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火線上建起"婦女微家" 提高防疫用品產能

戰疫火線上建起

志願者們正在生產防護用品。(受訪者供圖)

半島記者 王麗平

1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赴武漢,向醫護人員承諾:當天晚上送達2萬套醫用護目鏡。下午3時50分,2萬套護目鏡從平度出發,3個小時後順利飛抵武漢。總理承諾、平度兌現,在這感人的壯舉背後,有平度人民大愛無疆的真實寫照,更有戰疫火線上“婦女微家”的潤物無聲。今年50歲的平度市婦聯主席萬俊菊就是這次“婦女微家”創辦的重要推力,從大年初二到現在一直沒有休息的她告訴記者,在大事面前,婦女同志真的能頂半邊天。

兩小時50多名巾幗集結

說到這次成立“婦女微家”,平度市婦聯主席萬俊菊說她的最大感觸是感動。

“1月27日是大年初三,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候,企業生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用工問題。”萬俊菊說,1月29日晚8點,平度市委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對調派人員支援青島百勝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生產防疫用品進行部署。他們就連夜編微信、打電話、發短信。“集結號”在各行各業女性群體中迅速吹響,希望通過婦聯能號召姐妹們加入到這場戰役中來。

“張主任,我先報名。我不害怕,那麼多逆行者衝上最危險的地方,咱們還能做點啥,對吧?”平度市稅務局婦委會主任王相慧給市婦聯工作人員的微信留言。“我報名,再帶10個員工去。”平度市巾幗創業者協會會員廉麗華積極報名。巾幗創業者協會會長蔡華向全體會員發出通知:“姐妹們,現徵集10名護目鏡加工志願者,到了我們貢獻微薄之力的時候了。請大家積極行動起來,沒有前方醫護人員的日夜操勞,哪有我們在後方的安逸生活。”

“看著這一段段充滿力量和溫暖的話,我這心裡別提多溫暖。”萬俊菊說,在春節的重要時刻,能得到這麼多姐妹的支持,她很感動。

最終,短短兩個小時,50多名志願者迅速集結完畢。1月30日上午,志願者們齊聚企業門口,經過嚴格的逐人登記、測量體溫、篩選培訓,先後有20多名志願者投入工作崗位。“這也是我們婦女微家的雛形。”萬俊菊說。

2月4日上午,平度市相關領導為青島百勝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婦女微家”授牌,這是青島市首個企業“婦女微家”。

巾幗助力提高防疫用品產能

有了巾幗力量的加入,防疫用品的生產效率也大大提高。

萬俊菊介紹,截至2月4日上午,志願者們在企業工作了5天多,由開始的生疏到慢慢熟練,志願者們個個成了產品加工的高手,企業負責人告訴她,志願者的加入,使企業重點產品產能快速增長,醫用隔離眼罩原產能0.9萬個/天,現產能1.3萬個/天,提高44%,醫用防護面罩原產能1.5萬個/天,現產能2.1萬個/天,提高40%,太感謝這些女同志了。

萬俊菊介紹,青島百勝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在承製2萬套護目鏡後,日前又接到20萬副醫用隔離眼罩和20萬件醫用防護面罩任務。接到任務後,他們主動推掉了30萬美金的外貿,開足馬力投入到抗疫物資的生產當中。“所以,我們這些巾幗志願者也不能放鬆。”

“徐鳳娟是志願者中的一個,工間休息的時候,她聽車間負責人說包裝車間也缺人手,但需要男的,晚上回家後,她主動把孩子送到婆婆那,第二天把老公也帶到車間做志願者。”萬俊菊說,這樣的例子很多。

為志願者家庭募集生活用品

“成立‘婦女微家’除了組織志願者,我們還要為志願者提供各種服務。”萬俊菊介紹,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日趨嚴峻,先後有4名志願者離職或換人,有的是因為家裡孩子小無人照看,有的是因為老人身體不適需要照顧,也有的是心理壓力有點大。“我們不僅要組織志願者加入生產一線,更要為志願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解決她們的後顧之憂,讓她們全身心投入工作。”

