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白馬尖:大別山第一主峰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藍田玉煙-徐爽 攝


白馬尖位於安徽霍山縣金竹坪和嶽西縣交界處,因形似天馬飛騰,且一峰獨秀、群山俯首而得名。


叫尖的山不多,但白馬尖唯用“尖”才確切,峰或巔或山,都不足以描述它的特徵與品格。


信步白馬尖,俯仰間山勢磅礴、白雲繚繞、古木參天、清溪激湍,高、雄、峻、特等諸多山川元素直撲眼簾。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白馬松


白馬尖的景觀直奔 1770 餘米高處,由三個層面構成——水、石、松。水為底座,石安腰身,松在險處。水聲潺潺,石奇兀立,松濤陣陣,親水、近山、倚松,每臨其境,心曠神怡,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油然而生。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藍田玉煙-徐爽 攝


水是生命之源,白馬尖的水養育了山。山泉水汩汩而來,彙集成因山勢聚集的三個湖泊,水清澈見底,山和樹投下影子,小風吹來,湖中山水多了躍動的層次。湖泊依山,水勢順山而下,經過三個壩區。壩區如不同的音域,演奏不同的樂曲,好生美妙。若是沉下心來,觀望水流湍動,還會發現在一汪汪水中,小魚和蝌蚪優雅地擺著尾巴。“蛙聲一片山中來”的意境如畫般鋪陳開來。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沿著湖區山道,隨溪流探源,掩映在古木中的峭壁、奇石歷歷在目。形狀各異的怪石,用不同的形態,表達對一座山的依戀:虎頭巖形似餓虎撲食,飛來石拔地而起,蛤蟆石巋然不動,拱狀山似動非動……白馬尖的石頭似乎會說話、會舞蹈、會行走,栩栩如生。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無限風光在險峰,作為大別山第一主峰的白馬尖峰是風光的集聚之地,登斯峰一攬天下小。攀登在密林深處,僅用耳朵就能感受白馬尖高峰聳峙、群巒環繞、險拔峻峭的氣勢。鶯歌聲、豹嘯聲、瀑跌聲,聲聲入耳,神秘、天然,實在是大自然的初始之聲。四條山脊通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而松就在這山脊上形成走廊,迤邐通向天宇。松不孤寂,相伴著的百年高山植物園,有花的笑臉、葉的語言…… 在矮人松下小憩,細細品味龍井峽、別山湖、四望山古城堡……雲起雲落、湖光山色、松煙密佈、幽谷清溪,不禁會想讓自己留在這一刻時光裡。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白馬尖雲騰霧靄,有時會和一隻獼猴相遇,這山中精靈被山氣染透了,伶俐可愛。


原始的水、石、松,隱藏在白馬尖的原始森林裡,金錢松、青錢松、紅豆杉、香榧、都枝杜鵑、天女花……它們是白馬尖最早的原住民,而金錢豹、果子狸、白冠長尾雉、娃娃魚們,則是白尖山的祖居戶,遊客們最好放慢腳步,再放慢腳步,以免驚動了它們。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藍田玉煙-徐爽 攝


說到白馬尖的特產,不能不提清香持久的霍山黃芽茶。黃芽源自大別山,白馬尖則是這茶草的最佳生長地。黃芽形似雀舌,嫩綠披毫,香韻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湯色清澈,葉底明亮。茶中有乾坤,一杯黃芽在手,足以回味出一個大天地。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好山出好茶,好茶為好山而生。山下尋一農家小坐,取大別山水,泡一杯黃芽,茶草沉浮,清香氤氳,白馬尖的風韻,又加濃了一層。


漳河:穿山越嶺詩意生


漳河是流入長江的一條河流。它美麗、淳樸,名氣不大,但歷史悠久。《中國歷史地圖》記載:西漢時,漳河名淮水,北宋時稱漳淮水,元明兩代上游(南陵以上)名漳水,中游(南陵至三埠管)名淮水,下游(三埠管以下)名瀂明江,清代統稱漳河。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漳河穿山越嶺,又流經灘塗。它有不同形態之美,淳樸、自然是它的特徵。而流經南陵縣城一段,已經被打造成一個文化、景觀兼容的景觀帶,是宜人、舒適、親水、生態的濱水環境。傍晚時分,人們來到這裡休憩,家長裡短,幸福安詳。


元代開始的數百年歲月裡,漳河一度是皖南地區重要的航線,南陵城北的倉溪是漳河第一個自然碼頭,皖南山區的糧食、土特產都在這裡運轉。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漳河孕育了燦爛的南陵文化。歷史學家何琦,著《三國評論》百餘篇,馳名東晉史壇。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兩度寓居南陵。明代丁鎡應詔參修《永樂大典》,被後世學者贊為“奇人”。大畫家黃賓虹鍾情南陵山水,以筆墨描繪過漳河。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六)


黟縣境內也有一條漳河。相傳,東晉詩人陶淵明沿著漳河,尋訪武陵源,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記》。漳河在黟縣大地上曲折流淌,經過漁亭等古鎮。其中桃花源長廊漂流段沿河兩岸丹崖絕壁,秀峰巧巖,千姿百態;不僅有桃源洞、潯陽臺、石門、鍾潭、紅廟、古棧道、岱峰等名勝,還有漁郎問津、李白垂釣、師姑帽等歷史掌故,美不勝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