上的618是黃金比例的數值。無論從審美還是效率的角度,618都是理論意義上幾乎完美的數值。或許正是藉以這樣的寓意,京東選擇了6月18日作為購物節,意在將年中超級消費節這個概念進行推廣。京東也的確實現了對這個節日新定位的佈局,將年初至雙十一之間的巨大空缺得以彌補。

2

節奏與推廣

1.活動與品類優惠的排期:

去年,在具體活動與商品品類上,京東和阿里均從6.1開始緊鑼密鼓地展開對戰。

618,縮短預熱期,降低預售力度,直接在6月1日後進入到品類主推日和京東剛正面,是去年阿里的戰略節奏。

而在雙11,預購戰線拉到10月13日,搶紅包時間從11月1日到2019年11月10日,而最終在11號、12號進行集中“熱賣”。其實可以說,預熱對於消費者的體驗增強具有很大的作用,並且預售對於平臺和商家也有很大意義: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造成更大的聲勢,掌控信息以便提前配貨調度降低成本。

京東618,天貓雙11,誰更勝一籌?

而阿里“壓縮”預售,只為更好地正面剛京東。

針對京東在數碼家電領域的強勢,淘寶還在618對該專場進行了提前。在其它品類方面,除居家專場和和大牌專場外,淘寶和京東基本錯開專場舉辦日期。

京東當然沒閒著,PLUS DAY 超級秒殺日、超級粉絲日、超級品牌日 、超級神券日 、萬店滿減日、唯品閃購日......前後持續了近一個月,聲量毫不遜色。

京東618,天貓雙11,誰更勝一籌?

2.促銷、玩法、流量獲取

阿里的多元

無論618還是雙十一,阿里的促銷均以全方位無死角的多元化而著稱:限時瘋搶、購物返紅包、搶券會場、品牌和內容會場......

京東的野心

京東這兩年來在金融領域的野心有目共睹。

在便利店推廣京東APP,在支付層面與支付寶叫板試圖分杯羹,正式京東從支付環節改變局面打造京東金融生態的野心所在。

京東618,天貓雙11,誰更勝一籌?

此外,去年開始,京東就已加大了從微信、QQ的分享-互動-訪問進行拉新。

京東的618,正試圖構建全方位的京東生態。

與阿里相比,京東在模式上的優勢恐怕才是更值得利用的。

足夠大的自營比例並沒有阻礙京東對流量分發機制的主導。例如阿里曾經用過的賽馬機制(規定時間內勝出的賣家獲得展位資源),京東也主動打破自身結構定位進行了廣泛應用。

有人說,618正在走下坡路。隨著用戶免疫力的提升與阿里的大手筆動作,加之618相較雙十一而言明顯更低的聲量,京東似乎在刺激彈性購物上離淘寶還差些距離。

以電器而著稱的京東在今年推出了更加走心的廣告片,旨在收割自身的強勢流量:

不只如此,沙雕風格的種草系列也令人印象深刻:

與其說618比不過雙十一,不如說二者從定位、節奏到推廣均有許多不同。作為國內年中最盛大的電商購物節,你可以說它是購物盛宴,也可以說它是品牌們為下半年雙十一狂歡的預熱。

618,既是運營人的收割節,又是廣告人的種草節。京東不僅二者都要,更想擴展生態,構建新格局。

小結

京東有的,阿里要來搶;阿里有的,京東也想有。

這不失為對目前兩巨頭購物節戰場的概括。

分別通過壓縮節奏減少預熱突破自營結構格局,阿里和京東已經在購物節佈局中互相滲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