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日记62:与妻子在做饭上有冲突,我怀疑自己的婚姻

谨以本文献给所有在婚姻中挣扎的人们,献给所有为保护、挽救自己的婚姻而努力付出的人们!


养娃日记62:与妻子在做饭上有冲突,我怀疑自己的婚姻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努力去爱自己的配偶,因为夫妻彼此相爱不仅可以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也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美好的婚姻关系的榜样,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为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打下基础。”

但是,当我们的婚姻出现问题时,我们为婚姻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却不全是为了孩子,我们甚至不能打起“都是为了孩子”的旗号,因为那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背上沉重的人生包袱,真正的原因应该是为了承担起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对配偶的生命所应付的那份责任,满足我们的生命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对爱与被爱的需求。


养娃日记62:与妻子在做饭上有冲突,我怀疑自己的婚姻


我和我的妻子梦琳因为做饭的问题一直存在矛盾,而且一直都没有彻底解决,延续至今。

在我们的婚姻之初,梦琳努力做着各种好吃的,尽量满足我的口味,我觉得很幸福。那段时间对于我们的婚姻已经走过的所有时光来说,它占的比例较小,可能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当时我们经营着一个饮品店,平时我们夫妻俩一起看店,等到中午了梦琳回去做饭,再把饭带到店里。我当时一直是这样想的:“老婆知道我想吃什么,愿意付出努力来满足我,多么幸福啊!”

此后不久,有一天梦琳跟我抗议:“现在男女平等,谁说做饭就一定得是女人份内的事!”这个抗议一定不是她某天醒来灵光一现的结果,它一定经历了一个不断积累发酵的过程,等到一定程度就在那天爆发了。也就是说其中所蕴含的不满不是那天才有的,而是以前的或大或小的种种不满逐渐累积起来的,只是当那些不快发生时梦琳没有说而我也没有意识到而已。

梦琳的抗议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它把我从那个幸福的迷梦里拉了出来。我原来一直以为她的付出是无条件的,是不求回报的,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我过得更好。但彼时我明白了,她一直在努力做着一件她并不认可的事。我试图让她确信:我并不认为做饭是女人份内的事。但她的反击也是很有力的,因为我总是在饭点前会问她:“老婆,今天中午吃什么?”我们在一起了多久,这句话我就问了多久。不同的是,我会把“中午”技术性换成“晚上”,偶尔也会换成“早上”!

当我知道她真实的想法之后,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感觉我欠了她的,而且每多吃一顿就多欠一点,吃得越多就欠得越多。我不喜欢欠别人东西的感觉,但我又不能不吃,否则她就会不开心,“我费了那么大劲做好了,你都不尝一尝?”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开口问她做不做饭,要看她的心情,要随缘,我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饭来,因为我在看店。有时我实在饿得很,就在旁边的饭店先吃了,但刚吃完,她就送饭来了,我无奈再吃一顿,但肚子里已经有货了,所以就吃得不那么香,这也会让她不开心:“不好吃吗?看你吃得那么勉强?”现在说来好笑,但当时那种不可预测的状态让我很是痛苦。

除此之外,梦琳给我的一个评价也让我很难接受。她说:“你依赖性太强,不做饭也就算了,自己的衣服也不会整理!”我当然不认可,我只是默认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才不去做饭,而不是因为我不够独立。我对自己的独立有百分之二百的信心,所以,为了证明这一点,也为了把自己从“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的状态里解脱出来,我甚至向她下了通牒:“以后不要再做我的饭了,我如果想吃就自己做,你如果想做着我的饭就提前两小时告诉我!”

这并不是梦琳想要的生活。记得梦琳曾经跟我说过,她最希望的就是我能做一顿饭给她吃。但我告诉她:“这一天可能永远都不会来!”因为我不想被强迫着去做任何事情,特别是被自己的妻子强迫。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她的期望,让她高兴一点,我可以去做,但就像完成一项作业一样,那里面不会有爱的存在。如果没有爱,那即使做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我一天到晚地在工作,根本不想花时间在做饭这种事情上。

当时,我们的小儿子已经出生了,为了照顾孩子我老婆就不再去店里了。晚上我回家得比较晚,刚开始时她还会给我准备一些饭菜,但慢慢地就什么都没有了。晚上到家我时常看到的是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冷锅冷灶,冰箱里也没什么可吃的,如果我想吃,还需要自己做。不是太累的话,我就自己做了,太累了我就直接睡了。每天下班回家虽然我知道有很大的概率不会有什么吃的,但一进家门我的第一也是最自然的反应就是到厨房里掀开锅盖或打开冰箱,但很多次都是由希望跌落为失望。

我花了很长时间想要适应这种变化,但一直适应不了,我不明白,爱怎么就消失不见了?

