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錐對現代坦克有效嗎?具體如何?

苦酒自己喝1杯


你好,我是冬雨AK。說下我的看法。我認為反坦克錐對現代坦克仍然有效

反坦克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交戰雙方大量應用,一般是使用混凝土澆築而成的梯形或三稜柱型混凝土塊。它不是用來擊毀坦克的,而是通過密密麻麻的佈置,阻止坦克行進,遲滯敵方進攻,為己方的防守爭取時間。

因為反坦克錐使用混凝土澆築的三稜柱型,自身很堅固,高度在0.5米以上,而且錐體四面呈一定坡度(一般面對坦克來向的坡度稍緩),坦克如果想衝過去,履帶會隨著坡度爬升到錐體的頂端被卡在住,就像千斤頂頂起來一樣,履帶絕大部分都離開了地面沒有受力點,自然就無法移動,如果想用底盤去硬撞,底盤同樣會卡在錐體頂端動彈不得。所以,坦克很難自己通過反坦克錐防禦帶,用坦克炮擊毀吧,又不划算,成千上萬的混凝土塊用寶貴的炮彈去擊毀,怎麼算都是賠本買賣!只能讓工兵進行爆破處理!

現代主戰坦克雖然車體更高達,馬力更強,裝甲更厚,但碰到成千上萬密密麻麻布置的反坦克錐,也夠頭疼的,只能繞道而行或者呼叫工兵爆破,仍然能起到遲滯攻勢,爭取時間的作用。

(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指正)


冬雨AK


我們知道坦克通過能力強,且裝備無堅不摧的大口徑火炮,要想擋住它前進的步伐,除非有大自然的天然屏障。在坦克戰術初期,特別是在二戰,德國經常以部置反坦克錐的方式,來穩固陣線。以堅固的H形鋼打入厚實的地面,爾後以水泥來澆鑄於地面上,水平錯位,垂直方向從低到高,在重點方向上密佈於一處,構成坦克裝甲車輛的障礙。

不只三角錐,還有純金屬製成的“拒馬”,以便於靈活部署。在障礙物的左右,一般構築反坦克壕溝和雷場等,然而經過實戰,並不證明是有效的,再堅固的防線也架不住立體攻擊。

地面炮火炸,空中投擲下密集的大威力炸彈攻,因此世上從來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防線。更何況當今之世還有戰術核武器呢?

因而反坦克錐的防禦方式,漸漸失去生命力,在打造之初雖能阻滯進攻於一時,但終究化為泡影,隨爾終止,退出了歷史舞臺。

網友或在心裡嘀咕,當代高科技條件下的信息化戰爭,是否已難有岸島堅固防禦的形成呀?對的。如果只以防為主,不能在空中制衡,不能有電磁網的優勢,制信息權一旦歸於攻的一方,仗已經沒有辦法進行下去。

信息化戰爭的效能優勢早被凸顯出來,輔之一機械化的綜合火力優勢,戰爭天平將嚴重傾斜,是不爭的實事。

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戰爭勝負關鍵永遠是人而非物質的本意,任何以某項裝備性能而改變戰爭結果的所謂高科技,都將是笨拙的,乃致會變得非常可笑。


魂舞大漠


反坦克錐最著名的莫過於二戰德軍齊格菲防線的“龍齒”,德國在漫長的防線前沿,設置了數以十萬計這種水泥反坦克錐,以阻止盟軍推進。

美軍第3師通過齊格菲防線,旁邊壯觀的水泥墩群就是“龍齒帶”

龍齒最大的誤解就是,他不是單純的一堆零散水泥墩,而是一個有序的整體,各水泥墩通過 一個厚2~3米的鋼筋混凝土基座帶相連。他是一個固定,不可搬運的整體,即使現代坦克動力比二戰時期增加了數倍,也無法與這樣一個龐大的防禦帶相對抗。

齊格菲防線的龍齒帶,更是一個“陷進”,他由五六個方向,高度不一的水泥墩組成,目的在於讓對方坦克可以順利爬過前兩個水泥墩,然後卡在水泥墩中間。

坦克如果強衝齊格菲防線的話,很可能會這樣卡住。

龍齒工作示意圖,哪怕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用的石斧,狠狠的砸在頭上,也很可能會死人。

要想突破龍齒帶,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工兵爆破,把這些水泥墩炸掉。這種龍齒帶雖然反坦克效果很好,但是投入也太大,收效不見得好。德國花了50萬人,投入大量物資修建的齊格菲防線,也沒能發揮多少效果。

但是在有些地區,這種類似的“龍齒帶”反坦克錐網絡,依舊存在。上圖就是韓朝軍事分界線,韓國一側的反坦克帶。


五嶽掩赤城


當然有作用!誰要是不信,咱們可以做個試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無論美國的M1A2、英國的挑戰者,還是俄羅斯的T-14,遇到密集排列的反坦克錐,都得乖乖地繞著走,還從未聽說哪種坦克能從三角錐上開過去。坦克要是有這本事,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數地面防線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坦克這種武器,從1915年發明至今,雖歷經百餘年的更新換代,由索姆河戰役18輛造型怪異的“移動式水箱”,發展到現代戰場上的“陸戰之王”,看起來似乎攻無不克、無所不能。



