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什麼樣類型的企業最容易倒下?

辦理房產過戶手續


實體經濟受衝擊較大,互聯網行業興起。餐飲、KTV,賓館等本應該在春節賺到手軟的行業,卻不得不暫停營業。他們面臨營收減少、人力成本高、場地租金等重重壓力,如果沒有合理的抗風險預案,那麼極有可能面臨倒閉的危險。

人們的消費及娛樂習慣,由線下轉移到線上。那麼自然而然的,線上行業將成為一個容易被引爆的領域。如果你是一個淘寶店主,你可以通過抖音帶貨,獲取更多流量,讓更多人知道、瞭解我們的產品。傳統實業成本高,而互聯網行業都具有輕資產的特點,成本低,回報高。

疫情會加速市場格局的調整,服務體驗好且穩定的企業會長期勝出,企業服務迎來高光時刻。每次危機都會產生大公司,危機會讓錢繼續往更安全、長得更快的地方聚集,這是一次系統性的洗牌。

中小企業時候國家經濟的中堅,保證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許多中小企業已經開始自救,但他們的努力在疫情面前只是杯水車薪。如果他們撐不過此次疫情,後果將不堪設想。疫情過後,需要國家來拉一把,實施減稅降費、利好刺激等措施恢復經濟。

G20聲稱:“我們將致力於使用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來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廣泛的經濟增長,防範下行風險。”現在關注的焦點是歐洲央行,甚至英國央行,可能在未來幾天放鬆貨幣政策。中國、韓國、意大利等國家已經採取措施幫助經濟發展。

決策者面臨的挑戰之一是隻要人們懷疑病毒仍在傳播,傳統的刺激措施就無法提振經濟。降息或減稅並不能令關閉的工廠復工,如果消費者害怕被感染,這些措施也無法鼓勵消費者購入或旅行。

在某種程度上說,非典給 BATJ 的發展帶來了一定機遇。2020年,我們又被擺在同樣的大環境下,機遇和挑戰並存,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充滿未知也充滿可能性。


Offer畢業季


對於大多數老闆來講,這個年,過的五味雜陳。現在不僅僅是在家辦公的問題,而是沒有業務和訂單,基本都是在純養人了。中小企業到底有多難,我們先從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酒店、商業地產、民宿、自習室等行業說起,以下是來自各企業CEO們的自述:

一、 疫情下半場的企業之難

某商辦中介合夥人:如果一個月不開張,需要準備1500-1600萬現金流

本次疫情對於高租金和人力密集型公司來講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對於我們行業來講,每年年後都是選址高峰。我們公司一共有600名員工,如果二月份成單量較低,員工工資當然有一定壓力。目前這個行業是人力密集型行業,用人成本是很大一塊開銷,而且一般年前是行業淡季,大家都指望年後努力一把。

我粗略計算了下,我們人均成本一個人每月顯性成本(工資+社保+福利等)+隱性成本(辦公室租金+水電+廣告+後臺人力成本均攤+物料+其他稅費等等),一個人每個月大概得有2萬6。如果一個月沒活幹,我們就要準備1500-1600萬現金流,這個不是開玩笑的。

我們屬於銷售型公司,員工基本薪酬是底薪+提成。你看一些互聯網大廠,估計他們一般人員底薪就2萬了,比如貝殼找房,估計年後又是一波裁員潮,這個時候誰買房租房啊,而且我們的廣告投放,和他們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很多人是站在員工角度,沒有站在老闆角度。2003年非典死掉一大批中小企業,這次也一定是。很多中小企業,包括大型民企,大同小異。