我们后来把饮品店转成了快递店,我的工作比以前更繁杂更熬人。我时常觉得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劳苦之余还不能吃到可口的饭菜。我觉得自己很悲惨,每天起早贪黑,东奔西跑,身心俱疲,一心扑在了为家人的付出上,晚上回家却还要面对冷锅冷灶。有时,当梦琳在场时,我会为自己鸣不平:“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吃到自己的家乡饭!”我以此来指责她对我的冷落,虽然我知道这并不会带来我想要的结果,但我就是想让她对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内疚。

有一次,母亲给我打电话,问我:“梦琳对你好不好?给你做饭不做?”在当时的处境下,这真是一个有极大杀伤力的问题,特别是这个问题又来自母亲的口中。它一下子就把我变成了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让人忍不住想要大声控诉自己的另一半。如果把这个问题比喻为一把刀,那么,在中华大地上,它真的可以砍杀不少的婚姻。我的直觉告诉我,在她面前我多少要维护自己的妻子,所以,我果断地告诉她:“我们好得很!”但当挂了电话之后,我也犹豫了:“我是不是娶错了人?”

再后来,我的女儿开始学会自己做饭了。之后我们家的厨房里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婆做老婆的,女儿做女儿的,等她们把锅腾出来了我再做我的,谁想吃什么就自己做什么。面对这样的情景,我时常问自己:“这还是个家吗?这还是一家人吗?”


养娃日记62:与妻子在做饭上有冲突,我怀疑自己的婚姻


亲爱的朋友,你看出来我上面的叙述有什么特点了吗?上面大量的篇幅都是在围绕着一个主题:我妻子的不是,以及她的不好的做法给我带来的那些痛苦的体验。

当把与妻子的矛盾写完时,我惊讶地发现,我竟然轻轻松松地写了两千字之多!可见那段像把刻刀一样不愉快的经历在我的身上划了多少下,只数一道道的伤痕我就能数出两千字。

这是不是像极了一个在婚姻中受尽折磨的人向自己婚姻以外的人大倒苦水的情形?我就曾经以这样的方式向世人昭告:我是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顾家的人,我是无辜的,我不应该被这样对待,我是受害者,我很痛苦,我已经让步了她却还不知足,她应该看到自己的错,她需要改变自己,来请求我的原谅,来挽救我们的婚姻。

但是,在上面的两千多字里,你有看到一句话是我在反思自己的所做所为吗?你可有看到一句是我在反思自己是否负起了自己在婚姻中的责任吗?你可有看到一句是我在关注我妻子的需求和感受吗?可有看到在哪个地方我反思了自己的所做所为对她的影响吗?

不,没有,你看不到,因为我的眼里只有自己!这就是人的本性,我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往往忽略了对方的存在。我们声称自己有多么地爱着对方,往往也只是因为对方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我们打着爱的旗号,要求对方忍耐,要求对方改变,而为的只是满足我们自己。

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都是别人的错!但这是一条越走越黑的路,一直走下去,我们的婚姻就会被黑暗吞没——我从妻子身上索取我想要的而不能得,妻子也一样;我们的心中充斥着不满和愤怒,疏离感把我们两人隔开,爱和温馨从家庭中消失,自惜自怜成了我们的常态,我们从其他的渠道寻找安慰,不想再面对彼此,最后或许不会离婚,但婚姻中已没有温情。


养娃日记62:与妻子在做饭上有冲突,我怀疑自己的婚姻


还记得生物课上的那个“膝跳反射”吗?如果有人拿把小锤敲一下我们膝盖下方的肌腱,我们的小腿就会不由自主地向前跳起。它会完全屏蔽你的大脑,你的情感、你的价值观、你的意志完全不起作用。外界给了你一个那样的刺激,你就自动做出了那样的事。但是,你不会希望自己的生命也以这种模式与周围的世界互动吧?如果你不想,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在这里,界线会帮到我们。

这里有一个例子来帮助我们认识什么是界线。你有一个邻居,你们的房子紧挨在一起,但你们都没有院墙。他从来不打扫自己的院子,而你每次打扫院子的时候总会好心地把他家的也一起清洁了。后来他开始抱怨你打扫得不够及时、不够干净,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你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而失落,又因为他的抱怨而心怀不满。你开始疏远他,并发誓不再理他。他开始找上门来,要求你去打扫他的院子,并扬言如果你不照做就投诉你,还大肆指责你是一个冷漠的邻居。

