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空著,孩子上學全擠到縣城,你怎麼看?

張家丫頭


在這之前我還回答了一個問題,說一所學校只有25個學生,但是有35位老師,這些老師以後怎麼辦啊?我當時還說恭喜你,像這樣的學校,時間不會辦得太長了,管理部門一定會通過合併的辦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不會老是讓老師閒置的。

這些年這樣的學校應該是越來越多吧,不僅是農村的學校空著了,農村也是越來越空了。因為很多年輕人進城打工,他們把孩子打帶在身邊,在縣城裡面上學,或者在打工的城市上學。那些在農村留守的孩子越來越少,導致了農村小學裡面的生源也是越來越少,當生源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當然就不利於各種設施設備以及師資力量的配備,上課的老師也在想著辦法尋找更多的機會跳槽出去,教育部門也不會給這樣的學校投入,在這種情況下,那麼學校拆並可能是唯一解決的辦法。

其實一些有先見之明的家長在學校還沒有走到這種程度的時候,他們就選擇了到城裡面去租房子住,然後直接讓孩子在城裡面讀書。我每次回老家,我爸都會跟我說,現在鄉下只有過節的時候才會出現年輕人和孩子的身影。

相比與鄉村來說,城市的教育資源要好得多,唯一比較麻煩的就是那些母在很遠的地方打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們,這樣的孩子就會比較麻煩,讓長年生活在農村沒怎麼出過遠門的爺爺奶奶去縣城裡陪讀,可能他們也心有餘力不足。

這些年一直在提一個打工迴流潮的話題。大城市裡的高房價高房租,讓一些在一線城市打工的人回到自己本來的地方去打工,我想對題主說到的這種情況來說,打工迴流潮或許是一件好事。一個家裡面最起碼應該留出一個人,爸爸或者媽媽中間最少留一個,留下來在縣城裡面陪孩子讀書,縣城裡面也不是沒有就業的機會,只要你認真找都會有,這樣的話,不但可以陪孩子,也可以好好的工作,照顧家庭。

一個學校其實也像一個單位,他需要人氣,當它的生源嚴重不足的時候,他顯然也就人氣不足,一個年級才幾個人,開班確實是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這讓我想起我的一些同學,他們說他們以前在鄉村上小學的時候,一個教室裡面有1、2、3三個年級,然後老師上課的時候給一年級上完再給二年級上,二年級上完再給三年級上,那不在上課的那些孩子們就在一邊做作業。

但歷史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情況除了在一些偏遠地區,在大多數地方應該都不會在線再現吧?那麼,這樣的學校最後要不要拆,究竟是留著解決少數學生的問題好,還是讓孩子進到城裡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好?就我個人來說更傾向於後者。對孩子的教育來說一定是後者更好,但對於家庭來說可能要付出更多。


蘇小妮


我們附近村莊,有一個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有一次往家打電話,媳婦告訴他兒子最近學習進步可大了可以說突飛猛進。每次考試不是第二名就是第三名,全家高興的不得了!

父親卻很納悶,因為他了解兒子的學習狀況!以前基本在班裡都是倒數,每次學生叫家長都有他!難道奇蹟產生了?這位父親決定弄個明白!

原來他兒子的班級只剩下了三名學生,其他學生大都去鄉鎮或者縣城去讀私立學校了!二名教師教三名學生,很輕鬆呀!

公立學校幹不過私立學校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就是農村的教育現狀,可笑又悲哀!

鄉村公立小學教師都是國家公務員,端的都是鐵飯碗。幹好幹壞都一樣,反正工資都照拿不誤!而私立學校的教師壓力明顯就大很多,工資和業績掛鉤。相比公務教師更有幹勁,也更有鬥志。教學質量更是槓槓滴!依我看,這都是陳舊的教育制度惹的禍,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

近些年,私立學校的收費標準更是水漲船高。有點名氣的私立學校收費都上萬了!就算這樣還是有很多家長花錢找關係擠破腦袋往裡進,這反映了家長對孩子恨鐵不成鋼的不理性,當然也不排除有攀比和愛慕虛榮的成分。因為畢竟有很多家庭是沒有這個經濟承受能力的!


