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為什麼要喝酒?如果不喝酒,能不能打的死老虎?

硯逸善齋御食文化


武松打虎為什麼要喝酒?如果不喝酒,能不能打的死老虎?

自小看過《水滸傳》,就驚歎於武松簡直是天神,一隻兇猛的打老虎居然被他赤手空拳活活給打死了,實在是匪夷所思。對武松打虎這一段故事印象尤為深刻。那麼,藉此機會,就來好好說說武松打虎的若干細節問題。第一,武松打虎和喝酒並沒有必然因果關係,武松壓根不相信有老虎,所以,嗜酒如命的他,必然要喝酒;第二,武松喝了十八碗比較有後勁的酒,在景陽岡上酒勁發作,猛虎突然現身,武松的酒也被嚇醒了,被逼無奈,只能拼盡全力和老虎做生死搏鬥;第三,可見武松能打死老虎的關鍵還是在於自己有這個實力,與喝不喝酒沒有多大關係。

第一,武松打虎和喝酒並沒有必然因果關係,武松壓根不相信有老虎,所以,嗜酒如命的他,必然要喝酒。

一些讀者把武松打死老虎的功勞歸結於他在景陽岡下酒家喝了酒,而且喝得挺多,才讓武松有了神力能打死老虎,其實這是個天大的誤會!我們從武松多次遇到強敵時的表現來看,完全可以得出結論,武松的武力值和喝酒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唯獨有一次是武松打蔣門神,故意和施恩說,他酒喝得越多,力氣才越大,其實武松喝酒的深意是為了迷惑蔣門神,也為了更方便向蔣門神找茬兒而已。這一次武松在景陽岡打死老虎,也和喝酒沒有任何必然因果關係。武松本就是嗜酒如命的人,到了酒家,必然要喝酒的。喝完三碗之後,武松才聽到店家嘮嘮叨叨和他說起景陽岡上有猛虎。但武松壓根不相信酒家的話,認為酒家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嚇唬過往客人,讓他們不得不在店家留宿。武松認為酒家用這種噱頭來拉生意,實在是很無聊,所以他不屑一顧。

第二,武松喝了十八碗比較有後勁的酒,在景陽岡上酒勁發作,猛虎突然現身,武松的酒也被嚇醒了,被逼無奈,只能拼盡全力和老虎做生死搏鬥。

武松打虎其實是件很戲劇性的事情。在上景陽岡之前,武松在酒家喝了三碗酒,酒家就勸止武松,提醒他不能再喝了,因為酒家說三碗不過岡。但武松本來就是嗜酒如命,酒家的酒正好對了他的胃口,他豈能忍住不喝?再說,武松覺得酒家是故意拿猛虎為藉口嚇唬他,他不耐煩了,逼得酒家沒轍,只好讓他繼續喝,就這樣,武松連喝了十八碗酒。喝完酒,武松提起哨棒就要上景陽岡,酒家再次勸止武松,武松更加不耐煩了,不顧酒家勸阻,執意上了景陽岡。武松在景陽岡上看到官府告示,對酒家的話將信將疑,正在這時候,這些酒後勁上來了,酒力發作,武松就臥在一塊石上睡了。正是醉眼朦朧的時候,猛虎突然現身,把武松的酒也給嚇醒了。在這種情況下,要麼和老虎拼命,要麼被老虎吃掉,被逼無奈,武松只能拼盡全力和老虎作生死搏鬥了。

第三,可見武松能打死老虎的關鍵還是在於自己有這個實力,與喝不喝酒沒有多大關係。

由此看來,說武松喝了很多酒才能打死猛虎,就是個美麗的誤會了。武松這個嗜酒如命的傢伙,只不過貪杯,覺得酒家的酒很合胃口,所以一口氣喝了個夠,反正他是不相信景陽岡上會有老虎。到了景陽岡上,等到真的有一隻大猛虎出現在武松面前時,武松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退路了,只能和這猛虎性命相搏。武松後來被稱為打虎英雄,絕非浪得虛名:開始武松還能拿著哨棒作為唯一的武器,和猛虎搏鬥,但一緊張卻把哨棒打在了樹枝上,折了,猛虎的進攻卻絲毫沒有停止。武松只得赤手空拳和猛虎搏鬥,好在武松的優勢很明顯:天生神力,居然能揪住老虎頂皮,把它腦袋按在地上,老虎就動彈不得;拳腳犀利,按住老虎腦袋後,使出暴風雨般的拳腳,給老虎一頓胖揍,這可憐的猛虎就這樣被活活打死了。可見,武松能打死這隻猛虎,關鍵還是在於自己有這個實力,和喝不喝酒並沒有多大關係。


