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講“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有依據嗎?能用科學解答嗎?

湘潭殘疾小哥


在老農看來老農村老人講的“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是可以用多個角度來解釋的,並不只是從明面意思上來講的。

為何上山甲魚不能碰?

甲魚是一種滋補品,野生的甲魚都是可以拿來送人的,而且還特別有面子。不過要是遇到上山的甲魚,那可就不能夠碰了。至於原因老農覺得有這幾點。

首先就是甲魚一般都是在溝裡或者水邊生活的,甲魚都要上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要是真的看到上山的話,說明是要發生什麼自然災害了,畢竟動物可比人類更早預知危險的。這個時候看到上山的甲魚就不要碰了,還是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待著。

再者就是甲魚爬行是很慢的,尤其是上山的路更是很難走,看到上山的甲魚還去碰,無疑就是讓它到頭來白忙活一場了。甲魚上山可以形容我們遇困難而上,這個時候有人來幫倒忙,自然是不受歡迎的,所以我們不要當這樣的人,上山甲魚不能夠碰的。

為何下山野雞不能碰?

野雞現在農村是越來越少了,而一旦遇到,很多人都會很興奮,都想抓回去吃。不過遇到上山的野雞還可以抓,但是下山的野雞可就不要去折騰了。要知道雞在以前可是能夠飛行的,現在成為陸地家禽,但是如果拼盡全力的話,還是可以飛著下山的。

而且野雞的野性又比較大,你想去抓下山的野雞基本上是白忙活,心太急的話還會跌落山下造成危險的。所以還是不要再去捉比較好的。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就是告訴著我們不要做做一些徒勞的事情,那樣只會浪費人力物力,還是空忙活。

總之,“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還是有一些科學依據的,遇到這些動物我們還是不要去抓比較好,如今野生動物越來越少了,再這麼抓下去對於環境也是不利的。


老王談養牛


“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踫。”這句農村老話也是這樣。

上山甲魚。我老家河南


農村是平原,賈魯河從俺村頭流過,那時候生態環境好,地裡有水就有魚,用小鏟挖個小坑就能出水,手捧著就能喝,所以河裡沙灘上常看到老鱉娃排隊行走。每到夏季,成年鱉會爬到岸邊產卵,當時河對面是種的紫穗槐,割草時常踫到一窩子鱉蛋。靠村邊的河岸較陡,也相當於山坡吧!陽光好的時候老鱉會到坡上曬太陽,我們如果路過,就會聽到老鱉撲通、撲通的跳水聲,老鱉的警惕性很高,人根本無法接近。另外,處於人道,上山甲魚多是產卵,這時你去捕殺是壞良心的,老人說不能踫是有依據的吧?

下山野雞。野雞是


禽鳥雙屬性,陸地能跑,受驚會飛,而且平時警惕性非常高,遇到風吹草動立馬遠走高飛。過去野雞隻有山區有,現在的平原也很多,有的人晚上尋找,白天用細狗追,但抓住很困難。山地高低不平,險勢遍地都有,野雞下山一般是到老百姓地裡去尋找食物,野雞由上而下借勢就像盪鞦韆,除非你一招制服,不然人有多大本事也難搞定,膽敢追殺,小心自己腳下刀山火海,到頭來偷雞不成蝕把米。

所以,在農村老人講“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踫。”還是有一定依據的。

【歡迎關注,願意和你多多交流!謝謝閱讀。】


心累力乏


農村俗語是來源民間千百年來的生活經驗,其中有許多是在勸誡人們積德行善。

“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也是屬於此類的民間俗語。



上山甲魚,不能碰

甲魚雖為兩棲動物,但主要生活在水裡,它們離開水源在岸上爬行,也是因為其繁殖的特性在岸邊尋找合適的產卵地,出於仁慈勸誡人們不要對“孕中母子”下毒手。



這裡的“上山甲魚”並不是甲魚上山,而是指人們上山遇到的甲魚,是生活在山澗潭水中的甲魚,這種甲魚的產卵地的選擇非常困難,沒有鬆軟的沙灘和適宜的環境,常常要爬行很遠尋找產卵地,這種偉大的“母愛”更值得我們手下留情。

再者,“女子本柔弱,為母則更剛”,甲魚看似溫柔,其實它也具有攻擊性的,尤其是這山中甲魚,對人接觸少,警惕性更高。加上其“有孕”在身,動物護子的本能,這時會更加兇猛,碰了它搞不好被咬上一口。