石新文


現在許多的農村學校的生源越來越少。很多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裡面去讀書,導致農村學校,現在一直空著。這是社會上所出現的普遍現象,也是當下教育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對此我有以下的看法。


首先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城裡面讀書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城裡面有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無論是老師還是教學的一些設施都更加的完善。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更加的努力。同時也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更加適合學習的環境。這是大多數家長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就導致了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裡面去讀書這種現象。


誰是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鄉村的教育,在努力的提高鄉村的教師的待遇,通過全社會的人共同的努力。我想現在鄉村學校會越來越發展得好,只有真正的提高了鄉村學校的一些基礎設施,還有吸引優秀的老師來教書。鄉村學校才會越辦越好,才能夠留住更多的學生在自己的家鄉就讀。



總是教育想要做的公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全社會的人共同的努力努力振興鄉村的教育,讓家長能夠放心的讓自己的孩子在家鄉接受教育,這也是大多數人所願意看的。


每天學點知識


我依我個人經歷來回答,僅代表個人觀點!我處在一個縣級市的一個鄉鎮,我個人從小上的鎮中心小學及鄉級中學在市裡也排在前名,很多的現在在崗位工作的領導也出自這所學校!像這樣的學校在當時每一個鄉鎮都分佈的有一所!當時我們上學時就以上中心小學,鄉中而自豪!不知從什麼時候,大概也就2000年後吧,開始向市區集中了,一些好的教師,有多年豐富教學經驗而又認真、努力、敬業、負責的老師(在這裡我用這八個字送給我當年的恩師及那些年認真從教哪怕以代課、民辦教師身份從教的老師!向您敬禮!)年齡大的退休了,或又被私立學校返聘,年輕些的紛紛進入市區學校!原來曾引以為傲的中心小學,中學逐漸沒了老師,有時一位老師要兼幾個年級的課,一些剛畢業的師範生經驗不足,或不願在鄉下,有了許多的代課老師。這些人有初中畢業生,有中專生等,良璓不齊!又怎能教好學生?我自個的女兒所在的中心小學,一年換2個班主任,師資力量不夠,大多成了代課的!稍有點條件都轉去市區了,不為別的只為了孩子能不輸在起跑線上!雖然都有優差生,但市區與鄉鎮學習氛圍與環境真不一樣!讓孩子轉學也屬無耐之舉!


雲涯深處見紅楓


記得小時候上學讀書,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是在自己家所在的鎮裡。

儘管,從自己的村裡到鎮裡也還是有一定的路途,大約3∽4公里左右,每天來回走路,無論是去還是回,基本上都得花上個把小時的時間,但無論如何,終算還是在家附近就能上學、就能把書給讀了。

當然,到了高中,鄉下人還想在家附近上學,那就幾乎不可能了。因為,那個年代鄉下人能有機會讀高中的,幾乎已經是鳳毛麟角的了。所以,由於沒有或者很少學生,鄉下鎮裡基本上是沒有高中的了。你若成績好,能有機會繼續讀書,那就得到縣城裡去讀,得去學校寄宿。這樣一來,讀書後往往要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回家,再也不可能天天回家了。

前些年,休假回家,突然有一天心血來潮,帶著愛人驅車到了自己曾經讀書的學校。讓我大吃一驚的是,曾經的小學早已完全沒有了,已經完全被農村民房所佔據。而初中倒也還在,只是不再是原先的初中學校了,早已改成鎮裡的九年制學校,也就是從小學到初中的一貫制學校。

當然,教我的老師肯定沒有一個還在學校的了。學校的條件依然非常簡陋,校舍裡並沒有多少好的教學設施和場地。最大的變化,不過是原先的泥坯房改成了紅磚房、原先的泥土操場改成了水泥操場。

