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 視頻 ] 在乾隆皇帝的高壓下,督陶官唐英對中國瓷器做出了極大的創新


時至明代江蘇宜興窯以各色紫砂泥製作的紫砂陶像生器已頗具聲譽,開像生陶瓷製作之先河但只有到了清乾隆時期,景德鎮陶工對釉、彩配方及燒窯技術的掌握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界後,才能做到隨心所欲地仿燒各種物品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代乾隆年間,我國制瓷技術達到歷史上的最高峰。景德鎮御窯廠燒造了一批以瓷模仿各種工藝品和動植物、果品的瓷器,無論形態還是質感均酷似原物,甚至有時僅憑肉眼竟無法辨別真假: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像生瓷山子,清乾隆,高6釐米,長12.3釐米,寬4釐米

山子模仿天然山峰形狀,高低錯落。顏色亦模仿天然山色,系先燒成白胎後,再施釉彩經低溫焙燒而成。底部自右至左暗刻楷書“蝸寄居士清玩”六字一排款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蝸寄居士為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的號。此件山子應為唐英親手製作的文房用具。他於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負責督理景德鎮御窯廠窯務,深諳陶理。在任期間,親自督理陶務,創燒出不少精美的陶瓷製品,尤其是仿製其它各類工藝品的瓷器,達到了奇巧、逼真的藝術效果。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像生瓷海螺,清乾隆,高5.3釐米,長9釐米,寬6釐米

這是一件模仿天然海螺的像生瓷,內壁光滑,外壁粉彩裝飾,達到了形肖逼真的程度。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粉彩像生瓷果品盤,高6.5釐米,口徑22釐米,足徑12.3釐米

盤折沿,底平坦,圈足。盤心爬伏一隻螃蟹,四周散落核桃、紅棗、荔枝、荸薺、石榴、花生、蓮子、瓜子、櫻桃、菱角等。盤口沿處模印纏枝蓮花紋,圈足內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此件像生瓷果品盤仿生效果精湛,盤中諸果品不但酷似實物,而且都具有吉祥含義,如螃蟹寓意“一甲”,即科舉殿試第一荔枝樹有“經四百餘年猶能結實者”之說,象徵長壽核桃、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徵

而棗、花生、瓜子等則寓意“早生貴子”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盤,通高13釐米,口徑17.3釐米,足徑8.7釐米

盤敞口,弧壁,瘦底,下承以喇叭狀中空高足。盤內及高足內均施松石綠釉,盤外壁為珊瑚紅釉地描金彩繪圈點及勾蓮紋。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盤內擺放與盤連燒在一起的粉彩繪雕塑果品,中間為一蜜柑式盒,周圍有核桃仁、桑椹、櫻桃、荸薺、石榴、桔子、棗、白果等。蜜柑式盒內亦施松石綠釉。足內沿一長方形留白內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橫邊六字款。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粉彩雕瓷鴨,清乾隆,高9.4釐米,底長10釐米

瓷鴨昂首伏臥,張口捲舌,一翅揚起,尾羽上翹。全身以粉彩裝飾呈白色,雙翅及尾羽為淡灰色,喙及雙蹼為黃色,並以黑色點睛。頭、頸及腹下以篦劃出羽毛紋,背、雙翅及尾羽則凸鵰翎毛。下腹及足底平坦,無款識。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各種以動物為造型的瓷器在生產工藝上都較為複雜,傳統的成型工藝有模製、雕塑、捏製、分體粘合等不同手法。該鴨採用雕塑成型法,在裝飾上則集合篦劃、彩繪等多種工藝於一體,是乾隆時期御窯廠燒造的仿生瓷雕精品之一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粉彩象生瓷鯉魚蓋盒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粉彩雕鑲荷葉香櫞盤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瓷塑金魚(觀復博物館館藏)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粉彩仿生瑞鹿擺件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仿生瓷白菜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唐英制粉彩荔枝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仿生瓷粉彩籟瓜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像生瓷喜歲連年荷葉杯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仿生瓷靈芝型筆架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仿古銅彩出戟尊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仿雕漆釉碗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清乾隆仿生竹節鎮紙


像生瓷是景德鎮御器廠工匠利用瓷土,仿照自然中的胡桃、蓮子、棗、栗子、花生、菱角、石榴螃蟹、海螺等各種動植物形象燒製的瓷器,釉色和形狀都達到了逼真的程度

。正如清乾隆年間朱琰《陶說》所云:“戧金、鏤銀、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諸作,無不以陶為之,仿效而肖。”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唐英(1682-1756),字雋公、叔子,號蝸寄老人,關東瀋陽人,清代制瓷家、書畫家、篆刻家、劇作家

像生瓷的標新立異,是乾隆時期瓷器造型成功的顯著標志之一。它是專門為宮廷生產的高級陳設和觀賞品,因此更顯珍貴。

其實,瓷器的神奇魅力遠不止此,今天我們能看到瓷器很多新的品種,很多都是唐英這個時期製作的。


乾隆皇帝玩出天際,這些寶貝不細看都不知道是瓷器

唐英《陶冶圖說》

我們如果有機會看到雍正、乾隆年間的陶瓷製作精品的時候,應該想一想,幕後還有這樣一個人,16歲進宮造辦處,75歲去世,中間60年,全部為皇上工作,一輩子只幹這一件事,他叫唐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