下山野雞,不能碰

野雞本是山中動物,偶而下山一是迷路的小雞,再就是“走投無路”而出山的。

迷路的小雞如同丟失的孩子找不著回“家”的路,“家裡”的雞們估計都急瘋了的尋找,這時我們再捉到它飽餐一頓,未免有點太過殘忍了。



再說這“走投無路”的下山雞,它或許和人一樣,有著苦衷不得不離開大山,出於動物改善生活條件的本能,本著來到山外來創蕩,不曾想連命都丟了,對於這些“苦命”的大膽山雞,能放還是放過一馬吧。



上山甲魚、下山雞,不能碰。目的還是勸人們向善,對弱勢群體多一份關愛,對走投無路者多一些機會。


鹿塬農事


農村老人說的大多數俗語,都是經過歷史長河的檢驗,而得出的結論,也是一種經驗總結。大多數的老話,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豐富的經驗教訓是這些老話的由來。不過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還真可以通過科學依據來解釋一下。

上山甲魚不能碰

甲魚是一種水產物,一般情況甲魚是不會上岸的,除非它要繁殖。當甲魚上岸了,說明甲魚是要準備繁殖了,那麼這種甲魚是不能抓的。

原因有兩個:

一,甲魚需要繁殖,如果把它抓走吃了,那麼自然界就少了許多甲魚幼苗,這是破壞生態平衡。從保護自然界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最好把甲魚放生。

二,需要繁殖的甲魚異常兇猛,不能隨便伸手觸碰,甲魚會隨時攻擊你。即便順利把它抓走了,它一樣會找時機攻擊你。所以,面對將要繁殖的甲魚最好放生。

下山野雞不能碰

下山野雞不能碰比較好理解,因為野雞的飛行能力強,下山的時候利用滑行動力,飛的更輕鬆容易。人要想抓到野雞,基本是徒勞,而且下坡容易出現危險。所以下山野雞不能碰。


以上就是我對這句俗語的科學解釋,你覺得對嗎?


牧野小志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在農村中總有很多的老話,這些話語看似沒有什麼道理,但理解起來卻有很多的哲理,這句話自然也是如此,從字面上來看,上山的甲魚不能碰,而下山的野雞也不能碰,這是為什麼呢?

甲魚作為一種大補的物品,如今的市場中可是賣到了100多元,在農村的酒席上總會碰到甲魚這道美食,不過這些都是人工養殖的甲魚,並不是野生的,畢竟野生的已經變得十分的珍惜,根本就看不到。

記得爺爺說,在他們年輕的時候,農村的甲魚很多,那時候沒有幾個人吃,畢竟在民間它是一種頗有靈性的生物,大家總認為吃了這樣的水產品會折壽。除非是餓了肚子的時候,大家才會去水裡抓,但那時候沒有油水,甲魚烹飪的口感不是太好。

不過這並不是甲魚上山而不捉的理由,爺爺說他在小的時候見到爬到山上的甲魚,將其帶回家裡,但卻被太爺爺罵了一頓。之所以會罵,原因就在於上山的甲魚多半是產蛋的,雖說它是兩棲動物,但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在水裡,離開水面的多半是繁殖。過去的農民環保意識高,所以才不讓孩子捉。

而下山的野雞就很好理解了,野雞的飛行能力不夠,畢竟它的身體太笨重了,如果是飛上山,在重力的影響很吃力,很容易就可以將它捉到,而下山的話,依靠著滑行能力,野雞可以快速的到達山下,這時候就別去捉了,不然就是無用功。

可見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作為今天的我們,一定要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農村的俗語充滿了智慧,"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這句俗語也暗含了很多的知識,教會我們一定的道理。一是,理解這句俗語可以讓我們知道甲魚和野雞的生活習性;二是,弄清楚這句俗語,可以讓我們知道在野外的時候,不去做一些傻事。



"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的字面意思

從字面上去理解,就是上山的時候,看見甲魚不能夠去抓它,下山的時候,看見野雞也不能夠去追捕它。看到這裡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好不容易上一回山,要是看到野貨,那是挺幸運的事兒,豈能錯過這個機會,一定要弄到手。也就是這句俗語的意思,跟我們平時的思維相違背了,要麼是老一輩人的理解有誤,要麼是這句俗語已經不合時代了。