那么,现在该怎么办?他坐享其成又很开心,你忙前忙后却惨兮兮的。其实,我们只需要跟他把地界设置好就可以了。搭起一圈篱笆,把他家的问题留在他家的院子里,反正,那个问题本来就是他家的,不是你的。我们只需要对自己的院子负起责任。

这圈篱笆就是我们院子的界线,它标示出我们的院子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为止,让我们有“所有权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命也需要这样的界线,它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有权感”。它不仅可以告诉我们必须对什么负责,还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不是我们的所有物,什么是我们不需要负责任的,比如,我们不需要为邻居的院子负责。

如同我们要对篱笆以内的苹果树、树上的果实和虫子、月季花、狗儿、狗儿的便便等所有的事物负责,我们也要对生命界线以内的所有物负责,比如,我们的感情、态度与信念、行为、选择、价值观、思想、才干、欲望、还有爱。当然,婚姻也被包括在内。

欲望在生命的界线以内,它本是我自己的事,但就如刚刚的例子所描述的那样,我没有承担起满足自己欲望的责任,却把它加在了我妻子的身上。她一直在默默地用自己的付出来满足我对食物的需要,这本是出于她对我的爱,但我却因为“我看错了谁是责任人”而视她的付出为理所当然,不仅不懂得感恩,还一直在恣意指责她的“冷漠”,恶化我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是欲望在控制我的生活,因为我把满足自己欲望的责任定在了别人身上。如果别人满足我了,我就开心;但只要别人不满足我的欲望,我就认为别人不爱我了,就受伤,就退缩,就指责别人,任由不满的情绪恶化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这就是一种隐形的“膝跳反射”。

婚姻本身并不欢迎这种充满负能量的“膝跳反射”。作为我产业的一部分,我应当担负起保护自己婚姻的责任,把垃圾从篱笆内清理出去,同时阻止那些带着负能量的东西进入我的篱笆,毁坏我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所以,就在前不久,在我终于认识到在这里所谈的这些之后,我对妻子说:“都是我的错,是我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我把它强加在了你的身上。这些不好的做法使我感受不到你对我的爱,不屑于对你说谢谢,还不断地指责你。你想让我做饭给你吃,我说那一天永远都不会到来,是不对的。我的心太骄傲了,不屑于做那样的事情。我从现在开始就和以前不一样了,我看到了自己的责任,我愿意承担起它们,我将面临挑战,但我不会害怕,我将勇往直前,保护我们的婚姻,保护我们的家庭,保护你和孩子不受伤害!我还会犯错误,但我会勇敢面对,如果我不好,请你告诉我!”

对妻子的表白只是个开始,当我看到了自己生命的界线在哪里,知道了自己拥有什么,要对什么负责,知道了什么是自己不需要负责的,我感受到的是极大的自由。以往我总是悲叹自己的命运,伤感于自己的脆弱和敏感,总是感觉前途渺茫。但现在,我看到了一片广阔的、充满希望的土地!无论它多么贫瘠,生了多少杂草,也不管有多少巨石横亘其上,我都不会再哀哭、愤怒,抱怨上天的不公,我会负起自己的责任,使土壤肥沃,铲除杂草,移除巨石,种上鲜花、作物和果树。这些工作或许会花掉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它值得我那样付出,因为那块土地就是我的生命。


养娃日记62:与妻子在做饭上有冲突,我怀疑自己的婚姻


我有自己生命的篱笆,我的妻子当然也有。我要承担起自己生命的责任,发展自己的生命,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同样,我的妻子也有着同样的使命。但既然我们各自为自己篱笆内的事情负责,那对于妻子,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个方面,让她看到真实的我。

我以前一直在感叹一件事:“她都不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从来都不了解我,她从来也都不想了解我!”这是我又一个没有负起责任的地方,我把展示自己的责任定在了别人身上。换句话说,我认为梦琳有责任主动过来问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最喜欢哪部电影、哪本书,我曾经有过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我最大的梦想是啥,今天吃饺子开不开心。所以,每当我想起她从没问过我这些时,我就觉得自己不被爱,很受伤。

但我没有看到,自己也从来没有问过她这些。我没有认识到,让别人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是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事,没有人比我更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责任让妻子看到我真实的一面,有责任告诉她我的想法和感受,有责任把内心真实的自己活出来,努力达到表里如一。为的是让她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让她知道她在跟一个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这样她才有可能和真实的我建立亲密的关系,才有可能帮助我成长,承担起她对婚姻的那份责任。