喬鞅


武松喝酒不是為了打虎,倘若是要去打虎,也就不會喝酒,至少不會喝得醉了再去打虎。醉打蔣門神之前要喝酒,那是因為因為有了喝酒打虎的體驗,測試出自己喝酒增加氣力的特殊本領。所以,喝酒與打虎是兩碼事。而且,假如武松沒喝酒,恐怕就不會上景陽岡。沒上景陽岡,還打什麼虎?

武松喝酒先是解饞,後是逞能

第二十回“橫滄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中說,武松在柴進莊上告別宋江,前往清河縣去找哥哥武大郎。這一天晌午,武松走到了陽穀縣地界,在離縣城不遠的郊外,見到一家酒店。這家酒店門臉上挑著一面旗幌子,上書“三碗不過岡”五個大字。武松一則肚中飢餓,二則也好奇“三碗不過崗”,便進了這家酒店。

武松叫了二三斤熟牛肉,老闆幫著篩酒,吃過三碗後,老闆便不再篩了。武松不耐煩,敲著桌子叫酒喝。店家說:“肉便切來添與客官吃,酒卻不添了。”武松感到很奇怪,問店家這是為什麼,店家說:客官,你須見我門前招旗上面明明寫道:“三碗不過岡。”

武松更加好奇,問店家何為“三碗不過岡”。店家說,他們家的酒不比一般大的村酒,是老酒的滋味,名叫“透瓶香”。凡是到這裡喝酒的,三碗就得醉了。喝醉了就過不得前面的景陽岡,所以是“三碗不過岡”。

一聽說“三碗不過岡”是這個意思,武松便來勁了,開始有意要在店家面前顯一顯酒量了。武松一定要喝,店家也沒辦法,一連篩了六碗,武松都一飲而盡。武松再要喝,店家說:“你這條長漢,倘或醉倒了時,怎扶的你住?”武松答道:“要你扶的,不算好漢。”這就正式開始斗酒逞能了。

店家不肯再篩,武松焦躁起來,怒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爺性發,通教你屋裡粉碎!把你這鳥店子倒翻轉來!”店家以為武松醉了,不敢招惹,又一連讓武松喝了六碗。這樣,前後總共喝了十五碗。

喝完十五碗酒,武松綽了哨棒,立起身來便要趕路,得意的對店家說:“我卻又不曾醉!”走出門前來,還取笑店家道:“卻不說‘三碗不過岡’!”

武松酒量固然很大,但在景陽岡腳下喝下的十五碗酒,卻是有點與店家賭氣斗酒,現實自己英雄豪傑好酒量的嫌疑。

假若店家事先就告訴他景陽岡上有老虎,武松還會不會喝十五碗酒呢?越發會喝,只要店家有酒,武二郎才不信這個邪。

武松根本不準備去打虎

武松出了門,準備要往景陽岡方向走,店家立即追了出來,告訴他,前面的景陽岡有隻吊睛白額猛虎,晚上出來傷人,已經害了三十幾條好漢了。並說,陽穀縣發了榜文,單身客務要等二三十人結伴而行,才能過岡。武松哪裡肯信,提了哨棒就往景陽岡方向走,店家也攔不住他。

武松是晌午時分到的酒店,出門時正是未時,走到景陽岡上,大概就到了申時了。申時,也就是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樣子,正是店家說的老虎開始出來覓食的危險時刻。當時正是十月天氣(陽曆大概到了十一月份),天黑得比較早。加上景陽岡林子很茂密,雖然是申時,估計光線也比較暗了。

武松仗著酒勁,哪顧得上店家的話和潛在的危險?在他心中,提防的是店家想留客做生意,根本就沒有老虎這個概念。走了四五里路,見到一棵樹上颳去了皮,上面寫著和店家講的話一樣的兩行字,提示客商不可單身過景陽岡。武松還是認為這是店家搞的鬼。

