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我在洛陽等你

四月,我在洛陽等你

古人有云: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儘管經歷了數次的遷移流動,但經過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仍然形成了以大中華飲食為基礎各地域自有特色的中華飲食文化。

四月,我在洛陽等你

食物不僅是用來自己吃,還是宴請賓客、增進關係的重要工具。"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詩經·小雅·鹿鳴》的記載中,春秋時期主人就用野味來招待客人,並用音樂助興以示隆重。各地域的菜系也多是在官方的宴請和百姓間的人際交往中漸漸形成的,如川菜、湘菜、粵菜、魯菜等。

即將四月,洛陽牡丹待開,賓客齊至,洛陽主人以著名的洛陽水席來招待眾賓客。

懂吃的朋友都聽過滿漢全席,那是清朝的宮廷盛宴,既有宮廷特色,又有地方精華,且滿漢風味兼具,乃中華菜系中的一絕。洛陽水席也是宴席,是中原菜系中的傳統名宴,獨具洛陽地方特色,從唐代開始距今已傳承1000多年,乃中國飲食文化中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

四月,我在洛陽等你

洛陽水席在解釋中有兩個含義:一是每道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如同流水一般不斷更新。

關於洛陽水席的來源,傳說是這樣的。

唐朝有一位玄學家袁天罡,關注國產動漫的夥伴應該都知道這個人,他非常擅長占卜,早年夜觀天象占星,算出唐朝要出個女皇帝——武則天。這種事情說出去必招殺身之禍,但不說又是對李唐不忠,所以他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宴席,前八品(冷盤)、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二十四道菜,暗合武則天日後二十四年的光景。這桌宴席正是"洛陽水席"傳說中的前身,正好對應了武則天從登基到逝世的二十四年。

傳說且不可信,實際上洛陽水席的形成與洛陽的天氣大有關係。洛陽四面環山,天氣乾燥少雨。舊時天氣寒冷,百姓無所抵禦,膳食便多用湯類,湯中添入酸辣以緩解乾燥寒冷,而且洛陽當地農業昌盛,用澱粉、蓮菜、山藥、蘿蔔、白菜等農作物製作宴席既豐盛又實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極富洛陽特色的水席,"酸辣味殊,清爽利口"。

四月,我在洛陽等你

洛陽水席中四鎮桌首菜叫做牡丹燕菜,這道牡丹燕菜也來歷非凡。相傳武週年間,洛陽城東一戶菜農田中長出一棵特大白蘿蔔,長三尺,上青下白,重30多斤,被百姓當做"祥瑞"而敬獻給武則天。武則天十分高興便下令御廚將其做成好菜,她要吃掉以增添福壽。蘿蔔能做什麼好菜呀?御廚們心裡憋屈又不得不從。他們反覆琢磨,用山珍海味與蘿蔔進行搭配,再添加上洛陽湯水特色做出一道極富宮廷御膳味道的菜品。武則天品嚐之後,覺得清醇爽口,沁人心脾,而觀其形態蘿蔔絲細如燕窩絲,便賜名為"假燕菜"。女皇的喜好也影響了民間的食俗,百姓們請客待友、婚喪嫁娶,也都把"假燕菜"作為宴席首菜。後來,人們就把"假"字去掉,直稱"燕菜"。"燕菜"的味道在洛陽百姓的豐富中,日臻完善,逐漸成了洛陽傳統名菜,所以又稱其為"洛陽燕菜",一直傳承了下來。

時光如梭,1973年10月14日,周總理陪同時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現任加拿大總理父親)來到洛陽訪問。據記錄,周總理當時宴請加拿大客人,下榻賓館特選了幾道洛陽水席中的菜,其中就有"洛陽燕菜"。當時總理下榻賓館洛陽友誼賓館的大廚為了展現洛陽的特色,特意用蛋黃蒸糕精心雕啄了雍容豔麗的牡丹花放入菜中,周總理看到"洛陽燕菜"上的花時,幽默地說:"洛陽牡丹怎麼飛到桌子上來了?"當得知這道菜名為"洛陽燕菜"後,周總理笑著說:"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應該叫牡丹燕菜。"牡丹燕菜的叫法既形象得點出了洛陽的特色牡丹,還給洛陽水席增添了新的元素。因此,"牡丹燕菜"的叫法便逐漸代替了"洛陽燕菜"。

四月,我在洛陽等你

轉眼又是牡丹花季,洛陽牡丹即將盛開,不提花美,那水席的香味已讓人垂涎欲滴。四月,願生在洛陽,我們一起品牡丹燕菜,並看牡丹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