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聯絡員”的抗疫記錄

疫情日記 | 一個“小聯絡員”的抗疫記錄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基金會同事們圍繞疫情、發揮所長從不同角度支持國家抗疫。

“疫情日記”欄目講述的是基金會同事們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自己的故事。

講述人:張筱曈 基金會公共關係部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畢業於英國約克大學,2017年入職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就職於公共關係部和論壇中方組,主要從事國內聯絡等工作。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作為基金會的一員,每年的頭三個月都是我最緊張的時候。

緊張到什麼程度呢?

——手機不離手,對接不離口,聽領導指示滿足各位“爸爸們”的需要。

以往三月裡,基金會都已經進入到了籌備論壇決戰的白熱化階段。

可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擾亂了我們的步伐。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春節前說起。在那之前幾天,要問起新冠病毒是啥玩意?大部分人的答案估計都是:不知道。

春節前,我完成了人生大事兒,在籌備論壇緊張的時候結了婚,第二天就馬不停蹄的去單位上崗。領導關愛我,答應論壇結束後再給我放個婚假——沒辦法,為了辦論壇嘛。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張筱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春節臨近時,新冠病毒如平地驚雷一般席捲武漢、湖北乃至中國各地。

因為在北京經歷過非典,我知道這種疫情有多麼恐怖。

由是,日常生活被打亂,工作就更不用說了。我從春節到現在基本就是客廳、廁所和臥室一日三遊。

面對這種嚴酷的形勢,春節之後,在基金會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很快開始開展力所能及的“抗疫”工作。

基金會常年在我國極度貧困地區開展促進貧困兒童早期發展的政策試驗。光是聽經常下項目同事的描述,我都可以想象到那裡的資源是多麼的匱乏。難以想象,一旦發生疫情他們會面臨怎樣的困境。

基金會領導、兒童中心同事們和我的想法一樣,春節期間我們一直關注著各項目地情況。

不久後,基金會就遺憾的瞭解到,已有項目試點縣發現了疫情。

基金會領導對此高度重視,要求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以下稱“論壇”)秘書處中方組、外方組分別聯繫論壇夥伴企業和機構籌集防護物資。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基金會領導班子組織召開針對部分員工的臨時會議,部署抗疫工作

我所在的部門平時聯繫國內企業比較多,我本人自然當仁不讓地承擔起這些聯絡工作。

其實早在2月初,中方組的領導就讓我去收集論壇參加企業的捐贈情況並繪製成表,為我們後面的籌集物資做了大量準備。

前期資料收集工作做好了,下一步就有條件把“共同抗疫”付諸行動了!

打開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同事們發我的貧困地區物資需求表的時候,我發現需求缺口超乎想象——幾萬個N95口罩的缺口,幾十萬個一次性口罩的缺口及其他防護物資。

我隨即按領導指示與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聯繫,看看可否捐贈一些物資。

2月中旬那會兒,我先聯繫了一些大企業,但是他們已向湖北捐助了很多物資,於是我把目標轉向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看看他們的意願。

我特別說明,作為一貫致力於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全國性公益組織,我們基金會願在舉國抗疫的關鍵時期,發揮特有的渠道作用,聯合愛心企業,自願捐助,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我最早聯繫的是綠葉生命科學集團,一家做創新藥的民企,我們論壇的好夥伴。

綠葉集團得知消息後立即聯繫供應鏈,捐獻了口罩、速乾洗手液、手套和全包式防護器(長得像防毒面具的那玩意),其中口罩有個特點,就是不用換外殼,可以一直用,只需要換芯就行了。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綠葉集團捐助的抗疫物資

這批物資真的解決了燃眉之急,也感謝兒童中心同事周想幫忙對接,讓這批“硬貨”安安全全到達了江西遂川縣。

開了個好頭之後,我繼續溝通協調。

很快上元資本願意捐贈1萬個一次性口罩。作為一家投資公司,上元資本面對疫情,主動請他們的一個被投企業改做口罩,目前訂單滿滿當當,已經排到了3月中,這一萬個口罩已經是可以額外調度的極限了。

我深知這一萬個口罩來之不易,趕緊對接發貨。在此感謝兒童中心同事郄藝和卜凡,為運輸環節做了大量工作。

溝通過程中,有一家企業在北京人人皆知,就是首農集團。我們從小吃的八喜冰激凌,喝的三元牛奶都是這家企業的產品。

我最初是抱著試試的心態聯繫的首農,看看可否對項目試點貧困縣進行捐贈。

經過溝通,首農願意捐贈10000個雞蛋給大名縣醫院。

聽到這個消息,我立馬把電話打給了基金會辦公室高主任,作為飯來張口類人物的代表,電話裡我第一句就是:“1萬個雞蛋能吃多久啊,這算多嗎?”。

高爺爺答曰:9、10個算一斤,1000斤夠他們縣醫院吃半年了,你說多不多?

