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尋夢民國教師郝更生先生之三)

1927年郝更生髮表《十年來我國之體育》,試圖為當時的體育發展畫定一個基本藍圖。文章以教育原理為基礎,闡述了體育教育化思想,並從硬件設施、體育課程、女子體育、體育師資等方面解析。同時從歷史的觀念、環境的風氣、以及指導的方法三個角度,對體育發展過程中發生的偏差行為、對於社會體育發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各種改進的措施。1937年,郝更生髮表了《十年來之中國體育》,闡述來自1927年以來,中國體育十年的發展狀況。文章涉及各項體育事業的發展,尤其在體育行政組織的運作以及體育法令制定等問題上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討。這些在我國體育史上均屬首創。

郝更生的體育思想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他留學美國春田學院時的所見所聞,另一方面是他任教東北大學時,日本侵略者的侵襲。郝更生留學期間,正值美國戰後對體育政策全面改革之際,體育逐漸擺脫生物主義與醫學主義的影響,朝著教育化與社會化方向發展,且與學校衛生教育逐漸融合。這種體育思想被稱為新體育思想。與之相對應的是一種軍國民主義體育思想。從近代學校體育教育來看,早期的教育深受軍國民主義思想的影響,教材以普通體操和兵式體操為主,條件好的一般會請日本軍操教官擔任體育教師,條件差的請本國軍官或士官來充數,也有請武術高手教授學生打拳的,其目的是為了訓練自衛衛國的學生兵,根本沒有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去看待體育。郝更生深受新體育思想的影響,並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出自己的看法。

1931年9月19日凌晨,因日軍侵襲,時任東北大學體育專修科主任的郝更生為組織學生撤離,忙得無法顧及身懷六甲的孩子,造成終身遺憾。郝更生後來這樣回憶:“痛定思痛,不勝感慨,這是我個人生命史中最黯淡的一頁,我曾親身經歷國破家亡的滋味。”家仇國難,郝更生的體育教育化、社會化理念逐步昇華為體育救國論,他說:“所謂現代的體育,主要在人民之健全體格,蓋有健全體格者,始有真正國防,否則雖有堅甲利兵,以弱不勝衣病夫御之,其敗必矣,近如德、意兩國之青年訓練,乃我應效之。鑑於這時的國家情勢,體育教育化的理想也隨著政治現實的變化而轉至國防上。”他甚至還說:“若不早日體育救國,在行程及見的若干年後,中國人不但要亡國,而且更有滅種之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