你看快手這次春晚廣告10個億,不是打水漂了嗎,大家都只關心疫情,今年春晚都沒人討論了。

話說回來,企業不行,員工失業更多,連鎖反應,目前大家還是放假,開玩笑成份居多,你看疫情真的持續3個月,那是真痛。

至於聯合辦公,我們這兩天判斷會有一批聯合辦公趁機撂挑子,借坡下驢。他們本來自己做得也累,正好找個藉口。

聯合辦公創富港:一個月損失5000萬,扛過去再談回報社會的事

我們的開放運營應該在2月10日,部分崗位會採取在家上班的方式,於2月3日開工。公司年後的返工率應該超過90%,湖北籍的員工應該不高於2%且部分並未返鄉。

我們需交租金給業主以及承擔極大的人工成本和運營成本,目前有部分會員提出減免空間租金及服務費。但創富港收不到租就是死亡!客戶的減免租金的需求能理解,但我們沒有準備好資金,租金就是我們的自己的糧食,斷租金就是斷自己口糧,為生存只能加緊催款,扛過去再談回報社會的事!

如果節後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新會員得不到有效補充的情況下,加上違約,創富港預計將會以每月出租率8%-10%的速度下滑。如果按整體營收收入減少一個月,創富港將會損失5000萬;預計用工短期內不存在擴招,長期暫無法評估。

公司目前正採取一切措施實現自救,但同時也呼籲政府部門能夠給予以下幾方面的支持:

(1)針對稅收進行減免,這樣會鼓勵到有真正銷售收入的優秀企業;

(2)同時,針對我們行業應儘快出臺房租補貼政策;

(3)短期如果能夠提供銀行信用貸款等手段,實現我們的經營現金流補充是最急迫的事情。

精品民宿酒店:最多能撐三個月,酒店回暖要到六月份了

這次疫情對我們影響還蠻嚴重的,過年期間的餐飲、客房訂單全部退訂,7天將近15萬,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至少停業一個月 ,一個月的營業額就要50萬左右,還不算人員費用和房租。

如果算上人員費用和房租,總損失差不多得100萬吧。如果疫情持續3個月我們就撐不住了,絕大多數小微酒店、民宿都會出現這個問題。

唯一能緩解這個困境的就是在房租減免與人資上適當調劑,才有可能渡過危機,否則只能關店裁員,斷臂求生。

疫情如果在2月份能控制住,意味著3月可以恢復經營,4月慢慢爬坡,回暖要到6月7月份了。

二、 新風口折戟

自習室剛開業就虧損,就怕一個月租金也打不住

2019年下半年,作為一種新型空間業態,自習室受到廣泛熱捧。滿打滿算,大部分自習室的開業時間長則半年,短則幾個月。作為一門小成本生意,自習室能抗過這一劫嗎?

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瞭解到,目前北京大部分自習室均暫停開放,具體的營業時間待定。暫停營業期間,學員辦理的所有會員卡的有效時間將自動順延。

對於此次疫情所造成的損失,有自習室老闆告訴投中網-PropTech研習社,自己已經做好損失一個月房租的打算,就怕一個月租金並不夠。各家自習室具體情況如何呢,以下是自習室品牌老闆們的自述:

飛躍島自習:北京最近疫情開始變得嚴重了,近期不能開業,主要是不讓人群聚集。我們所在的大廈也延後開放了,疫情打亂了很多行業的計劃。租金肯定是要虧的,虧多少現在還沒法評估,畢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業。

其實純租金的話虧不了多少,純租金也就虧個兩萬左右頂多了。現在問題是開業後大家的聚集問題以及聚集意願問題。另外,疫情不是兒戲,保障大家安全,不給國家添亂,這是絕對第一位的。

一起自習吧:疫情爆發後我們自習室就暫停營業了。目前北京的疫情還是比較緊張,現在是攻堅階段,估計怎麼都要到正月十五以後才會緩和。這次疫情對我們造成的實際損失遠不止一個月,我們屬於人比較集中又比較雜,肯定都得疫情結束才會好起來,很多自習室估計都挺不過去。

時分自習室:我們現在暫停營業了。目前還沒接到房東減免租金的通知,我們也在找物業溝通,疫情結束以後我們持續一段也會受到影響,希望這次疫情快點結束。




山西觀媒君


你好,好高興為你解答!

