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有時候比較敏感,喜怒無常,該怎麼克服這種心理問題?

北歐諸神的黃昏


首先,有很多行業需要敏感,敏感是一種正常不過的心理特質。比如:心理諮詢行業、藝術類職業等。心理諮詢師需要特別敏感,才能在恰當的時機抓緊來訪者微妙的心理,並予以專業輔導。


其次,接納自己的特質,並努力在這方面找到自己的愛好和職業發展方向。當一個人目標明確,步伐堅定的時候,就不會被生活中的瑣事困擾。更不必為了自己本身的特質,而去克服。


另外,疫情期間,與父母朝夕相處,也是發現自己和父母相處模式的契機。從你的留言看,應該是你的父母從小對你要求比較高、關心也比較多。而你,也比較在意父母的情緒。可以看出,在你們的相處模式中,存在互相攝入對方生活比較多的狀態。


改善關係的方法。坦誠平靜說感受。要點1,說感受。比如:我覺得很難過,我覺得你們在強迫我,我覺得很難受。要點2,平心靜氣。平靜得說出你想說的話,說出你的真實感受。避免帶有強烈情緒,坦誠交流,而不是情緒對抗情緒。


歡迎評論,再多交流。


一悟健康丁軍元


您好。

這可不是心理障礙,這是無法控制情緒和無法調節情緒,思維偏激,行為偏激。

人的意識,行為,語言都是通過思維方式反應出來的,思維偏激,行為就會偏激,行為偏激自我意識就會變差,甚至意識不到自己。

緹絲研究過一般人平息怒氣的方法,與齊爾曼的分析頗有吻合之處。緹絲髮現一個常見的方法是:獨處以便讓怒氣冷卻,很多男性的獨處方式就是開車兜風,這項發現頗值得玩味。不過,比較安全的方式可能是走一走。此外,深呼吸或放鬆肌肉等鬆懈的方式也很有幫助。可能是因為這可以使身體從憤怒的刻度警戒狀態改變過來,也可能是因為注意力可從憤怒的原因轉移。

但如果你在冷卻期間不斷思索引發憤怒的事件,當然就達不到冷卻效果,因為每一個思維都是一條導火繩。轉移注意力的根本意義訓是讓你暫停憤怒的思考。緹絲研究發現,多數轉移注意力的活動都有助於平息怒火,諸如看電影、閱讀等。但瘋狂採購或大吃大喝則沒有效果,因為你在逛街或暴飲暴食時可能仍在思索引發憤怒的事件。

憤怒時人會變得毫無寬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盡是圍繞著報復打轉,根本不計任何後果。齊爾曼指出,這種高度激昂的反應會給人“力量與勇氣的錯覺,激發侵略心理……”,若一時失去理智,便可能訴諸最原始的反應。這時邊緣系統刺激增強,人的行為原始自下而上動力導引。

經過這一番解析,齊爾曼繼而指出截斷怒氣的兩個主要方法。其一是檢視引發怒火的想法,因為這是促使一連串怒火勃發的始作俑者,後續的思維則有煽風點火的效果。採取這個方法的時機非常重要,簡而言之,時機愈早效果愈大。事實上如果能在發作以前投入緩和的因素,是可以完全澆滅怒火的。

解析憤怒

假想你正在開車,突然一輛車子快速超過,幾乎發生擦撞。你的立即反應可能是“這上混蛋!”至於你的怒氣接下來如何發展,端視你的想法是否偏向憤怒現報復的方向:如“這傢伙差點撞到我,絕不能耐 放過他!”這時你可能因抓緊方向盤而指節發白,彷彿正掐著那個人的脖子。你的身體進入預備戰鬥的狀態,微微顫抖,額頭冒汗,心跳加速,滿臉怒容。你簡直想把那傢伙殺了。這時如果後面有部車子因你速度減慢而猛按喇叭,你的怒氣很可能轉移到這個新對象。馬路上的橫衝直撞,甚至一言不合當街鬥毆,常常就是這樣發生的。

如果你的想法是比較慈善的:“也許那個人沒有看見我的車,或者發生緊急事故要趕時間。” 這時你的善意剋制了怒氣,起碼你寬大的心胸聯想到多種可能性,怒氣也就無由勃發。亞里斯多德說:人只應有適度的怒氣,的確,憤怒是很容易失控的。富蘭克林也說:“任何人發怒多是有理由的,只是很少是教人信服的理由。”

遇現怒火上升時,一定要冷靜,冷靜的方法有:

1、一個人出去走一走;

2、開車出去兜兜風;

3、從事愉快的事;

4、看看關於情緒方面的書籍;

5、把憤怒的原因及時寫下來。

6、發洩有效嗎?








能量漫漫傳播者


感謝信任

首先,真誠告訴你,這不是心理障礙,這是典型的你與媽媽溝通模式存在問題,或者是你與媽媽的溝通出現障礙引發的內心困惑。 所以,你需要調諧與媽媽之間的溝通細節

其次,給你一些建議如下

1、訓練自己表達內心感受,是無評價式的表達感受, 以 我 為主語 進行表述

從上述情況 我體會到的是

A“我”由於科三掛兩次而很自責,也很不安。不安的是擔心被提及這個事情讓自己再次陷入自責。 B 媽媽每次提及,我認為媽媽故意的讓我難堪,因而自己很氣憤,進而會用言語對抗媽媽,目的是阻止媽媽甚至希望因爭吵而讓媽媽和其他人再沒有人敢提及這個事情了。

媽媽是否故意的,這個需要 我直接詢問媽媽 才能得以驗證,否則就是我自以為的。

真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通過媽媽反饋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存在偏執或自以為,根據對方反饋來調整自己的分析判斷。自己分析的客觀對自己才促進,自己判斷的與真實事實有誤勢必讓自己陷入矛盾衝突增加煩惱。

C 父母說我敏感, 我是事事都敏感 還是僅僅就是駕照這個事情敏感? 我自己要認真思考後分辨。 僅僅這個駕照問題,看來我是自己無法面對這個科三暫時失利的結果。 我自己是害怕被人提及嗎?害怕的是什麼?我的應對言行有效嗎?我以為任何人不提及對自己解決這個科三問題有促進嗎?

總之 以上問題自己認真思考後 逐一找到符合實際的答案,然後自己就會有思路。

衡量自己的標準 是 自己的想法,判斷 和言行 對自己影響是 舒心 還是鬧心

讓自己舒心的想法和言行,就是正確的 就值得持續發揚

認真思考後覺察到 自己的想法判斷 和言行 的後果都是 讓自己每天被煩惱和衝突圍繞,還不調整繼續維持原有的想法言行,那就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煩惱,自己故意讓自己不開心,甚至內心深處是享受這個煩惱和衝突的。 是嗎 不是的話 為了自己也需要換一換想法,變換一下言行細節呀

相信你自己為自己負責 也會思考中找到答案,重新找回舒心和和諧家庭氛圍的


鈴蘭王強


敏感和環境自己的生活圈子有很大的關係、當出現這樣的情緒時、找個安靜的地方、放一首輕音樂、讓整個不安的世界安靜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