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老師2名學生的學校感人?有情懷也別耽誤孩子

文丨陳墨

四川省瀘州市車輞鎮有一所先操小學,佔地986平方米卻只有一名老師,52歲的龍啟雲;兩名一年級學生:7歲的張智虹、6歲的賈夢婕。因此,先操小學被網友們稱為“最孤獨村小”。

1名老師2名學生的學校感人?有情懷也別耽誤孩子

只要還有孩子入學,龍啟雲老師就願意堅守,這份情懷確實挺讓人感動。媒體在報道時,也有意凸顯一些暖心瞬間,比如記者問一年級的張智虹,“你想在這裡讀多久?”他回答,“我想讀到老!”可在感動之餘,很多人也表達了不同看法,認為這是對資源的浪費,對孩子的教育也未必好。

近幾年,媒體常報道此類“一個人的學校”或者“幾個人的學校”,並且對此持讚揚態度。那些“幾個人的學校”之所以被保留,往往是因為學生住得離鎮上的中心校很遠,而且交通不便,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上學道路艱辛,所以師生守望相助,確實很打動人。

不過相比於那些師生無奈堅守的情況,這次的先操小學多了一些爭議。因為鎮中心校就在先操小學4公里外,並不算遙遠,加上村公路修通後,也還算方便。先操小學之所以人少,也是因為孩子們大多去中心校就讀了。所以,保留1個老師、2個學生的“最孤獨村小”,並不是萬不得已的選擇。

而被保留的先操小學,有一棟三層樓的磚混結構教學樓,六間寬敞明亮的教室,每間可以容納40名學生上課。2016年,縣教育局還曾撥款對學校進行修繕,教室內外牆體都被粉刷一新。為了一兩個學生,保留、修繕那麼多的校舍、教室、操場和教育教學用具,未嘗不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1名老師2名學生的學校感人?有情懷也別耽誤孩子

拋開這些固定資產不談,1名老師,1個或幾個學生,也是師生比例的大突破。根據教育部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規定,農村小學教職工師生比為1:23,這樣的師生比是對師資力量的極大浪費。而通常老師需要同時教幾門科目,任務不輕鬆,教學質量也往往跟不上。龍啟雲老師就既是班主任又是科任老師,教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科學、體育、音樂等,而英語還得專門由鎮中心校派老師來支教。

從教育專業角度看,“幾個人的學校”也並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和健康成長。一方面,中心校無論師資,還是電子化教學設施,比起一名教師教授全部課程,顯然對孩子的學習更加有益;另一方面,學校大、班級人數多,孩子們一起學習、遊戲,可以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學會集體生活,同時他們也會獲得更多的快樂。一直“讀到老”,未必能給兩個孩子更好的未來。

撤點並校政策實行19年來,不少農村地區的教育格局得到優化,伴隨而生的是一些新出現的問題。過去某個時期一刀切的撤點並校,給很多鄉村孩子人為製造了入學困難,農村孩子上學路艱難、校車事故的新聞,屢屢觸碰著大家的敏感神經。2018年年初,備受關注的“冰花男孩”再度引發了撤點並校後遺症的探討,如果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有教學點,年幼的孩子怎麼會步行兩三個小時去上學?

1名老師2名學生的學校感人?有情懷也別耽誤孩子

師生三人行走在田野間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不過,早在2012年,國務院就提出“堅決制止盲目撤併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緊急叫停“撤點並校”,某種程度上,頻頻被報道的“幾個人的學校”大概就是放緩撤點並校步伐的號召的產物。但是,對於此前過激的“撤村並校”行為以及產生的附屬問題,解決之道絕不是不顧現實保留“一個人的學校”或者“幾個人的學校”,而是面對問題,持續不斷地投入關注,修正錯誤,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是否撤併的選擇。

回到先操小學,僅僅因為兩個家長想要“就近入學”,老師亦不忍心看到學校因為沒有生源而垮掉,就保留“最孤獨的村小”,這對誰而言恐怕都不是最佳選擇。還是要從實際出發,權衡撤併的利弊,思考怎麼撤與並的問題,找到最優選項。因為,如果走到另一個極端只強調情懷而無視現實,也會耽誤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