第二个方面,帮助她看到真实的自己。

有时候,配偶也会做一些让我们感觉不好的事。此时,我们有两个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维护关系的表面平和,不告诉配偶她的行为对我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但这种选择会让不满的情绪在我们的心中累积,当它最终爆发时会让我们的配偶感觉莫名其妙,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突然发了那么大的火。因为她会一直以为“你就是那样一个人”。这种选择不可取,它不仅在持续伤害我们,也会最终对配偶和我们之间的关系造成伤害。

另一个选择就是坦诚地把自己的感觉告诉配偶。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她成就更好的自己,能更好地走她自己的路。这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的配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她才能够成长。所以,我们要如实陈述,具实以告,但却要坚决避免批评、指责、论断配偶。因为如果没有爱,没有体恤、怜悯在里面,再真诚的帮助都是会惹人讨厌的。

第三个方面,永远爱她,永远接纳她。

在这个方面,我们会说到三个问题:什么是接纳?如何在接纳配偶时保护自己?以及你需要别人帮助。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接纳?

接纳分为有条件的接纳和无条件的接纳。有条件的接纳是着重于配偶的行为,如果配偶顺从我们的意愿了,达到我们的要求了,或是表现良好了,我们才会接纳她们,才会表现出对她们的爱。但如果她们与我们的意见相左了,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或是把事情搞砸了,我们就收回对她们的爱,不再接纳她们。有条件的接纳只会使配偶感觉自己被利用了,而不会感觉到自我的价值,自尊心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不安全感也会与她们相伴。久而久之,她们就会把真实的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再敞开自己,彼此之间的信任也会越来越贫乏。

与有条件的接纳看重配偶的行为相反,无条件的接纳则把注意力集中在配偶本身,它基于对配偶的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无限价值的敬重。无条件的接纳意味着我们会对配偶这样说:“不论你的言行举止如何,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多么地失败,我对你的爱永不离开!”我对我的孩子们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觉得我们的配偶也需要我们这样的承诺。如果我们坚持以我们的承诺来指导我们的行为,那么,我们的配偶就会有极大的安全感,她们就会愿意敞开自己,与我们分享她们真实的一面,我们之间的信任也会越来越多。

我的一个朋友婚姻陷入了危机,我引导她勇敢地面对问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我陪伴了她长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她在个人成长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她的配偶却拒绝面对她努力的成果,认为她还是老样子。在挂了她老公的电话之后,她感到很沮丧,觉得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她准备放手了,并给了他一周的时间考虑。我以下面这段话来鼓励她、安慰她,并以之诠释无条件接纳的内涵。

“妹妹,前面你的行为失去他的信任是你要承担起的责任,但他拒绝看到你的进步仍以老眼光看待现在的你却是他的责任。但我们不能因为他拒绝看见就苛责他,况且他没有像你我一样的关系来支持他。恶魔要通过你老公的自以为是、软弱来离间你们的关系、毁坏你们的婚姻,但我们不能以怒气来回应恶魔的挑战,那样就中了它的圈套。我们当在乎的是你老公这个人本身,而他身上的自以为是、软弱正是需要我们接纳和帮助的地方!恶魔通过他身上的这些弱点让我们愤怒、难过、沮丧、想退缩,这是对我们的信心和勇气的挑战,所以,我们回应以接纳、忍耐和等待!你的老公是需要我们去爱、去帮助、去成就的那个人,而不是在他不能满足我们的期望时要离弃的那个!你和他是合为一体的,而孩子就是你们合为一体的见证!”

养娃日记62:与妻子在做饭上有冲突,我怀疑自己的婚姻


第二个问题,如何在接纳配偶时保护自己?

每当我在亲子讲座上提到无条件接纳时,我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如果怎么样我们都要爱孩子,难道不是在溺爱他们吗?不是要让他们为所欲为吗?”这个问题是合理的,我们是应该有这样的担忧。

如果我们的孩子要是知道了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而不用承担任何不利的后果,那么,他们就会变成一个任性的孩子。他们的任性会伤害到别人,会惹来别人对他们的怒气,怒气会撕裂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伤害到他们自己。所以,我们对孩子的爱要有约束来平衡,如同一架天平,一边是我们对孩子本身的爱,另一边则是我们对孩子不当行为的约束。如果孩子犯了错,我们同样会爱他,但却要以约束来纠正孩子的行为,要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起不利的、让人痛苦的后果。但即使在纠正期间,我们的爱也不会离开。如果爱离开了,就是在惩罚孩子;如果爱不离开,就是在帮助孩子成长。

与我们的配偶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爱她们,却也要注意她们的不当行为。当配偶伤害到我们时,我们要及时制止,让她知道。如果她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继续伤害我们,那么,我们就要在与配偶之间树起一道篱笆,把伤害挡在我们的生命界线之外。“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都由心发出。”不要让伤害越过界线侵入我们的心,只有当我们的心里没有伤害、没有怒气时,我们才有可能自由地选择去爱别人!

