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區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上海各區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上海各區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上海各區名字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靜安區:因靜安寺得名

靜安區,地處上海市中心,地段優勢極為明顯,周圍與5個區相鄰。靜安是個白富美,雖然不是上海最有錢的,但吃穿用度卻是整個上海數一數二的,掌管著大上海最奢華的梅泰恆商圈和靜安寺商圈。

名字由來:靜安寺相傳建於三國孫吳年間,初名滬瀆重玄寺。南宋嘉定年間,從吳淞江畔遷入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1686號),沸井浜就是有著“天下第六泉”之稱的湧泉。抗戰勝利後,靜安區境域劃分為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區。因千年古剎靜安寺坐落第十區,故以寺名區。

徐彙區:因“徐家厙”得名

徐彙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的西南部,徐家彙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徐匯是較早基本完成舊區改造的中心城區之一。區內有著名的交通大學,以及徐家彙天主教堂等人文深厚的建築。徐匯就是你在小說裡經常能見到的那種從小接受古典文化薰陶,喜愛古典音樂,住在法租界別墅裡的公子哥,無論外面的世界再喧囂彷彿都和他們沒有太大關係。

名字由來: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在上海縣城西建農莊“瀼西草堂”,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說,逝世後歸葬於此。其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厙讀“shè”,意為村莊),後漸成集鎮。因地當肇嘉浜和李樅涇兩水會合處,故稱“徐家彙”,區名由此而得。

寶山區:因“山”得名

寶山區位於上海市北部,分成陸地和島嶼兩部分。地處黃浦江和長江的交匯點,寶山堪稱上海的“水路門戶”,海運連接16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寶山是個少爺,因為以前家裡是鍊鋼的,所以還是有些家底的。

名字由來:鄭和下西洋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但長江口航道風急浪高,水流湍急,卻沒有導航標誌。明成祖朱棣便命人在長江口南岸堆土造山,山上建“烽堠”,白天舉煙、晚上明火,為來往船隻指明航向,當地百姓稱其為“寶山”。此山後坍沒於海,但其名沿用至今。

普陀區:因普陀路得名

普陀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的西北部,南與長寧區、靜安區毗鄰,東與閘北區交界,西與嘉定區接壤,北與寶山區相連。很多人認為普陀是個屌絲,是城鄉結合部的,但其實人家很有文化,他擁有的華師就培養出了很多人才,長風、蘇州河也都是他們家開發的旅遊業,另外,銅川路上還賣海鮮,所以,普陀家境還算是很殷實的。

名字由來:抗日戰爭期間,上海分設31個警區,蘇州河(吳淞江)以南地域為第十三警區,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抗戰勝利後,仍按舊時警區地域設“第十三區”,1947年改稱普陀區。“普陀”得名於1920年前後公共租界工部局所築“普陀路”,普陀路則是以浙江普陀山命名的。

黃浦區:因黃浦江而得名

黃浦區地處上海市中心,西部陸地與靜安區、徐彙區接壤,北依蘇州河與虹口、閘北兩區相隔,東部、南部與浦東新區隔黃浦江相望。黃浦是上海灘的高富帥,家裡裝修的特別豪華,人民廣場、南京東路、豫園、外灘都是他們家的,推開窗就是黃浦江景。而新天地、淮海中路則更讓他顯得特別耀眼。

名字由來:南宋時期,吳淞江有條支流叫“黃浦塘”,元代河道漸寬始有“大黃浦”之稱,明代大黃浦改造疏浚,河面不斷開闊改稱“黃浦江”。抗戰勝利後,全市分設30個區,第一區因瀕臨黃浦江,以江名黃浦為區名。

長寧區:因長寧路得名

長寧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西部,東連靜安區,西南鄰閔行區,東南接徐彙區,北與普陀區以吳淞江為界。長寧是個文藝女青年,會拉小提琴最喜歡逛美術館看畫展、去圖書館看書、看電影,長寧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儒雅、高貴。

名字由來:長寧路是橫貫長寧境內的道路,前身叫“白利南路”。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涇間越界築路,以英國駐滬總領事之名命為“白利南路”。1943年,“白利南路”以四川省縣名改稱“長寧路”,因長寧路橫貫境內,1945年置區時命名為長寧區,解放後沿用區名。

虹口區:因虹口港得名

虹口區,是上海中心城區之一。虹口是個有文化有內涵的帥哥,單是人家喜歡魯迅這點你就不得不佩服!

名字由來:虹口境內原為東海之濱的灘地,歷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條之多。虹口港是主要河流之一,過去叫沙洪,沙洪和黃浦江交匯處被稱為洪口(虹口),這就是虹口區名稱的由來。上海開埠後,因水運便利,虹口沿黃浦江地帶漸次發展成上海遠洋、沿海客貨運的重要港口。

楊浦區:因楊樹浦港得名

楊浦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地處黃浦江下游西北岸,與浦東新區隔江相望,西臨虹口區,北與寶山接壤。楊浦是整個上海最上進的青年,這些年身邊也網羅了很多高校人才,靠自己的努力現在也算是上海小有名氣的青年了,五角場是他最受人歡迎的地方。

名字由來:和虹口區一樣,楊浦區的名稱也來自一條河。昔日楊浦,河網水鄉,有河流100多條。西南部有條“楊樹浦港”(原名為“楊樹浦”),北接走馬塘,南入黃浦江,是縱貫於地境中部的一條主要河流。歲月變遷,境內河流十之八九填沒,僅剩19條河道,而楊樹浦仍在。

閘北區:因2座水閘得名

閘北區位於上海中心區北部。境內有宋教仁墓、上海總工會舊址、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等遺址。閘北是個鬧騰的女孩,不過這也不能怪她,誰讓她生長的環境靠近火車站、長途汽車站這些人流量大還複雜的地方呢!

