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了(硃批奏摺展)——清代皇帝的朋友圈

知道了,是皇帝批閱大臣奏摺的常用語,意思是所說的奏之事“朕”知道了。

這次展覽以康熙皇帝御筆書寫滿、漢文“知道了”為標題,目的在介紹清朝皇帝如何利用“奏摺”知曉天下信息,又是如何利用“硃批”運籌帷幄,治理天下。


朕知道了(硃批奏摺展)——清代皇帝的朋友圈

【奏摺】是臣對君的一種報告。自古以來,臣向皇帝進呈的報告名稱繁多,漢代以前群臣上書皇帝,用章、奏、表、議四種,漢代以後又有疏、啟、書、記、狀、札、揭、封事等名目,這類文書人們稱之為奏章、奏議活著奏疏;

以【奏摺】為名,則始於清朝 康熙年間。初時僅為某些特定官員向皇帝密報所用,由於是密封直達御前,辦事既秘且快,深得君心,到了 雍正皇帝就擴大了使用範圍,推陳出新,規定了奏摺的格式,到了乾隆皇帝,就成了定製。

經皇帝硃筆批閱的【奏摺】稱為【硃批奏摺】又叫【硃批諭旨】,簡稱【硃批】。

康熙年間的奏摺都會發回原奏人,雍正即位,定下了回繳制度,只要是經過康熙硃批的奏摺,一律回繳宮中,臣子們不得私藏。 以後各朝沿襲此制度,直到清末。

這就是國立故宮博物館院所藏十五萬八千多件【宮中檔硃批奏摺】的由來。為什麼叫宮中檔的呢?

【硃批奏摺】在回繳清廷以後,被貯藏與內廷,懋勤殿等處。

1925年,故宮博物院文獻部清理檔案時,將之稱為宮中各處檔案,簡稱宮中檔。

【硃批奏摺】是經皇帝親自批閱的原件,史料價值及高,涉及內政、外交、軍事、戰爭、財政、農業、工業、商業、水利工程、交通運輸、文教、法律、宗教、天文地理、民族事務、社會運動以及官員大小私事、皇帝精彩批語,都寫在了奏摺上。

本書分為:

【康熙皇帝與奏摺制度】

【請安折與秘折】

【奏摺的傳遞】

【奏摺的回繳】

【批奏摺最勤的雍正皇帝】

【御筆-皇帝的硃批】

【奏摺中多姿多彩的附件】


朕知道了(硃批奏摺展)——清代皇帝的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