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將為何遇見使錘的人為就躲著走?戰錘有個隱祕功能令人生畏

文|武品文史

古代戰將為何遇見使錘的人為就躲著走?戰錘有個隱秘功能令人生畏

我國古典忠烈俠義小說裡要說一個人武藝高強,常常用“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來形容。

其實我國曆史源遠流長,說到冷兵器何止於十八件,這只是一個籠統之數。

比如單說刀就有朴刀、腰刀、鉤刀、破風刀、鬼頭刀、柳葉刀等等數十種,每一種以長短寬窄輕重又可往下細分,總之種類繁多。

古代戰將為何遇見使錘的人為就躲著走?戰錘有個隱秘功能令人生畏

在小說或評書裡兵器也往往與人的身份長相對號入座,比如使劍的是俠客名士,使刀的是匪寇響馬,使槍的是白袍將軍,使斧的是粗鄙漢子。

然而卻有這麼一類重量級的兵器使用者卻往往被描述為少年英雄,這種兵器就是“錘”。

使錘的著名人物有李元霸、裴元慶、岳雲等,個個都是小鮮肉。美少年不使用“槍”、“劍”這些個輕便靈巧的兵器,偏偏鍾愛這種笨重傢伙,有些個難以讓人理解,可還別說,這麼一安排不知何故反倒覺得氣質更搭。也許這就是少年的力量美吧。

在演義小說裡李元霸使用的是一對擂鼓甕金錘,單個重達四百斤,這一對就要八百斤。這當然是作者誇張的寫法了,世界上沒有人能使得動這麼重的兵器,即使拿起來也幾乎不可能。

古代戰將為何遇見使錘的人為就躲著走?戰錘有個隱秘功能令人生畏

雖然如此,卻不影響“錘”給人留下的“重型坦克”的印象,事實上也是如此。

現實中一般的鐵錘單柄十來斤重,儘管不能跟李元霸四百斤的擂鼓甕金錘相提並論,但要是在戰場這一錘下去能量也是驚人的,一般的武將見到對面使錘的都躲得遠遠的,因為“錘”還有一個令人生畏的功能,那就是“破甲”。

正所謂有矛就有盾,冷兵器時代,盔甲的發明使得戰場上的有生力量得到很好的保存,隨著兵器的改良,盔甲也在對應地不斷進化,並發展出眾多的優質盔甲,其中最上等的具有極強的防護能力,可以抵禦絕大部分的兵器,刀劍槍和弓箭等都拿它沒有辦法。

古代戰將為何遇見使錘的人為就躲著走?戰錘有個隱秘功能令人生畏

不過再好的盔甲也都有一個剋星,那就是錘。與其它兵器不同,錘依靠的是自身重量的鈍擊來殺傷敵人。只要被錘擊實,無論敵將穿戴的是什麼盔甲都免不了五臟受損,斷骨折筋。這就是錘獨有的透甲殺傷。

在現代出土的古人戰盔上,留有許多被錘砸擊的凹陷,可以想象錘的殺傷力有多恐怖。正因為錘是盔甲的剋星才會千百年來沿用不衰,讓許多戰將都多躲著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