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北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交界,南部與山西、陝西、寧夏相鄰,西南部與甘肅毗連,北部與俄羅斯、蒙古接壤。內蒙古地貌以蒙古高原為主體,地勢較高,古代有九個國家在內蒙古建都,現在進行一一詳解。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西漢末年盧芳割據政權:公元25年,更始帝劉玄被赤眉軍所殺,三水縣的豪傑共同商議,認為盧芳是劉氏的子孫,應該承繼宗廟,便共同擁立盧芳為上將軍、西平王。後盧芳被迎入匈奴,匈奴單于立盧芳為漢帝。公元29年,李興、閔堪等率軍到匈奴單于的王庭迎接盧芳,同年十二月,盧芳和李興一起進入邊塞,在九原縣建都,攻佔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並設置郡守、縣令,和匈奴軍隊一起侵擾、掠奪北方邊境地區。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代國:代國是十六國時期鮮卑人拓跋什翼犍建立的政權,是北魏的前身。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置百官,製法律,由部落聯盟最終轉變為國家形式。公元340年,代國定都雲中盛樂宮,後又在故城南筑盛樂新城,發展農業。盛樂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公元376年,前秦苻堅發兵擊代國,什翼犍兵敗奔逃後被殺,代國亡。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鐵弗匈奴:十六國時期,鐵弗匈奴劉衛辰被前秦苻堅封為西單于後,駐屯於代來城,督攝河西諸族,代來城故址在今內蒙古準格爾旗及達拉特旗界內,劉衛辰割據自立。公元391年,劉衛辰為北魏所破,失城出走,後為部下所殺。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隋末郭子和割據政權:郭子和即李子和,隋同州蒲城人。因罪徙榆林,在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北。公元617年,郡內大飢,郭子和聚眾殺郡丞,開倉濟貧,自稱永樂王,年號醜平。聯合梁師都,依附突厥,被封為平楊天子,不敢受。次年降唐。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東突厥:唐太宗時,突厥頡利可汗南下侵唐,迫使唐結渭水之盟。突厥頡利可汗的牙帳在定襄,在今內蒙古清水河縣林格爾北土城子古城。公元630年正月,唐將李靖率三千精騎夜襲陰山,趁黑夜攻下頡利可汗的牙帳所在地,迫使頡利可汗逃遁鐵山。公元630年三月,頡利被俘,東突厥亡。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遼朝: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公元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耶律德光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公元1007年,遼聖宗遷都中京大定府,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遼朝共傳九帝,享國209年。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大蒙古國:公元1263年五月,忽必烈升開平為上都,作為駐夏的納缽。上都開平城就在今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公元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公元 1272年二月,忽必烈改中都為大都,宣佈在此建都。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北元:

北元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的政權。公元1368年元惠宗出逃大都,遷都上都開平,仍以大元為國號,因地處塞北,故稱北元。此後北元幾度南征都未能重佔大都。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察哈爾蒙古:公元1604年,林丹巴圖爾繼承蒙古大汗汗位,此時蒙古汗權不振已經很久了,漠南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各自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遼河套的察哈爾部。林丹汗興建了都城察漢浩特,在今內蒙古赤峰阿魯科爾沁旗。公元1627年,林丹汗西遷,平定右翼諸部,試圖重振成吉思汗的偉業。公元1632年,後金皇太極討伐林丹汗,林丹汗遠遁青海。公元1634年,林丹汗因天花死於青海大草灘,其子額哲於翌年投降後金,蒙古帝國滅亡。

古代在內蒙古建都的九個國家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