沒想到,再往前走半里路,武松見到了陽穀縣的榜文,這才相信店家的話不假。武松也是害怕老虎的,見了陽穀縣榜文,欲待轉身再回酒店裡來,卻又怕店家恥笑,只得硬著頭皮往岡上闖。假如僥倖沒遇到老虎呢?上了景陽岡,武松尚且自言自說道:“那得甚麼大蟲?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爬上景陽岡,武松的酒勁就上來了,身上焦熱,走到一塊撻撻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邊,放翻身體,卻待要睡。但凡喝酒的人都有這種體驗,喝大了便來瞌睡,可見,武松在酒店裡多少有點逞能,喝了十五碗酒也是基本上到量了。

假如武松知道岡上有虎,喝高了便在酒店裡住下了。假如不是因為在酒店就顯示了英雄豪氣,見了陽穀縣榜文,往回走也就不怕店家恥笑了。武松畢竟是武松,仗著一身膽,即便是沒喝酒,也敢上景陽岡。假如沒有十分本事,也不敢抱有任何僥倖心理,獨自到景陽岡上去。

不過,還是因為原本心中沒有老虎,敢上景陽岡還真帶著十分酒意和七分僥倖。也正因此,武松打虎才顯得如此可信,英雄形象才立得起來。與之相比,李逵殺虎就遜色得多了。

假如武松不喝酒,能打贏老虎嗎?

這個假設就可能把故事改寫成這樣:武松從柴進莊上出發,到了陽穀縣地界,沒進酒店,直接上了景陽岡,然後遇到老虎,然後把老虎打死。“三碗不過岡”可以省了,沿路的榜文也沒有必要出現,但武松打虎是必須的。既然要打虎,施耐庵絕對不會讓老虎吃了武松,最後死掉的必定還是那隻吊睛白額猛虎。

但是,這樣寫就索然無味了。武松打虎之所以如此精彩,正是因為有了前面的喝酒、看榜文、心裡害怕老虎這些細節鋪墊,才把武松打虎渲染得如此精彩。

所以,不管武松喝沒喝酒,都能夠打死那隻老虎。

順便說一句,武松喝的那種“透瓶香”應當屬於高度燒酒。據綠野老道考證,中國的蒸餾酒始創於唐代,當時稱為“ 燒酒”,南宋早期就成規模的釀造燒酒了。當時的燒酒度數可達35度左右,武松十五碗酒若以同樣的碗衡量,大致相當於現在高度白酒的十二碗左右。

武松在孔家莊先喝了三分酒,到了酒店中喝了四角酒。一大角就是一斤,這一頓酒,武松喝得很醉。所以,武松的酒量能喝現在53度白酒的四五斤。現在,一斤酒量便可放翻一桌人,可見武松的酒量端的很大。


綠野萍蹤01


書中說道,武松與宋江分手後,竟自回家探望哥哥。不幾日走到陽穀縣境內,時至晌午肚中飢餓,見路邊有招牌“三碗不過崗”的酒肆,便走了進去,將梢棒倚了。叫道“酒家,快拿酒來來吃”。

酒家小二勸武松,他家的酒“三碗不過崗”,不能多喝,武松一時性起,還以為小二擔心他給不起酒錢。一邊掏出銀子,一邊吵著讓小二再切肉篩酒給他,前後喝了十八碗酒。

小二看武松要走,連忙勸他,說時日景陽岡上有一隻掉額白睛大蟲出沒,已經傷人二十多個,最好是能等人多結伴過崗。武松哪裡相信,不聽勸告直接上去走了。

武松走了不多遠見一棵樹剝掉一塊樹皮,上面有字是提醒路人,景陽岡上有老虎出沒傷人。武松自然不信,踉蹌著繼續前行。走到一個廢舊的山神小廟前,看到了縣衙的公文通報,說景陽岡上最近有老虎傷人。武松這才相信,是真的有老虎。卻又不想回去,怕那酒家的小二小瞧了他,便硬是上崗去了。


就是說,武松喝酒在前,他並不知道景陽岡上有老虎。等他相信有老虎時,已經喝過了十八碗酒了。武松礙於面子,不想回頭,硬著頭皮,趁著酒勁膽子大還是上去了。這一上去,武松打虎成了流傳千古的美談,武松也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武松血濺鴛鴦樓後,被髮配孟州,結識了“金眼彪”施恩。施恩想要武松幫忙拿回“快活林”酒店。每日招待武松酒肉,好生修養,後又勸武松少喝酒,原來是擔心喝酒誤事。武松哈哈大笑提出“無三不過望”。意思是每過一酒家喝三碗酒。

