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友情提示

本文約九千字,閱讀大概需要15-20分鐘

文章更新順序,不代表廠商做手機先後

1.前言

前面我們在中國通信發展史部分,已經簡單的瞭解通訊的發展過程,這裡作為前言,簡單回顧一下:

1984年,時任廣東省郵電管理局局長的李軼聖到瑞典出差,第一次見識了沒有線的電話,瑞典人說移動電話將來很可能與固定電話平分天下,李鐵聖的第一反應是“可以引進國內用於應急通信”。

僅過一年,香港也有了移動電話。當時許多投資商來到廣東後,因為沒有移動通信網絡,“大哥大”只能處於閒置狀態,制約了廣東的經濟發展,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求,廣東郵電管理局下定決心建設移動通信網絡。

但核算之後,發現設備加終端手機,平均每個用戶的成本是五六萬元,這麼貴的東西誰用得起?而且,要發展只能貸款,反對的聲音也不少。

在進行了三次可行性報告之後,當時廣東省郵電管理局考慮到技術發展的趨勢以及潛在的市場需求,還是決定上馬,並於1986年彙報到郵電部。

“固話普及都沒解決,搞這些名堂幹什麼?”李軼聖至今記得方案遭到的質疑。

疑慮歸疑慮,但報告並沒有被否決,據說部裡態度是“不投資、不參與、不反對”,雖然國家沒有明確支持,但也使得廣東甚至中國的移動電話早到來了幾年。

隨後李軼聖找到廣東省政府,沒想到一拍即合,省政府給予堅決支持,調動廣州、深圳、珠海三地的貸款指標,籌到了500萬美元的貸款,再以獨家經營內地用戶赴香港的漫遊服務一年為代價,爭取到了香港電訊500萬美元的貸款支持。

早期建設困難重重,不僅沒有資金、沒有設備,連早期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接觸過移動通信技術,但是中國人有不怕難不怕苦的精神,在一個由三間廁所改造的辦公室內,開始了艱辛的研究工作,為了解決核心技術問題,廣東省郵電管理局挑選國內優秀人才出國學習考察移動電話技術,最終選定了愛立信的產品。

當時採用的系統是TACS模擬移動通信網絡,1987年10月,我國第一個移動電話基站在廣州西德勝的一個小山頭矗立了起來,並打通了從廣州打往上海的第一個實驗電話。西德勝基站的信道設計是‘1+15’,1是代表控制信道,15是代表15個話音信道,就是說一個基站同時只能容納15個用戶同時通信。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1987年廣州西德勝基站外景

1987年11月18日,六運會的開幕式上,當時的廣東省省長葉選平接通了移動電話,這個瞬間也被人們習慣而形象地稱之為“神州第一波”。

不久後,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移動電話網首期工程開通,同年,廣州也開通了我國第一個移動電話局,由於申請不到國家的網號,最初的移動電話不得不借用了9字頭的市話號碼長度為6位,首批用戶有70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移動電話網。

中國內地第一位移動電話用戶誕生於廣州——徐峰,1994年,中國正式啟用自家的GSM通訊網絡,就是現在我們口中的“2G網”。時任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打通了第一個GSM電話。慢慢的手機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手機廠商也慢慢誕生,中國手機史開始上演。

具體的移動電話發展過程

以及1G、2G、3G、4G、5G的發展情況

請關注【1973手機館】通訊史部分內容


2.科健公司

科健手機品牌,屬於中國科健股份有限公司,標識如下: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中國科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下屬企業,1984年12月31日在深圳創立,同時也是醫療行業的先驅,曾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臺核磁共振成像系統,被評為1989年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並獲得中科院技術成就一等獎,直到現在仍然在醫療領域裡發光發熱,1994年4月8日,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為了方便統一的稱呼,我們稱之為“中科健”。