首先這是一個概念性很大的問題,每個行業都會因為疫情有不同程度影響,也會出現受疫情影響催生新的行業的新秀!

例如,

1/5g會議視頻軟件,硬件

2/餐飲更加趨向外賣轉型

3/網絡辦公

4/多份兼職白領人員

5/線上教育的試水

6/手遊崗位再次拉昇新高度

以上會是催生的行業新秀!當然還有很多,這裡只是拋磚引玉。那麼什麼樣的企業會被本次疫情影響拖垮呢?筆者認為每個行業裡都有,只要符合以下特徵

第一、經營利用槓桿高的公司,此類公司最怕的就是現金流出現問題。如果受此次疫情影響,此類公司終端銷售出現問題,回款不流暢,企業不能如期償還貸款,就會導致違約或者破產。

第二、沒有核心競爭力,持續虧損的企業,這類企業經過持續的虧損,已經技術性破產,或者處於破產邊緣,此次疫情只是加快了企業的倒閉,淘汰了市場落後產能而已。

第三、製造業,大型工廠生產的產品牽涉上下游行業,受本次疫情影響復工的時間不盡相同。各個上下游得工廠無法及時雲產品環節對接,設備無法完工訂單也就無法交付。所以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是破壞了原有的生產秩序,使得關聯行業相互影響,甚至風險連環爆發。

第四、餐飲、零售行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外婆家連鎖餐飲創始人吳國平說:我們企業很大,每個月的人工工資就是5600萬-6000萬,現在全靠家底撐著,如果疫情不盡快撲滅,持續三五個月,我們可能熬不下去。大企業尚且能熬一下,不少中小酒樓餐飲老闆基本就是滅頂之災,囤了幾十萬的食材,再加上房租+人工的支出,全部都打水漂了。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你!




肆玖壟斷模式


從最近的報道和統計看,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直接影響主要集中在交通、旅遊、餐飲、酒店、影視娛樂娛樂、零售、物流等行業,多為服務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三產業。

一是餐飲行業。最近西貝莜麵村的賈總披露了很多企業經營數據,西貝最多隻能支撐2-3個月,傳統的春節旺季,餐飲業的收入高達近萬億,現在基本上都沒有了。

二是交通運輸行業。2020年春運旅客總量較2019年出現大幅回落,春運前20日(1月10日-29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12.29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11.9%,一季度全國旅客人數將出現15%左右的減少。

三是旅遊行業(包括酒店行業)。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春節收入損失超過5000億,一季度旅遊收入將出現大幅回落。

四是影視娛樂行業。今年春節賀歲檔電影全部撤檔,2019年春節檔票房收入60億左右,今年等於直接沒了。徐崢的囧媽收入6個多億,其他影片將來推遲放映的話,損失已成定局。

五是教育培訓行業。大家知道,今年假期間課外培訓機構全部休息,這個數字全國算下來,損失也是過百億的。

六是零售行業。基本上大商場、小百雜都是門可羅雀,至少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十二分之一沒了。

七是物流行業。人都隔離、靜止了,物的流動也就大大減少了。

總而言之,就目前來說,疫情影響的行業主要是人群聚集性行業,另外,由於受到部分經濟體的疫情管控措施以及國際社會對疫情的預期等,進出口行業也會受到影響。


朋生10


疫情影響企業倒閉

肺炎疫情影響每一個行業,根據消息報道,目前來看,電影業、餐飲業、零售業、旅遊業等行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疫情可以讓一家企業徹底倒下。那麼,疫情第一批倒閉企業有哪些?