我的妻子有一个习惯,当我们在一起时,无论我在读书、看电视,还是在写文章,只要她有话要说,她就会跟我说。如果我没有听到,她就会埋怨我耳朵不好使。有时她会在厨房里直接跟我说,我在客厅里听不清,还要跑到厨房去听。这使我很焦虑,不能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时刻要准备着听她的召唤。因为没能按时完成计划,我会生她的气,认为是她打扰了我,是她扰乱了我的节奏。

我爱我的妻子,愿意听她说话,跟她沟通交流。但问题是,我现在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在这个冲突中,我的妻子要认识到她与我交流的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负责改进;而我的责任则在于坦诚地告诉她真相,维护我的时间,并把不好的情绪从我的心里清理出去。于是,我告诉我的妻子:“以后临睡之前,我都会分出一个小时什么都不做,就集中精神,静静地听你想说的话。另外,你跟我沟通的方式让我感觉有点焦虑,所以,我做了一个小牌牌,当我把那个小牌牌挂出来时,你跟我说什么我都不再回应了!”

设立界线不是为了要限制别人,而是为了限制我们自己。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行为,哪怕是小小孩儿。我们所能控制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别人的行为作出什么样的回应。当我们以不同的模式回应别人的行为时,别人也会调整他们的行为以适应我们的变化。

配偶之间的伤害是各种各样的,但无论大小,我们都可以选择原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马上信任对方。对方要以自己的行为向我们表明,我可以再次信任他,我们才能撤下篱笆。如果我的妻子真的开始完全尊重我的时间安排了,那个小牌牌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可以摘下来了。

第三个问题,如果你正挣扎在婚姻中,如果你是想先行动起来的那一方,那么,你需要别人的支持。

如果没有别人的支持,你会很容易失去平衡。我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我试过了,他仍然那样对待我,我凭什么还要继续接纳他?”或者“我接纳了你,你为什么不回报我?你不回报我我还怎么再接纳你?”

这是接纳配偶的过程中很容易就遇到的挑战。如果面对的是孩子,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是父亲或我是母亲!”但我们与配偶之间可没有这层关系。所以,你需要有一些朋友,或者一个关系网,让它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能为你提供真理上的指引。

我上面提到的朋友与我就处在这样的关系中,我接纳她、鼓励她,肯定她的付出和进步,同时也帮助她看清前进的方向。曾经有很多次她都灰心、沮丧,想要放弃,觉得她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但每次与我聊过之后她就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你也需要这样的朋友!

养娃日记62:与妻子在做饭上有冲突,我怀疑自己的婚姻


我前两天看到一段视频,一位情感专家这样描述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是值得鼓励的,那样你在结婚之前就可以知道他的功能是不是完好的,就不用等到婚后再去烦恼这个问题。”我无意讨论婚前性行为,也并不认可把一个生命的价值压缩到身体的某一个器官上去的做法是合适的,而只是想告诉你,婚姻不是我们人生的试验场。“不合适就分开”的探索应该是在结婚前就完成的,而不是在婚姻中。这里的“不合适”不是指性,而是指两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以及经营亲密关系的潜力等。

但一旦我们走进了婚姻中,无论我们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勇敢面对问题,担起自己的责任都是最好的选择!离婚不是解决婚姻问题的选项之一,它不能解决婚姻中的任何问题,它是要结束婚姻。

以下这段话在上文中已经出现过了,这里再写一遍,与君共勉:

“当我看到了自己生命的界线在哪里,知道了自己拥有什么,要对什么负责,知道了什么是自己不需要负责的,我感受到的是极大的自由。以往我总是悲叹自己的命运,伤感于自己的脆弱和敏感,总是感觉前途渺茫。但现在,我看到了一片广阔的、充满希望的土地!无论它多么贫瘠,生了多少杂草,也不管有多少巨石横亘其上,我都不会再哀哭、愤怒,抱怨上天的不公,我会负起自己的责任,使土壤肥沃,铲除杂草,移除巨石,种上鲜花、作物和果树。这些工作或许会花掉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它值得我那样付出,因为那块土地就是我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