武松解釋說“你怕我醉了沒本事,我卻是沒酒沒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力氣不知從何而來。若不是酒醉後膽大,景陽岡上如何打得這隻大蟲!那時節我爛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勢”。

武松醉打蔣門神,是有精心的準備。但是他也說出了景陽岡打虎時的實話,“若不是酒後膽大,景陽岡上如何打得這隻大蟲”。如果武松沒有喝酒,他決然不會自己冒險上崗與老虎對峙。酒壯英雄膽,酒成就了武松打虎的美名,沒有酒,哪裡有膽上去啊?






路遙lgy


武松喝酒與打老虎完全是兩碼事,不管喝酒沒喝酒,老虎都存在,武松都要過景陽崗,遇到老虎就會被打死。

至於喝酒只是個人氣魄的展現,也是打虎之前故事的鋪墊,直接打死老虎太單調,喝酒如同加佐料,打虎過程更吸引人。

水滸傳中的好漢大多能喝酒,如酒店有好酒不拿出賣給,必有一場大鬧:“灑家又不少你銀兩,為何不賣與我!"嚴重時連酒店都會被砸,即使是帶罪在逃都不知收斂。這就是水滸英雄的特色之一。沒有酒,好漢形象將大打折扣。

武松來到景陽崗下,腹中正飢渴,恰遇有一酒店,上有一酒旗飄動,旗上有“三碗不過崗”幾個字。瞧這廣告打得,有這上等好酒,對武松的誘惑力太大了,沒得說,趕緊入店,好酒好菜儘管上。

店主給他滿篩一碗酒,武松一口飲下大呼過癮。店主連篩三碗後,就不再給篩了。這下武松敲桌子了,又不少你銀子幹嘛不篩酒?店主說明原由,原來景陽崗有隻老虎,經常傷人,多喝有風險,過崗須謹慎。


古人真厚道,“三碗不過崗"還真不是廣告詞,而是溫馨提示。但武松正吃得興起哪裡肯罷?“三碗不過崗"只是針對普通人,武松卻喝了三六一十八碗才罷手,而且不聽勸阻直接要過崗。

古人真厚道,決不嚇唬人,崗上真有老虎,而且走來一陣風。武松在醉臥中都被風吹醒了。老虎才不管你喝酒沒喝酒,直接赴了過來,把個武松嚇得跳將起來,酒都做冷汗出了。

還好,武松有根哨輥,迎面一棍打去,偏偏打在樹杆上,因下力太猛哨棍斷成兩截。唯一的武器廢了,這也太讓人絕望了。



說那武松也真是非常人也,有武器似乎也依賴武器,沒有武器了反而激發出超人的能量,赤手空拳打老虎,只見他一隻手把老虎頭部按在地上,一隻手揮拳砸向虎頭,一下兩下直到打死為止。

我猜那西門慶就不知道這個過程,否則他就不會太在意武松手上的那把刀。武松拿刀來殺他,他用手虛指一下,突然一腳將武松的刀踢飛到了窗外,武松沒有了刀,西門慶這下膽壯了,左手虛指一下右手一拳打過去,沒想到武松順勢一手抓住他胳膊一手抓住他腰部,舉過頭頂直接仍出窗外,然後飛身跳出窗外,拾起刀割下他的頭。西門慶比老虎差太遠,對付他有刀無刀跟本沒關係。



其實刀也罷,輥也罷,酒也罷,那都是陪襯,否則故事單調,即不驚險也不曲折又有啥味?要體現武松絕地反擊的剛猛膽色,酒必不可少,而武器則可有可無。

試想,如果那一哨輥打在了老虎身上,老虎肯定負痛而逃,反而打不死。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方顯出英雄本色。


湘水微波


你這個問題問反了,不是武松為了打虎才喝酒,他只是累了渴了才喝酒,而且他喝酒也不是為了打虎,他都不知道這裡有老虎。

如果武松不喝酒,那他更容易打死老虎,這和酒壯慫人膽沒啥關係,而是和性格有關係,喝酒反而讓他動作不太利索。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發作,焦熱起來,一隻手提著梢棒,一隻手把胸膛前袒開,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見一塊光撻撻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邊,放翻身體,卻待要睡定睛看時,一棒劈不著大蟲。原來慌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梢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裡。