2月10日,“明星企業”新新潮傳媒召開員工大會。創辦人張繼學宣佈裁員500人,佔員工總數的10%,同時將高管薪酬下調20%。

2月8日,曾經讓王思聰一夜之間砸下250萬元的北京K歌之王發出通知,宣佈將於2月9日與200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30%的員工不同意該計劃,公司將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時間在流逝。2月6日晚,著名IT培訓機構“教育之兄”創始人李超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一封致其兄弟、學生、員工和股東的信。他說,由於疫情,兄弟倆停止了北京校區的招生,工作人員也全部被開除。


小耿lv


疫情之下什麼類型最容易倒下?

疫情爆發後,封城停工緻使很多企業受到重創,無法正常復工,企業無法正常運轉,資金無法及時回籠,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從而致使企業被迫破產。

疫情之下,首當其衝的是餐飲行業,春節本來應該是餐飲業最繁忙的時間,各家的年夜飯從年三十訂到了正月十六的比比皆是。

可是因疫情突發,大家手足無措,越來越嚴重的疫情,各家各戶取消了訂單,封城停業。

餐業行業從撐不過三個月的餐飲巨頭西貝到雲海餚、青年餐廳等餐廳暫停營業後部分員工入駐盒馬各地門店。餐飲店紛紛停業,公司的房租等經營成本、人工成本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減少,從而只資金鍊斷裂。各個中小型餐飲行業破產的比比皆是。



木子說吖


此次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就是旅遊業,旅遊業業務基本是全部停止,我們以這個行業為例,來看看疫情對這個受影響最大的行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我們假設旅遊公司的業務突然全部沒有了,看看此類公司可以支撐幾個月。以黃山旅遊(8.550, -0.06, -0.70%)為例,根據這家公司披露的最新一期(2019年三季報)季報顯示,營業收入12.4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為3.36億元,淨利潤率為28.8%,賬上貨幣資金為9.6億元,負債總計為4.66億元,前三季度總費用2.3億元。

  從這組數據我們可以判斷出,旅遊公司普遍的特點就是,費用率(銷售、管理、財務費用佔營收)非常低,所以,這類公司就算面臨外部衝擊較大,例如,受疫情影響,收入全部歸為零,公司養著員工一年都沒問題,一般來講,此類公司的員工成本佔營業收入比例非常小,所以,就算公司停業,最多就是不賺錢,也虧不了多少錢。

  如果說,因為疫情旅遊公司有破產的,那隻能說這家公司也應該破產,因為經不起一點點衝擊的公司,就算不受此次疫情影響破產,也會因為其他因素而導致破產。

  那麼,什麼樣的公司才可能會在此次疫情衝擊下破產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類公司,在此次疫情衝擊下,會面臨倒閉的風險。

  第一、經營槓桿高的公司,此類公司最怕的就是現金流出現問題。如果受此次疫情影響,此類公司終端銷售出現問題,回款不流暢,企業不能如期償還貸款,就會導致違約或者破產。

  第二、沒有核心競爭力,持續虧損的企業,這類企業經過持續的虧損,已經技術性破產,或者處於破產邊緣,此次疫情只是加快了企業的倒閉,淘汰了市場落後產能而已。

  總體來看,疫情對整個經濟來講,短期會受到一定衝擊,對企業也是如此,但如果有一些企業受疫情影響,出現倒閉,其主要原因還在於企業自身抗風險性太弱。就算此次不受疫情衝擊,繼續運營,遲早也會受其他風險因素影響而倒閉。


大自然迴響Nature


首先,關乎於行業,所有人群聚集的服務性行業,都遭遇了十分嚴重的打擊,飯店,影院,旅遊。即便是業內佼佼者,如海底撈等,都難以為繼。

其次,在於企業自身的實力,巨人過河,是不要策略的,自身的流動性與資金儲備,管控機制,讓企業在面臨風險的時候,能夠應對,所以企業是需要建立蓄水池的,以便應對無法預知的風險,畢竟絕大多數企業,不是倒在一時的業務困難,而是倒在了資金斷裂。