“我們利用工間休息時間發放志願者家庭成員情況調查表,彙總掌握志願者家庭情況。通過排查,發現有不少志願者因為加班加點無暇顧及家中老人和孩子,再加上村莊封路,很多家庭日常用品、米麵蔬菜等供應不上,我們再次向社會愛心人士發出號召,為志願者家庭募集生活用品。”萬俊菊說,來自巾幗創業者協會的會員們迅速行動,雞蛋、湯圓、肉丸、麵粉、大米、芹菜、牛奶……價值6餘萬元的物資迅速到位。

萬俊菊介紹,在正月十六志願服務了15天之後,,企業的工人開始復工,婦女微家的姐妹們也都返回到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崗位中去。

■相關新聞 堅守馬路邊公廁裡,她與環衛工齊戰疫

□半島記者 王麗平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在這個因疫情顯得格外清冷的春天,卻有一群人始終堅守在馬路邊、公廁裡,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每日與垃圾打交道,周愛清就是其中一位。與環衛打了37年交道的周愛清,對環衛有著特殊的感情,“在這場戰‘疫’中,我們環衛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環衛系統女同胞日夜奮戰,和病毒周旋、與時間賽跑,最大限度地減少病毒在公共場所的滯留時間。”周愛清說,用我們微薄的力量讓這個城市變得更美,是最讓我們自豪的事。

疫情期間公廁一客一保潔

日前,記者見到周愛清時,她正在八大關山海關路的一處公廁內與公廁保潔員交談,作為市南區城市管理局環衛科負責人、高級工程師,走訪調研是她每日的必修課。

為了確保疫情期間的垃圾收運和公廁管理工作紮實到位,周愛清從大年初二就開始上班,一直到現在,與環衛公司多次溝通,制定消殺方案,“哪些地方是消殺重點,要多久消殺一次等等,我們儘量做到全面細緻。”周愛清說。“疫情期間雖然公廁的需用度有所下降,但我們轄區內的公廁全部開放,保證出租車司機、外賣小哥等人群的需求。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要求保潔員做到公廁動態消殺絕不留衛生死角。”周愛清說,公廁作為公共空間,感染風險大,如果管理消殺不善極有可能成為病毒擴散的“中樞”,而公廁保潔員也將會“自身難保”。

程寶花是這個公廁的保潔員,她告訴記者,她每天的工作是對進行公廁全面噴灑消毒,每天不少於六遍,反覆擦拭如廁人員經常接觸到的門把手、水閥開關、洗手液、衛生紙盒等關鍵部位,只要有人用過公廁,就要對所到之處進行噴灑消殺,做到一客一保潔。

“比起往年這個時候,現在的遊客少了很多,但只要有人來用,我們就要做到乾淨整潔。”說著便有一位客人出了公廁,程寶花就拿起噴壺和毛巾,對門把手、洗手盆等地方進行消殺。

“目前市南區共有146座公廁,現在全部開放。疫情當下57名女性保潔員依然堅守在消殺崗位,每天對公廁全面噴灑消毒。”周愛清說,此外還通過加強公廁自然通風、拆除公廁大門門簾、關閉公共區域空調等方式,徹底切除病毒傳播渠道。

專車上路,口罩分類回收

除了公廁消殺,疫情期間垃圾收運工作時刻牽動著市民的心:垃圾收運不及時會不會演變成二次傳染源?尤其是廢棄口罩作為一種極為特殊的廢棄物,和其他垃圾扔到一個垃圾桶裡病毒會不會變相傳播?垃圾桶會不會沾染口罩上病毒?市民的擔心周愛清早已設想周全。

“我們增設了兩輛廢棄口罩專項收運車,在市南區東西兩片各設一輛車進行排線收運,專門用於收廢棄口罩,通過現場監管、GPS監控等方式嚴格做到專車專運,日產日清,將口罩送到指定地點焚燒。”在現場記者看到,貼有“廢棄口罩清運”醒目標示的黃色垃圾車正停在廢棄口罩垃圾箱旁,環衛工人打開垃圾桶的蓋子首先消毒,然後密封,最後收到垃圾車裡。環衛工人介紹,他們每天從上午8點半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半,現在每天要跑25個點。

“疫情防控期間人員調配工作很關鍵,清理口罩的環衛工人更關鍵,如何在充分保證他們安全的前提下,保證口罩清理工作順利進行,我們下了一番功夫。”周愛清說,她反覆與公司溝通,確保能隨時調整人員,把現有人員用活,一直處於工作狀態,目前市南區共設有500餘處廢棄口罩回收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