通過這次溝通,我認識了首農整個供應鏈的人,最後養雞場的人我也認識了,還從他們的朋友圈裡看到了AI養雞。

果然人工智能已經可以觸及生活的各個角落了。我以為現在的養雞場是一個一個數雞蛋,沒想到已經能夠自動掃描出整個廠子雞蛋個數。

首農的生產線很厲害,1萬個雞蛋一上午就裝箱運抵了大名縣醫院,效率真是不得不佩服。這次捐贈感謝辦公室高主任和兒童發展中心曹豔副主任與大名縣的對接。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首農的捐贈到達大名縣

溝通還在繼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很有意思的政府管理措施。

因為疫情,現在能做口罩的企業基本都被各省政府或市政府統籌了。央企不用說了,做出來的口罩和防護服都被上級統籌了。

顯然,希望央企再通過我們的渠道做更多捐贈是很困難的。

而地方的國企、民企,只要能生產醫用物資的企業都被“統籌”了,廣州就是一個例子。

不過說來也巧,我們因為論壇與廣州市發改委建立了密切的聯繫,而廣州企業生產的防護物資是由廣州市發改委統籌的。

所以當我們向廣州市發改委去函,希望能請廣州的企業捐贈防護口罩給基金會在貧困地區的項目試點縣時,一天時間不到,廣州市發改委就調配了5萬隻口罩額度給了廣州佳都科技。

張筱曈在廣州

這家企業馬上聯繫我們,對接捐贈5萬個一次性口罩。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來鍾了,對接的時候他們還專門表示,給貧困縣做點兒事是應該的。

在此感謝公共關係部胡自強主任的協助,促成這次與廣州市發改委的順利對接。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廣州佳都科技捐贈的抗疫物質到達項目縣

有的企業有能力生產防護物資捐贈,而像帝海集團這樣的房地產企業就更傾向於捐贈愛心款項支持我們了。

溝通的時候,我特能體會到他們的苦楚。那邊的姐姐說,還有很多地方請求帝海集團提供捐贈,為基金會提供的愛心款真的是竭盡所有了。

目前民營企業真的日子挺難的,疫情期間又要穩生產,還要顧及多個捐贈需求。真的希望所有民企都挺過這次災難,中小企業也要堅強地走下去。

經過多方聯絡,基金會收到了很多捐贈物資和善款。而使用好善款,購買急需的防護物資也是我和基金會同事們目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我手機裡有無數個採購群組,都在聯絡怎麼買物資,有京東、物美、紅豆還有很多國外的資源都可以有渠道購買。

這時候該幹嘛了?貨比三家!

我這邊聯繫供貨商,拉群,兒童中心同事進來問細節。我們打配合一起講價,比如:“親,包郵唄”“親,給個VIP價唄”“親,都是論壇老朋友,便宜賣了唄”......您說說,像不像紅橋市場?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昨天,兒童中心同事麗佳對接了我們的老夥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他們幫助聯繫會員企業,包括中國鐵建、中交建、北京城建和北方國際等在“走出去”這方面做得一流的公司通過我們進行捐贈,真的是雪中送炭。

物資不管是直接捐贈,還是由我們用捐贈款購買,到貨後都要打包,貼好基金會的標識和共同抗擊疫情的“詞句”,統一順豐運出北京。

每次參與這些打包工作我都感覺很有儀式感,因為我們知道這些物資就是那些貧困縣的救命物資。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基金會領導、同事一共打包物資

辛辛苦苦一個月下來,作為一個小聯絡員,我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希望能幫助這些貧困縣早日脫離貧困脫離災害。

就在說話間,中國商務廣告協會聯繫了我,有四五家會員企業,每家要捐贈一些愛心款項或物資。

不多寫了,我去對接了!

排版 - 惠怡

疫情日记 | 一个“小联络员”的抗疫记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