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懂得細心挖掘,孩子才會更優秀

丫丫媽很頭疼,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熊孩子”,自從丫丫3歲後,就經常亂扔東西,有時候抓到什麼就扔什麼,家裡的好多新東西都被丫丫扔壞了,丫丫媽很生氣,說,你如果再扔東西,我以後什麼都不給你買了。可是,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丫丫嚎啕大哭,甚至撒潑往地上滾,下次依舊是我行我素。

丫丫媽實在是頭疼:為啥我這麼倒黴,養了個熊孩子啊!以後我有得苦吃了,因為心裡這樣想了,所以丫丫媽對丫丫的態度也冷淡和暴躁了許多,結果使得丫丫也更加“熊”。

“熊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懂得細心挖掘,孩子才會更優秀

其實,我覺得丫丫媽大可不必這麼焦慮,因為熊孩子並非一無是處。

一、“熊孩子”也有屬於他獨特的美,父母要細心挖掘

1、“熊孩子”的探索能力很強

“熊孩子”喜歡搞破壞,是因為他好奇心重,渴望新鮮感,渴望各種挑戰。像上文中的丫丫,她之所以扔東西,也許是想聽東西落地的聲音,也許是想看東西扔在地上是什麼感覺,這些東西對她來說,充滿了神秘和奧妙,她為了獲得某種感官體驗,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才做出了這麼多“熊”事情。

父母應該想一想,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探索,如何陪孩子一起探索減少破壞。

“熊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懂得細心挖掘,孩子才會更優秀

2、“熊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強

有些孩子不管父母做什麼,都要過來插一腳,比如嚷著要洗碗,結果打破幾個碗;比如嚷著要拖地,結果搞得全屋都是水;比如嚷著自己洗澡,結果玩水玩得不亦樂乎;比如嚷著要化妝,結果把自己化成了一個小花貓……

面對孩子的種種行為,很多媽媽會覺得鬧心,甚至是禁止孩子以後再這樣,這樣就是大錯特錯,不但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甚至會養出一個“懶”孩子。父母應該看到“熊孩子”的動手能力,多給他製造一些“玩家務”的機會,表揚他的進步,引導他的不足。

3、“熊孩子”很容易有藝術細胞

有些“熊孩子”破壞能力強,比如亂撕紙、在家裡亂塗亂畫。其實這都是孩子大腦極速發育在作祟,當他們撕紙的時候,大腦也在高度運作,有的孩子撕著撕著就撕出了一個物體;還有那些亂塗亂畫的孩子,他們明顯對畫畫有興趣,只是不清楚哪裡能畫哪裡不能畫,如果家長能好好引導,培養他們的藝術細胞,也許未來便是一個藝術家了。

“熊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懂得細心挖掘,孩子才會更優秀

所以,別亂給孩子貼上“熊孩子”的標籤,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孩子往正向發展,你將會收穫一個很棒的孩子。

二、父母不能只看表面,亂給孩子貼標籤

給孩子貼標籤,實際上就是對孩子進行一種心理暗示,他會不知不覺按照你給的這種暗示去演繹,演著演著就成了真的。

1、負面標籤影響孩子一輩子

孩子的性格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安靜,有的孩子好動,這都是正常的。偏偏有很多父母,總愛給自己孩子找毛病,太安靜太內向的話,懷疑孩子有自閉症;太好動的話,又懷疑孩子有多動症。於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將這些擔心強加到孩子身上,彷彿自己的孩子就是他們認為的那樣了。

孩子本來就小,還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既然父母都認為自己是自閉症或是多動症了,那自己就是了,於是慢慢地,孩子就把自己框在這裡面,以致於真的變成這樣。

“熊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懂得細心挖掘,孩子才會更優秀

2、正向標籤也不要隨便貼

有的父母喜歡攀比,喜歡過於誇讚自己的孩子,比如孩子考了第一名,就把孩子歸為“神童”一類;自己希望孩子乖,當孩子真的乖乖聽話後,就給孩子貼上“乖乖女”或“乖乖仔”的標籤,並告訴他們哪些事是乖孩子該做的。

久而久之,他們就只能按照父母設定的人設去發展,有的孩子可能根本不是這樣的性格,但為了父母給自己設定的這個標籤,只能抹殺自我,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壓抑自己去成長,這樣帶來的傷害,將是一輩子的事。

3、撕下一切標籤,多多瞭解孩子內心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任何標籤,孩子做得好就適當表揚,孩子做得不好就適當引導,不要把孩子固定在一個框架裡面,讓他們無法掙脫。

如果孩子的性格確實有缺陷,人格確實有問題,就多找找背後的原因,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面對這個問題,要永遠讓他相信,不管發生什麼,親人都會陪伴在他身邊。

“熊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懂得細心挖掘,孩子才會更優秀

當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時,父母首先應該改變的是自己,多挖掘事情發生的背後原因,挖掘孩子的其他閃光點,而不是給孩子貼上標籤,這是教育無能的表現。

三、多角度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孩子才會更優秀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一個缺陷,就否定孩子,而是要多角度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孩子才會更優秀。

1、細心觀察,挖出孩子隱秘的優點

有教育專家這樣說過,如果家長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的過錯上不放,就會對孩子喪失信心,對自己的教養也會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焦慮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與信心,從而導致孩子往消極的方向發展。

無論孩子犯什麼錯,家長在糾正孩子錯誤的同時,也要用心去發現孩子身上的其他優點,捕捉和鼓勵他的每一點進步,及時表揚和獎勵,孩子才會有進步的空間。

“熊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懂得細心挖掘,孩子才會更優秀

2、沙中淘金,找出孩子錯誤中的閃光點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深層分析孩子這樣做的原因。也許有的孩子是為了得到家長的尊重和肯定,也許有的孩子只是想要一點點獎勵,那麼家長一定要肯定孩子的想法,並表揚他的這種想法,同時教導他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

3、獨闢蹊徑,找出孩子的與眾不同點

世上不會有兩個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比如,有些自閉症的孩子,藝術細胞特別豐富;有些多動症的孩子,思維能力特別強,這些特點都是孩子人格的一部分,家長應該多挖掘孩子的與眾不同點,把他的優點往大了發展,幫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狹隘的天地,讓他在別的事情上,找到更多的樂趣,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優秀孩子。

“熊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要懂得細心挖掘,孩子才會更優秀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有“熊孩子”嗎?你們是如何對待的呢?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