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副業圈裡普及的各種發財手段?

陸科民


一、副業恰好是愛好

有很多人選擇主業的時候,是被生活所迫,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領取,但是在主營工作日漸熟悉後,開始把愛好當成副業,在愛好之餘,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投資一下自己喜歡的領域。是對遺憾的一種彌補,也是新的生活方式,很推薦。

二、副業跟本職工作相關

還有人確實是副業跟本職工作相關,就是自己自己本職工作之外,能指導 和幫助別人,在這個全世界呼籲知識增長的年代,也無可厚非,能把自己的才華展示和表達,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三、只是為了賺錢

這種就比較吃力,既要抓好自己的工作,又要堅固副業的受益,這不是一般的經歷可為的。我以前有的同事,就是主營做的不怎麼好,想靠副業掙錢,結果兩頭不找邊。所有的工作都是有重心的,重心不足的時候,很難給自己增分。


行走的品牌


最近很火的笑話,“你還要繼承我的花唄嗎?”聽起來像個笑話,其實就是變相要錢的感覺,還會覺得有一絲悲哀,一份簡單樸實的生活真的沒辦法滿足一個人的虛榮了。

很久以前中國人比著看誰家更節儉,現在比著誰家嫁女兒更能花錢。

生活水平的提升應該給我們帶來的是理智的認識消費,並不是現在年輕人的套卡和陷入套路貸的現象。

一個人一輩子真的是很需要一些奢侈品嗎?也許是隻有這個才能讓一個人在一群人裡顯得更自信一點,一件奢侈品居然成為了活在這個社會的剛需。

生活很難,在本職做好之後還在堅持夢想和副業的人真的很值得尊敬,這些人讓自己掙錢的速度遠遠超過了自己花錢的速度。花唄這個詞對他們一點約束都沒有。馬雲坐擁數不過來的錢之後,還是選擇穿一雙舒適的老北京布鞋出門。很多人,就恨自己沒有早一點明白“合適才是最好的"這個道理。

副業也不是誰都可以做好的,副業在未來真的會成為剛性需求,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和精力去完成。一個加班加點的人,一個還在實習的年輕人,一個並不知道做什麼的人…這些處在迷茫的人不建議衝動的去接受新事物對生活的衝擊,一不小心可能就是負距離。

斜槓青年的夢還是需要做的,在做夢之前先給自己一個可以安心睡覺的環境,別讓自己半夜驚醒了,還掉在了地上。

已經開始副業的夥伴,記住自己的初心,不斷砥礪前行。還沒開始的朋友,不用操之過急,當緊的是讓主業真的沒有後顧之憂。

祝願奮進的夥伴,早日“自由"。



婭馨兒


常言道: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這句話聽起來不怎麼上臺面,但是話糙理不糙,這當中透露出老祖宗對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的深刻體驗。

大家請注意,中國老祖宗說話,往往只說一半,沒說的才是重點。“人無外財不富”,當中提到“外財”,那麼與外財相對的是“內財”,這“內財”就是正業本行,“外財”就是副業。

內財和外財,正業和副業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如果我們辭職“正業”專職幹“副業”,那麼之前很賺錢的“副業”,此時就變成了“正業”。“正業”往往是不怎麼掙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人往往有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探求慾望,這個“副業”相對正業就是一片空白和未知。

關鍵是人在面對未知空白世界時,往往因興趣,激發好奇,因好奇催生“博”的慾望。“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所以在這種如履薄冰的博弈中,往往能夠獲得成功。

然而正業,往往是大家都明晰的產業,已經非常接近成熟。大家都在做,沒什麼秘密可言,成本多少,利潤多少,該怎麼幹。你清楚的,別人也清楚。

所以,副業發財的原因就在於此。

換個角度說,正業是保底,副業是進取。一正一副,進退自如。



一夢貳叄哖


一份好的副業,我以為應該有以下這3點。

一、副業最好能跟主業有關,甚至能互相加持。

副業是從主業裡得出的價值輸出,這種輸出又能幫我們理清主業上很多模糊的經驗、感受,因此又促進了主業的進步,這就形成了一個增強迴路,主業做得好,副業愈好;副業愈好,主業便更好。

二、一份好的副業,最要緊的不是賺錢(至少不單單隻為錢)。

很多人會想,做副業難道不就是為了多賺錢嗎?

這我就要講講,如果不是為了錢,那做副業究竟還能是為了啥呢?

1、提升(豐富、充實)自己。

如果一份副業不能豐富自己,讓自己學到新東西新本領,那就不值得付出過多的時間。

有些朋友業餘時間做自媒體,寫寫文章,賺點稿費,我覺得非常不錯,能賺到多少稿費並不重要,提高寫作能力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

2、探索。

人生有很多種可能,需要自己去探索,但全職探索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此我們可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用業餘時間用做一做副業、做一些兼職,去接觸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很多成功的創業者,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副業做成了主業。

3.轉行。

有很多人副業做著做著就變成了主業,成功轉行。你如果現在從事的工作不喜歡,不要裸辭,不要直接換賽道,因為很可能你換過去發現還是不合適,很多時候,想象跟現實很不同,因此業餘時間通過副業去試錯,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

主業可能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加一個副業可以彌補主業沒有觸及的領域。

三、為了開心。

如果主業心累,副業也只為了賺錢而做不喜歡的事,那簡直是得不償失。

所以,副業,可以不必把它當成一份工作看待,而是當成“用業餘時間找一件喜歡的事做”,如果還能順便賺點錢那不是更好嗎?

比如有人吉他彈得好,業餘時間可以教人彈吉他,收點學費,可以讓喜歡的事情充斥在業餘時間裡,還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玩伴;還有的人寫作能力很好,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做做自媒體,寫寫文章;在這個全民自媒體的時代,只要你有興趣,想做,就可以做。

當用心去做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反而錢就慢慢來了,所以能夠找到熱愛並且擅長的事很重要,所以現在也不宜急功近利。

所以,副業的意義,遠遠不止於賺錢。

以上就是我對副業的一些思考,最後總結一下:

時間不能全部用在工作賺錢上,要留出提升、豐富自己的時間。

副業最好能和主業相輔相成,一份好的副業,應該能帶給你成長,帶給你更多可能,帶給你成就感。

如果你做一份副業,耽誤了主業,耽誤了成長,同時這份錢賺得不開心,做得心力交瘁、毫無成就感,那麼,請儘快停下。





發千gu


這個就涉及到收入分配的優先級排序,風險>資本>勞動,所有打工者創造的價值雖然都遠遠超過其獲得的收入,但同時打工者也通過讓渡風險,大部分轉移給了老闆(股東),我承認企業價值的大部分是員工創造的,沒有哪個公司可以僅憑老闆和幾個管理層就能實現營業收入和增長。但只有老闆承擔了公司經營的風險,員工沒有,甚至職業經理人也沒有,也就是員工通過讓渡自己創造價值的大部分給老闆,同時也讓渡企業經營的風險,這其實是一項公平的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