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了頭髮,一下子就輕鬆了!”

“剪了頭髮,一下子就輕鬆了!”

“鹽巴師傅”閻登揚為顧客剪髮。


雖然面前這名女子大半個臉在口罩之內,又戴著帽子,閻登揚還是第一眼就把十多年的老顧客認了出來,親熱地喊出她的名字。

對方也笑眯了眼,“哎呀,鹽巴師傅,總算是見到你了喲!想你得很呢!”陳敏(化名)笑語盈盈,情不自禁提高了嗓門。測過體溫,登記之後,她興高采烈地坐上了熟悉的椅子,然後很享受地看著鏡子裡,閻登揚在自己頭上“動刀”。

陳敏拍了張照發朋友圈,紀念盼望已久的一次理髮。這種稀鬆平常的小事兒,現在看來竟彌足珍貴。

昨日上午,解放碑第一批覆工的理髮店裡,“首席”理髮師閻登揚又重新舉起了剪刀。

“想衝上去給路人剪兩刀”

店門口閒置了一個多月的紅白藍三色燈箱又轉起來了。

做好防護措施的顧客陸陸續續上門。雖然戴著口罩,但掩飾不住眼角的笑意,一上午,閻登揚手中的剪刀不停,笑容也幾乎沒斷過。“還是在店裡剪頭髮踏實!”終於可以給客人們理髮了,聽著吹風機“呼呼”聲,一簇簇頭髮在刀刃上斷裂的聲音,他覺得真是幸福啊!

“實不相瞞,接待第一位顧客時,我的手都還有點不夠靈活!”不過幾分鐘後,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就重新找回了感覺。剪了三十多年,他熟知顧客的任何想法和要求。

1月23日開始,為配合抗擊疫情,解放碑五一路上這家美髮店就歇業了。習慣了每天拿剪刀和吹風機的閻師傅,心裡突然空蕩蕩的,手裡總覺得少了點什麼,老是下意識地去做抓剪刀的動作。

剪了32年頭髮,還是頭一回這麼長時間不去理髮店。“那段時間,走在馬路上,看到有路過的人頭髮亂亂的,因為沒地方打理啊,我心裡就有一股衝動,想拉住他上去剪幾刀!”

不過閻登揚這一個多月也沒閒著,在家除了陪伴家人,就是上網、看圖,學習瞭解最新的髮型動向——做這一行得隨時緊跟流行趨勢,不能落伍。客人在護理頭髮時遇到問題,也會打電話來問他。

“鹽巴“師傅想剪到90歲

好多髮型師都有個洋氣的“藝名”,什麼Keven啊,Jasson啊。47歲的閻登揚也有“藝名”——鹽巴。第一,和他的姓諧音,第二,他覺得生活就要過得有鹽有味,第三,巴代表巴渝。

很少人知道他的本名,都喊“鹽巴師傅”。

閻師傅是達州渠縣人,初中畢業就開始剪頭髮,1992年來到重慶,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學習技術。慢慢的,他懂得了,剪頭髮並不是單純的“剪”那麼簡單,還要配合臉型、髮質、性格、服裝搭配。

2005年,拿著多年攢下的錢,他和幾個朋友合夥開店,到現在已是第16個年頭了。大家總看到“鹽巴師傅”樂呵呵的笑容,卻不知背後的心酸……再艱難,他也只管安心剪頭髮。

踏踏實實理髮,一絲不苟,把客人的頭髮當成是自己的作品——也是師傅經常跟他講的。

閻師傅希望一直剪下去,他說,現在的髮型師大多是年輕人,像他這個年紀的,解放碑最多也就十來個吧。

“我想剪到90歲!剪成解放碑的標杆!”這位“鹽巴師傅”是真心喜歡這份工作,他最滿足的時刻,就是把客人漂漂亮亮地送出門去。

顧客來理髮像是過節

復工了,店裡不僅要全面消毒,還要求每位理髮師每天只接待十位顧客,需要提前預約。能來到店裡的,都是“幸運兒”。

“我的顧客,大都是在我這裡剪了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我一邊給他們剪頭髮,一邊看著他們成家、生小孩,小孩長大了也來剪!”52歲的顧客儲女士不住點頭,“我的頭髮只放心交給他做。剪了24年,真的是從小姑娘剪成大媽!”她家住南坪,平時每週都要來“鹽巴師傅”這裡洗吹兩次。

“馬上要上班了,頭髮亂起怎麼出門見人啊。知道他們復工的消息,簡直比過節都還高興!”平時經常見面,不覺得什麼,而許久見不到,她才發現如此珍貴,生活中已離不開“鹽巴師傅”了。

顧客陳敏15年前就來剪頭髮,現在自己的小孩、親戚十多人也都在這裡理髮。每次到了該理髮的時候,她就想起“鹽巴師傅”,那種牽掛是真真切切的。儘管只是離家一公里多的理髮店,陳敏仍然精心打扮了一番,像是赴一場約會。“剪了頭髮一下子就輕鬆了!”她反覆欣賞鏡子中的自己。

閻師傅熟悉的顧客有三四百人,他們的性格、愛好、穿衣風格、職業他都記在心裡,好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髮型。他和這些客人之間的關係,有如家人。

盼望解放碑迴歸熱鬧繁華

曾經最忙的時候,閻登揚一天要接待50名顧客。這次復工,算是比較輕鬆的狀態了,但不管人多人少,他理髮的節奏都沒變過。“哪怕是後面排了很多人呢,也急不得,該怎麼剪還是要怎麼剪。“他把每次剪的頭髮,都當作一件藝術品看待。

理髮過程中,閻師傅接到幾個電話,有沒來得及預約的顧客,請他加一個。對沒預約上而著急的,他又一個個打電話或發微信解釋。

他們這家店,在解放碑核心地區是第一批覆工的理髮店。閻師傅早熟悉瞭解放碑的熙來攘往。店門口時常停著外國旅行團的大巴,有老外進來理髮、拍照,他都會通過翻譯自豪地給他們介紹,展示重慶人的熱情大方。

在這個代表重慶窗口的解放碑,靠著一把剪刀,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鹽巴師傅”盼望著,熱鬧繁華能儘快回到解放碑,那時,他又能為許許多多的人理髮了。

文/圖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