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裡的小野花:婦女節,聊聊我的母親


今天是3月8日婦女節。

秋秋作為一個抑鬱症患者談談她的家庭與她的媽媽。


溫室裡的小野花:婦女節,聊聊我的母親



01.


我出生在一個很棒很棒的家庭,真的很棒

從小我的家庭就是朋友們和家長們羨慕的對象,甚至美好到很多朋友的家庭為我們而爭吵

“媽媽,你看看人家秋秋,每天晚上在學校玩到八九點才回家,週末去哪兒玩都可以,憑啥我和同學在小區裡打會球都不行!”

“人家那是玩嘛?!你別以為我不知道啊,她是班級的宣傳委員,要出黑板報的。你呢!又沒能力又沒責任感,給我呆家裡寫作業!”

“爸,我作業寫完了,我可以和同學出門看個電影嗎?”

“不許去,去什麼去!輔導作業寫了嗎?學無止境,就寫完學校的作業算個啥!”

“那好多同學呢,我們都說好了。”

“跟誰說好了?和你媽我說了沒?”

“……哦!秋秋也去。”

“秋秋呀,那你快快出門,別讓同學們等急了!”

總之,大致就是這樣的對話,數以百計的出現在我和與我同學周圍,就連畢了業也會經常聽到朋友們說:


“秋秋,我媽又問起你了。”

“秋秋,週末的聚會你去嗎?我爸問我。”

“秋秋,我寒假要去你那兒玩,在你家借住一天可不可以呀?”

我也是一副應該的模樣:

“哈哈哈哈哈,你幫我問阿姨好,我好著呢,啥時候你來我家住幾天呀。”

“去去去,出門鬧事少不了我秋秋。”

“當然可以,你啥時候來,我讓我爸燒可樂雞翅給我們吃!”

02.


按道理來說,這樣的女孩子,成績不錯,能唱會跳,人緣極好。

而且作為秋秋本人澄清,這些人緣都不是我戴上面具收穫的,我天生喜歡交朋友,還擁有不錯的同理心和洞察力,應該不會患上什麼抑鬱症,起碼不會因為家庭而煩惱。

可事實是,在我自我歸因與心理醫生定期交流後,我發現:


我的家庭與我的性格都對抑鬱起了作用。

所以我們就來說說我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還有我這個人吧。

溫室裡的小野花:婦女節,聊聊我的母親


03.


如前文所述,我的家庭很棒,超級無敵棒。

大家可能會懷疑,我之所以說我的家庭問題,會不會是他們其實都是披著貓咪皮的豺狼虎豹,關起門來打我咬我。嗯……完全沒有!


我和我的家庭一樣,都是裡外真實的五彩玻璃珠。

我爸對我很好。

他原先是炊事兵,在部隊的時候考了二級廚師證,經常做各種好吃的給我吃。對我有求必應,只要是我想吃的,連夜出門也會買給我,如果我要出門去哪裡玩,再遠也會答應送我去。

我媽對我也很好。

雖說我們家不是什麼男主內女主外,但是家裡的事確實媽媽管得多。我媽是個待人親和的人,很熱心,同學來了一定會忙前忙後,想著法子讓我們吃水果、吃零食。同時我媽也很會識人,攀談一番就知道這個人的性格和短板。

只是在那個時候,媽媽沒有怎麼上學,也沒有什麼野心,所以錯過了能夠取得一番事業的黃金時間。

那麼問題出在哪呢?出在我媽和我爸的相處之間

讓我人緣好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同樣會帶給我不安與焦灼——我看得多並且想得多。

對我言出必行的爸爸,在媽媽身邊卻用盡了大男子主義。只不過他引以為豪的不是性別角色,而是學歷,他認為學歷即權威

。所以哪怕是能力、性格均潛力無限的媽媽,在他心中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上著無所謂的班,掙著一個月三四千的錢。

而我在爸爸眼裡,是未來的高知識分子,是有自己想法的優秀學生,是從小到大班級甚至學校的紅人。多才多藝,懂事聽話。


所以,他聽我的。

爸爸對待我和媽媽的態度簡直是天差地別,對我就是輕聲細語,對媽媽則是雷聲隆隆。最重要的是,他不聽媽媽解釋。

但凡媽媽因為自己的想法做了什麼,比如把塑料袋收集到一起,以便日後使用,比如煨湯的時候沒有放鹽,覺得我們喝的時候可以自己按量加。在爸爸發現後,都會吼上一句:

“你怎麼這個樣子!”

媽媽可能覺得有時候吃癟的父親有點可愛,可是我看得更多的是

責怪無端謾罵。我一直覺得,爸爸把媽媽當傻子和累贅。

而媽媽呢?媽媽總是一味容忍,少有的解釋也被爸爸衝了回去。

我沒問過她為什麼不能強勢一些,但媽媽主動對我聲明過,她說她瞭解爸爸的脾氣,男人需要在家庭收穫一些自尊與我們所不懂的快樂

媽媽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秋秋,你去讓爸爸帶點東西回來,要我說他指定不樂意。”

因此,我在對爸爸生氣的空閒時候,也會惱怒媽媽的隱忍和我定義中的卑微


04.