中科健公司總經理是郝建學,1962年9月27日生於陝西西安,地地道道的西北漢子,1982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大學畢業後就職於航空航天工業部第618研究所。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1985年他22歲時,“命運”將他派到研究所在深圳的下屬企業,1988年在他25歲那年,由於業務上的出色,研究所決定把他調回去,但是郝建學沒有回研究所過安穩的生活。80年代的深圳朝氣蓬勃,郝建學認識了各行各業的人,見識了各種各種的新事物,選擇了隻身下海經商做打印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隨後做卡拉ok系統生意賠了錢,又開始做VCD業務,一口氣拿下了三星、松下、飛利浦等國外品牌的國內銷售代理權,在1997年身價就近億元,當時他的公司叫“智雄電子”,成立於1993年,由郝建學(出資600萬)和史學蘭(出資200萬)共同成立,實際上是他做代理的貿易公司。

在朋友的引薦下,郝建學認識了一位叫侯自強的人,從此與科健有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侯自強是中科健一位技術性專家,商業才能欠缺,當時的中科健步子邁的太大,做地產做得鉅虧,已經瀕臨倒閉,靠拆東牆補西牆的勉強維持平衡,但貸款全部逾期,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

1997年底,郝建學通過自己的公司買下了中科健26.3%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正式登上了中科健的歷史舞臺,當年的故事已經過去了20多年,有人說是在郝建學的大膽設想和決策下,科健才進入手機行業,也有人說郝建學在代理三星產品時跟三星建立了比較好的關係,同時又看到三星發力手機市場,覺得是個掙錢的機會才進軍手機行業的,不管怎樣,郝建學的到來確實成功的讓這個在醫療行業虧損的企業實現了業務轉型和盈利,1998年3月,郝建學正式進入中科健上班,至於做手機故事到底是怎樣,我們慢慢講來。

愛立信是第一個把手機賣進中國的公司,1995年發佈了中國第一臺手機“GH337”,成功在中國“吃雞”。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1996年,中國的手機市場正處於上升階段,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眾多國外手機品牌為了爭奪中國的手機市場殺得不可開交,中國的手機市場完全控制在國外廠商的手裡。

當時的世界大廠諾基亞、摩托羅拉看到競爭對手愛立信跑去中國發了大財,尤為羨慕,也不甘示弱,立即飛奔中國火速發佈手機,他們三家共同佔據80%的國內手機市場,三足鼎立剩下的20%被西門子、阿爾卡特、松下之類的外國二線公司分割乾淨。

3.手機牌照制:國內手機廠商的機會

中國人的通訊設備“手機”都是外國人制造,不僅錢讓外國人掙了,還掌握著我們的信息資料,有關部門當然不會坐視不管,1999年,原信息產業部發布“5號文件”,規定手機生產必須經過相關審批,俗稱“手機審批制”。

說直白一點就是:任何人想在中國生產銷售手機,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同意,肥水不流外人田,能過審批的大部分都是“國內企業”,很多國外企業被擋在了政策的大門之外。

但“審批制”也擋不住對金錢的渴求,自己賣不了,那就找個人替自己賣,機智的他們和“國內公司”合作,恰好國內公司對手機制造一片空白,為此提供了合作的契機,雙方建立合資公司,借用牌照銷售手機,估計也即是這個時候,郝建學嗅到了機會。

同樣的很多公司也發現了這個商機,於是98年、99年那幾年出現了中國第一代手機公司,波導、夏新、熊貓、科健、南方高科等,用過這些手機的朋友,現在應該都“兒孫滿堂”了。