這也間接地揭示了農村學校的囧境,進不可能,退也不行。因為,畢竟還有部分農村的孩子們還是要來讀書的。只是,來讀書孩子越來越少,自然是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設施都不可能會有大的改變。就算再過十年八年,你再來看,或許它依然還會是這樣。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這並奇怪。因為,現在的確是越來越多的孩子擠到了縣城裡的學校去讀書了,從而直接導致農村的學校前來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少,最後直到完全沒了學生,然後變成空校。

儘管,這看上去是一種自然選擇,但更多的,或許還是一種無奈。城裡的學校學生越來越多,師資、校舍就可以越來越好,而農村學校的處境則剛好相反,留給它們的,當然也就只有一聲嘆息了。


深秋曲豆


我就在一所縣城小學上班,這裡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多,我剛來時學校還不足千名學生,十年後的今天,學生數已經突破了四千人。這些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學校。現在回去看看農村的學校,學生一年比一年少,教室一年比一年空。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結果。因為城市在建設,所以大多數的農村人都搬到了城裡,在城裡買房的農民當然要把孩子轉到條件較好的縣城學校去上學。進城的學生多了,人都是有攀比心理的,那些留下的學生家長也在想各種辦法把自己的孩子轉到縣城去。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他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而對於農民來說,他們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把孩子轉到條件好的縣城學校去上學。

縣城學校在擴建,但是擴建的速度好像永遠滿足不了需求,所以縣城的學校建一所滿員一所,很多家長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打通關係把孩子塞進縣城學校。縣城的學校大班額問題比較突出,老師們的負擔也很重。與此相反的是農村學校裡的學生日益減少,就拿我參加工作時第一所小學來說吧,那是二十年前,學校有六個班,三百多人,也是大班,當時我教的一年級有七十多個同學,講課把嗓子都累壞了。這樣一所村小在當時也只能算是中等規模,一般的村小差不多都是這麼多學生,有的大村還有五百多學生的。可是這所村級小學早在三年前就沒人了,現在成了一個荒蕪大院。

我每次路過曾經的校園,都會感慨良多。社會的進步,時代發展的腳步誰也無法阻擋。曾經的老一輩農民伯伯連學都上不起,而今他們有條件送自己的子孫去更遠更好的學校,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大敏說教育


9月1號開學,我們當地農村的小學卻已經關張了。去年的時候,小學裡面還有5個學生,一個老師。而今年這幾個學生全都轉到鎮上或者縣城裡面的小學裡去了,老師也被分流到其他學校。所以我們村裡面的小學就算徹底的沒有人再上了。

其實說實話,我們村裡的希望小學建起來沒有幾年,是1棟非常漂亮的2層小樓,有5間教室,還有老師的辦公室宿舍,學校的操場也非常漂亮。但是奈何建起來之後學生生涯卻急劇減少,所以到了去年的時候就只有5個人。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農民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很多人的閱歷和見識越來越高,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大,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嗯,農村小學與縣城小學相比的話,在師資力量,教學質量資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

雖然到縣城裡面去上學,確實要花不少錢,但是現在很多農民外出打工掙的錢,重要的一項投資就是給孩子上學用。甚至有很多人在城裡面買了房子,專門給小孩上學。

對於農民來講這種選擇無可厚非,畢竟誰都希望自己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一樣快樂的成長。所謂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不管怎麼說,現在農民比過去,越來越富裕,人們的觀念也在逐漸的更新,所以越來越重視教育,因此他們會選擇將孩子送到縣城裡去上學,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也加重了,縣城或者是城市中教學的壓力。這就需要國家從大局上考慮,統籌發展,不斷的縮小城鄉差距,加大對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只有讓農村的學校資源能夠提高,並且被農民認可之後,農民才會願意將自己的孩子放在農村學習。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如果你喜歡我答案的話,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感謝你的閱讀。


止茶


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太正常了,現在的農村中學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老教師,很難能看到年輕的老師。一個親戚抱怨說,他家的孩子上初三了,但學校裡的老師全都“禿頂”了,年紀這麼大,很難有優質的教學方法,老師教學太死板,只能照著書本,但考試的題型卻很新穎,因此他將孩子送到縣城的學校寄讀了。

