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微信同學群裡,同學們越來越不愛說話?是世故嗎?

GuoHuaiJie


因為說的都是老一套,聽起來不一樣,實際都是心有千千結。心結打不開。關鍵是社會導致大家都是如此,人離不開社會,道理就在那裡擺著,但都是理論,說的都是人能覺知的表面現象。都懂,而人不能感知的世界,沒人去思考了。況且,那些冠冕堂皇的一面之詞,拿來律己,害了自己,拿去律人,害了他人。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誰不懂?只說好的,就會導致人個人之間互相不信任,鄙視,都說對方太假,負能量,都在搞我是人非,都是人,心裡明白,嘴硬。


丟人啊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生活領域創作者,願意和你分享我的個人經歷。

微信同學群,收錄的是青春年少時的同窗,他們擁有著和朋友玩伴全然不同的身份,於人生中屬於特別的存在!!!

高中群已經加了兩年了,兩年中不記得有在群中聊天的經歷,幾乎微信未響起過,偶爾發的都是一些鏈接,也沒有人回應,不過我要感謝發鏈接的同學們,能偶爾提醒我還有一個高中同學群,看起來有些無奈,但真的如此。

高中3年的同學群,由於文科班,全班65個同學,只有8個男生,那個時候就已經要好的同學結伴而行,加之學習重要,人際圈沒有那麼加深鞏固,畢業後孤身來到陌生城市,所有同學未再見過面,也沒有同學聚會的邀約,群中沒人說話也正常。

初中同學群,雖然只做了兩年的同窗,但是同學之間都是說過話,做過遊戲,一起嬉鬧過的,而且擁有比較有儀式感的記憶光碟,那時班主任特意找人拍攝,幫我們刻印的,我有時還會拿出來看看,即便現在光碟已不再是流行趨勢,但它承載的記憶是無可代替的,同學們逢年過節都會在群中發發祝福,有些同學都是私加的好友,現在還在朋友圈點贊,偶爾聊一聊生活日常,還是比較親切的。

所以我認為同學群不說話,不是世故,而是同學們可能已經變成了故事。

像我的這兩個同學群,有感情基礎的會聊一聊,但頻率也是少的,有些時候是真的不知該說些什麼,不瞭解同學所處的環境,沒有話題,各自過各自的生活,會對突如其來的問候感到受寵若驚。

也許僅僅只是因為彼此不再熟悉,分開多年後,青春已不復存在,只能相忘於天涯!!!


青青草原上的放牛妹


我個人的情況是,可能是因為常年沒有見面了,基本最少也10年了,每個人變化都很大,我大概瞭解了下,基本都是在老家孩子一兩個的,主要還是沒什麼共同話題了吧,實在不知道該說啥的,很多同學還是原本的樣子,沒有變化的,讓我覺得很親切同時又感覺很疏遠,他們還是張嘴就是鍋碗灶臺,點不新鮮的髒話(口頭禪)或許是我自己的原因,但我實在找不到一點點共同話題


用戶4703460304


別說是微信同學群裡了,就連家人群,大家都越來越不愛說話了。我想主要的原因有幾個,大家是同學,能聊的也就是上學期間在大家記憶裡的那些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但是畢竟共度的時光只有那麼幾年,在平時交流的過程當中,該說的也說完了。而現在大家都有不同的生活圈子和工作場合,可以交集的點可能並不多,沒事的時候誰還陪你來回憶往昔,生活壓力大,各自需要照顧的工作,生活,家人和離開學校後所交的朋友那一點點剩餘的時間連靜下心來休息都不夠,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在同學群裡刷存在感了,就算有幾個比較談得來,一直相處的好的同學,人家也沒必要在群裡去說,都私信聊了,大家同學一場經過多少年的職場浸淫可能相互之間的差距也比較大,當初看不上眼的沒有存在感的同學可能現在是混的最好的那一個,而當時在學校裡叱吒風雲,一呼百應的學生領袖,現在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不起眼的小角色。在同學群裡聊得太多,就怕相互瞭解情況的同學揭底,成為眾矢之的,引火燒身,混得好的怕你有求於他,混得不好的,又怕你暗地取笑,還不如安安靜靜的觀望為好。所以過去了的舊事就不要再提了,都各自安好,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把愉快的往昔留在記憶裡,還能平添一絲快樂!



