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村民找到張獻忠印章,專家勸其上交被拒,轉手賣1300萬

成都民間曾流傳過一首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相傳清軍入關時,四川境內連年混戰,張獻忠不得不退出成都。自己好不容易搜刮來的財產一時間無法轉移,這可怎麼辦?他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四川村民找到張獻忠印章,專家勸其上交被拒,轉手賣1300萬

離開成都之前,張獻忠把“大西國”的金銀財寶給秘藏起來。為了方便以後能找到寶藏,不會因為年代久遠而丟失,他便設計了石牛和石鼓作為藏寶記號。他帶著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在彭山縣江口鎮一帶遭遇了川西官僚楊展的突襲,絕大部分金銀珠寶隨船隊沉入江中,張獻忠逃過了一劫。民謠說的就是誰發現了石牛以及石鼓,誰就可能找到“大西國”的神秘寶藏。

順治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豪格派護軍統領鰲拜等將領,分別率領八旗護軍輕裝疾進,對農民軍發起突襲。次日清晨,清軍與張獻忠的部隊相遇。由於事發突然,張獻忠毫無準備,只得倉促應戰,將農民軍馬步兵分成兩面抗擊清軍。

四川村民找到張獻忠印章,專家勸其上交被拒,轉手賣1300萬

不久,豪格率領清軍的大部隊趕來,下令讓參領格布庫等向農民軍右翼進攻。雙方戰鬥異常慘烈,格布庫等將領被農民軍擊斃,同時農民軍也損失慘重。混戰之中,豪格瞄準了張獻忠,並一箭射中了他。張獻忠中箭身亡,時年四十歲。

張獻忠死後,他生前埋下的寶藏也沒有了音訊。但一些心思不正的人,卻從未停止尋找寶藏,皆沒有結果。一直到2005年4月20日,彭水縣開始建引水工程,施工隊在岷江“老虎灘”河床上用挖掘機開挖鋪設管道的溝槽時,突然有工人發現了一些閃閃發光的東西。走近一看,竟然是一堆銀子,共有10枚。銀錠身上鑄造時打上的“崇禎十六年八月,紋銀五十兩”字樣清晰可見。施工隊將此事彙報給了當地文物局,經專家初步鑑定,這是明代的官銀。無論是從銀錠本身,還是它的外包裝,都與史書的記載相符合,證實了張獻忠的“千船沉銀”之說。

四川村民找到張獻忠印章,專家勸其上交被拒,轉手賣1300萬

施工隊挖出了銀子一事在當地很快就傳開了,村民們爭先恐後得到岷江找銀子,一個姓宋的村民也在其中。他苦苦尋找,沒有找到銀子,卻找到了一枚印章。他想著這枚印章是由純金打造的,價值肯定不菲,上面還刻著“永昌大元帥”五個字。於是,他把印章帶回了家中。

接著,宋某找到博物館的專家進行鑑定。專家告訴他這是張獻忠的隨身物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專家勸他將印章交給國家保管,卻遭到了拒絕。轉身宋某就將印章給賣了出去,成交價格高達1300萬。

四川村民找到張獻忠印章,專家勸其上交被拒,轉手賣1300萬

宋某的家境不好,本以為可以拿著這筆錢改變命運。沒想到三年後,他大禍臨頭了。當地文物部門得知了此事,組織專人進行調查,宋某對自己倒賣文物一事供認不諱。最終,他以倒賣文物罪被逮捕,其他涉案人員也在宋某的協助下一一被抓捕。文物部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印章找回來,交給了國家收藏。

文物是老祖宗留給後世的財產,屬於人民的共同財產。同時,其本質是屬於國家,倒賣文物是不對的,還有可能因此犯罪,從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