要想弄清楚深層次的意思,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的去理解。



對"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的深入理解

上山不能夠抓甲魚,是因為甲魚平時都是生活在水裡,而在岸上或者山上碰見它,說明它要去產卵。處於產卵期的甲魚是很兇猛的,而這源於它為了護子而奮不顧身的母性。此時,人若去抓它,很有可能被咬傷,而且此種做法也很不好。

下山碰見野雞,此時的野雞倒不是跟甲魚一樣,因為下蛋或者攜帶孩子出來覓食而變得兇猛。主要有幾點,一是,野雞雖然飛翔能力不行,但是在奔跑、跳躍這兩方面很強,人要抓住它有一定難度。加上是從山上往下飛,人要想抓住它就更加困難了;二是,人在下山的時候,如果是為了追捕野雞而奔跑,很容易踏空摔倒,帶來很大的危險;三是,就當下來說,野雞是國家保護動物,追捕野雞是不被允許的,要被法律制裁的。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有點意思的事兒


甲魚是一種水陸兩棲動物,大部分時間甲魚生活在水裡,當你在河邊的山上發現甲魚的身影無非就是甲魚繁殖季節上岸產卵。自然規律所在,凡事母性動物多會有捨命保護自己幼仔護子心切的天性,這時候如果你去捕捉它,由於甲魚性情暴烈,極有可能會遭到甲魚的拼命反抗咬傷自己,其二就是我們應該具備善良愛心之舉,發現甲魚上山產卵這是一個良好的生態繁殖現象,我們應該去保護大自然愛護大自然,而不是去捕殺,所以才因此而來有上山甲魚不能碰的說法。
野雞也是我們耳熟能詳,鳥類的一種,一隻成年野雞一般體重多是2-3斤左右,肉質鮮美香嫩,因此也就成人們捕捉的對象,野雞生活在山裡,以一公一母夫妻制居住,一般到了秋收季節,接近山腳下那些種有玉米,水稻,小麥的地裡,經常會遇見野雞覓食的身影,野雞飛行速度很快,每次起飛300-400米就會降落,如果遇見下山的野雞,你妄想逮捉它的,下山野雞藉助地裡位置的優勢,飛的更快更遠,由於山坡陡峭,一旦追逐,人就容易發生摔倒摔傷的危險事故得不嘗失,因此而來下山野雞不能碰也就是這個意思!




利小365


上山甲魚下山野雞,這句老話在農村老人口中有三個意思,下面我說說都是哪三個意思。

在農村,如果形容一個人的做事效率低,幹活速度慢,往往會說他像烏龜一樣磨蹭,我們喊甲魚烏龜或者老鱉,速度如此慢的甲魚如果上山,它得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一點一點爬到山上啊,而且老人們的意思是這樣的甲魚它是成了氣候的甲魚,是老鱉精。上山甲魚不要撿它碰它。

而下山野雞,所謂的下山就是在村子周圍,野雞是輕易醋下山的,下山野雞估計是山裡缺少食物,而下山野雞多是雌野雞,已經有了野雞寶寶的野雞媽媽,它們但凡在山裡能夠尋到食物,又怎麼會輕易下山?因此老人們說的不碰下山野雞也是為了保護小野雞,這是善良的舉動。

再講一個寓意深刻的版本,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到,老人們那些原本沒什麼高度的人形容成甲魚,原本只是生活在普通的山下的甲魚,突然長能耐到了山上,也就是說很普通的人突然搖身一變變成了擁有尊貴身份的人,這種人別去招惹,有可能他會坑你沒商量,有可能他是靠坑蒙拐騙爬高的人。

下山野雞,不想說這個,就是那種花枝招展的女人,這種應該生活在山上的野雞,突然走近村野山莊,肯定沒啥好事,因此就有了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的這句老話。

還有一種迷信說法,說敢爬山嗯甲魚是千年王八,已經修煉成精,敢下山的野雞上修煉成了妖的野雞,因此這兩樣看到了,遇上了,那就扯去碰,怕沾了邪氣。(胡說八道而已)

我個人認為,老話: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得的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把甲魚和野雞暗喻成人,為的是提醒農民在日常生活中別吃了不必要的虧。