就這樣靠著國外廠商提供技術和國家的政策支持,國產手機步入了人生第一個“巔峰”,中科健就是其中之一,但中國人自己的第一臺手機並不是科健製造的,下一篇我們會講到。

4.科健的手機之路

中科健沒有手機技術積累,所以在製造手機的路上,先是和美國的IBM洽談合作。

1998年2月,侯自強和郝建學一起參加美國亞特蘭大通訊展,看了三天,找到了一家叫Commquest的小企業,這家公司剛憑其鍺工藝被IBM以1.5億美金收購,這家從通訊巨頭高通分離出來的小公司有整體解決方案,從芯片到軟件,外加設計,一應俱全,談判了1個月,IBM同意把芯片提供給科健,要價2000多萬人民幣,但底層軟件不開放,儘管如此科健還是覺得如獲至寶,忙了半年,在1998年8月做出樣機,但死活通不過FTA的600多項指標認證,FTA測試全稱是全面型號認證(Full Type Approval),所有的移動電話生產企業為了使自己生產的手機能進入市場,都必須取得國際移動設備標識(該標識在全球範圍內是唯一的),即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而沒有IMEI的手機在GSM網絡中將無法使用),很明顯是因為設計有問題,隨後IBM也發現Commquest檔案不全,設計有漏洞,便及時終止了合作,後來郝建學才知道IBM這一波眼花亂亂的操作,不只害了科健,把中興等幾家企業都搭上了。

中科健這段與IBM的婚姻並不成功,獲得了IBM的幾百萬離婚賠償費之後,郝建學成功的找到了下家:韓國三星,1996年前後,趕上三星崛起,郝建學從代理三星VCD上發家,一天利潤就是一千萬元,並從而獲得了三星的信任,在三星衝刺手機產業之時,郝建學通過中科健,使中科健搖身一變為三星手機在中國的最佳合作者。

當時的三星在手機領域的影響力並不是很大,跟巨頭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比有些差距,當時三星在中國手機市場剛剛啟蒙,尚未獲得在中國生產和銷售手機的牌照資格,自然而然中科健便扮演了三星手機進入中國市場的橋樑。1999年春天,科健和三星合作在深圳成立了“三星科健”,還成立了手機研發中心,由800多名博士和碩士組成,專門從事貼牌手機生產,所謂貼牌就是把三星提供的手機印上自己的LOGO,當然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外觀設計和功能定製,這個數據可不可靠很難查證,就是在這條生產線上誕生了科健手機,並發展成了科健最主要的業務。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不管怎麼樣,中科健最後終於在1998年10月鼓搗出了中國第一部GSM手機KGH-2000,採用翻蓋設計,儘管沒有通過標準測試,被諷刺為仿製“不入流”,但其意義遠超過了產品本身,後來樹碑立傳時,科健被描述為用了十四年,從成立到推出第一款GSM手機,但我們要知道,是郝建學帶著錢來了科健之後才開始對手機業務的探索,嚴格算來只用了半年時間,畢竟是現成拼裝的“拿來主義”,這款手機於1998年就投入的市場,當年一共銷售8萬多部KGH2000,銷售毛利2895萬,至於標準測試問題如何解決,現在無可查證。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1999年剛到不久,就發生了一件大事,2月份,摩托羅拉就在中國推出了第一款中文雙頻手機CD928+,售價將近四千。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同一年,中科健通過引進三星技術,先後推出科健KGH2000中文機,科健KGH2300c雙頻機,科健天王星KGH-6300C、科健雙子星KGH-6380C、科健智能星KGH-3000C,其中科健KGH—6380C是中國第一部中文雙頻手機,售價3300元左右,大家要看清楚是中文雙頻,不是第一款中文手機,併成功取得國際權威機構的FTA認證。

在手機的銷售上,郝建學主要依靠自己賣VCD的代理公司,策略上避開北京、上海、廣州等被國外品牌佔領的市場,從二線城市下手,抓住了南京、成都、西安、瀋陽等城市,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

賣了一段時間手機,中科健意識到自己發展的瓶頸就是名氣不足,於是請《還珠格格》中皇阿瑪的扮演者張鐵林代言科健天王星KGH6300,電腦美人“艾”代言K100,“艾”開啟了中國虛擬人物代言手機之先河,成為2001年中國企業品牌推廣的成功典範。由此我不僅在思考下一個使用虛擬人物代言的產品會哪家呢?目前最火的兩個虛擬人物是:中國的洛天依和日本的初音未來,雖然小米手機有初音未來的定製版,但目前還沒有手機廠商直接把虛擬人物作為產品代言人。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電腦美人“艾”