生如夏花般如此絢爛


為什麼微信同學群裡,同學們越來越不愛說話?是世故嗎?

大家建同學群的初衷,就是為了方便聯繫。

不過,說實話,有聯繫的一直都有聯繫,不常聯繫的,才需要到同學群裡聯繫。

最近幾年,同學聚會挺熱絡的。小學同學聚會、初中的聚會、高中同學聚會、中專的、大專的、大學的,各種各樣的同學聚會。

同窗幾載,各奔東西。

待回過頭來,才發現每天忙忙碌碌,也沒有什麼豐碩的成果。

若同學中有熱心腸的,組織組織聚會,同學們一般都會去參加。

一來看看那些曾經稚嫩的臉龐變成什麼樣了,二來也想通過大家的記憶尋找尋找自己年少時的模樣。

有人說,同學聚會,無非就是有人想顯擺自己混得有多好,還有人想看看同學中有沒有什麼資源可以共享。

其實,同學聚會有目的人還是比較少的,大多數人都是衝著同學情誼去的。

畢竟,年少時的情誼是最純潔去,沒有任何雜質。

剛開始聚會之後,大家都有新鮮感。誰誰變得最厲害了,誰誰基本還是老樣子。

同學群裡的話題自然很多,說話的人也多。

但隨著那些回味慢慢變得熟悉了,便不再有人去常常回味無窮了。

眼前的生活,過得好的不必多說,過得不好的又不好意思說。

慢慢就不怎麼聊天了。

基本都是這個過程。

但如果再聚會或者是誰家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同學群裡還是方便通知。

誰有那麼多的心思去經營同學群呢?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熱心的同學,也會有掃興的時候。

說不定哪一份熱心就會被別人質疑:“他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那樣?”

快樂是大家的,何必要一個人去維護?

至於說世故,到也未必都是這樣。

所謂的世故一般是指為人圓滑,甚至有點趨炎附勢,嫌貧愛富的感覺。

同學群裡,這樣的人有,但大多數人會有一顆平常心。你富裕是你的,我貧窮也沒有影響到你。

在同學群裡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誰去巴結討好誰。

不過,大千世界,什麼樣的人都有吧。


胡楊胡木


為什麼微信同學群裡,同學們越來越不愛說話?是世故嗎?

個人認為並不是世故。

1.大家的圈子不一樣了,沒有共同的話題。

畢業以後,大家都各奔東西,有的找到了好的工作發展的很好,有的當了老闆,有的打工,有的岀國深造。大家都從事著不同的行業,就沒有了共同話題。

2.感情好的大多私聊為主

上學的時候就有同學之間感情比較好,這樣的同學都加了私聊,有事沒事都可以隨時聯繫。

3.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

工作一天下來都非常累了,大家都想躺下來刷刷視頻,看看電視,休息一下,沒精力去聊天。

4.大家都結婚生子

畢業後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家裡有太多的繁雜瑣事要去處理,有小孩子的,要輔導孩子作業等,沒時間去閒聊。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到你。


仙仙閣


首先一點就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工作,隨之而來的就是有了一個新的朋友圈子,這樣,同學好久不聯繫的話可能會有陌生感。

其次一點就是這個社會發展太快了,每個人都像一個機器一樣的活著,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等各類因素,導致我們沒有精力去回憶過去、憶苦思甜。

最後就是我覺得即是同學群裡不說話不代表沒感情,可能是因為長時間不見而短暫的陌生,但是青春時期那份純真的感情永遠都是美好的,同學之間都是同齡人,你在累死累活跟生活鬥爭的時候可能你的同學們都是這樣,所以,沒時間聯繫也是正常的。

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前路一定是美好的。謝謝


理想張老五


微信同學群,這也是屬於新型社交圈了。想想之前的另一種社交圈—QQ同學群,現在不也是一樣,都漸漸轉移到微信上來了。這是一種趨勢,說白了就是隨大流。而QQ同學群基本上也沒有多少人在裡面說話了,是受到了微信的火爆才漸漸被冷落和忽視。[泣不成聲]

