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一輩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

我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的古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慣,根據地域氣候和飲食文化的不同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俗語,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和積累,在俗語中,我們往往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這三句話便是老一輩人總結下來的民間俗語,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為什麼老一輩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

男不入川

第一句是男不入川,川,指的就是四川。大家都知道,四川深處盆地有廣袤的成都平原,在李冰治水之後,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非常適合居住,所以一直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而四川的美食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川菜就是我國四大菜系之一,而且這裡的人性格悠閒,美女也多。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一開始也是居無定所,後來稱王稱帝建立的蜀國,與魏國吳國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李白更是寫下了“一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瑜洲。”的詩句,表達了對屬地的不捨。但是古人有著治國齊家平天下的理想,這樣壯哉的理想,自然是需要不斷地去追尋,才能夠有希望達成的。


長期在這樣舒適的環境當中,難免就使人變得懶散,無法成就大事,而且男人是一家的頂樑柱,長此以往,他的鬥志會被消磨,自然難以維持生計,所以就有了男不入川的說法。


為什麼老一輩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


女不入藏

第二句是女不入藏,西藏海拔高,氣候惡劣,體質不好的女生很容易在西藏產生高原反應,而且會受到強烈紫外線的照射,皮膚就會慢慢的變得特別的黑。放到現在還好,現在有氧氣罩,醫療技術,生活設施都比較完善,但是古人的生活條件十分有限,經濟不發達,體現在方方面面,交通便是其中之一,古代進藏這一件事,就會讓很多人半途而廢,而且古代山間還會有很多土匪、強盜、惡人,若是女子行走在進藏的途中,偶遇上強盜,那後果則無法想象。古代和親的公主們都會盡量的避免到西藏和親。因此,女不入藏,是因為危險性實在太大,這句話更多的是對女性的一種保護。


為什麼老一輩說“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


老不入廣

最後一句,老不入廣,廣指的是廣東地區。在古代,廣東屬於嶺南,被稱為蠻夷之地,古代官員經常被貶、被流放到這,蘇東坡就曾被貶到廣東,所以留下了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而且廣東蛇蟲鼠蟻很多,在古時候,它的經濟也不發達,生活也不便利,雖然它的發展潛力較大,然而這種發展是需要巨大的經歷的,年輕人精力充足,在這一片區域,自然能夠闖出一番天地,而老人精力有限,就算打起精神打算在廣州創造一番事業,最後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長空。


即便是現在的廣東地區,在改革開放以後吸引大量的人去那裡生活和工作,這裡也到處充滿著機遇和挑戰,也導致這裡每天都很忙碌,到處奔波,生活節奏也很快,老年人很難適應這樣的生活,能夠為老年人提供的就業崗位也是寥寥無幾,老年人在這裡自然無法享受悠閒的養老時光,並且有個詞語叫做落葉歸根,老人也更喜歡回到自己的家鄉生活,所以就有了老不入廣這一說法。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這幾句話把古人的人生智慧體現了出來,但是當然這只是對一部分人的人生建議,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走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而且一句話中有很多的解讀方式,或許很多年之後,隨著我國各省份的發展,情況也會出現變化,我們大可不必對俗語錙銖必較,只是偶爾想一想,你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的道理還是很有意思的。


有沒有朋友是四川,西藏和廣東人呢?有的話在下方留言報個到,說說你在那生活的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