除了見到爸爸和媽媽的兩面性格,我還發現了我們仨之間的……距離

這一部分要從我的性格說起。

溫室裡的小野花:婦女節,聊聊我的母親


最開始我借同學之口說過,我總是班級裡那個唯一的可以掌控自己生活安排的人。可大家只看見了他們想要收穫的,卻不知道這一切只因為從小到大我都是個懂事的孩子。

小時候大家都喜歡出門玩,我只想窩在家裡看童話故事。

小時候同學們上我家玩,因為秋秋可以隨時隨地玩電腦。那是緣於我從不沉迷遊戲,我覺得沒意思。

不是說我清高,而是……對遊戲操作我真的很笨!我連王者榮耀都不會打!我可太羨慕會玩遊戲的人啦!


有一次班級指定我編輯什麼文檔,我家恰好停電。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番場景——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小女孩在網吧門口拉拉扯扯,媽媽說“你進去!我都和老闆說了!”,而小女孩大哭著說“我是未成年人,我不去!去了我就犯法了!”

小時候有同學偷五毛錢買校門口的辣條、貼畫,我卻零花錢用不完。

一是我對那些沒有強烈的需求,二是和我關係好的小夥伴家裡也是開小店的,常送我一些大家眼饞的玩意兒。更別提分食物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想到秋秋。


時至今日我的生活費也不是按月給的,而是我爸想起來了就給,我缺錢了就要。大家只覺得我不缺錢,沒看到我在寢室和好朋友一起記賬,一個月在廣東我只花一千二,一頓午飯只吃六塊。

因此也很好理解什麼出門玩,初中十點多才回家之類的。

因為我是一個作業寫不完不允許自己睡覺的小孩,我知道我玩的時間都會在凌晨大家睡覺的時候還回來,而且早晨也一定會5:45準時起床,第一個打開班級的門,然後趕去校廣播站負責半小時的新聞播放。


05.


可為什麼我總是出門玩呢?

因為我覺得在家裡很有負擔,我喜歡和朋友們在一起,哪怕是發呆或無意義的說八卦,那讓我覺得輕鬆、呼吸順暢。

爸爸是常白班,媽媽是補習學校的教務,越是放學、放假,人越忙。加上爸爸在部隊養成的習慣,吃火鍋都能五分鐘吃完,所以我們家的吃飯時間總湊不到一起。


慢慢地,就變成了三個人三個時間吃三頓飯。爸爸在做好飯的後五分鐘,我在等到一個難題需要思考的時候,在書桌邊邊盯著題目頭腦風暴邊吃飯,媽媽則在八點下班九點半到家的時候。

總之,我的獨立、懂事、自己解決自己的困難,再加上

父母的相處關係,我們之間變得不聊天,只彙報。加班、聚會、交學費是我們能聊到一起的所有話題。


同學來家裡的那陣子,一定是我們一家人說話最多的時候。

06.


第一次去看心理醫生的時候,王主任說了兩句話,一句是:

“父母的相處讓你逃避家庭關係,

甚至影響到對婚姻的認知。”


另一句是:

“一個人,

所有人都是她的朋友,

就等於她沒有朋友。”

談戀愛後,“沒有朋友”的我,和“逃避家庭”的我,把男友當成了救命稻草。

而男友對我說“你那麼多好朋友,為什麼總是施壓於我?”“別逗了秋秋,你家庭那麼幸福,你有什麼資格說你父母不好。”

於是一來二回,我就抑鬱啦。

溫室裡的小野花:婦女節,聊聊我的母親


我知道我的家庭很好,可是我只是想對最親密的人說最喪氣的話。我沒錯,他也沒錯。

只是結果是,他有了沒那麼可怕的新歡,我在重度抑鬱好些的日子發誓做個不婚主義

我愛我爸,我愛我媽,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否相愛,但是這是他們的相處模式。

而我對於我的感情觀呢?


我相信真愛,但不相信真愛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喜歡小孩兒,但我沒有能力養育好一個寶貝。


07.


不過我必須比較樂觀的告訴大家,秋秋的家庭有了變化。

在抑鬱後,我經歷了休學、住院、分手、退學,總之到現在三年了。

爸爸媽媽也多多少少知道了我抑鬱的原因,我不希望他們感到愧疚,因為他們已經是很好的父母了。

只是他們生出了我,一個身在福中不知福,總是去懷疑什麼、擔憂什麼、害怕什麼的小東西。

他們也哭,然後非常願意從自己的角度幫助我,幫助那個一直以來他們都以為很活潑很開朗的,永遠都不會操心的女孩子。

現在我們一家三口會一起上桌吃飯,帶著我們在我出院時養的那隻小白狗,會稍稍聊點各自的生活,會在一個客廳看電視,會約著看電影、逛街……

我媽甚至在我復學後的那一個學期去廣東做了我們學校的生活老師,從此,我的朋友們就擁有晚回寢的資格,嘿嘿。

當然會有些尷尬,很多事情也永遠不會被徹底解決,但我永遠感謝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和做出的努力,永遠感謝沒有離開我的朋友們,永遠感謝陪伴我一時的前任。

以後我會更好,你們也要。


溫室裡的小野花:婦女節,聊聊我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