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分鐘看完《地球脈動》一切皆是奇蹟

《地球脈動》,BBC出品,共11集。

第一集:從北極到南極

第二集:高山

第三集:淡水

第四集:洞穴

第五集:沙漠

第六集:冰封世界

第七集:大草原

第八集:叢林

第九集:淺海

第十集:季節森林

第十一集:深海

3-5分鐘看完《地球脈動》一切皆是奇蹟

一、地球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6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全球的沙漠佔陸地的百分比:全世界陸地面積為1.62億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30.3%,其中約1/3是乾旱、半乾旱荒漠地區,而且每年以6萬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大著。

二、生存

1、生存空間

地球上,適合人類的生存的空間十分有限,除去海洋、沙漠、高山、極地、火山地區、雨林地區、沼澤地區,均不太適合人類生存。類比經濟,那麼能賺錢或好賺錢的地方也不會很多,好賺錢的地方,必然競爭大,危機四伏;不好賺錢的地方,競爭小,但自己要有面對惡劣環境的生存能力,或沒水、沒陽光、寒冷等。

2、生存適應

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動植物均需去適應自然。隨著氣溫的變化、水源的變化,各類動物的遷徙或冬眠。植物則利用闊葉、針葉,儲水,或高或矮等不同的方式予以應對。 類比經濟,則需時常保持遷徙的本性,到有錢賺的地方去,不斷遷徙,當經濟形勢不好時,就不投資,保持一個冬眠的狀態,等待復甦。這何嘗不是自然界的第一性法則。

3、生存平衡

動植物界各自保留著自己生存的本領,也需保持相應的平衡。老虎吃不到羚羊,會餓死;全吃了,也會餓死,自然之道及平衡,皆不可過。 類比經濟,不賺錢,自己會餓,把他人的生存之道全堵死,最後也就危及自身,所以需要國家、法律、宗教等事項,維持財富者的利益。

生而為人,生而為虎,生而為羊,天生就不平等。為虎的自然法則,必然要捕殺其他草食動物;為羊,則必須要學會奔跑,學會躲避危險。

4、生存競爭

食物鏈的上層,就得吞噬下層。

同性物種,在追求性交配權必然競爭。

三、自然界法則

法則一:適應原則。充分適應環境。

法則二:遷徙和冬眠法則。面對困境之舉。

法則三:搏弈原則。一是面對生死必然搏弈;二是面對權利同類物種必然搏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