此外更是花3800萬在央視黃金時段做廣告,並請全球500強裡唯一的日本電通廣告公司做推廣,1999年底,與央視5套品牌欄目“足球之夜”簽署贊助,同時贊助了當時廣東唯一的甲級球隊“深圳平安”,擁有李瑋峰、李毅、彭偉國、謝峰、孫剛等新老國腳,當年取得甲A聯賽第九名,是深圳足球史上最優異成績,次年取得第五名。

盈利情況怎麼樣呢?我們來看看中科健1999年的年報:

1999年銷售各類型手機30餘萬部,約佔全國手機市場的2%,銷售自己科健品牌的手機收入為3.7億元,利潤為5649萬元,代理銷售其他進口品牌手機收入為2.4億元,利潤為4141萬元。

也就是說中科健1999年光賣手機賺了差不多1個億,1998年,中科健整年賣手機、賣醫療設備產品、商品貿易一共盈利2416萬,除去成本還賠了4147萬,雖然還在賠,但是已經出現了增長,而在1999年底郝建學成功的把科健的遺留債務都解決掉了,用郝建學自己的話說;“我們用三星的貼牌手機來提升品牌知名度,由科健自己生產的手機來賺錢”,鼎盛時期科健郝建學稱:科鍵準備用5年的時間,成為中國的第二個“聯想”,如今聯想還是聯想,科健已經不是原來的科健了。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但是科健對於三星來說始終是一個純粹代理商,面對者越來越多的廠商走上貼牌生產加工的道路,路只會越來越擠,越來越難走。

1999年,這一年科健開始和三星談判生產CDMA手機,談判相當艱苦,因為三星也在天津、西安和其他人談,在談了兩年後,2002年,科健接過韓國手機巨頭三星伸出的橄欖枝,順利與三星達成合作協議,專門從事生產三星CDMA手機,達成了投資1.9億美元建立國內最大CDMA手機生產線的協議,三星每年將提供給科健數款機型用於貼牌生產,同時雙方還約定,三星不得在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本土市場銷售同款機型,而國家計委批准的19家CDMA手機生產企業,中科健名列其中,從事CMDMA手機生產的廠商由生產GSM的9家變成了19家,戰鬥越來越激烈了,不久之後,當時還在做CDMA業務的中國聯通就斥資4億美元向合資公司訂購了70萬臺CDMA--1X手機。

2000年3月份,中科健股票價格飆升至44.65元,科健手機賣出70萬部,名列電子百強89位,2000年中科健銷售自產科健手機收入5.6億,利潤9592萬元,代理銷售其他進口品牌手機3億元,利潤4885萬元,2000年中科健只賣手機賺了1.4億,還不算醫療業務,這些錢都是中科健自己公司賺取的,和三星的合資公司“科健三星”一直處於賠錢狀態,因為它主要負責技術交換。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科健部分手機一覽

2001年,7月中科健推出K100、K98、K6800、K7100、K9300,5款新產品,其中K100、K6800、K9300,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除了底層芯片來自外國,其中底層軟件、應用軟件、外圍技術都是自主研發,國產率達80%,科健推出10款型號手機,銷售量突破120萬臺,在中國電子百強企業中飈升到第55位。

同年,科健通過了TL9000通訊電子業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通過該認證的移動通訊企業,這意味著產品可以出口,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這對於科健來說,相當於拿到了邁向國際市場的准入證,但是中科健2001的淨利潤只有5179萬元,相比2000年,下降了一半多,主要就是廣告和投資球隊佔據了大部分成本。

2002年4月首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KEJIAN手機被指定為論壇與會各國政要的專用手機,這是唯一被指定為年會專用的國產手機。

2002年7月,為了豐富企業品牌內涵以及樹立企業形象,科健出資100萬英鎊,贊助英超球隊埃弗頓,運作李瑋峰、李鐵到英超埃弗頓隊,不僅李鐵租借到埃弗頓隊的租借費由科健公司承擔,就連李鐵在埃弗頓隊租借一年的全部薪水很大一部分也是由科健公司承擔,這等於是科健花了錢把李鐵送到了埃弗頓隊,開創國內球員進軍英超新模式,是中國第一家和英超聯賽合作的手機企業。

