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唐僧喜歡女兒國國王嗎?

路痴珺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我們或許都錯了,唐僧和女兒國的國王之間,或許並沒有所謂的男女之情。女兒國的國王對於唐僧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女施主而已。

我們從唐僧的身份,以及女兒國的國王身份,去分析這種可能性的高低。

01.唐僧的身份:一心向西求取經書的和尚

根據《西遊記》這部神魔類題材的小說內容,我們可以初步認識唐僧的人物形象:父親被人謀害,母親也被壞人霸佔,而唐僧自己則流落在外,被一個老和尚所收養,從此和佛家結緣。

在成為得道高僧之後,被唐王賞識,奉命去西天求取佛經,以解答世間百姓的困惑。

我們可以從中,提煉出幾個關鍵詞:意志堅定、得道高僧、不畏艱難險阻。

這些特質,可以從哪些方面,得到驗證呢?

唐僧在還沒有開始出發,去西天求取佛經的時候,就知道路程有十萬八千里。可是,唐僧依舊決定前去西天求取佛經。

再者,唐僧在去西天求取佛經的一路上,遇到無數的妖魔鬼怪,以及其它的困難。但是,這些問題,都沒有影響唐僧去西天求取佛經的決定。由此可見,唐僧的意見之堅定。

所以,唐僧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去西天將佛經帶回東土大唐。

也就是說,唐僧不可能對女兒國的國王動情。

一方面,唐僧身負著前去西天,求取佛經的使命。兒女私情,只會阻礙他實現這個目標。另一方面,唐僧是得道高僧,如果他對女兒國的國王動情,那麼,這和他得道高僧的身份,是不相匹配的。也和《西遊記》的內容設定,有所衝突。

因此,從唐僧的身份去分析,唐僧不可能對女兒國的國王動情,或許,在唐僧的眼中,她只是一位女施主罷了。

02.女兒國的國王:她就是真心愛著唐僧?或許,只是為了留下唐僧,留住男子。

根據《西遊記》的內容設定,女兒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這個國家只有女子,沒有一個男子。

那麼,我們或許就可以對女兒國的國王,想要留住唐僧等人的意圖,做兩個方面的推測。

第一,女兒國的國王,是真的愛慕唐僧,想要和唐僧相伴此生。這個就是很普通的男女之情,就不必進行深入的分析了。

第二,女兒國的國王愛慕唐僧,只是表面上的藉口。她真正留下唐僧等人的意圖,是為了給女兒國留下男子,為的是改變女兒國沒有男子的國情。

從另外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女兒國的經歷,對於唐僧等人來說,又是一次考驗。結合《西遊記》的內容以及唐僧的形象設定,唐僧最後會做出,拒絕留在女兒國的決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03.總結:

從《西遊記》的角度去看,唐僧這次的女兒國經歷,只是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難而已,如果唐僧沒有過關,就意味著取經的失敗。

從唐僧的人物形象去分析,唐僧是不可能對女兒國的國王動情的。因為這不符合他的人物形象,就是這麼簡單。

從女兒國特殊國情去分析,女兒國的國王,或許也不是真的愛著唐僧,她只是想改變,女兒國無男子的國情。

所以,女兒國的國王,在唐僧的眼中,或許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女施主罷了。


參考文獻:《西遊記》的相關劇情


老爹有話說


原著裡唐僧就是個感情騙子。當時女兒國國王不讓他走,說你要想獲得過關文碟就必須留下,唐僧一看沒招,跟孫悟空商量商量,乾脆和她假結婚。然後就和女兒國國王說可以和她結婚,結果結婚當天說我那幾個徒弟得去取經去,我留下跟你過日子,我得送送幾個徒弟們,就在送的過程當中,唐僧一抬腿上馬了,跟徒弟跑了。



蟈蟈和蛐蛐


我記得小時候看《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打妖怪,他們師徒遇到的妖怪都是狡詐,法術高超,讓屏幕前的我也捏了一把冷汗……畢竟那時候還小呵呵…… 繼續說女兒國的故事……

師徒四人來到女兒國,幾乎沒有阻力,輕輕鬆鬆通過,不禁覺得實在無趣。後來經歷多了,才發現女兒國這一關比其他任何一關都要難過,從前的唐僧不管女妖如何色誘,自巋然不動。而當女兒國國王詢問唐僧,她是否漂亮,是否想要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唐僧猶豫了,第一次滿頭大汗,慌張地閉上眼睛,開始唸經。女王一再詢問,唐僧只道許身佛門,來世若有緣分。女王立即打斷:“我只想今生,不想來世!”如果不是妖怪從中作梗,捲走了唐僧,不知道他還能堅持多久。唐僧被救回,離開女兒國的時候,他跨上白龍馬,再也不敢回頭。女王目送他一點點遠去,滿眼淚水。展現了他們之間糾結、無奈的情感……


睿為企業法務


作為西遊路上九九八十一難中最難過的一關,女兒國當之無愧!其他的苦難,無外乎妖魔鬼怪想吃唐僧肉,唐僧受的的是皮肉之苦,而女兒國,他面對的是一個人最難過的――情關!