名字由來:閘北一詞,源於蘇州河(吳淞江)上的兩座水閘。清康熙、雍正年間,先後建起兩座擋潮石閘,稱為老閘和新閘,而這兩座水閘就位於現在的福建路橋(舊稱老閘橋)和新閘橋附近。

閔行區:因“閔行鎮”得名

閔行區,位於整個上海的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鑰匙”。是上海市主要對外交通樞紐,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技及航天新區,它也是上海最靠近市中心的郊區之一。閔行區是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家裡有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並有許多三資企業。

名字由來:“閔行”二字得名於“閔行鎮”,此鎮在明弘治年間叫“敏行市”,在現閔行區南部。正德年間,松江府水災絕收,附近災民多去敏行貿易,敏行日漸繁榮,正德7年的《松江府志》開始將此地稱為“閔行”。相傳因文人閔其遊學途中去世葬於此地,閔行鎮以其姓得名。

青浦區:因“青龍鎮”和“五浦”得名

青浦區位於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毗鄰,南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嘉善縣接壤,西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蘇州崑山市相連,北與嘉定區相接。青浦是典型的江南美女,溫柔如水,說話也是輕輕的吳儂軟語。

名字由來:青浦置縣前,縣境半為上海縣西境,半為華亭縣北境。明嘉靖年間,因地域寬廣,不易治理,將華亭縣和上海縣境內五鄉置青浦縣,隸屬松江府,設縣治於青龍鎮。因縣治在青龍鎮,縣境東部有五浦(趙屯、大盈、盤龍、顧會、崧子),就有了青浦的名稱。

金山區:因“金山島”得名

金山區是上海西南部的遠郊,位於中國長江以南的江南地區,地處黃浦江上游的金山,東與奉賢區接壤、北與松江區、青浦區為鄰,西與浙江平湖、嘉善交界。金山是個姑娘,她家裡有個城市沙灘,又有一座楓涇古鎮,所以她用的香水時而有海洋的氣息,時而又有一陣古韻。

名字由來:金山區因近海中的金山三島而得名,金山三島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島組成。古時的金山三島在陸上同屬一山,統稱金山,五代前叫“釗山”。大金山頂峰高105.03米,是上海市地面最高點。由於岸坍陷後退,宋代淪入海中,三個頂峰出露海面,構成現在的三個島嶼。

嘉定區:因南宋“嘉定”年號得名

嘉定區處於上海西北部,東與寶山、普陀兩區接壤,西與江蘇省崑山市毗連,南襟吳淞江,與閔行、長寧、青浦三區相望,北依瀏河,與江蘇省太倉市為鄰。嘉定是個有著江南氣質的帥哥,家裡有一個特別大的馬陸葡萄園。

名字由來:嘉定向來有“教化嘉定”之稱,其前身是嘉定縣。南宋嘉定十年,當時的崑山縣東境春申、安亭、臨江、平樂、醋塘5個鄉析出置縣,以年號“嘉定”作為縣名。這5個鄉後改名為依仁、循義、服禮、樂智、守信。此外,嘉定還有“疁城”,“練川”,“三儂之地”等別稱。

松江區:因吳淞江得名

松江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歷史文化長遠,有著“上海之根”的稱呼。區境南北長約24千米,東西寬約25千米。松江是個特別低調的高富帥,雖然家離市區比較遠,但是家裡有天馬山高爾夫場,還坐擁佘山,所以說不但有錢而且顏值還很高。

名字由來:松江素有“上海之根、滬上之巔、浦江之首”的美譽。說起松江的歷史不得不提“華亭侯”,東漢時期,東吳名將陸遜以功封華亭侯,松江古時也有華亭之稱。唐天寶年間置華亭縣,元代升為華亭府。因為“吳淞江”就在華亭府境內。次年“華亭府”改名為“松江府”。

奉賢區:相傳因“言子講學”得名

奉賢區東鄰浦東新區,西接金山區、松江區,北交閔行區,南瀕杭州灣。奉賢是個長相清秀的妹紙,在郊區長大的,但家裡也是別墅、遊艇啊之類的。

名字由來:“奉賢”二字的由來,多數人主張和言子講學有關。言偃,字子游,是孔門72弟子之一,常在南方傳播孔子學說。相傳言子到此地講學,“奉賢”就是出自“奉子游之賢”(敬奉子游的賢德)。另有一說是因為明代有條叫“奉賢涇”的大河(位於奉賢西側)。

崇明縣:因位置和風光而得名

崇明縣位於東海之濱長江入海口,由崇明島的絕大部分、長興島和橫沙島等島嶼組成,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美譽,也是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妹子是個氧氣美女,人長得清秀如畫,給人的感覺也非常清新有活力!

名字由來: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武德年間,崇明島露出江面,時稱東沙和西沙。唐神龍年間在西沙設鎮,取名“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又平坦寬闊的明淨平地。文天祥題崇明為“海上瀛洲”,朱元璋稱崇明為“東海瀛洲”。

浦東新區:因位於黃浦江之東而得名

浦東新區,顧名思義即為與“浦西”對應。浦東新區是圈裡公認的鳳凰男,雖出身貧寒,但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別人的幫助,現在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名成功人士,陸家嘴就是他最驕傲的成績!

名字由來:“浦東”二字最早出現在南宋,當時華亭縣有“浦東”在內的5個鹽場。浦東新區可以說是上海最年輕的區,因處黃浦江東而得名。部分區境原為川沙縣,1990年川沙縣建制撤銷,同時將劃歸到南市、黃浦、楊浦的地區及閔行的三林鄉收回,成立了浦東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