科健在品牌運作上的一出奇招效果立竿見影,效仿者自然紛至沓來。不久之前,中興和美職籃簽署合作協議,印有ZTE英文字樣標識出現在NBA賽場,這一招頗像當年豐田送中田英壽去意大利踢球,也是受到“三星因贊助奧運而身價大增”的啟發。KEJIAN科健藉助贊助英超在海外引起的效應,從2003年起大推海外市場在海外市場達到百萬臺的銷量。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科健郝建學在北京送“二李”踏上英超征程

2002年8月,科健邀請香港明星梁詠琪擔任產品形象代言人,在全國各地展開凌厲的銷售攻勢,主題是“與我共精彩”。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科健手機代言人梁詠琪

2002年全年,科健完成科健品牌手機銷量211萬臺,加上代理銷售國外手機,共計銷售了300萬臺手機,這其中有146萬臺是合資公司“三星科健”的CDMA手機。雖然看起來科健勢頭越來越猛,但是2002年公司的手機業績一般,淨利潤5758萬元,為什麼呢,我們看一組數據:截止2002年,國內生產GSM手機的廠商且銷售量大於100萬的有9家,有那9家呢:TCL、海爾、波導、科健、夏新、康佳、首信、南方高科、東方通信,市場競爭無比大,很多公司開始了降價策略,也就導致了利潤變低。

2003年9月,科健更以800萬元收購廣東雄鷹,改稱廣東科健隊,當年名列甲B第七名。

2003年全年科健共銷售手機220萬部,在贊助英超後,也收到了海外市場的效果,科健的產品成功出口香港和東南亞地區,海外一共銷售了30萬臺,但淨利潤只有4000萬元,比2002年下降了30%左右,背後的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價格的走低、以及科健的大規模擴張支出,以及山寨手機的衝擊。

5.走向衰落

千禧年之後大批新晉國產手機廠商以及它們的產品開始出現在消費電子市場,而這些廠商多數帶有一個明顯的共同特徵,由家電廠商轉變而來,如:TCL、康佳、夏新、創維、海爾、長虹等等,這些廠商多數手握著積累數十年的家電銷售網絡,快速的市場鋪貨能力成為新品牌制勝的殺招,科健多年來一如既往的走經銷商代理模式,競爭力在這個時候開始變得不明顯。

科健迫於這種壓力和困境推出了幾款自主研發的機型,但是在長期的模仿當中,科健沒有形成自己的目標消費群體,和產品特色,走的很盲目,消費者不痛不癢,同時較高的價格也嚇到了消費者,這一招並沒有扭轉下滑的市場佔有率,科健自身,因為有了三星提供的機型,研發體系逐漸渙散,慢慢到最後,一款產品研發出來,市場的熱乎勁早已經退去,缺少差異化的科健自主品牌手機和高舉高打的貼牌科健手機,開始在消費電子市場坐冷板凳,久而久之,出貨量和市場佔有率雙雙下滑。就是在這一年,科健公司的會計師給出了一個保守意見:資產負債率已達84.84%,可能會帶來隱患。

面對壓力,郝建學也採取過補救措施,2003年的秋天他促成了科健和三星簽訂協議,部分科健買斷的機型,三星不能在中國地區銷售,但是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三星水貨手機衝擊力太大,成也三星,敗也三星,這是郝建學沒有預料到的。

另一方面,2002年底至2003年初,三星低調地拿到GSM的內銷許可證,客觀上削弱了對中科健的依賴程度,但是三星的CDMA生產和內銷牌照一直沒拿到,這也是三星科健成立至今雙方仍合作良好的重要原因,實際上,科健在合資公司什麼都不用管,儘管合資公司註冊時中科健在公司的股份為51%,處於控股地位,但是生產、經營之事其實三星從未讓中科健插手,而科健也樂於每年坐收分紅。只能說大大廠就是大廠,薑還是老的辣,三星也是留了好幾手。