武松酒力發作,走路都是踉踉蹌蹌的,何況其他動作呢,如果沒喝酒,那他更容易打死老虎,不然就這用盡平生力氣的一棒子下去,打不死老虎,也能打個半死。

一般人都畏畏縮縮的,害怕的不敢去打虎,武松倒是不怕,這說明他性格如此,膽子大,而面對老虎突如其來的危險,一般人估計早嚇得腿肚子都軟了,武松不一樣,腎上激素飆升,勇敢面對危險。

所以,武松打虎和他喝不喝酒沒太大關係,而且不喝酒更容易打死老虎。


踏歌走馬


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和渴酒沒有關係。武松並不知道景陽崗上有老虎,這不過是一次正常下店吃酒的經歷。打虎,那沒有辦法奮起神威的相博的鬥爭過程。

武松和宋江分手後,回家看望從小養育他長大的哥哥武大朗。一路曉餐晚宿,到了陽穀縣的景陽崗,離家門口路程越來越近。見到哥哥的時間越來越短,心中的想念也就欲加強烈。

來到景陽崗時,天已接近傍晚。崗下有一酒店,上書三碗不過崗。武松心中就在冷笑,想自身闖蕩江湖多年,頭一次見灑旗上這麼書寫的面,酒是買得越多掙錢麼。再說,自身的酒量十碗八碗的又算啥。

武松走進店來,叫了二斤牛肉,又店家拿酒來。小三拿來三隻大碗,倒滿酒。武松一氣喝完,說了句,好酒。武松又叫倒酒,店家不給。武松大怒,拿出銀子,拍在桌子上。店家沒辦法,又倒上酒,武松一連吃了十八碗。

天已經快黑了,武松拿起行李,提了哨棒,剛要出門。小二過來擋住,說崗上有老虎,一個人不得過崗,趁明天人多結夥過崗。武松一聲冷笑,心說,這是店家騙人的把戲,不過是為了多掙些錢,留客人住宿。

武松沒理會,直接上崗來。好早一些到家,見到哥哥。趁著夜路涼快,走路不熱。在路上看見一個被舊的神廟,上面有縣衙的公文,武松才相信崗上真有老虎。武松礙於面子,又喝了酒,索性拼一把。武松久闖江湖,知道老虎並不固定在一處,也許今晚去別處覓食。於是,武松加快腳步,想法儘快過崗,躲開這個是非之地。

十八碗酒勁擁上來,武松在撐不住的情況下,見路中間有一塊大青石板。武松放下行李,在青石板上躺下。迷迷糊糊中忽聽一陣風聲,把武松驚醒,武松打了一個冷戰,蹦將起來。一隻吊睛大蟲就在眼前,事情已到了這一步,武松奮起神威,把老虎打死。

這才有了武松打虎的姑事。






畫詩人生


分享一下小盧的觀點。小盧認為武松打虎之前喝酒主要是為了壯膽。為什麼這麼講,小盧從兩方面去聊聊。第一方面,武松是早就知道有老虎了,才去喝的酒。正常情況下,一般人聽說有老虎,就不敢走這條路了。但是,武松本身是一個有點爭強好勝的人,他覺得別人不敢打老虎,他敢去打老虎。這樣也會讓別人感覺,他很厲害。他其實心裡也害怕,所以就喝酒壯膽。第二方面,也和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當時,處於封建社會,男權主義還是很嚴重。尤其是像武松這樣一個好武的人。他感覺能做到別人不敢做的事,會收到很多人的誇獎與崇拜。而且,武松也是一個很正義的人,他感覺打死老虎,也是為大家除了一害。如果武松沒有喝酒,我認為他不會打死老虎。為什麼說呢。小盧講一點。一般只有才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人才會爆發巨大的潛力。武松和老虎,在武力值上,有巨大的反差。如果,武松沒喝酒,他很清醒的情況下,去打老虎。他會產生膽怯,會有悔意,也會影響他武力值。所以,武松沒喝酒,他是打不死老虎的。


三靜茶葉


不行,就缺那酒勁


一個烏鴉x


因為習慣了喝酒,當然酒後膽子也大。


一往情深忠愛今生


建議樓主先把武松是先喝酒後知道有虎還是知道有虎搞清楚了再問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