實際上,單就運行系統而言,坦克從未出現過較大幅度的技術創新,基本保持了一百年前的老樣子。即:現代坦克與一戰時期一樣,都是採用“發動機帶動驅動輪、驅動輪帶動履帶、履帶傳導動力到地面”的方式實施機動。



只要坦克的運行系統沒變,反坦克錐對坦克的剋制作用就永遠不會失效。因為反坦克錐的高度一般為0.8~1.2米,而現代坦克的底盤高度均在0.5米以下,雖然坦克的最大越牆高通常在1米以上,坦克有能力爬上去。但是,坦克一旦爬上去,就會由於過低的底盤而出現騎虎難下的局面:必然有一側履帶懸空,同時底盤被反坦克錐的錐頂卡住,從而動彈不得。



除非將來研製出具有短距起降功能的坦克,遇到反坦克錐陣地時,可以隨時從上面飛過去,否則,反坦克錐就依然是限制或遲滯坦克機動的重要手段。



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慕什塔戈期待您的關注!


慕什塔戈


當然還是十分有效的。

首先,可以請韓國的k1a1坦克示範一下,水泥墩確實是坦克無法通過的。必須保證這個前提才有討論的必要。

然後討論一下怎麼破解這些水泥墩了。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坦克出動前,不管用炮兵還是轟炸機或者工兵,清理一個或者多個缺口出來。防守方也不是瞎子,原本防禦360度,武器有些捉襟見肘,現在只要把大部分武器瞄準缺口就可以了。比防360度合算多了。

如果你原打算是偷襲防守方的話,不管你怎麼清理水泥墩子,都會被人識破意圖,偷襲失敗。

至於很多人拿美軍出來說事,並不具備代表性。美軍擁有絕對實力,打那些小國家都是碾壓,在那種實力碾壓下,你就是拿著幾萬枚反坦克導彈也守不住,你能說那是反坦克導彈沒用?



嵐海之婪


反坦克錐是二戰時期的反坦克運動武器利器。主要用混泥土澆灌成一種三稜錐形狀,用來密佈在坦克前進的道路上,首要用來阻擋履帶式坦克的履帶,以便卡死履帶讓坦克行走不動,這樣達到遲滯坦克運動的戰術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動用工兵爆破坦克錐,才能清除一條坦克運動的道路。

到了現代戰爭年代,這些坦克錐沒有多少實際的用處了,除了爆破手段,還有鏟子,動用工兵用不了多久就給剷除一條大道來。還有坦克攜帶的火炮射程威力,也不會應為坦克錐而有所減弱,除非還沒有達到射程範圍之內。



反坦克壕、雷場、反坦克武器、加上反坦克錐的配合都只能阻滯坦克一時的機械化突進,想比如阻滯還不如就地擊毀來得好。現代戰爭,面對坦克,都會利用雷場、反坦克壕、反坦克武器、以及電子干擾和反坦克狙擊武器進行擊毀打擊,而不會選擇阻滯。


所以反坦克錐在現代戰場環境下,已然沒有來往日的輝煌。但也不能忘卻了反坦克錐在二戰時期的良好作戰效應。反坦克錐最早來源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坦克“拒馬”,有四個鋼管焊接,鐵腳相互支撐,用角鐵焊接也可,這樣就很容易卡住坦克的履帶,由此坦克錐就大量發展開來。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在二戰時期大放異彩,也在反坦克錐前一敗塗地。可想當時的反坦克錐在二戰時還是很有作戰效應的。試想一下,動用數十萬個反坦克錐,而不需要一兵一卒就可以阻滯多長時間的坦克運動與開進。但,這個對於現代戰爭來說,都沒有了什麼實際意義。


科沁雜談


反坦克錐不僅是對現代坦克,對於任何的陸地載具都是有效的。雖然如今的坦克已經從蹣跚學步的嬰兒變成了高科技現代化於一身的陸地之王,但對於反坦克錐現代坦克依舊是沒有辦法。首先反坦克錐的坡度過於陡峭,即便是擁有大功率發動機的現代坦克,依舊無法輕鬆通過,再加上兩個反坦克錐的間距又非常的窄,坦克也沒法通過同時爬上兩個反坦克錐來且此通過。

不過反坦克錐在理論上雖然能有效的阻擋現代坦克的前進,但在實戰上卻是收效甚微。首先反坦克錐數量少是發揮不出作用的,想要發揮作用就必須大量鋪設,最起碼也得佈設寬幾十米,長几十公里的反坦克錐地形帶才可以。但是這麼大面積的鋪設,空中的戰機或是武裝直升機,完全有能力用自身攜帶的火箭彈與炸彈將其炸出一個缺口,屆時坦克依舊可以從缺口突入。