2003年底科健已經中國手機市場巔峰時期的前三跌出了前10,下層90%以上經銷商不願意在賣科健手機,一是價格貴,二是不價保,對於經銷商的信心打擊最大,價保政策是國產手機廠商針對經銷商的一種普遍的利益保障辦法,即在廠商主動進行產品降價後為了保護經銷商利益會將差價的部分以現金或是產品的方式返還給經銷商,使經銷商不會因為降價受到經濟損失,但是科健是目前國產手機廠商中惟一不進行價保的。

2003雖然科健雖然面臨一些問題,但也縫縫補補兢兢業業賣手機賺了4千多萬,雖然銷量下降,市場佔有率下降,好歹不至於賠錢,2004年來開始了,科健手握4千萬,會交出一副怎樣的答卷呢,我們拭目以待。

我們來看看科健的成績單,賣各類產品勉強賣了2873萬元,但算上欠的錢和各類支出,淨利潤是-15億,對,沒錯,是負的15億,資產負債率是362%屬於嚴重的資不抵債,要知道科健賣手機5年以來,一共掙得都沒有15億,此時科健的股票是每股-13.11元。

2004年8月,由於國家進行宏觀調控,銀根縮緊,中科健資金鍊受到嚴重影響,科健虧損15億元,這個數目放到現在的手機公司來看,也是一個不小的虧損,2004年,科健將球隊主場遷至深圳,球隊更名深圳科健隊。但深圳科健隊運作不成功,資金鍊斷裂,俱樂部拖欠隊員、教練工資長達半年,還有近10場贏球獎金,拖欠金額達800萬元,引發球員多次討薪,科健最終退出俱樂部。而且,由於與多個買家談判失敗,一隊自行解散,球員以個體形式賣出,俱樂部二隊整體出售給安徽九方。

三星和科健的婚姻也即將步入第七個年頭,七年之癢,三星也曾試圖挽救這段婚姻,也不忍心看“三星科健”這個孩子夭折,2004年為中科健推出的“科健三星”複合品牌A718,以及力促廣州鷹泰的重組。2005年三星還把一款新推的,被稱為國內“第一款百萬像素藍牙女性手機”的E568女性手機給科健代理銷售,奈何科健大勢已去,人去樓空,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然而三星的策略早就已經轉入了多合作伙伴方式,渠道方面以國內五大代理商為主:廣州鷹泰、愛施德、北京華松、深圳天音、深圳新大陸,這最後一個公司,很巧也是郝建學的。

2005年4月,中科健資金鍊斷裂,生產經營活動逐漸停止,科健手機逐漸從消費電子市場退出,各地分公司和相關部門也先後關閉,消費者已經購買的產品也將得不到售後服務的保障,心有餘悸的科健悄然將產品撤出市場。按照有關規定,若公司不能在兩個月內披露2004年財報,公司股票將被暫停上市。

科健的手機產品雖然遇到了大麻煩,欠了很多錢,科健的股票也被掛上“*ST科健”,ST意思是就是給市場一個警示,該股票存在投資風險,但作為上市公司的科健一瞬間消失是不可能,中科健不只是一個賣手機的公司,還有其他的通訊、IT技術、更有老本行醫療領域,中科健的未來不用我們擔心,只不過此後的數年,一直要掙扎在債務重壓之下,活著是因為要還債,至於錯綜複雜的資本運作,我們就不要理會了。

後面的故事就是中科健已將公司名下包括科健大廈在內的所有房產悉數抵押給了銀行,2006年,科健通過債務重組等實現扭虧為盈,*ST科健8月23日收盤於1.95元,算是活了下來。

2007年科健手機相關業務收入只有37.8萬元,幾乎等於停產,但2008年、2009年兩次試圖引入民企同方集團重組,均告失敗。2010年,由於接連虧損,股票將被暫停上市,好在浦發銀行、信達資產在內的多家債權人同意免除科健2010年度近8315萬元金融債務利息,使得科健當年業績實現扭虧,避免退市悲慘結局。