疫情不是一家企業倒閉的根本原因,但可能是壓倒駱駝的一根稻草。



陪你學習改變人生


隨著疫情的持續、春節假期延長、人員流動受限等原因,部分企業通過媒體不斷髮聲,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入不敷出,賬上的現金持續減少,面臨給員工發不起工資、甚至倒閉的威脅。

那麼,是不是真的有一部分這類的企業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餐營業、旅遊業,或者經營槓桿過高的企業等,這類企業中可能會有一部分公司面臨困境,但絕對不是普遍現象。

旅遊公司、餐飲公司或者其他行業的公司,如果在面臨外部突發因素衝擊,自身連短短的幾個月都堅持不住,是不是企業自身就面臨產品競爭力弱、財務風險大、經營槓桿高等問題呢?

此次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就是旅遊業,旅遊業業務基本是全部停止,我們以這個行業為例,來看看疫情對這個受影響最大的行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我們假設旅遊公司的業務突然全部沒有了,看看此類公司可以支撐幾個月。以黃山旅遊為例,根據這家公司披露的最新一期(2019年三季報)季報顯示,營業收入12.4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為3.36億元,淨利潤率為28.8%,賬上貨幣資金為9.6億元,負債總計為4.66億元,前三季度總費用2.3億元。

從這組數據我們可以判斷出,旅遊公司普遍的特點就是,費用率(銷售、管理、財務費用佔營收)非常低,所以,這類公司就算面臨外部衝擊較大,例如,受疫情影響,收入全部歸為零,公司養著員工一年都沒問題,一般來講,此類公司的員工成本佔營業收入比例非常小,所以,就算公司停業,最多就是不賺錢,也虧不了多少錢。

如果說,因為疫情旅遊公司有破產的,那隻能說這家公司也應該破產,因為經不起一點點衝擊的公司,就算不受此次疫情影響破產,也會因為其他因素而導致破產。

那麼,什麼樣的公司才可能會在此次疫情衝擊下破產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類公司,在此次疫情衝擊下,會面臨倒閉的風險。

第一、經營槓桿高的公司,此類公司最怕的就是現金流出現問題。如果受此次疫情影響,此類公司終端銷售出現問題,回款不流暢,企業不能如期償還貸款,就會導致違約或者破產。

第二、沒有核心競爭力,持續虧損的企業,這類企業經過持續的虧損,已經技術性破產,或者處於破產邊緣,此次疫情只是加快了企業的倒閉,淘汰了市場落後產能而已。

總體來看,疫情對整個經濟來講,短期會受到一定衝擊,對企業也是如此,但如果有一些企業受疫情影響,出現倒閉,其主要原因還在於企業自身抗風險性太弱。就算此次不受疫情衝擊,繼續運營,遲早也會受其他風險因素影響而倒閉。


Jason6259


首當其衝的一定是餐飲及零售行業,春節本是消費旺季,但為配合疫情控制,政府號召廣大人民減少外出、留在家中,此舉對餐飲及零售業無疑是沉重打擊。多家連鎖餐飲企業今年春節期間營業收入出現斷崖式下跌。

其次就是旅遊行業。

春節,本是出門旅遊的絕佳時機,每年春節都是旅遊行業的旺季,無論是國內遊還是境外遊人數都是爆棚的。而由於疫情的影響,各種航班,車次紛紛取消,往年人頭攢動的熱鬧景區閉門歇業,偌大的景區空空蕩蕩,冷冷清清。旅遊是重災區,已成定論。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平均一天178億元。停滯一天,就是超過170億元的經濟損失。

再者就是影視娛樂業。

每年“春節檔”都是電影市場重頭戲。2019年八部電影在七天假期累計收穫票房58.4億元,刷新了春節檔票房紀錄。2020年春節檔排片,有九部電影同時上映,原本被寄予厚望,市場預測票房有望接近70億元。然而,隨著疫情升級,居民在家不出門,使得這些影片不得不集體撤檔,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也將破天荒顆粒無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