即便沒有空中支援,通過與坦克協同作戰的步兵們,也可以通過埋設炸藥的辦法將反坦克錐炸燬。畢竟反坦克錐僅僅是用混凝土製作的,內部並沒有鋼筋,所以想要破壞也是很簡單的。

綜上所述:反坦克錐這種東西如果實在演習中或是理論上,是非常有效的阻擋坦克的便宜物品,但等到實戰條件下,真的是收效甚微。只要是後勤能力比較完善的陸軍,完全可以通過爆破或是架橋來快速通過,根本就做不到拖延坦克的前進速度。


九品侍衛


  我認為反坦克錐對現代坦克仍然有效

  反坦克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交戰雙方大量應用,一般是使用混凝土澆築而成的梯形或三稜柱型混凝土塊。它不是用來擊毀坦克的,而是通過密密麻麻的佈置,阻止坦克行進,遲滯敵方進攻,為己方的防守爭取時間。

  

  因為反坦克錐使用混凝土澆築的三稜柱型,自身很堅固,高度在0.5米以上,而且錐體四面呈一定坡度(一般面對坦克來向的坡度稍緩),坦克如果想衝過去,履帶會隨著坡度爬升到錐體的頂端被卡在住,就像千斤頂頂起來一樣,履帶絕大部分都離開了地面沒有受力點,自然就無法移動,如果想用底盤去硬撞,底盤同樣會卡在錐體頂端動彈不得。所以,坦克很難自己通過反坦克錐防禦帶,用坦克炮擊毀吧,又不划算,成千上萬的混凝土塊用寶貴的炮彈去擊毀,怎麼算都是賠本買賣!只能讓工兵進行爆破處理!

  

  現代主戰坦克雖然車體更高達,馬力更強,裝甲更厚,但碰到成千上萬密密麻麻布置的反坦克錐,也夠頭疼的,只能繞道而行或者呼叫工兵爆破,仍然能起到遲滯攻勢,爭取時間的作用。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反坦克錐無論那個時代都對坦克有用,除非坦克不用履帶。首先反坦克錐不是用於摧毀坦克的,而是阻礙坦克前進的。所以反坦克錐不是對車體進行破壞,是對履帶進行破壞,如果仔細看過坦克履帶就知道它使用“鋼鐵鉚釘”將一塊一塊“鐵片”鏈接起來的,反坦克錐是以群體出現的,坦克本身自重就大,如果履帶壓在反坦克錐上其履帶的受力就會不均勻,一輛坦克50噸(一般的)以色列梅卡瓦重量60多噸,而鏈接履帶片的“鋼鐵鉚釘”直徑8釐米沒有吧,不均勻的受到50-60噸力其就會斷,沒有履帶坦克還能開嗎.

現代反坦克錐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異常堅固。


鐵血戰盟視頻


量子,一位熱愛武器的小白。為大家帶來另類的軍事解說。

直奔主題,說一下答案吧。反坦克錐對現代的坦克來說仍然有一定的阻滯作用。不過作用卻是很小的。尤其是現在海陸空三位一體進行打擊的時候,再加上現在的信息化戰爭,網絡戰爭。反坦克堆或許對局部戰爭有一定的阻滯作用,可是想要憑它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向,這一個還是不要想了。

先來說一下反坦克錐吧。它是由混凝土澆築而成的實心梯形或者是三稜錐形,高約半米。通常將它成批放置在坦克必經的道路上,它的作用是阻止延緩坦克軍團的進攻。反坦克錐不是一種進攻手段而是一種被動防禦手段。它的本質也就決定了他在現代戰爭中並不太合群,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來發揮了。

尤其是現在沒有集團化的戰爭幾萬人幾十萬人上戰場一起向前衝鋒的那種作戰模式已經落後了。而當初的反坦克錐也只是為了阻止坦克的快速進攻尤其是閃擊戰。能夠所起的最大作用也只是阻礙,並不是防禦。而且現在的陸戰之王坦克也並沒有太大的用武之地。現在的戰爭都是立體化戰爭,先是取得交戰地區的制空權,那麼這一場戰爭也即將結束。一方的制空權丟失的話那麼也只能淪為被人宰割的魚肉。航空炮彈的定向打擊完全可以逐個拔除交戰地區的重要戰略設施。最後再由小股部隊進入駐紮就可以完成。

如果拋開整個戰場,只談論坦克錐對坦克。坦克錐雖然對坦克造不成什麼實質殺傷,可坦克見了它也會繞路而行。如果坦克在行進中碰到坦克錐,除了繞路或者是排工兵去爆破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如果真的是硬懟上去的話,最終吃虧的還是坦克。不管是爆破還是繞路前進,只憑結果來說是反坦克錐勝利了。

綜上所述,反坦克錐對現代坦克的雖然不會有太大的作用,可是在局部戰場上還是會有反坦克錐的身影活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