若無喜歡,女兒國一難便和其它苦難一樣,由孫悟空諸弟子佛擋殺佛,人擋殺人,殺過去闖過去便是,可女兒國不能闖,不可殺,完全由唐僧一人獨自面對他內心的波折與苦難!

佛曾曰,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唐僧所面對的苦,便是愛別離之苦!

女兒國國王,身為國王,位高權重,而本人也天姿國色,花容月貌,另外端莊溫柔,眉目含情,對唐僧一慕傾心,欣賞有加,真心挽留,一旦留下便是坐擁國土與佳人,榮華與富貴,試問天下男人何人能把持,何人能拒絕?

唐僧也不例外,雖然他身負重任,雖然他身許佛門,但他畢竟是人,還是一個男人,他不可能把人間的七情六慾完全摒棄,在面對女兒國王傾國傾城傾貌傾人的愛慕,他又怎能不動心,怎能不動搖!

女王的花燭夜,唐僧禁閉的雙眼,額上的汗珠,已將唐僧的內心寫照得非常真實!唐僧喜歡女王,但又沒辦法喜歡,面對女王的追求和自己的理想,唐僧第一次感受到了無盡的苦痛!

但唐僧畢竟是唐僧,他雖動心,但能他能堅定自己,剋制自己,寧願忍受求不得,愛別離的痛苦,也要去實現他赴西天取經的理想!

正是這樣,才能表現出唐僧的決心,才能通過取經路上的考驗!才能直指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不喜歡女王,女兒國不是難,留在女兒國,唐僧便不是唐僧!面對自己的小愛,唐僧裝的是唐王,是取經之後造福蒼生的大愛,不能說唐僧固執冷漠,恰恰是唐僧的可愛與胸懷!


太平風物


若問《西遊記》中最讓人傷感、最讓人惋惜的情節,我覺得非“女兒國”默許,“剪不斷,理還亂,只叫人生死相悲”終為一個“情”字!

“女兒國”國王貌美如花,生性溫婉端莊,若在大唐境界,王侯將府、才俊佳子任君挑選,得一個“郎才女貌”,成就一段美好佳緣。

女兒國乃“男卑女尊”之國度,雖說女子當權,但陰陽結合、男歡女愛乃天地自然之規律,女性生性柔弱且多情,男性生性陽剛威武,因此即便在女性當政的國度,女子依然希望得到男子的呵護,如果可以,她們更希望“退居幕後”。當遇到唐御弟這種英俊美男子,女王自是心之所屬。

那麼唐御弟了,其實從本性而言,男性的荷爾蒙激素遠比女性來的更強烈,相信廣大讀者朋友們不反對,所謂色字頭上一把刀便是針對男人的“欲罷不能之罪”所說的,但那是對於別有用心之人。

唐僧此時正值青春年華,面對這樣一位婀娜多姿、貌美如花的美人,還是權力之巔的女王陛下,難道不會動心嗎,此時唐僧的心中定時五味成雜、百感交集,一邊春心萌動,一邊又不敢表露出來,自己可是唐王駕下欽點的取經人,身負重任,同時還有隨行的三個徒弟“監督者”,即是閉月羞花也只能忍著這般情誼。

在那個講究“君、臣、忠、孝”的時代,愛情始終是個犧牲品,出於道義和廉恥唐僧只能忍住這份“錐心之痛”,只是女兒國王來的更爽快些。






V視界小科剪影


唐僧其實心裡是喜歡女兒國國王的。

唐僧在和女兒國國王單獨相處的時候,國王讓唐僧注視自己的時候,唐僧也只能唸經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緊張,甚至都急出一頭汗來。當國王為唐僧擦汗的時候,唐僧趕緊躲開,其實當時的眼神已經有所心動。原本只是想騙取通關文牒,可是逐漸深入,從剛開始的拒絕到最後慢慢情感湧動。而且在女兒國國王對自己表達情愫的時候,唐僧對她說:“若是有緣,來生再見,希望女王陛下見諒”。其實也是表達的一種遺憾,今生身負重任,不能自己,只能來世再續前緣,希望女王陛下能夠見諒。在唐僧離開的時候,他在上馬的時候的一個回頭,即是不捨,對這段感情的不捨,也是決絕,一定要去西天取得真經,弘揚佛法的決絕。

唐僧在《西遊記》中取得真經經歷了八十一難,其中女兒國就算是一難,為情劫。這一難是最難的,因為他需要面對的是自己的慾望,人面對來的誘惑怎麼辦?我覺得唐僧最難能可貴的是,即使心動了,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自己是肩負著要去西天取經的重任,是要回到大唐去弘揚佛法,讓更多人能從佛法中收益的。知道自己要如何取捨,但心中也會有一絲遺憾在裡面。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唐僧雖然度過了這一劫,可是心中確實滋味百轉千回。

其實這一點是值得學習的,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想要達成什麼樣的願望,才能摒棄各種誘惑,繼續前行。






知相知命


作為一名影視愛好者,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個人感覺唐僧是喜歡國王的,以下兩點可以證明。