就我們村的情況來看,很多人為了能夠讓孩子去縣城裡學習,則是購買了房子,很多父母都是貸款的,然後讓爺爺奶奶去照顧,兩口子在外面打工。 記得在我上初中時,我們那年級是8個班,一班是50多人,一個學校有一千多人。我堂妹剛上初一,她說學校裡就200多個人,一個班才20多人,一個年級也就3-4個班,相比我們那時候差別可是太大了,而這也才不過13多年的時間,沒想到就有這麼大的變化。



同樣的,我外甥女今年上2年級,她是在縣裡的實驗小學,她說她們班是70多個人,有一些班是80多人,讓我聽了後震撼不已,這縣城裡好幾所實驗小學的分校,一個學校就這麼多人,看來父母都將孩子送到了縣城裡學習。


其實班級的人數多了,老師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照全每個孩子,這樣的話,教學質量就沒有小班制那麼好了。但家長又何嘗不知道呢?只是為了讓孩子不落後起跑線,大家只能送到縣城裡。 就我們鄉鎮那學校來看,十幾年裡一點變化也沒有,還是我當時的樣子,這就是農村人為啥會將孩子送到城鎮就讀的原因啊!


惠農圈


從這幾點說吧:一是國家鼓勵農村人口到城市居住,造成農村居住人口大量減少,隨之農村的生源急居下降,越來越少。二是城市教學環境、設施設備、教育教學質量等確實好於農村。三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想盡量讓孩去城裡享受好的教育,將來能有所作為。因此說,當前我國城鄉人口如何科學合理佈局,城鄉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發展迫在眉睫。


幸福時光周


就在昨天孩子放學回家,告訴我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我們的王老師到縣城教學去了,聽說比在我們學校工作高三倍還多。王老師是一個年輕的代課老師,在我們農村學校代課教學,每月的工資是1300元,現在去了城市一傢俬人學校任教工資高達4000元,一個代課老師的工資就有如此大的差別,城市的待遇可想而知。

小王老師雖然年齡小,但是教學工作認真負責,整個我們農村學校裡面,她所帶的班級無論是學校排名,還是鎮上的成績一直都是第一名,雖然還沒有取得教師資格證,但是名聲在外,還是被縣城的學校高價挖走了,祝福王老師能夠在今年的教育考試中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農村學校空著,孩子上學全擠到縣城,你怎麼看?

讀書上學,是農村孩子徹底改變命運的途徑,正是因為深知農村生活的艱苦不容易,農村父母才在教育上面苦下功夫,為了孩子上學不惜貸款買房,承擔高額的贊助費,所做的一切只能說是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

之所以選擇去城市讓孩子上學,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農村基層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客觀的來講,農村小學充斥這大量的代課教師,他們年紀偏小,沒有教學經驗,因為知道自己屬於代課工作,工資低廉,往往對於學生教育帶著一種敷衍了事的工作態度去進行,對於她們大多數人來說教學只是一種暫時工作的跳板,有或者只是為了能夠尋求假期辦個輔導班,提前做一個謀劃。

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相對不高,尤其是對於英語方面,學生的學習水平,普遍比城市落後很大一個檔次,有更不用說像是美術、音樂之類的開設課程只是一個幌子罷了,夏天我們農村小學6年級很多學生,去參加縣城初中的一個入學考試,去了將近20人,考試結果慘不忍睹,沒有一個考上的,這20個學生代表著我們農村學校,最拔尖的學習水平了。

農村小學要面對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我們的樓房、教學電子裝備,各種硬件設施都已經完全達標,能夠和城市的小學所比擬,我們差的是教學能手,是能夠熟練運用掌握這些東西的人,而不是把現代化的教學裝備,只能當做一個噱頭。

把孩子送到城市小學,是農村學校家長一種不得已的心態,是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壓迫下的促使,當然並不是說城市學校教育就一定能讓孩子學業有成,但是農村家長在攀比、不能委屈孩子,讓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心態下面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很正常的了。

你們認為農村孩子轉到城市上學,會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嗎?我是農村小小李,對我的問答滿意,就給我一個點贊和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