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秋的時間都是固定的麼?今年何時立秋?

周振雷2


每年立秋的時間都不是固定的。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一,排於第十三位,代表秋天的到來和開始,立秋時太陽處在黃經135度角上。二十四節氣是依太陽運行規律而定的,節氣年年同,週而復始,而每年的時間卻不相同,是多有出入的。



如2019己亥年的立秋,是8月8號,陰曆七月初八寅時3點13分。2018戊戌年的立秋,是8月7號,陰曆六月廿六亥時21點30分。2O17丁酉年的立秋,是8月7號,陰曆閏六月十六日申時15點4O分。由此看,陽曆看節氣,日期變動不大,多在8月7號前或後,從陰曆看,日期變動大,一年年不同,從交時的時間看,更是一年年不同的,就算時辰同,分數也有變。


一個太陽迴歸年,用時約365天又四分一天,天數要計整,所以陽曆平年計365天,四年一閏,閏年366天,但這太陽迴歸年所用的時間不是能整除,總有分秒時辰之餘,且日要計整,所以怎麼算,不是有餘就是有不足,而二十四節是嚴格依照太陽運行規律,及用時而計算,所以每年節氣之交就是日同時分也不同,不是會有差異的。


樹德漢碩


每年立秋時間是固定的嗎?

立秋時間雖說不是絕對固定的,但是大體上差不多。大多數年月都在每年的陽曆8月份的7—8日。

大家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一週為一年。而地球繞著太陽轉所運行的軌跡,叫做太陽黃徑。古人把太陽黃徑又分成了24等份,分別對應24節氣,每一個節氣為15度,24✘15=360度。當地球運行到黃徑135度時被稱為立秋節氣。原本來說地球饒著太陽每轉一週的時間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每年的24節氣時間是一樣的。

可是由於地球自轉一週為一天,而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週是365天零5個多小時。這樣一來每年365天又多出了5個多小時。四年時間就就能多出近一天時間。於是古人把多出這一天加在了某一年的2月份,也就是說每四年加一天,因此凡是被4整除的那年為潤年。這一年為366天,通常2月份都是28天,潤年為29天。當地球運行到立秋節氣時(黃徑135度)趕上了潤年,日期就要往後推一天,即8月8日。遇到了平年就是8月7日。從立秋這天開始,氣溫下降,雖然感覺還是很熱,但是早晚兩頭涼爽很多。

今年立秋時間是陽曆8月7日,農曆6月26日,晚上7點30分。關於立秋的習俗有很多。比如有抓秋膘之說。有的人為了抓秋膘,偷偷從肥胖的家人或者是同事的碗裡強一塊肉吃,美其名曰強秋膘。現在這種習俗已經不見了,偶爾還有那麼一個兩個願意鬧笑話的人還是以此為樂。大多數人都在立秋這天,買點肉,有的包餃子等。


山野50


每年立秋時間是不固定的!今年立秋時間是:2018年8月7日21:30:34,也就是農曆六月(小)廿六。

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一、立秋公曆時間大多是每年的8月7日或8日

一般來說,立秋公曆時間大概是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而在農曆上就差別很大了,前後可以差半個月左右!

不過,對於立秋時間也有例外,例如2088年則是8月6日才立秋的!

根據相關統計,從2001年至2017年,只要2002、2003、2007、2011、2015年的立秋時間為8月8日,其他12年的立秋則是8月7日。二、立秋農曆時間相差半個月左右

如果是按照農曆來算的話,各個年份更是相差很遠了!

例如2017年至2034年,最早為農曆六月十六,而最晚為農曆七月十三。相差了近半個月了!


龍百曉生


今年陽曆8月7號立秋,陰曆六月二十六。

2016年立秋時間陽曆8月7號,農曆七月初五。

2017年立秋時間陽曆8月7號,農曆六月十六。

2019年立秋時間陽曆8月8號,農曆七月初八。

2020年立秋時間陽曆8月7號,農曆六月十八。

2021年立秋時間陽曆8月7號,農曆六月二十九。

2020年立秋時間,陽曆8月7號,農曆七月初十。

從以上可以看出,立秋時間和陽曆關係緊密,每年都是在陽曆的8月7號和8月8號這兩天,但是陰曆是很不固定的,有時在六月,有時又在七月。


我國以前用的都是農曆,像很多節日都是以農曆為主,但是農曆也叫陰曆,是以月亮的運行週期確定的,有時和陽曆相差一個月左右,不利於安排指導生產,所以古代的天文學家就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確立了二十四節氣。後來世界通用的陽曆傳入我國,所以二十四節氣和陽曆比較對應,相差也就是一兩天。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很多農諺大都和黃河流域有關。但是我國的古代勞動人民又根據二十四節氣和農曆,以及歷年來的生產經驗和氣候條件,發展出了很多二十四節氣和農曆的一些諺語,來起到預示預示的作用。

立秋之後,天氣還會持續炎熱一段時間,在農村有立秋之後還有十八天地火的說法,也就是所謂的秋老虎。立秋18天以後,早晚就會變得比較涼快,秋天也就真的來臨了。


鄉間一抹陽光


每年立秋的時間都是固定的麼?今年何時立秋?

今年立秋的時間是陽曆的8月7日,陰曆的六月二十六,也就是後天立秋。

每年立秋的陽曆時間基本固定,都是在8月7日和8日之間,也有極少數是在8月6日,但是上下都不會超過這三天,基本上算是固定。但是立秋在農曆的時間卻差別很大,比如今年的立秋時間是農曆的6月26,但是明年的立秋時間是農曆的7月初八,去年的立秋時間則是農曆的6月16,所以在農曆上立秋的時間還是相差很多。

一年之中有二十四節氣,一般農民在種地收穫的收穫,都會以節氣為參考,比如立秋以後溫度會降低,很多莊稼是不能再種植的,農村中常說立了秋掛鋤勾或者是立了秋萬事休等俗語,就是說的是立秋以後便可以休息了。相反在春天則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說法,則是說的是清明節過後,天氣便的暖和起來,農民也要開始忙碌起來了。


立秋分早立秋和晚立秋,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今年便是晚立秋,立秋以後還是要再經過半個月熱的日子,天氣才會變得涼爽起來。


小馬話三農


“立秋”節日是固定的。立秋是農曆,因為農曆和陽曆是同步,都是表示地球🌍圍著太陽🌞轉,立秋就在每年陽曆8月7日或8日。因為每四年有一個閏年,2月29日所以上下差一天。


陳相因631


每天立秋不是固定的,請看,二O一三年,一四年陽曆八月七曰立秋,二0一五年八月八日立秋,二O一六年,一七年,一八年都是陽曆八月七曰立秋,二O一九年則是八月八曰立秋,所以說,每年立秋時間不是一成不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