悠然見東山


農村俗語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農村的俗語對我們老百姓的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要遵循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老百姓的智慧包括對農業的指導,對生活的指導,對事業的指導,然而有一句俗語卻是教我們要如何行善,要有愛心去關照自然界的動物。“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這個俗語讓我想起了“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這兩句俗語有異曲同工之效,都是教導我們一定要行善,一定要懂得感恩。然而有些人卻是毫無良知,為所欲為,完全是沒有底線的做法。

上山甲魚不能抓

2017年,我們村遊手好閒的張俠宏,由於自己的好吃懶做,又喜歡專門尋求刺激。大家都知道野生甲魚非常貴,一斤可以賣到300—500元,而張俠宏就是為了謀利暴利,私自上山去抓甲魚,因為他深知甲魚上山是為了產卵, 這樣也為了賣個好價錢。由於自己的自負,覺得這種生意穩賺,就在山上的時候,看到一隻十來斤的大甲魚,伸手要去抓的時候,不料甲魚反擊了,狠狠的給了張俠宏一口,而這一口力度非常大,把他的小指咬斷了。趕緊跑下山去救治。後面聽了老人說,上山的甲魚就是為了產卵而跑到山上去的,不然平常都是在水裡生活,而上山的甲魚是非常兇猛的,為了保護自己的“子女”,它們也是有靈性會全力保護的,所以不要去惹上山的甲魚。這個教訓同樣也給張俠宏一個重重的打擊。若不是為了自己謀利,小指也不可能被咬斷。所以人一定要有善心,我們也有自己的兒女,而甲魚未嘗不是呢?為何你要去破壞它們的“家庭”呢?

下山野雞不能碰

野雞基本都是生存在山上的,它們有自己的窩,如果不是因為周邊沒有食物可以餵養自己的小雞,它們是不輕易下山覓食的。但凡在下山的時候碰到野雞了,一定不要去碰。因為它們是為了去餵養還在受餓的小雞們。第二是由於野雞的動作非常敏捷,如果我們下山順勢去抓,有可能會隨著下山坡的坡度而使身體慣性更大,導致控制不住自己,從而讓自己摔傷。

近年來,野雞、野生甲魚已經變得少之又少,這一切都是由於人類大量的獵殺以及對環境的破壞造成的,而這兩種已經被納入到保護動物的行列了,是禁止獵殺的。所以我們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一直破壞野雞與甲魚等的生存環境,只有讓它們有了生存的地方,才會有家,也才會保持生態平衡。對於產卵季節,我們必須嚴禁捕殺。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期待您下方留言探討。


農事農忙


朋友,您好!這個問題,老胡子答一下。膠東,既有甲魚,也有野雞,老胡子經常遇到它們,比較瞭解它們的習性。“上山甲魚,下山野雞”,這兩者都不能碰,既體現了先人們對動物的終極關懷,也有出於生活需要上的實實在在的考慮。

這個問題,很簡單,老胡子不囉嗦。

首先,說說“上山甲魚”不能抓。甲魚是兩棲動物,平時一般在水裡,產卵的時候,才會跑到岸上。在南方一些雨水較多的地區,它往往還會跑到很遠的山上。膠東一帶,比較乾旱,甲魚一般不會跑到山上,再說了,膠東丘陵,也沒有啥山。這麼說,就很容易理解了,甲魚上岸或者上山排卵,這期間把甲魚吃了,無異於“殺雞取卵”。為了不要吃的一朝飽,絕了甲魚種,所以,古人們提出了這一告誡。這裡面既體現著人類對自身需求的約束,也包含著人類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幼者不可sha!母者不可sha!孕者不可sha!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有朋友說,甲魚產卵,性情厲害,會咬人,這個也很對。

此外,再說說“下山野雞”不能抓。野雞,膽子很小,一般在山上活動,只有極餓了的時候,才警惕性地靠近人類的居所,既然這樣,人類又何必趕盡殺絕呢?慈悲為懷,憐憫生命,這一點,也是從生命的關懷來說的。另一方面,野雞下山的時候,大都是跳躍的,這時候,要是一攆,它就會跳噠著飛起來,非常敏捷。老胡子小時候,就攆過,剛一靠近,野雞就“撲稜稜”地低飛起來,有時候,貼著地皮飛,有時候,貼著矮松枝頭飛;一飛,幾十米就出去了。這個時候,你根本抓不著。

甲魚和野雞,都是美味,要取之有度。為了生命,請善待它們吧。

好了,這個題就這麼簡單。朋友,您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