科健在中國手機歷史的第一次巔峰中宣告結束了,倒黴的也不只科健一家,就像當年科健市場部人士留下一句令人深思的話:正如家電行業的洗牌一樣,手機行業的洗牌業已開始,而“死亡”不過是未來不斷被重複的命題而已;現如今看來,確實是如此。

前有南京熊貓之劫,近有南方高科的資金鍊斷裂,中科健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倒下的國產手機品牌,南京熊貓手機和南方高科手機的故事會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科健的故事結束了嗎?沒有,還有花絮。

2012年7月,科健再一次出現在了人們視野,這一次是為了拍賣部分資產,而其主要資產是75套房產,在房地產價格暴漲數倍後,這些拍賣的房產總算能給債主們一些交代。

2013年初,三星電子收購合資公司“三星科健”35%股權,5月1日改名為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有限公司,這段婚姻最終以三星帶走“兒子”而告一段落,三星自己也沒想到,2019年9月自己被迫關閉了在中國惠州的最後一家工廠,後來三星在中國的情況,大家都很清楚了。

但是,但是,有趣的是三星和科健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6.科健手機復活?

2014年5月,中科健變身環保公司 18億收購天楹環保。6月,中科健與三星電子、大族激光再次合作4G基站項目,不知道老友再次見面是什麼感受。

2015年,智能手機時代,很多和科健一期出道的國產廠商開始尋求新生,經歷了十幾年的沉澱之後,與其說沉澱,倒更像是沉寂,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手機老品牌再次迴歸了。2015年底,陳永亮團隊接手科健手機品牌,陳永亮這個人信息很少,只知道他是從2007年進入手機行業,從做技術到做營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健從2016年8月份開始重新規劃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計劃2016年9月份陸續有K1和K2兩款產品上市,產品方面依然離不開三星的影子和實力支持。

一開始,科健把機型的終端零售價都在1500元以上,但16年的手機圈比十幾年前還要慘烈,科健很快發現這個價位難以有作為,陳永亮形容當時競爭的激烈程度:“大品牌他們吃肉,小品牌跟著也能喝湯,後來發現湯都喝不上,大品牌連骨頭都吃了。”

出師未捷後,科健迅速作出調整,進入千元機市場,主打縣城、鄉鎮、城鄉集合部這片T4-T6市場,T1-T6指的是市場等級,T1對應一線城市,以此類推,科健放低身段,將自己的手機定義為“為老百姓定製”。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2016年的8月,推出兩款智能手機新品:K1和K2,在手機產品的推廣方面,還是沿用了“明星效應+民族情懷”的老套路,科健品牌負責人透露他們仍舊打算與復出影視歌壇的香港明星梁詠琪再續前緣,成為梁詠琪2016年巡迴演唱會的官方指定品牌手機。

科健雖然回到了智能手機市場,但是勢單力薄,手機產品的定位還是脫不了山寨機風格,從他們的產品就可見一斑,對標榮耀9的科健K9,採用了前置指紋識別、面部識別、後置雙攝,搭載2016年被人嫌棄的聯發科MTK處理器,存儲組合為:3GRAM+16GROM,售價699元。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而對標OPPO R11s的科健K11s售價999元,採用前置指紋、面部識別解鎖、後置雙攝和聯發科芯片,產品的命名上洋溢著山寨機風格,不止這些,科健手機官網上還有多款手機型號,並搭上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快車,開設了“拼多多”官方店鋪和淘寶店鋪。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國產手機發展史(一)科健手機

2019年,科健手機的官網,已處於404狀態,網上也只能找到零星的報道,拼多多的店鋪處於歇菜狀態,電商平臺找不到任何在售機型,只有些許零件配件,和科健的老人機。

沒人知道科健這次又遇到了什麼,畢竟殘酷的智能手機時代,酷派、金立、錘子、樂視都沒扛過去,科健的曇花一現,並沒有引起多少人關注。

回顧科健手機的一生,其實是貼牌時代第一波手機廠商的縮影。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國產手機發展史》持續更新

部分數據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