微信同學群中聊天的越來越少,我分析著有三方面原因吧。[笑]

1.被現有的工作、學習、生活狀態糾纏不清,無暇顧及同學群裡的信息,頂多的時候也是看看其中的消息,但是不會發表言論。[笑]

2.隨著時間的推移,跟同學群裡的同學們都聯繫的少了。因為不知道同學們的近況如何,也不清楚每一位同學的發展狀況,其實說白了,就是自從跟同學們分開以後,可能相互之間有聯繫的也就那麼幾個人,不知道如何在大群裡說話,相反可能因為會有小群,有聯繫的就在小群裡聯繫了,不至於再王大群裡說話。而且,可能會感覺在群裡如果說是一件小事兒就興師動眾的發表言論了,其實是有些打擾到同學的正常生活了的。[笑]

3.畢竟不是上學的時候了,所以,同學之間的交流明顯減少也是情有可原。喜歡說話,性格外向的還是會說話,不好意思在群裡開口說話的,也會繼續保持沉默,或者是默默的表示著:我就看看,不說話,但是,我還是其中一員,就夠了。[吃瓜群眾]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釋一下您當前的疑慮。

也許並不是因為世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天地了,所以這是每個人都享有的正常生活。不非得在群裡說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因為有些東西,不能拿出來公之於眾的。[握手][握手][握手]



君子—厚德


如果同學們都已經出社會就業的話,同學群一般都是擺設了。

一.大家只會把自己的近況告訴自己親近的那幾個朋友,同學裡面總免不了會有那麼幾個酸言酸語的人,混得好與不好,這種人知道了算是一種麻煩。

二.大家剛上班,挺忙的吧,自己也沒什麼時間去群裡面閒聊,逢年過節不忙的時候大家會出來叭啦幾句

三.人一旦工作,身邊的人情世故會變多。自己也會潛移默化,心性不一樣了,跟以前的同學說話自然而然的就變少了


章小漲


微信同學群裡,越來越不愛說話不是世故的原因:

1:同學之間不是天天見面,時間長了難免會生疏遠

同學出校後,各人的生活習慣、工作、圈子發生變化。

在校一同學習時,討論的只是學習、對未來的憧景,話題單一,起跑線在同一位置上。


2、走入社會各自的境遇不同

離校後,走入了各自的崗位,接觸的人和事不一樣而導致了各自的境遇不同,同學再次聚會見面大家交談,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保留,雖然互留了微信,但沒事時在微信圈大家也少發言。

成人之間的談話大多是圍繞著工作、事業、家庭而展開的,由於工作不同,大家聊來聊去,不可能天天都重複讀書時同學之間的事情吧!


3、沒有活躍的人來引入話題

遇上不善表達的同學,有時覺得說少了怕別人不清楚;說多了又怕別人反感,如果在微信同學群裡沒有幾個活躍的人來引入話題,漸漸的微信同學群也會慢慢涼了。


4、找不到共同的語言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現象,孩子在家跟父母無話可說,跟同齡人就相談甚歡,在公司話很少,但和朋友話就多,因為我們和對方處在同一環境,又相互瞭解,就會有共同的語言,當興趣愛好、志願和理想契合,人們就喜歡跟思想相近的人走到一起,因為相近的思維想法,在溝通上更容易達成結果。

話題不感興趣,思想上不在一條線上,就找不到共同的語言來繼續。


6、生活的壓力,少了經營友情的時間,追求的是高效率

友情的維護需要時間和精力,生活在都市裡的人,生活壓力大,都在追求著更高更快更效率,辦事說話都追求速戰速決,個個覺得自己的時間寶貴得不得了,坐越來越快的交通工具,用越來越便捷的社交工具,趕地鐵、趕合同趕著談戀愛趕著結婚生子,趕著讓別人覺得自己很成功,現在的友情大多是大家能相互需要的類型,所以也是距離的原因導致同學群裡越來越不愛講話,既使講也是寒喧一下而少了推心置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