1唐僧離開女兒國時和女兒國國王又見了一面,唐僧的表現完全有別於以前那些向他示好的女人們,甚至是在騎馬走之前又回頭定定的看了一眼女王。再看一遍就發現很明顯唐僧對女王有種不一樣的情愫,首先他的情緒很不對,以前他面對不管是女人還是女妖都是避之不及的但是心是靜的,而他面對女王時,驚慌要多過逃避,說明他的心亂了。

2再說到他走之前看女王的那一眼,在之前的時候如果他順利的過了那一關,他是絕對不會往後看的,特別的有關女子,就算不說但是心裡也會想快走,否則再被纏上,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態度,但是女王這裡,他回頭看了,而且不是隨意瞟一眼,而是非常有目標得看,從這兩點就能發現唐僧對女王有好感,甚至是喜歡女王的,但是取經不能耽擱,而且佛祖也不會讓他停下,只能一路繼續西行。

所以個人覺得應該是喜歡國王的,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可以幫我點個贊,關注我哦,謝謝




森臨電影


雖說唐僧是佛門金蟬子轉世,取經路上的唐僧還沒有修成正果,怎麼發可能對女人不動心呢。

來到女兒國的時候,唐僧師徒看見這裡全部都是女人,一個比一個漂亮,心裡是美滋滋的,當看見女王的時候,有一個鏡頭充分說明了,唐僧動心了,有了短暫的愛意突然慚愧的低下了頭,嘴裡喊著,阿彌陀佛!

當要離開的時候,悟空設計要師傅先留下來裝作結婚,在洞房裡,唐僧的心也是蠢蠢欲動的,真想留下來陪女王的。

只要心中有佛,動點私心也不為過吧,道濟和尚不就是如此嗎?他說過經典的一句話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我也會唱小星星哦


小時候覺得女兒國一關是最好過的,長大才發現這是八十一難中最艱難的。人要放下心中的情慾與熱愛真的是無比艱難又痛苦的事。

唐僧有沒有深愛上女國王就不好說,但動心肯定是必然的,不然走之前也不會說「若有來世」。唐僧又不是第一次見女性,而且還是美麗妖豔的女性,白骨精和玉兔精也是可以靠驚豔色相迷惑眾多男人,但唐僧並無對她們動情,也不會感到心有不安和害羞。但是女兒國國王可就不一樣了,身份尊貴,雍容華麗,端莊優雅,如此優秀的仙女子!他倆一碰面時就註定這兩個人肯定是有前世姻緣!女國王表現出的熱情似火與愛慕,明知對方是東土大唐的高僧,也不顧一切去追求對方的愛,而唐僧表現出的害羞不安和尷尬,不正如我們見到夢中情人時的那份情緒。

在徒弟們的慫恿和眾人的撮合下被迫成親的時候,他雖然是表現出不甘如此,但也並無做出「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種級別的反抗,內心多少是有點想成全這事。最終也許下若有來世的承諾,在策馬離去時,也多次回望,心中多有不捨和難受。然而,此時的他已經真正具備成佛的資質了,他終於放下人佛說的所有人生七苦,選擇了更加偉大的事業。



基耶斯洛夫斯基


我是這麼看的,其實就是師徒四人心靈的磨練,唐僧並不是一門心思弘揚佛法的,例如那句:“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如果是高僧,借佛吃飯,賴佛穿衣,一心向佛,唐僧絕對不會這麼巧言恭維唐王。

同樣女兒國這次,其實就是考驗唐僧這個單身男子對於美色誘惑的抵抗力,佛家雖然不近女色,但是,哪個少男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唐僧初見女兒國國王,原文寫道: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

接下來就有了身體接觸

只見那女王走近前來,一把扯住三藏,俏語嬌聲,叫道:“御弟哥哥,請上龍車,和我同上金鑾寶殿,匹配夫婦去來。”這長老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

如果是四大皆空,唐僧看見美色還能這麼羞澀無助,如痴如醉。

後文還有,

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聖僧假意。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喜見男身,恨不得白晝並頭諧伉儷;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二人和會同登輦,豈料唐僧各有心!

其中特別提到,“憂惶惶”,擔憂是應該的,為什麼“惶惶”?為什麼“怕逢女色”,修煉到看美女猶如骷髏的境界,自然不需要怕,還是唐僧修行不夠,害怕自己把持不住,所以“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有點兒動心,趕緊念幾聲“阿彌陀佛”,向佛祖那兒去了!

電視劇這點刻畫的非常完美。

再說,唐僧說到底是和女王成親了,雖然沒有失去真陽,沒有實質接觸,不邪淫,但是不妄語守住了嗎?這不是欺騙女兒國國王感情嗎?

何況古代一女不事二夫,女兒國國王應該算已婚吧?

還是唐僧需要修煉,如何遵守戒律,而不是自覺無意識的遵守!

所以我覺得電視劇改編很合理,唐僧確實動心了,只不過原文寫的比較隱晦,電視劇拍的比較浪漫,其核心就是男女大欲和佛法在唐僧心裡的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